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熱門搜尋:

從新到舊
圖標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圖標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瀏覽
卡片瀏覽
藏鋒守樸風骨勁 千秋翰墨一舒同
舒同是革命家,亦是自成一體的書法家。毛澤東同志曾讚譽他是「紅軍書法家、黨內一支筆」,形象地稱其為「馬背書法家」。在舒同誕辰120周年之際,由中國文聯、中國書協、江西省文聯主辦的「千秋翰墨一舒同——紀念舒同誕辰120周年文獻展暨座談會」昨日(25日)在中國文藝家之家舉辦。多位業內專家表示,舒同藏鋒的筆法、淳樸的作風、融匯古今的視野,以及「藝術為人民」的堅定信念,是這個時代書法藝術發展的重要參照。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國人民大學成立舒同研究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致辭稱,學校成立舒同研究中心及聘任莫言為兼職教授,是踐行高校使命、植根中華文明、以紅色資源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扎實行動,要將中心建設為賡續紅色血脈和弘揚革命精神的育人陣地、書法藝術傳承創新基地、國際性文化交流平台。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舒同120周年誕辰書法文獻展」及學術交流會在滬舉行
展覽集中呈現舒同書法作品文獻複製品50餘組(件),涵蓋其代表性榜書、毛澤東詩詞題材創作、自書詩及題字等多種類型,展現舒同從長征時期筆戈並舉到創立「舒體」的藝術歷程,突出其「七分半」字體融匯楷、行、草、篆、隸與顏、柳、何紹基等名家精髓的獨特風格,同時亦涵蓋其各時期珍貴影像、出版物、讀書批註、文房用具,以及部分題匾、碑刻拓片和書畫作品複製品等。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上海火車站站名出自舒同之手
上海原文廣局黨委書記、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陳燮君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舒同不僅在政治生涯中深度參與上海建設,更在書法藝術與公共文化發展上為上海留下了深刻印記。「舒同自1949年起正式在上海任職,在滬五年間不是『偶爾提字』,而是以領導者的立場和藝術家身份同時介入文化建設。」陳燮君說,在新中國初期,「公共文化空間」並非普遍概念,但舒同的書法已在街道、高校、醫院及軍旅體系中廣泛傳播,對人民審美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可低估。同時,海派文化與舒同所代表的革命文化之間也形成「互補關係」,他既吸收上海開放包容的氣質,也以大氣恢弘的書風反哺海派藝術生態,加強了本地書法的時代性表達。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馬灣1868」擬推民宿 彩色小屋成微度假新選擇
在香港這片鋼筋水泥的叢林中,藝術往往變成了奢侈品,顯得遙遠而疏離。但有一個地方,把藝術融入生活,以美好洗滌心靈,說的正是馬灣公園二期「馬灣1868」。踏入此地,映入眼簾的是一排五彩繽紛的小屋,恍惚間以為自己走進了童話世界,心情豁然開朗,海天一色在這裏也成為了配角。據悉園區考慮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在這裏引入民宿,相信未來會成為不少人周末微度假的又一選擇。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計劃推民宿項目 打造獨特旅遊體驗
根據園方透露,「馬灣1868」計劃在年底至明年首季引入民宿項目,為市民和旅客打造獨特的旅遊體驗。想像一下,清晨醒來,推開窗便是汲水門大橋的壯麗景致,下樓即踏入充滿藝術氣息的社區,在這裏,城市的喧囂被溫柔海風與寧靜氛圍取代,在慢活節奏中,人們將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挪亞方舟變身太空基地 星際探索區全新登場
一走進「星際探索區」的方舟博覽館,首先到達的是「隕石大奇觀」,這裏可參觀香港歷年展出過的其中最大型太空隕石,重達520公斤,據推測約在4,000至6,000年前墜落於今阿根廷。這塊隕石主要由鐵構成,並含有一些地球沒有的元素。而旁邊有一塊體積較小、約6.84公斤的隕石碎片,供遊客親手感受其重量。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港漫破與立系列(三)】港漫創新 多元風格探前路
曾經,港漫的代名詞是賁張的肌肉、凌厲的罡風與盪氣迴腸的江湖,但當時代的畫布翻開新的一頁,一群年輕的創作者正手持畫筆,為「香港漫畫」這四個字調配出截然不同的色彩。林沛鋒(一鋒)在《BONEMAX》中構建東方龐克科幻世界,廖本呈(Ben Liu)的《雨果Down to earth Hugo》在中世紀背景下細膩刻畫少年初入社會的經歷與內心世界的蛻變,曾在紓(燒)的《小王快跑》則勾勒都市人的情感焦慮。星辰大海,各有其芒;破土新芽,同沐「港漫動力——香港漫畫支援計劃」之滋養,終得綻放異彩。當港漫不再只是武打江湖,這些青年創作者正打破題材與形式的邊界,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尋找屬於這個時代的港漫語言。他們的畫筆下,既有對這座城市的深刻觀察,也有對未來的無限想像——這不只是三個人的故事,更是香港漫畫轉型期的縮影。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創作無邊界 青春有新意 年輕漫畫家解鎖手繪無限可能
正如策展人麥雅端所言,在20周年之際,他們更希望回歸初心——重拾對漫畫的純粹熱愛,並重申動漫基地創立的初衷:搭建一個讓本地創意發光發熱的平台。她表示:「其中有37位藝術家的作品來自公開徵集,參與者從專業師生到漫畫愛好者皆有。並非人人都能成為全職漫畫家,但每個人都在努力畫出自己鍾意的題材。他們的作品題材涵蓋廣泛,從可愛、黑白到懸疑風格都有,全面展現了香港豐沛的創作能量。」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韓牌登港首設旗艦限定店 潮流時尚 活力綻放
●採、攝(部分)︰雨文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着數Guide】apm「潮玩聖誕研究所」
由即日起至11月30日,中庭設有INSTINCTOY快閃店,備有逾30款的品牌藝術玩具及精品,精選包括「冰晶Bean」、Flappy毛絨公仔系列、Muckey毛絨公仔系列等。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塔羅星座
不要灰心或氣餒,只要有恒心,守護天使會助你渡過難關。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百家廊】故鄉的蒲公英
每次回老家給父母上墳,我們兄妹幾個總是湊在一起吃一頓家常飯。父母生前買的不銹鋼柴火灶功能齊全,質量過硬,已經用了十年有餘。灶台上是一口大容量鑄鐵鍋,煮一鍋餃子,十幾個人都夠吃。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愉韻度曲】獨工一體 專精之道
林散之先生曾言:「人無萬能,不可能樣樣好……學好一門就不容易!」此語道破書法學習的至理。縱觀書法史,懷素以狂草名世,蘇東坡專精行楷,米芾獨擅行書,沈尹默工於楷書,皆因「獨工一體」而成就不朽。在當代書壇多元發展的背景下,這種專注精神更顯珍貴——它既是突破藝術瓶頸的利器,也是抵禦浮躁風氣的法寶。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姚弦雅音】共享與城市公民意識
上周末,共享基金會正式進駐位於香港西半山醫院道4號的全球總部。共享基金會作為一個非官方的慈善機構,自2018年成立以來,在醫療和公共衞生領域的國際援助工作已拓展至四大洲共十個國家,以「民間外交」的方式促進了民心相通。這一點我非常認同,民心相通是增進了解合作的基礎,我率領香港弦樂團到海外演出交流,也是在文化藝術領域用音樂民間外交的方式促進民心相通。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水過留痕】眼中的時尚女王
從事時裝設計和造型設計的友人Chris坦言年前在內地街頭遇見穿着蒙古服裝的一男一女,身形高挑,這兩人在他眼中正是當模特兒的好苗子。但極之怕羞又心高氣傲的他,卻無膽趨前問及兩人的聯繫方式,就算是內地某公司已簽約的模特兒,也可洽商內地與香港合作的可能性,可惜他當時「失之交臂」,事後對這樣的好苗子有一種念念不忘的情緒。不過那次的相遇使他打了個激靈,不再只聚焦於身形高大威猛的外國模特兒,提醒他應擴闊眼光和胸襟。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藏鋒守樸風骨勁 千秋翰墨一舒同
舒同是革命家,亦是自成一體的書法家。毛澤東同志曾讚譽他是「紅軍書法家、黨內一支筆」,形象地稱其為「馬背書法家」。在舒同誕辰120周年之際,由中國文聯、中國書協、江西省文聯主辦的「千秋翰墨一舒同——紀念舒同誕辰120周年文獻展暨座談會」昨日(25日)在中國文藝家之家舉辦。多位業內專家表示,舒同藏鋒的筆法、淳樸的作風、融匯古今的視野,以及「藝術為人民」的堅定信念,是這個時代書法藝術發展的重要參照。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國人民大學成立舒同研究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致辭稱,學校成立舒同研究中心及聘任莫言為兼職教授,是踐行高校使命、植根中華文明、以紅色資源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扎實行動,要將中心建設為賡續紅色血脈和弘揚革命精神的育人陣地、書法藝術傳承創新基地、國際性文化交流平台。
收藏
取消收藏
「舒同120周年誕辰書法文獻展」及學術交流會在滬舉行
展覽集中呈現舒同書法作品文獻複製品50餘組(件),涵蓋其代表性榜書、毛澤東詩詞題材創作、自書詩及題字等多種類型,展現舒同從長征時期筆戈並舉到創立「舒體」的藝術歷程,突出其「七分半」字體融匯楷、行、草、篆、隸與顏、柳、何紹基等名家精髓的獨特風格,同時亦涵蓋其各時期珍貴影像、出版物、讀書批註、文房用具,以及部分題匾、碑刻拓片和書畫作品複製品等。
收藏
取消收藏
上海火車站站名出自舒同之手
上海原文廣局黨委書記、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陳燮君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舒同不僅在政治生涯中深度參與上海建設,更在書法藝術與公共文化發展上為上海留下了深刻印記。「舒同自1949年起正式在上海任職,在滬五年間不是『偶爾提字』,而是以領導者的立場和藝術家身份同時介入文化建設。」陳燮君說,在新中國初期,「公共文化空間」並非普遍概念,但舒同的書法已在街道、高校、醫院及軍旅體系中廣泛傳播,對人民審美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可低估。同時,海派文化與舒同所代表的革命文化之間也形成「互補關係」,他既吸收上海開放包容的氣質,也以大氣恢弘的書風反哺海派藝術生態,加強了本地書法的時代性表達。
收藏
取消收藏
「馬灣1868」擬推民宿 彩色小屋成微度假新選擇
在香港這片鋼筋水泥的叢林中,藝術往往變成了奢侈品,顯得遙遠而疏離。但有一個地方,把藝術融入生活,以美好洗滌心靈,說的正是馬灣公園二期「馬灣1868」。踏入此地,映入眼簾的是一排五彩繽紛的小屋,恍惚間以為自己走進了童話世界,心情豁然開朗,海天一色在這裏也成為了配角。據悉園區考慮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在這裏引入民宿,相信未來會成為不少人周末微度假的又一選擇。
收藏
取消收藏
計劃推民宿項目 打造獨特旅遊體驗
根據園方透露,「馬灣1868」計劃在年底至明年首季引入民宿項目,為市民和旅客打造獨特的旅遊體驗。想像一下,清晨醒來,推開窗便是汲水門大橋的壯麗景致,下樓即踏入充滿藝術氣息的社區,在這裏,城市的喧囂被溫柔海風與寧靜氛圍取代,在慢活節奏中,人們將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
收藏
取消收藏
挪亞方舟變身太空基地 星際探索區全新登場
一走進「星際探索區」的方舟博覽館,首先到達的是「隕石大奇觀」,這裏可參觀香港歷年展出過的其中最大型太空隕石,重達520公斤,據推測約在4,000至6,000年前墜落於今阿根廷。這塊隕石主要由鐵構成,並含有一些地球沒有的元素。而旁邊有一塊體積較小、約6.84公斤的隕石碎片,供遊客親手感受其重量。
收藏
取消收藏
【港漫破與立系列(三)】港漫創新 多元風格探前路
曾經,港漫的代名詞是賁張的肌肉、凌厲的罡風與盪氣迴腸的江湖,但當時代的畫布翻開新的一頁,一群年輕的創作者正手持畫筆,為「香港漫畫」這四個字調配出截然不同的色彩。林沛鋒(一鋒)在《BONEMAX》中構建東方龐克科幻世界,廖本呈(Ben Liu)的《雨果Down to earth Hugo》在中世紀背景下細膩刻畫少年初入社會的經歷與內心世界的蛻變,曾在紓(燒)的《小王快跑》則勾勒都市人的情感焦慮。星辰大海,各有其芒;破土新芽,同沐「港漫動力——香港漫畫支援計劃」之滋養,終得綻放異彩。當港漫不再只是武打江湖,這些青年創作者正打破題材與形式的邊界,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尋找屬於這個時代的港漫語言。他們的畫筆下,既有對這座城市的深刻觀察,也有對未來的無限想像——這不只是三個人的故事,更是香港漫畫轉型期的縮影。
收藏
取消收藏
創作無邊界 青春有新意 年輕漫畫家解鎖手繪無限可能
正如策展人麥雅端所言,在20周年之際,他們更希望回歸初心——重拾對漫畫的純粹熱愛,並重申動漫基地創立的初衷:搭建一個讓本地創意發光發熱的平台。她表示:「其中有37位藝術家的作品來自公開徵集,參與者從專業師生到漫畫愛好者皆有。並非人人都能成為全職漫畫家,但每個人都在努力畫出自己鍾意的題材。他們的作品題材涵蓋廣泛,從可愛、黑白到懸疑風格都有,全面展現了香港豐沛的創作能量。」
收藏
取消收藏
韓牌登港首設旗艦限定店 潮流時尚 活力綻放
●採、攝(部分)︰雨文
收藏
取消收藏
【着數Guide】apm「潮玩聖誕研究所」
由即日起至11月30日,中庭設有INSTINCTOY快閃店,備有逾30款的品牌藝術玩具及精品,精選包括「冰晶Bean」、Flappy毛絨公仔系列、Muckey毛絨公仔系列等。
收藏
取消收藏
塔羅星座
不要灰心或氣餒,只要有恒心,守護天使會助你渡過難關。
收藏
取消收藏
【百家廊】故鄉的蒲公英
每次回老家給父母上墳,我們兄妹幾個總是湊在一起吃一頓家常飯。父母生前買的不銹鋼柴火灶功能齊全,質量過硬,已經用了十年有餘。灶台上是一口大容量鑄鐵鍋,煮一鍋餃子,十幾個人都夠吃。
收藏
取消收藏
【愉韻度曲】獨工一體 專精之道
林散之先生曾言:「人無萬能,不可能樣樣好……學好一門就不容易!」此語道破書法學習的至理。縱觀書法史,懷素以狂草名世,蘇東坡專精行楷,米芾獨擅行書,沈尹默工於楷書,皆因「獨工一體」而成就不朽。在當代書壇多元發展的背景下,這種專注精神更顯珍貴——它既是突破藝術瓶頸的利器,也是抵禦浮躁風氣的法寶。
收藏
取消收藏
【姚弦雅音】共享與城市公民意識
上周末,共享基金會正式進駐位於香港西半山醫院道4號的全球總部。共享基金會作為一個非官方的慈善機構,自2018年成立以來,在醫療和公共衞生領域的國際援助工作已拓展至四大洲共十個國家,以「民間外交」的方式促進了民心相通。這一點我非常認同,民心相通是增進了解合作的基礎,我率領香港弦樂團到海外演出交流,也是在文化藝術領域用音樂民間外交的方式促進民心相通。
收藏
取消收藏
【水過留痕】眼中的時尚女王
從事時裝設計和造型設計的友人Chris坦言年前在內地街頭遇見穿着蒙古服裝的一男一女,身形高挑,這兩人在他眼中正是當模特兒的好苗子。但極之怕羞又心高氣傲的他,卻無膽趨前問及兩人的聯繫方式,就算是內地某公司已簽約的模特兒,也可洽商內地與香港合作的可能性,可惜他當時「失之交臂」,事後對這樣的好苗子有一種念念不忘的情緒。不過那次的相遇使他打了個激靈,不再只聚焦於身形高大威猛的外國模特兒,提醒他應擴闊眼光和胸襟。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