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天」這詞,人們總是脫口而出,我也打小就從母親那兒聽熟了。她挎着菜籃從菜市歸來,望見鄰居王嬸坐在槐樹下擇菜,便揚起嗓子喊:「王嬸,改天來家裏吃韭菜盒子!」話音未落,人已跨進自家門檻。待到日頭西斜,王嬸終究沒來,母親也不計較,只笑着拍掉圍裙上的麵粉,彷彿那句話生來就是飄在風裏的,說出口,也便隨風散了。
文匯報
由香港本地設計和建造的「叮叮車」一直以來都是很多市民及遊客心中最具香港特色的存在之一,其標誌性的行駛方式及聲音⾄今仍是「香港製造」的象徵。近日,由本地藝術家組合 Foreseen Agency(飛天豬及陳家智)將一輛傳統電車改裝成未來電車「Tram0」,透過多媒體藝術裝置,帶領公眾在體驗中重新感受電車的文化意義,展開對城市未來的另類暢想。
文匯報
10月份有機會與內地及台灣團友一起在「雨中登泰山」,導遊說,能在雨中登泰山的機會並不常見,泰山的河溪在下雨期間才流水不斷,我們遇上好時機了,上善若水,水潤萬物,十分難得。
文匯報
龍岩的山山水水間,一股溫潤的文化新風正悄然喚醒鄉村振興的根脈。鄉村文化會客廳以鮮活形態、蓬勃生命力,在閩西大地流淌奔湧。曾揣測是否「概念嫁接」或「文化炒作」。直到踩進鄉土,觸碰到時光浸潤的技藝、修復的場地與鄉間煙火,才讀懂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密碼,藏在村落獨有的文化肌理中,串聯在文化會客廳的脈絡裏。
文匯報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上星期在粵港澳三地圓滿閉幕,緊接而來,下月即將揭幕的便是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殘特奧會)。每逢大型綜合運動會落幕,主辦方都會作一次總結,今屆全運會確實交出亮眼成績單:8個項目創下世界紀錄,13個項目打破亞洲紀錄,14項刷新全國紀錄,更有12個項目的冠軍成績超越去年巴黎奧運金牌水平。全程進行2,858人次興奮劑檢測,零違規,確保了全運會的純潔。
文匯報
移民外國多年的朋友,幾年前已在考慮回流養老問題。兩年前她仍是把目標放在大灣區,每年返港節目之一,就是到大灣區參觀護理院。大家對她的選擇總是不以為然,認為人脈在哪裏,養老就該在哪裏。朋友經過深思熟慮,看準香港樓價,最近返港火速置業,決定未來日子回港養老。
文匯報
耗時一年多的裝修工程,終於完工,有朋友以為是宮殿式豪華裝修,要不然,怎麼會需時13個多月呢?我只能苦笑一聲搖頭,我是一名香港平民百姓,要求普通翻新舊居而已,這基本的要求,卻沒料到跌進一個深坑,沒錯,裝修的深坑。
文匯報
作為一個職業寫作者,我在大多數的時候稱自己是一個「編織文字」的人,並不太好意思承認自己是一個「作家」。就像此前有的詩人「塌房」後,寫詩的人都害怕別人說︰「你是詩人,你全家都是詩人。」
文匯報
舒同是革命家,亦是自成一體的書法家。毛澤東同志曾讚譽他是「紅軍書法家、黨內一支筆」,形象地稱其為「馬背書法家」。在舒同誕辰120周年之際,由中國文聯、中國書協、江西省文聯主辦的「千秋翰墨一舒同——紀念舒同誕辰120周年文獻展暨座談會」昨日(25日)在中國文藝家之家舉辦。多位業內專家表示,舒同藏鋒的筆法、淳樸的作風、融匯古今的視野,以及「藝術為人民」的堅定信念,是這個時代書法藝術發展的重要參照。
文匯報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致辭稱,學校成立舒同研究中心及聘任莫言為兼職教授,是踐行高校使命、植根中華文明、以紅色資源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扎實行動,要將中心建設為賡續紅色血脈和弘揚革命精神的育人陣地、書法藝術傳承創新基地、國際性文化交流平台。
文匯報
展覽集中呈現舒同書法作品文獻複製品50餘組(件),涵蓋其代表性榜書、毛澤東詩詞題材創作、自書詩及題字等多種類型,展現舒同從長征時期筆戈並舉到創立「舒體」的藝術歷程,突出其「七分半」字體融匯楷、行、草、篆、隸與顏、柳、何紹基等名家精髓的獨特風格,同時亦涵蓋其各時期珍貴影像、出版物、讀書批註、文房用具,以及部分題匾、碑刻拓片和書畫作品複製品等。
文匯報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202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