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首演以來,《鱷魚》收穫眾多好評。此次香港首演,也是作品獲得文華獎後的全球首度巡演。導演王可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鱷魚》是一場視覺與思想的呈現,我們以手法重構時空,讓香港觀眾在魔幻現實中反思人性的枷鎖——當鱷魚在缸中生長,人心在籠中膨脹,這正是時代的警世寓言。」
文匯報
談及香港與內地的文化藝術交流,莫言深感交通便利帶來的積極影響,他預見,兩地藝術家的交流將越來越密切,「香港很多的作家、藝術家的作品會被更多內地讀者和觀眾所了解、所熟悉,反過來也是一樣。」
文匯報
駝峰空運原本由美軍第10航空隊下屬空運航空隊與中國航空公司(中航)共同承擔運輸任務,但由美國陸軍航空隊主導,駝峰空運行動的美軍首任指揮官是愛德華·亞歷山大準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第10航空隊負責中國戰場的空中運輸和作戰支援。
文匯報
有人說,它是中國文化文物收藏的殿堂級的存在,堪稱至高無上的代表。同時,它也是中國文化樣本保存最完整、最系統的地方。這一切,就在於六百年來——從明清到現在——這個宮殿建築群,始終在收藏着中國各個時期的寶貴文物和藝術珍品。
文匯報
冬日的早晨,寒風呼嘯,我很喜歡煮一鍋粥用來暖身。食材不必精心挑選,凡是家中常備食物,如大米、黑米、紅豆、花生等皆可派上用場。先將花生、紅豆用水浸泡半個小時,再入鍋燜煮,等水將開未開時放入米粒兒與紅棗。而我只需把期待交給時間,慢慢等待粥香四溢。
文匯報
香港首次承辦全運會及殘特奧會項目,部分官方特許商品也特別融入本地元素。本地設計師、紙藝藝術家黃文翰與百年醬料品牌合作,以獨特的紙雕美學呈現維港繁華景致,把城市風貌凝於方寸之間。紙雕藝術雖可追溯至逾千年前,卻已逐漸淡出當代日常生活,黃文翰期望透過這次與體育盛事的結合,以傳統紙藝為根基,融合當代設計語言,讓紙雕再次走進公眾視野。●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文匯報
漫步東山鎮陸巷村,像是推開一扇被時光浸染的木門,一步踏入,便與九百多年前的煙雨相逢。太湖水氣氤氳,將這片倚靠洞庭山的村落浸潤得如一幅水墨長卷。正如古詩所描繪:「島嶼縱橫一鏡中,濕銀盤紫浸芙蓉。」橘林掩映間,白牆黛瓦若隱若現,彷彿歲月在此打了個盹,將明清風貌完好地封存。
文匯報
俗語說:「三九四九冰上走。」時值隆冬,身處繁華的都市,我卻未曾感到多少寒意。路旁的柳樹竟還殘留着些許葉子,枝條在黃綠間搖曳,風中勾勒出柔美的弧線。溫暖的陽光灑落在身上,暖融融的,竟讓我生出幾分春日般的錯覺。望着馬路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我的思緒回到了那個遙遠的、故鄉的冬天。
文匯報
在十五運會開幕式的舞台上,一尾游弋的金色鰲魚點亮全場。它長達近三十米,周身鱗片如星子般明滅,在體育場的穹頂下悠然擺尾,恍若攜着遠古的海潮與神話的煙霞從《山海經》裏游了出來。全場為之驚艷,我在屏幕前凝神細看,它那龍頭魚身的形貌,其實早已鐫刻在嶺南無數古老的屋脊之上。
文匯報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202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