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覽由北京美術家協會、香港書畫文玩協會聯合主辦,香港美術家協會、集古齋、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美術家雜誌共同協辦,以此作為兩地藝術生態深度交融的見證,開啟京港兩城之間全新的文化對話,既展現了中華美學的多元風貌,更印證了「一國兩制」下京港文化交流的豐碩成果。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北京市文聯副主席、北京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藝委會主任黃華三,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香港藝術發展局視覺藝術組主席、香港美協常務副主席趙之境,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前院長、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主席沈雪明,香港書畫文玩協會副會長、白雲堂藝術研究會會長、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會長黃湘詅以及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傅偉中出席並擔任主禮嘉賓。
文匯報
展覽透過兩位藝術家截然不同的視角,全方位呈現每種植物的生命力,聚焦稀有及極危的二色石豆蘭、珍稀的紫紋兜蘭、多年生草本植物唇柱苣苔和裂葉秋海棠、素有「禾雀花」之稱的白花油麻藤等。
文匯報
今年展會集齊緊貼市場趨勢——「智能科技」、「永續發展」、「樂齡健康」及「功能與設計」的最新產品,展示了業界在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最新成果。參展商透過結合人工智能、環保物料等元素,推出多款兼具功能性與美學的產品,滿足不同市場需求,並進一步提升業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其中,「品牌廊」網羅超過200個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品牌,涵蓋設計師眼鏡、潮流款式及高端技術產品﹔「設計師雅座及智能科技體驗區」則展示眼鏡設計師的作品及創新眼鏡科技。
文匯報
蘇小姐今年50歲,絕經1年,近3年無明顯誘因出現晚上入睡困難,睡着了又易醒,醒後難再入眠,伴有情緒低落,對事物興趣減退,常無故哭泣,白天經常出現心悸乏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潮熱汗出,胃口也變差了,吃一點食物就會覺得肚子脹不舒服,大便偏乾。這些症狀嚴重影響了蘇小姐生活品質和工作狀態,每當蘇小姐向家人及周圍朋友傾訴時,卻只能換來旁人的不理解,因為她家庭和睦、事業有成,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些表現,因此她非常難過,又進一步加重病情。蘇小姐實在是太辛苦,所以前來尋求中醫調理加強體質。
文匯報
在臨床治療時,當從腎論治,並以「調補陰陽」為總治則,再結合臨床表現辨證論治兼顧其他臟腑。根據筆者經驗,腎陰虛的患者宜滋陰養血益精,藥用阿膠珠、當歸、女貞子、墨旱蓮、枸杞子、黃精等;腎陽虛的患者宜溫補腎陽,藥用淫羊藿、菟絲子、韭子、補骨脂等;陰陽俱虛的患者宜陰陽並補,藥用巴戟天、菟絲子、淫羊藿、熟地黃、黃精、枸杞子、知母、山茱萸、茯苓及山藥等;肝氣滯鬱的患者宜行氣解鬱,藥用柴胡、陳皮、川芎、香附、枳殼、薄荷等;心脾兩虛的患者宜用養心安神的茯神、香附、大棗、白朮等。
文匯報
香港女性的平均壽命88歲,平均收經年齡是51歲,在這30年裏,女性荷爾蒙降到最低點,怎樣去維持?是否需要荷爾蒙補充以提高生活質素,是一個非常熱門的問題。
文匯報
承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全民熱潮,「香港戶外用品及運動博覽2025暨亞洲室內運動節」將於11月21日至23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all 3BCDE舉行,博覽將全面展示戶外運動及相關產品的最新趨勢,展品涵蓋各類運動用品、裝備、行山露營及運動治療產品。而「亞洲室內運動節」今屆將以試辦模式同步舉行,為會展首個大型綜合體育比賽場地,場內設有多項即場運動體驗,包括劍擊、單車、平衡車、高輪單車、乒乓球、匹克球及飛鏢等。同時,今年更設有「第一屆香港高球展」,將於會展首次登場,匯聚多個國際及本地高球品牌,展出高爾夫球、球袋、高球服飾及配件、訓練器材,並涵蓋高球相關平台服務、旅遊、金融及保險等,全面呈現高爾夫產業的最新發展。
文匯報
全新菜單中的八道「廚頌」菜式,是吳師傅與其團隊精心鑽研的廚師推介佳餚。其中,浙江名菜「紫圖蜜汁火方」是餐廳最受歡迎的菜式之一,其獨特的菱格圖案更成為這道菜的標誌。吳師傅特別在這道傳統菜式上作出變奏,將原本雪白的饅頭加入紫薯汁,再配以香氣濃郁的雲南宣威火腿、本地生產的蜜糖與桂花,以及即叫即烘的香脆腐皮一同品嘗,成就一道結合傳統與創新的精緻佳餚。
文匯報
在我畫展開幕前夕,恩師杜大愷先生以82歲高齡,專程從北京親臨指導。先生對展出的每件作品都細細觀摩,並予以深刻點評與悉心點撥,令我感動至深。作為學生,每每回想起與先生結緣的往昔時光,感懷之情便滿溢心間。
文匯報
十九世紀中葉,香港有戲院出現,公演粵劇者稱大戲院,播映電影的叫影畫戲院。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家順德女傭卿姐常帶我往西環太平戲院看粵劇,對我,這是一樁大事,我家在北角,去西環要轉兩輪電車,勞師以襲遠,無乃不可乎?苦也!大戲院通常下午7時開鑼,11時許散場,正好趕上尾班電車。偶有日戲,一點開場,5點歇鑼鼓,觀眾不多。辛亥革命前後,重男輕女風氣盛,粵劇只有男班,省港大罷工後方有全女班,後又行男女合班,名角男有馬師曾、薛覺先;女有蘇州妹、李雪芳,歌藝出眾,各擅勝場。到我跟卿姐往太平戲院看粵劇時,已易為新馬仔(新馬師曾)、芳艷芬。
文匯報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202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