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熱門搜尋:

從新到舊
圖標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圖標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瀏覽
卡片瀏覽
以光影勾勒人間溫情 阮家儀:追憶香港的90年代
望觀眾感受等待之美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繪畫是一種古老而具體的實踐
位於鰂魚涌的Para Site藝術空間正呈獻來自巴基斯坦卡拉奇的藝術家Shahana Rajani的個展「以畫為記」,由郭芷凝策劃,李沅鈺協作。Shahana  Rajani專注探討巴基斯坦在發展、軍事化與生態抗爭過程中衍生的視覺多元性、景觀以及基礎建設。其實踐以社區為本,並以協作式研究為核心。透過流動影像、裝置及印刷等媒介,她積極回應有關表徵及敘述的異見歷史、傳統與實踐。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百家廊】雨多多
年齡漸長,我對雨的理解,變了許多。需要或拒絕,代替了以前那種單純的觀雨,聽雨,淋雨,悟雨。有了這樣那樣的原因堆疊着、擠壓着、推搡着,簡單的雨,複雜化了。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人生憑闌處】博弈
微信裏的葉同學是個抱怨青年,常常是半個月沒消息,之後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刻,發來消息,「你還好嗎?」確認我還沒睡着,便開始傾訴職場煩惱。好在這個煩惱的主題非常集中,每一絲每一縷都精準地定位在他的老闆身上:孤寒鬼、傻子N次方……有兩次,他用的詞彙激發了我無比的好奇心:一次是「惡人魔」,我問︰「到底是人還是魔?」另一次是「老闆不僅是1和3中間的那個數,還經常做1和3的組合體!」愚鈍如我,計算了好久,才明白,他用東北話的「二」和上海話的「十三點」對老闆的「沒腦子」做了雙重「肯定」。我不禁由衷地讚嘆葉同學是個方言天才。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心窗常開】愛母童心 聚力成事
苦兒流浪了,身無分文鞋子破,悲絕境情何以堪?灰土大漠裏孤單遙望,還要走過多少陰霾國度才找到媽媽?如果說思念是一片屋頂的瓦片,那得將鄰居婆婆的屋頂也數算,這苦命兒「馬爾可」太惦念媽媽呀!真難為了只有13歲的馬爾可,已經是久遠年代吧﹗那時一家三口生活有笑聲,無奈自從爸爸因工傷腳再走不動了,丟了工作,都得靠媽媽到遠方當女傭了。可惜她遠走後不久人也無消息停了書信,害得父子擔心,而少年在鄰家婆婆鼓勵下決定流浪展開萬里尋母之征途……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琴台客聚】再談館閣體
這件由翰林賴際熙(1865年-1937年)撰、翰林溫肅(1879年-1939年)書的館閣體墨寶《恭祝誥授中憲大夫馮平山先生七秩榮壽大慶序》,筆者早於2017年已在本欄介紹過。馮氏(1860年-1931年)為香港殷商、慈善家,其子馮秉芬(1911年-2002年)亦為本港政商界名人。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翠袖乾坤】原生家庭影響一代又一代
最近看了電影《女孩》,舒淇首次執導就獲得不少國際獎項和關注,實在為她能有今天的成就而欣慶。《女孩》部分內容是講述舒淇自己童年經歷,讓我深切感受到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和下一代影響之巨,現代不少人不願結婚或生子,和他們的原生家庭不無關係。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下沉與上浮(下)
上期講到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信息的產生和傳播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在技術、商業和人性的共同塑造下,如今網上絕大部分的信息,其實都是由龐大的、在傳統定義上被稱為「低學歷」的群體所生產和消費的。這種信息「下沉」帶來的複雜後果,便是科學、嚴謹、邏輯、深度、理性、專業的信息愈來愈少,情緒化、經驗化乃至反智的東西愈來愈多,並最終造成嚴重的信息繭房和社會撕裂。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信而有征】欲拒還迎
在《人性的枷鎖》一書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主人公菲利普談戀愛了,可是不幸的是,對方卻是個揮霍無度的人,然而菲利普並不以為苦,反而十分高興。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青年作家李唐:在虛實之間尋找生命坐標
李唐,1992年生於北京。已出版長篇小說《上京》《身外之海》《月球房地產推銷員》,小說集《菜市場裏的老虎》《熱帶》,曾獲十月文學獎、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文學獎等。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大美近觀
出版:聯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葉靈鳳文存(卷二)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The Eleventh Hour
出版:Penguin Random House LLC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北歐時間
譯者:林美琪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七嘴八舌:柯慈論語言及翻譯
譯者:馬耀民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視窗】麥惠文談八和粵劇學院
《麥惠文粵曲講義:傳統板腔及經典曲目研習》一書的圖文說明是由我撰寫,為了解圖中人物、背景,曾花了半天到麥惠文的府邸請教。聽他講解,就像上了一堂香港粵劇史課,其中最深印象是他對八和粵劇學院的感情。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以光影勾勒人間溫情 阮家儀:追憶香港的90年代
望觀眾感受等待之美
收藏
取消收藏
繪畫是一種古老而具體的實踐
位於鰂魚涌的Para Site藝術空間正呈獻來自巴基斯坦卡拉奇的藝術家Shahana Rajani的個展「以畫為記」,由郭芷凝策劃,李沅鈺協作。Shahana  Rajani專注探討巴基斯坦在發展、軍事化與生態抗爭過程中衍生的視覺多元性、景觀以及基礎建設。其實踐以社區為本,並以協作式研究為核心。透過流動影像、裝置及印刷等媒介,她積極回應有關表徵及敘述的異見歷史、傳統與實踐。
收藏
取消收藏
【百家廊】雨多多
年齡漸長,我對雨的理解,變了許多。需要或拒絕,代替了以前那種單純的觀雨,聽雨,淋雨,悟雨。有了這樣那樣的原因堆疊着、擠壓着、推搡着,簡單的雨,複雜化了。
收藏
取消收藏
【人生憑闌處】博弈
微信裏的葉同學是個抱怨青年,常常是半個月沒消息,之後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刻,發來消息,「你還好嗎?」確認我還沒睡着,便開始傾訴職場煩惱。好在這個煩惱的主題非常集中,每一絲每一縷都精準地定位在他的老闆身上:孤寒鬼、傻子N次方……有兩次,他用的詞彙激發了我無比的好奇心:一次是「惡人魔」,我問︰「到底是人還是魔?」另一次是「老闆不僅是1和3中間的那個數,還經常做1和3的組合體!」愚鈍如我,計算了好久,才明白,他用東北話的「二」和上海話的「十三點」對老闆的「沒腦子」做了雙重「肯定」。我不禁由衷地讚嘆葉同學是個方言天才。
收藏
取消收藏
【心窗常開】愛母童心 聚力成事
苦兒流浪了,身無分文鞋子破,悲絕境情何以堪?灰土大漠裏孤單遙望,還要走過多少陰霾國度才找到媽媽?如果說思念是一片屋頂的瓦片,那得將鄰居婆婆的屋頂也數算,這苦命兒「馬爾可」太惦念媽媽呀!真難為了只有13歲的馬爾可,已經是久遠年代吧﹗那時一家三口生活有笑聲,無奈自從爸爸因工傷腳再走不動了,丟了工作,都得靠媽媽到遠方當女傭了。可惜她遠走後不久人也無消息停了書信,害得父子擔心,而少年在鄰家婆婆鼓勵下決定流浪展開萬里尋母之征途……
收藏
取消收藏
【琴台客聚】再談館閣體
這件由翰林賴際熙(1865年-1937年)撰、翰林溫肅(1879年-1939年)書的館閣體墨寶《恭祝誥授中憲大夫馮平山先生七秩榮壽大慶序》,筆者早於2017年已在本欄介紹過。馮氏(1860年-1931年)為香港殷商、慈善家,其子馮秉芬(1911年-2002年)亦為本港政商界名人。
收藏
取消收藏
【翠袖乾坤】原生家庭影響一代又一代
最近看了電影《女孩》,舒淇首次執導就獲得不少國際獎項和關注,實在為她能有今天的成就而欣慶。《女孩》部分內容是講述舒淇自己童年經歷,讓我深切感受到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和下一代影響之巨,現代不少人不願結婚或生子,和他們的原生家庭不無關係。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下沉與上浮(下)
上期講到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信息的產生和傳播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在技術、商業和人性的共同塑造下,如今網上絕大部分的信息,其實都是由龐大的、在傳統定義上被稱為「低學歷」的群體所生產和消費的。這種信息「下沉」帶來的複雜後果,便是科學、嚴謹、邏輯、深度、理性、專業的信息愈來愈少,情緒化、經驗化乃至反智的東西愈來愈多,並最終造成嚴重的信息繭房和社會撕裂。
收藏
取消收藏
【信而有征】欲拒還迎
在《人性的枷鎖》一書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主人公菲利普談戀愛了,可是不幸的是,對方卻是個揮霍無度的人,然而菲利普並不以為苦,反而十分高興。
收藏
取消收藏
青年作家李唐:在虛實之間尋找生命坐標
李唐,1992年生於北京。已出版長篇小說《上京》《身外之海》《月球房地產推銷員》,小說集《菜市場裏的老虎》《熱帶》,曾獲十月文學獎、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文學獎等。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大美近觀
出版:聯經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葉靈鳳文存(卷二)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The Eleventh Hour
出版:Penguin Random House LLC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北歐時間
譯者:林美琪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七嘴八舌:柯慈論語言及翻譯
譯者:馬耀民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視窗】麥惠文談八和粵劇學院
《麥惠文粵曲講義:傳統板腔及經典曲目研習》一書的圖文說明是由我撰寫,為了解圖中人物、背景,曾花了半天到麥惠文的府邸請教。聽他講解,就像上了一堂香港粵劇史課,其中最深印象是他對八和粵劇學院的感情。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