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排行
{{index+1}}
{{item.title}}
財經
「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兩日安排近400場商貿配對活動 成功簽署11份合作備忘錄
由香港特區政府與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合辦的第15屆「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ALMAC)一連兩日於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會議匯聚超過80位航運、空運、物流及供應鏈的業界翹楚,在20多場專題論壇及工作坊中分享真知灼見,並吸引來自超過40個國家及地區、逾2,300名與會者參與。會議促成實質合作,共安排近400場商貿配對活動,並成功簽署11份合作備忘錄,涵蓋航空、物流、船運及科技等多個領域
A股三大指數續回調 逾4100股收跌 科技板塊逆市走強
A股三大指數繼續回調,滬綜指、深成指、創業板指分別收跌0.81%、0.92%、1.16%。但科創50指數收紅,上揚0.29%。人工智能、互聯網服務、軟件開發、半導體等多隻科技板塊走強。
倫敦現貨黃金險守4000美元關口 深圳水貝黃金市場生意慘淡
受美聯儲12月降息概率降至約44%的影響,全球黃金市場高位震蕩,其中倫敦現貨金險守4000美元上方。截至北京時間18日16點46分,倫敦現貨黃金價格報4034.89 美元,跌10.61美元,跌幅為0.26%。
瑞銀:中國股市將迎來又一個豐年 MSCI中國指數2026年年末目標為100
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今日發表中國股票策略稱,考慮到諸多正面因素將延續至2026年,中國股市有望迎來又一個豐年,料股價表現更多由盈利驅動,每股收益或增長10%。此外,瑞銀對MSCI中國指數的2026年年末目標為100,較當前水平的上漲空間為14%。
開市4年北交所已有上市公司282家
北京證券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14日,北交所現有上市公司282家,中小企業佔比超八成,民營企業佔比近九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一半。
跌勢持續 日經225指數收盤下跌3.22%
日本東京股市兩大股指18日繼續下跌。日經225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報收於48702.98點,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下跌1620.93點,跌幅3.22%。
地產
中指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6年樓市展望與「十五五」新機遇》指出,受行業短期仍面臨下行壓力影響,預計2026年內地樓市政策仍將聚焦「止跌回穩」目標。
地產
信置與資本策略等合作發展的油塘柏景峰最新加推2號價單,涉78伙,折實價426.27萬元起,折實呎價約14156元起。發展商稱,是次加推單位加價約1至2%,並首次推出3房1套加儲物室間隔,預計短期內將上載銷售安排。
地產
多項利好樓市因素帶動下,近期多個新盤銷情理想,進一步增強買家入市信心,同時亦帶動二手交投。據香港置業分行統計,剛過去周末(11月15日至16日),十大指標二手屋苑共錄得8宗買賣成交,較上周末7宗續升約14%,反映購買力持續釋放。
地產
投資
美元周一稍為走穩,受惠於市場謹慎情緒,市場人士在美國經濟數據公布之前繼續調整倉位。本周市場焦點將為延遲發布的美國經濟數據;上周多位美聯儲官員集中釋放鷹派信號,強調通脹上行風險,淡化勞動力市場惡化的擔憂,導致市場對12月減息的預期大幅降溫。CME FedWatch顯示,12月減息概率已從一個月前的90%以上、上周的60%驟降至當前的約40%。
A股三大指數周二收跌,北證50及微盤股收升。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收報3,939點,跌0.81%,深證成指收報13,080點,跌0.92%,創業板指收報3,069點,跌1.16%,滬深兩市共成交金額1.9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一交易日增加約160億元;兩市個股漲跌比例為0.32:1,其中漲停62家;跌停36家。截至上個交易日,滬深兩市兩融餘額約25,003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76.30億元。
內地三大電信營運商中國移動(0941)、中國電信(0728)及中國聯通(0762)相繼公布今年第三季度業績,按營運收入規模以及有關增長,中國移動仍然領先,第3季度營運收入錄得7,94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0.4%,其中通信服務收入為6,831億元,按年增長0.8%。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內部出現罕見分歧,加上鷹派委員對通脹上行風險的憂慮,令12月減息機率為五成。
美國經濟不確定性高企及AI高估值憂慮升溫,拖累環球投資氣氛,亞太區股市普遍受壓。港股三大指數亦見捱沽,恒指跌454點或1.72%;國企指數跌1.65%;恒生科技指數跌1.93%。大市成交略升至2,421億元水平。
筆者認為,中國電信(0728)屬內地三大電訊商中最能受惠內地對人工智能(A.I.)及數字經濟持續加速發展的業者,集團近年憑藉「雲網融合」的業務發展戰略,除能持續受益內地企業對AI投資有增無減的大趨勢,其估值更屬享有最大調升潛力的電訊巨頭。以股價每股5.8港元計,預測股息率達5.3%。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中電信的入場門檻較低,並能收到進可攻、退可守的較靈活操作效益,建議待股價調整收納,12個月目標價為7.8港元。
財評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內部出現罕見分歧,加上鷹派委員對通脹上行風險的憂慮,令12月減息機率為五成。
金融史的發展,總是伴隨着衍生品的創新。華爾街的期貨合約已有上百年歷史,加密市場則創造了自己的獨特產物——永續合約。它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崛起,成為加密交易量最大的產品。根據部分統計,比特幣合約的成交額一度達到鏈上現貨的6至7倍。由於「沒有到期日、可隨時交易、價格幾乎與現貨保持同步」,永續合約在行情劇烈波動時往往伴隨強平、清算和追漲殺跌的連鎖反應——這些風險讓不少人對永續合約望而生畏,卻也成了最致命的吸引力。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報告中,圍繞資本市場領域提出發展香港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建設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加速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等一系列部署,為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拓展新增長空間明確方向。期貨業作為價格發現、風險規避、資源配置的重要載體,其價值的充分釋放是促進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應有之義。在全球金融波動加劇、國家戰略需求升級的當下,如何進一步發揮期貨業風險管理價值,助力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成為關鍵課題。
誠如日前本欄所說,長倉道指及短倉標指納指的策略,要同步建倉亦需同步拆倉。隨着停擺暫告一段落,投資者之前長倉道指及短倉標指納指的策略,當然亦要改變,既然之前已同步建倉,接下來當然是同步拆倉,畢竟當中相當部分是押注於停擺問題解決由憧憬到落實之間,過程中傳統股跟科技股的反應有落差。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提出50年按揭計劃,聲稱可令每月供款下降20%至30%(2,800美元至3,000美元),助千禧與Z世代突破高樓價、帶動建築業,重燃「美國夢」。方案需國會修訂2008法案30年上限,因此須經立法與風險評估。市場對此反應分歧,業界普遍憂監管不足埋隱患。
美國聯邦政府上星期(12日)正式結束長達43天的停擺狀態,總統特朗普簽署由國會兩院通過的臨時撥款法案,聯邦機構運作得以恢復。是次停擺不僅創下歷時最長紀錄,更對宏觀經濟數據的收集與發布系統造成實質干擾,同時顯著削弱市場對美國財政管理能力的信心。
數字經濟
據彭博分析師Eric Balchunas稱,Fidelity旗下追蹤Solana的現貨ETF——Fidelity Solana Fund(代碼:FSOL)將於今晚(美東時間11月18日)上線,管理費為0.25%。該ETF跟蹤Fidelity Solana參考指數(FIDSOLP),並包含SOL的質押收益。
數字經濟
加密資產全線下跌,BitMEX聯合創始人 Arthur Hayes 在最新博文《Snow Forecast》中表示,比特幣從12.5萬美元跌至9萬美元區間、而美股仍位於歷史高位,意味著「一場信用事件正在醞釀」。
Hayes指出,其美元流動性指數自7月以來顯著走弱,一旦市場進一步惡化,美聯儲、財政部或其他機構將被迫加速印鈔。在此期間,比特幣可能再度回落至8萬-8.5萬美元。
數字經濟
市場對美國聯儲局12月減息預期再度降溫,加密資產再度受壓,「大餅」比特幣BTC走勢持續疲弱,一度失守9.1萬美元水平,現報91,452美元,日內跌幅3.85%;以太坊ETH則一度失守3,000美元,現報3,028美元,日內跌幅3.85%。
數字經濟
金融史的發展,總是伴隨着衍生品的創新。華爾街的期貨合約已有上百年歷史,加密市場則創造了自己的獨特產物——永續合約。它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崛起,成為加密交易量最大的產品。根據部分統計,比特幣合約的成交額一度達到鏈上現貨的6至7倍。由於「沒有到期日、可隨時交易、價格幾乎與現貨保持同步」,永續合約在行情劇烈波動時往往伴隨強平、清算和追漲殺跌的連鎖反應——這些風險讓不少人對永續合約望而生畏,卻也成了最致命的吸引力。
財評
BitMine董事長Tom Lee新近社交媒體發文表示,比特幣($BTC)是一種波動性資產。其公司於2017年首次向客戶推薦比特幣(配置比例為1% - 2%),當時BTC價格約為1,000美元。
在過去8.5年中,BTC經歷了6次超過50%的下跌和3次超過75%的下跌。截至2025年,比特幣相較於首次推薦時已上漲100倍。Tom Lee指出,要從這一100倍的超級周期中獲益,投資者必須在關鍵時刻堅持持有。
他解釋稱,加密貨幣價格反映了對未來的巨大預期,因此質疑會帶來波動性。Tom Lee認為,以太坊ETH目前正在開啟同樣的超級周期,但強調上漲路徑並非直線上升。
數字經濟
加密金融服務平台Matrixport發表市場觀點稱,當前市場處於明顯去槓桿階段,維持高倉位的風險正在上升。以太坊的未平倉合約規模已回落50%,顯示槓桿資金正在快速收縮。在此背景下,整體風險偏好承壓。比特幣正接近93,000美元關鍵支撐位,該區間的流動性可能在短時間內進一步走弱。
數字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