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排行
{{index+1}}
{{item.title}}
這3天的檔期主要演員除梁兆明、鄭詠梅外,還有梁煒康、符樹旺、林子青和杜詠心等,演出劇目都是精挑細選,首天10月24日上演大堆頭的華麗名劇《紅樓夢》;接着兩天為周末及周日,安排日夜場,10月25日日場選演新編劇《曲為媒》,夜場演經典名劇《洛神》;10月26日日場上演《癡鳳狂龍》,夜場上演《花月東牆記》。
副刊


陳昌輝醫生又提醒市民平日盡量輕聲說話,若因工作需要長時間說話,應多飲水保持聲帶濕潤,減低發聲時摩擦,以免加重聲帶損傷。陳醫生的勸喻使我想起「風腔」創始人陳笑風的護聲方法。陳笑風說話「陰聲細氣」,有一次,我和他在半島酒店大堂喝下午茶。由於附近坐滿了人,他說話時,若不挨近他,也難聽得清楚。後來,我在一次訪問裏,問他「養聲」的方法。他說要有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例如遠離煙酒、少吃煎炸食物、多喝水等。但重要的是日常要輕聲說話,因為演出長時間使用聲帶,平日便少說話或不用力地說話,讓聲帶休息。他坦白說︰「我聽過很多名唱家的練聲方法,絕大部分是說要擴大聲量、提高調門,並沒有關注到聲帶的健康。」陳笑風對聲帶的「動」與「靜」有一套「科學」的看法,一直保持了良好的聲線。但始終受年齡的影響,晚年唱曲也要降低調門。
淑梅足跡


由內地劇團製作的兩個小劇場崑劇,已於10月11日及12日在戲曲中心茶館劇場及演講室公演,這兩齣小劇場有若心靈雞湯,讓我們在觀劇的過程中,追隨着演員在精簡的劇中,以細膩身段、唱曲、腔調的演繹,凸顯創作向隔世代的觀眾傾訴劇中人物的思維、行動取向,不但令觀劇者於現場緊貼演員的舉手投足、唱曲聲韻,腦海更不斷轉動以期吸納更多的啟示。這樣的劇作,台上台下均真正地享受戲曲之樂。 ●文︰白若華
副刊


婺劇團的演員們先是舞龍登場,時而盤圈擺出造型、時而龍首掠過觀眾頭頂,引發陣陣歡呼。之後上演《天女散花》《三打白骨精》《三岔口》《擋馬》等經典婺劇劇目,掌聲歡呼聲不斷。證明無論來自何種文化背景,都能產生共鳴。
副刊


副刊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與書法家王振聯合呈現「放寬心·喫茶去」書法攝影展,今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開幕禮。此次展覽以「文墨共生」為核心主題,將兩人同名隨筆集《放寬心·吃茶去》中「以腳步丈量山河,以筆墨書寫心境」,通過近80件書法和攝影作品,展現給觀眾一場兼具文學深度與藝術美感的藝術展。展期至11月3日。
藝術


10月18日晚,「弦繫家國·樂頌華章」國慶音樂會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精彩上演。音樂會以中國現當代經典樂曲回溯時代征程,生動詮釋灣區文化交融的蓬勃生機,讓民眾深切感受「香江情、中國心」。
藝術


「放寬心·喫茶去——莫言王振攝影書法展」即日起至11月3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館展出,展覽精選他們近年創作之書法與攝影作品,融合傳統筆墨與現代視覺語言,旨在展現文化傅承與創新交融的多元面貌。大公報記者蔡文豪 攝
香港


據悉,川渝兩地將攜手推出「戲劇雙城記」、美術作品展、雜技魔術展演,以及非遺展、數字藝術展等多元內容,以「跟着演出去旅行」「美術館之夜」等精品文旅線路和活動,積極拉動文化和旅遊消費。此外,「雲演繹」「雲展覽」模式的推行,將增強年輕群體的參與感,打造一場「永不落幕的全民藝術盛會」。
副刊


香港藝術節日前公佈了2026年節目詳情。藝術節將於2026年2月至3月期間等場,屆時將呈獻由超過 1100 位優秀國際及本地藝術家帶來的逾 45套精采節目、超過 170 場演出及近 300 項相關的「加料節目」、外展及教育活動。一如往年,小編這就與觀眾分享心水節目單。
香港


10月9至18日,2025中美青少年行進樂中國巡迴展示交流活動在北京和深圳成功舉行。本次活動以行進樂為載體,為中美青少年學生架起了人文交流的橋樑,讓他們在交流體驗中加深了解、建立友誼。
神州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廣西聯絡處主辦、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合辦的「香江粵樂迎金秋·八桂雅韻頌華章——2025桂港文化交流民族音樂會」,10月16日晚在南寧廣西文化藝術中心音樂廳隆重舉行。
藝術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