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排行
{{index+1}}
{{item.title}}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首個戶外公共藝術展覽「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藝滿芳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藝術廣場計劃」揭幕。展覽以傳統中國園林藝術為主軸,由博物館客席策展人鄭嬋琦策劃,匯聚六位香港藝術家及建築師的作品。
藝術
東九文化中心揭幕典禮今日(3日)進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致辭時表示,東九文化中心是最新的表演旗艦場地,與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同屬大型表演場地,是政府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關鍵一環。
藝術
由香港中樂團主辦、香港鼓樂節2025活動之一的「2025香港活力鼓令24式擂台賽」於11月1日舉行,活動獲得安全貨倉集團振萬廣場全力支持。今年的參加隊伍及人數是歷年之冠,報名隊伍多達126隊,參加人數更接近1,500人,最年長的參加者高達98歲,而最小的只有2歲。
藝術
談及展覽策劃背景,大館藝術主管皮力、大館資深策展人郭瑛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1世紀的溝通流通、媒體發展等,令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影響到了每個人的生活,尤其是智能手機面世後。
副刊
勞森伯格是二十世紀深具影響力的藝術家,其創作充滿實驗精神與好奇心。他打破藝術的既定界限,將日常物件與大眾媒體圖像融入作品,深刻影響了波普藝術、概念藝術及裝置藝術的發展。
副刊
林懷民攜手台灣FOCASA馬戲團,即將於明年香港藝術節呈現以幾米畫作為靈感的當代馬戲《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接受訪問時,他暢快地說,這個作品沒有議題,只有歡樂,「就是要讓每個觀眾都開心!」
副刊
劇團統籌兼文武生藍天佑最近忙於演神功戲,又為香港藝術節作品《竹林愛傳奇》作巡迴演出,日前在第54屆香港藝術節節目發布會上,與為藝術節戲曲節目會見傳媒的藍天佑談起紀念林家聲逝世十周年的演出,他說︰「我得到聲哥執手傳藝,常懷感激,他更把多個珍藏劇本給找,這一份恩情,我當然要好好地傳承。」
副刊
陳笑風是在香港開始他的粵劇生涯,1946年參與本地戲班的演出,擔任小生。陳笑風在接受我訪問時透露,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他收到父親陳天縱的信件,說廣州的粵劇環境不俗,叫他回去發展。到了1952年,陳笑風便回廣州加入娛樂粵劇團。
副刊
戲台上的舞蹈大多為群舞,而獨舞,多是劇中人物的才藝表演。最為人樂道的戲曲舞有虞姬的劍舞、楊貴妃的羽衣舞等。而戲曲大師梅蘭芳主演的《天女散花》古裝神話劇,有很經典的長綢舞,此劇構思的人物,取材佛教《維摩詰經》天女散花驗修行典故,把佛教經典融入創作,又從敦煌飛天壁畫作品汲取靈感。
副刊
該劇導演、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副主任林穎受訪時表示︰「這是劇院建院以來首次創新嘗試互動式劇場演藝,既是『試水』,也是對年輕演員的『考核』。」她又說︰「舞台上,演員以帶有當地口音的普通話唸白開場、串場,穿插婉轉動聽的閩劇小調,保留古樸的福州方言唱腔。讓閩劇不至於太過守舊,也不會丟了閩劇的根本。」不到70分鐘的演出,分三幕與3個場景,引得觀眾掌聲不斷。舞台上,不同年齡段演員聯袂獻藝,這不僅是一場創新劇目的呈現,更是閩劇傳承的縮影。老中青三代藝人齊聚一堂,更好地提升了年輕一輩演員及主創的表現力,這與閩劇傳承的「傳幫帶」模式不謀而合。
副刊
副刊
顯示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