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支持小學科學及人文科 教育局辦教師交流會
因應過去一年小學科學科試行,教育局先後推出一筆過津貼、科學探究活動學與教資源、《小學科學科安全手冊》、網上學習平台等供學校教師參考使用。該新科目強調包括實作與口頭匯報、工程設計等多元化評估,以全面反映學生的科學學習能力,並要於小一小二避免紙筆考試,為學生創造空間,減輕學業壓力。
發佈時間
港大生AI製不雅照事件 校方澄清:發警告信不代表投訴結案 會配合執法機構必要時再採行動
早前港大一名法律系男學生利用網上免費人工智能軟件,在未經同意下將20至30名女性,包括其大學同學、學姐、朋友、小學同學、中學老師等的社交媒體近照,製作成約700張祼露色情照片,被校方發警告信及要求向受影響同學道歉。其後平機會主席林美秀表示,平機會亦收到投訴,由於這些個案正在處理,不適宜在這個階段回應。今晚港大發聲明重申對任何形式的性別歧視、騷擾或不當行為均持零容忍態度,並以最嚴肅態度看待此類投訴。
發佈時間
DSE放榜│蔡若蓮到校為考生打氣:按能力興趣選科
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早到訪位於大埔的王肇枝中學,為文憑試考生打氣。她認為,今年考生的整體表現穩定,有些方面更超越往年,「這是疫情後全面復常的一屆,相信各種有利同學學習、安心下來的因素多了,同學的表現因此較好。」她又注意到今年選擇應用學科的考生明顯增加,反映高中課程優化後,學生有了更多選擇,能按自身興趣多元化發展,令人欣喜。 蔡若蓮又提到,本港現已增設兩所應用科學大學,加上自資院校提供7000多個學位課程,及3萬多個副學位或高級文憑課程學額,「我鼓勵大家不要逼在同一條路,因應自己能力及興趣,選擇最合適自己的,如此這條路就會很寬闊。」
發佈時間
蔡若蓮:文憑試只是協助考生選擇如何繼續跑 並非唯一通行證
中學文憑試今日(16日)放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到訪大埔一間中學。她表示,文憑試並非終點,只是紀錄每段跑道的結果,整體檢視過去的學習經歷、掌握的知識及應試表現,為局方提供重要數據,決定如何調整下一步。
發佈時間
【DSE放榜】聯招改選最後3天衝刺 臨門一腳爭入大學 這些資訊你要知!
中學文憑試(DSE)將於明日(16日)放榜,今年共有42,916名來自463所中學的考生透過大學聯招(JUPAS)申請入學。面對最後改選關鍵時刻,文教匯萃特別整理聯招放榜及改選注意事項,協助考生妥善準備。
發佈時間
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與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獲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與醫學院院長趙偉仁今年獲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以表揚他們在臨床醫療及醫學創新領域的傑出成就,以及為全球健康福祉所作出的非凡貢獻。
發佈時間
文明
中華
AI
公民科
創科
國安
一帶
一路
教材
第三屆「四洲杯」香港國際大學生圍棋公開賽開棋儀式
香港大灣區圍棋促進會主辦、香港科技大學為合作夥伴的第三屆「四洲杯」香港國際大學生圍棋公開賽今日來到第一個比賽日,於上午9時進行開棋儀式。香港大灣區圍棋促進會會長、女子圍棋世界冠軍徐瑩;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何建輝;港科大跨學科學院院長屈華民等嘉賓,以及19支代表隊領隊均有出席。
發佈時間
理大與廣工大學生首次合演《青春印豐碑》舞台劇 紀念東江水供港60周年
為慶祝東江水供港60周年,激揚粵港青年報效祖國的青春力量,香港理工大學聯同廣東工業大學舉辦家國情懷系列活動,於香港正式首演原創舞台劇《青春印豐碑》,同場更舉辦紀念展覽,讓觀眾回顧東深供水工程的珍貴歷史。兩天演出共吸引逾一千名政商界領袖、社會賢達、兩地師生、校友及公眾人士出席,一同感受東深建設者震撼人心的故事,搭建內地與香港文化交流的橋樑,促進兩地青年學子相互了解,並傳承東深精神,深化青年愛國教育,激勵學生積極投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國家現代化進程。
發佈時間
【雙城共學】嶺大北大合辦STEM學苑 培育科創人文兼備人才
由嶺南大學與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合辦的第二屆「嶺南-元培 STEM 暑期學苑」於7月4日至12日假北京大學展開,進行為期7天的創新創業訓練營暨STEM競賽,兩校共35位學生參與其中,深入體驗以科技創新結合人文思維的跨學科學習旅程。參加者來自多個學科,包括人工智能、哲學、心理學及社會政策等,不少學生強調,這段經歷不僅是一個訓練營或一場競賽,而是一段自我突破與跨文化學習的旅程。
發佈時間
聯招改選明截止 方大護理學約9千申請 13人爭1學額
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改選明日(7月19日)截止,聖方濟各大學提供6科JUPAS科目供考生報讀,其中以「護理學(榮譽)學士」課程最受歡迎,收到約9,000個申請,約13個申請者競爭一個學額。 除護理學課程外,方大去年推出的「工商管理(榮譽)酒店及旅遊管理應用學士」課程,收到約3,400個申請,約136個申請者競爭一個學額;至於「物理治療學(榮譽)理學士」課程亦深受學生歡迎,收到約3,300個申請,約56個申請者競爭一個學額。 方大亦提供人工智能及創新科技相關課程供學生選擇,其中「人工智能(榮譽)理學士」課程,收到約2,000個申請,約78個申請者競爭一個學額;「數碼娛樂科技(榮譽)理學士」課程,收到約1,300個申請,約87個申請者競爭一個學額;「翻譯科技(榮譽)文學士」課程,收到約630個申請,約126個申請者競爭一個學額。 方大提醒有意入讀的申請者要把握最後改選機會,將課程放在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Band A的首三個志願之中,以增加錄取機會。
發佈時間
內地生自修8個月考DSE 5科32分盼升港大
記者了解到,戎同學在內地一所高中的實驗班就讀。她直言,當時非常不適應內地體制「尖子班」高壓的學習氛圍,於是產生轉軌學習香港DSE課程的想法。去年8月1日,她選擇了位於深圳的星力國際教育機構,接受「一對一」全課程教學。
發佈時間
港大醫學院「傑出醫科學人」計劃再增200萬博士獎學金搶人才 已取錄57名尖子
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MBBS)課程素來是文憑試(DSE)頂尖學子的首選,其嚴格的入學要求使該課程長期被譽為「神科」。文憑試放榜在即,港大李嘉誠醫學院今日宣布在MBBS「傑出醫科學人」(DMS)計劃下新設博士學位獎學金,以及最新的收生情況。獲選學生不僅可獲得最高80萬港元的本科入學獎學金,若在學期間持續保持優異成績,並成功完成第三年增潤學年的醫學研究碩士課程及一年臨床實習後,更可獲港大醫學院提供最高200萬港元全額資助,前往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世界一流學府攻讀四年博士課程,為本港醫療衛生事業培育高端人才。
發佈時間
職訓局各院校統一收生 提供1.3萬學額
VTC高級助理執行幹事郭龍基昨日表示,1.3萬個學額包括全日制學士學位、高級文憑、基礎文憑、職專文憑及文憑課程,其中高級文憑、基礎文憑、職專文憑及文憑課程均屬政府資助。至今已有約3萬人報名,較去年有所增加,社會工作、幼兒教育和商業學科等最受歡迎。
發佈時間
53%應屆生感「放榜高壓」 見2020年來新高
青協近月以網上問卷成功訪問了1,456人,包括490名應屆文憑試考生及966名中五準考生。數據顯示,65%受訪考生擔心升學前路,55%人感迷惘,不過有45%人對未來期待,態度正面。
發佈時間
【特稿】夥機構辦課程 幫學生「考牌」覓出路
學生愛歷奇活動 終獲培訓實習機會
發佈時間
暨大千萬銀彈吸文憑試港尖子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前日放榜後,在港升學的大學聯招(JUPAS)隨即進行一連3天的最後改選,讓考生爭取入讀心儀課程。內地升學亦是不少港生的心儀之選,多所內地高校正加快招攬港生的步伐。目前取錄港生人數最多的暨南大學17日在廣州舉行儀式,宣布聯同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共同注資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新設「香港拔尖學生獎學金」及「港澳台僑新生獎學金」,冀吸引更多DSE優秀考生赴穗升學。至於有145所內地高校參加的「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近日亦宣布將於本月25日至29日公布第一至第四志願的錄取結果,預計可為超過2,000名香港DSE考生提供出路。
發佈時間
電子科大擬在港設聯合創新平台
教育孕育未來,科技彰顯實力,人才引領發展。近日訪港的電子科技大學校長胡俊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分享了當代高等教育融合科技和人才一體化發展的國際趨勢,以及香港與內地如何發揮優勢互補作用,通過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政府的力量,實現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和技術鏈「四鏈」深度融合,共同為科技強國出力。他透露,電子科大在與多所港校深度合作基礎上,正考慮結合深圳建高等研究院的經驗,在香港設立聯合創新平台,活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機遇,推動科研成果在港轉化並邁向國際,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開闢新路。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莫楠
發佈時間
籲教師擁抱AI變革 成教育創新重要推動力
為推進AI高質量發展,電子科大去年提出「七個一」工程,涵蓋突破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打造一批高能級創新平台、建設一支高水平人才隊伍、形成一批產學研創新中心、打造一個重要影響力峰會、構建一個行業特色型智庫、建好一個省人工智能學院等內容。
發佈時間
【打造國際教育樞紐】港大北大攜手培育未來領袖人才 辦跨科雙學士課程首年收10尖子 為投身公共政策國際關係等領域奠基
是次港大與北大「強強聯手」的課程,為亞洲首個同類型的PPE雙學士,內容由港大社會科學學院與北大元培學院共同設計,兼具兩校的教育特色。課程首年兩校共招收10名學生,港大會透過大學聯招直接取錄5人,北大元培學院則會從大一生中選出5人進入項目,所有學生均要通過兩校面試。
發佈時間
教育局整合網上資源 助中六學生及早規劃未來的路向
2025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將於7月16日發放成績。為協助中六學生及早規劃未來的路向,教育局特別整合多元出路最新資訊。學生可透過教育局適時更新的「中六學生資訊專頁」,獲取有關文憑試放榜、本地或非本地升學、多元出路、輔導及支援服務等重要資訊。網頁同時設有「2025文憑試及放榜提示」專區,透過鮮明的圖像和簡潔的文字,展示重要日程及注意事項,方便學生查閱。 此外,同學亦可透過「專頁」連結至電子工具「e導航」 ,輸入預期或實際考獲的文憑試成績,搜尋匹配的本地院校課程,為自己訂下適切的升學計劃。教育局將於2025年6月10日 (星期二)舉辦「未雨綢繆迎放榜——多元出路最新資訊」 網上家長講座,講解局方對中六同學的支援措施、文憑試放榜安排、「大學聯合招生辦法」課程改選及結果公布程序、非聯招升學安排及多元出路的最新資訊,協助中六學生及家長及早準備以迎接放榜日。 講座現正接受報名,詳情請參閱教育局「家長講座」網頁 。講座的簡報(中、英文版)及錄影片段將於2025年6月底上載至「銜接多元出路一站通‧過渡高中及專上教育階段」網站供公眾參考。
發佈時間
港人子弟學校成立網球學院 並啟動首個百萬獎學金 助我國青年衝擊世界頂尖名校
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學校與全英體育攜手成立的「普林云海全英網球學院」(Princeton Skylake AE Tennis Academy)日前舉行成立典禮,同時啟動國內首創的「百萬獎學金體育爬藤計劃」,旨在培養兼具卓越運動技能與學術潛力的國際化體育人才,助力國家青少年通過網球特長衝擊世界頂尖名校。 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學校總校長葉賜添表示:「學院的成立是學校在『學術+體育』雙A教育道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我們引進國際頂尖網球訓練體系和教育資源,致力培養國際體育人才。『百萬獎學金體育爬藤計劃』將為表現優異的學生提供實質支持。」
發佈時間
內地生自修8個月考DSE 5科32分盼升港大
記者了解到,戎同學在內地一所高中的實驗班就讀。她直言,當時非常不適應內地體制「尖子班」高壓的學習氛圍,於是產生轉軌學習香港DSE課程的想法。去年8月1日,她選擇了位於深圳的星力國際教育機構,接受「一對一」全課程教學。
發佈時間
學友社收760宗考生求助 年升4%
學友社指出,擬申請DSE成績覆核的考生,須於7月21日(周一)前提交,而日校考生需留意所屬學校或因行政程序設有更早的內部截止期限。
發佈時間
(有片)20名在囚青年報考DSE 4人達大學入學要求 最高考獲5科20分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今日(16日)放榜,今年,懲教署有20名青少年在囚人士報考DSE,當中有4名考生的成績符合入讀本地大學要求,沙咀懲教所一名考生考獲5科最高共20分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的成績。 今年共有20名在囚青年報考DSE,包括沙咀懲教所8名在囚人士、壁屋懲教所6名在囚人士及勵敬懲教所6名在囚人士,共報考100張試卷,其中92張取得二級/達標或以上成績。當中有4名考生考獲符合入讀本地大學的基本入學要求,來自沙咀懲教所的考生其仔考獲5科最高共20分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的成績。
發佈時間
DSE放榜│3年5次「爆肺」 關瑋軒堅持不放棄 成功入讀理大放射學
DSE今日(16日)放榜,除破紀錄誕生16位狀元,亦有考生克服身體挑戰,憑著毅力奪得佳績。保良局董玉娣中學關瑋軒同學在化學和生物科取得5**的好成績。中三時曾因氣胸要做手術及後3年內復發5次再「爆肺」的瑋軒,形容自己的備考過程是「驚險的」,並指自已其他科目成績雖一般,但整體成績「算理想」。他又指,很幸運得同學和老師都給予的很多幫助,其中同校的超級狀元黃泓智,更會將上課的筆記傳給他,形容自己今次考試成績理想,全賴老師及同學的幫助,「相較於我的預測成績,其實是有進步的,所以我對自己的表現感到非常滿意。」 瑋軒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透露,自己在中三考試期間患氣胸,原本想要自然康復,然而觀察了一段時間卻毫無起色,需接受手術治療,但即使面臨身體帶來的挑戰,他仍積極努力學習,考入精英班。然而,生活給他帶來了不少挑戰,做完第一次手術後,復發率本應不高,他不幸的在手術後再次「爆肺」,「有了第二次,就會有第3、4、5次..」所以他接連在3年內復發5次。
發佈時間
DSE放榜 │ 張祝珊中學狀元邱博恩 冀向環保方面發展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蔡學怡)位於東區的張祝珊英文中學於今年誕生一名中學文憑試(DSE)狀元邱博恩。他考獲6科5** ,以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在中文、英文、數學、化學、資訊及通訊科技、物理獲5星星,數學延伸部分(M2)則獲第5級,他對自己的整體成績表示欣喜和滿意,惟對於數學延伸部分未能考獲5**,直言「有少許失望」。
發佈時間
DSE放榜 │ 協恩女狀元何韋瑩指之後會睡覺和好好休息
協恩中學的何韋瑩在3個核心科目和選修科生物、化學、物理奪得5**佳績,成為其中一位狀元。她坦言成績稍遜預期,但仍為成為狀元感到高興,笑言自己稍後不會慶祝,而是會睡覺和好好休息。
發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