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香港青年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53%受訪應屆文憑試考生感受放榜壓力達到7至10分的高水平,較去年的42%急升逾10個百分點,見2020年以來新高,亦打破近年壓力放緩的趨勢。同時,57%中五學生同樣感受到高壓,比率與去年相若,反映不論應屆或來屆考生均承受顯著心理壓力。青協督導主任陳英杰表示,這與經濟環境轉差、就業市場收縮有關,引致學生憂慮學科的就業前景,使規劃升學及發展方向較以往困難,出現擔心和迷惘情緒。
青協近月以網上問卷成功訪問了1,456人,包括490名應屆文憑試考生及966名中五準考生。數據顯示,65%受訪考生擔心升學前路,55%人感迷惘,不過有45%人對未來期待,態度正面。
近六成受訪考生將大學學位視為升學目標。如未能於聯招獲派心儀科目,分別有55%及40%考生會考慮報讀自資副學位或自資學士課程,26%會邊工作邊進修。分別有19%及14%受訪者考慮海外或內地升學。
生涯規劃方面,48%考生指規劃升學及發展方向十分困難,數字為三年新高。他們選擇升學出路以「課程與個人興趣的配合」、「考獲成績」及「經濟環境與就業前景」為首三個考慮因素,情況與去年相若,但今年近六成人以經濟環境與就業前景為考慮因素,較去年多出近一成。此外,近年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少大學均開設了相關的跨學科學位課程,近兩成人指會考慮報讀,而絕大部分受訪中六及中五學生均認同具備AI知識對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發展非常重要。
青協本學年接8415宗求助
青協由去年9月至今共接獲8,415宗求助個案。有考生臨近考期已經常邊溫書邊崩潰落淚,考試結束後又因未放榜、聯招改選期迫近,加上家長期望,壓力有增無減。另有考生原本有意報讀媒體設計,但因AI技術迅速發展,擔心畢業後難以就業,「AI可以自動生成文章動畫,讀完都不知有無前景。」考生家長亦坦言,子女主動研究AI及跨學科升學路向,自己卻對相關範疇認識不深,自感無力參與子女升學決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