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點擊排行
{{index+1}} {{item.title}}
文博
《鱷魚》首度登香港舞台成功贏掌聲
由北京央華戲劇攜手兩塊磚墨訊,製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先生的首部話劇力作《鱷魚》首度登陸香港舞台,三場演出今日完滿結束。
文化
收藏
取消收藏
突發!暫停發售現場門票 故宮文化博物館埃及展最新入場安排↓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特別展覽「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由於訪客人數眾多,館方由今日上午11時起暫停發售所有現場門票。博物館將視乎現場情況,於黃昏時段恢復售票。如仍未購票的觀眾希望參觀展覽,館方建議可選擇其他日期,並預先於網上購票,以便更妥善地安排行程。
文博
收藏
取消收藏
(有片)天津大學馮驥才博物館落成 馮驥才回應建館初衷
近日,天津大學馮驥才博物館正式落成啟用。這座承載着文化傳承與教育使命的場館,由著名作家、文化學者馮驥才傾畢生收藏與心血打造,將歷史建築活化新生,集年畫史、非遺等特色展區於一體,成為高校中獨具文化深度的「立體課堂」。落成儀式上,年近84歲的馮驥才先生動情回顧了博物館的籌建歷程。他表示,建設博物館是為年輕人打造成長沃土,讓文化遺產發揮更大價值。這座博物館不僅是文化空間,更是文化理想的體現,未來將繼續為守護文化遺產、啟迪青年一代貢獻力量。
文博
收藏
取消收藏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出土30年 絲路瑰寶彰顯文化自信
搶救性發掘偶遇國寶
副刊
收藏
取消收藏
國寶發掘者再聚尼雅 期待2040年「五星出東方」
夕陽西下,8號墓前,考古學家們並肩站成一排,用鏡頭定格下這跨越30年的重逢。他們並相約2040年尼雅再聚。「漢之興,五星聚於東井」儘管是漢代儒生們附會的結果,但是實際天象的出現,證明古代星占紀錄多是準確可靠的。經過國內外天文考古界運用科學方法計算,五星聚會周期為516.33年。他們並且推算出,在2040年9月9日,將會出現這一罕見的「五星聚會」天文奇觀。
副刊
收藏
取消收藏
【話你知】尼雅遺址——「沙漠中的龐貝古城」
據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唐初「精絕國」便已徹底消失在歷史的塵煙裏,成為沙埋古代廢墟。其首次重見天日,是在距今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1901年,匈牙利人M.A.斯坦因走進了尼雅,首次發現並盜掘了尼雅遺址。之後,又三次進入尼雅,對古河床兩側的50餘處遺址點進行了掠奪性發掘,將大量珍貴的藝術品、紡織品、銅錢、漆器、玻璃器、各種飾物、木簡等文物劫掠至國外,引起了海內外的高度關注,隨即成為絲綢之路歷史研究和考古發現的矚目焦點。
副刊
收藏
取消收藏
藝術
費城壁畫家Eric Okdeh二度來港 《堅韌》展現流徙歷史
大館全新文化古蹟常設展覽「域多利監獄F倉:何處是吾家」,透過昔日監獄內的入境事務處域多利中心遣返無證入境者及越南難民的歷史,探索與移民、流徙相關的主題。
副刊
收藏
取消收藏
馮少協新作致敬饒宗頤
記者看到,這幅油畫作品中,饒公頭像佔據近一半畫面,老先生戴着眼鏡,面容寧靜平和,眼神平視左前方,專注而深邃,彷彿穿透歲月與學問的迷霧,凝視着永恒的文化真理。灰白頭髮,耳廓舒展,嘴唇輕閉,在馮少協筆下,饒老的人物形象整體刻畫精準、微妙細膩。畫面背景以略帶暖意的淺灰色調為主,並以隱約朦朧的淡墨色荷花造型襯托,在題材構思上呼應饒公高潔的人文品格。畫面右下方附有「選堂」題字及其兩枚印章,進一步強化了主體人物的名號身份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語境。
副刊
收藏
取消收藏
「各色其色608」畫展月底舉行 畫家黃獎一筆畫人物
黃獎亦是香港作家,其作品主要圍繞中國歷史進行。他也會利用歷史素材創作小說,如《大營救1942》《山城之城》等。
副刊
收藏
取消收藏
《神劍山莊》演員展武藝 藝青雲鄭詠梅武出火花
標榜武俠粵劇為主題的《神劍山莊》,劇情自然包括戲台上南掌北腿的展示,演員必須有一定的武藝水平,看今次《神劍山莊》演員卡司,觀眾心目中都有相當的信心。
副刊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視窗】紅線女與馬師曾烽火結緣
根據赤坎在《抗日烽火中,紅線女與馬師曾結緣》一文裏的敘述,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在香港淪陷的第三天早上,馬師曾便冒險帶領全家逃出香港,輾轉到廣州灣,改組為「抗戰劇團」,演出傳統戲劇和抗日內容節目,在赤坎、西營一帶演出,更曾在赤坎南方路的中央戲院連續公演兩個月。因大中酒店於中央戲院相隔甚近,為方便演出,馬師曾一家就住在大中酒店。1942年3、4月間,何芙蓮(蓮姐)被馬師曾聘請至「抗戰劇團」演出,紅線女跟着來,也住在大中酒店。後來,紅線女回憶起初見馬師曾的情景仍是歷歷在目:「我第一次跟隨蓮姐到那座宿舍去排戲,帶着好奇心,希望能一睹從未謀面的『大老倌』馬師曾的風采……抬頭望去,看到一位四十開外,方面大口,神采飛揚,十足廣州『西關大少爺』樣子的人……過去我在電影裏看到的馬師曾是戴眼鏡的,此刻他臉上雖然少了副眼鏡,我還是一眼就認出這是馬師曾。」第一次見面,馬師曾給紅線女留下的印象是頗具讀書人的氣質,又有些許不修邊幅、踱着拖鞋就下樓會見一班兄弟,但排起戲來又非常嚴肅,要求很高,跟着他「好高興有新嘢學」。紅線女感嘆於馬師曾的藝術造詣,認為他演起戲來就不是馬師曾,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又恰到好處,他的這種從生活中提煉,並進行藝術誇張的表演,毫無矯揉造作之弊,是她從藝以來一直學習的榜樣。抗戰劇團在廣州灣演出了約兩個月的光景,日本的文化特務禾久田追至廣州灣,威逼利誘馬師曾回香港,馬師曾嚴詞拒絕,決定前往廣西演出。紅線女在何芙蓮的推介下,受聘於馬師曾的劇團同行。紅線女也很珍惜這個學習機會,在馬師曾和主要演員說戲時,她就在一旁默默地聽、用心地記。馬師曾也看出了她會用心思,當劇團偶遇演員生病時,紅線女就會頂替上去。有一晚演出《軟皮蛇招郡馬》,正印花旦突然病了,馬師曾臨時決定由紅線女頂替出場,當晚演出大獲成功。此後紅線女便躍升劇團的正印花旦,馬師曾與紅線女的合作愈來愈多,兩人的感情亦日益深厚。
副刊
收藏
取消收藏
一年一度「粵劇日」本月底舉行
本屆「粵劇日」項目有粵劇折子戲、童話劇場、粵劇試演工作坊、示範工作坊、攤位活動、專題講座、名伶簽名會、導賞會、中樂演奏等。
副刊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學
《陸游十講》揭秘放翁的「多面人生」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兵 成都報道
副刊
收藏
取消收藏
【書評】文學之冬:極權誕生前夜的作家群像
對歐美世界而言,二十世紀最具災難性的歷史事件,當然是「二戰」。今天到德國首都柏林,從位於菩提樹下大街洪堡特大學對面的焚書事件紀念處(Denkmal zur Erinnerung an die Bucherverbrennung)到腓德烈大街火車站門外的走難孩子與押送集中營的孩子紀念雕像(Zuge in das Leben – Zuge in den Tod),無一角落不在提醒路人德國的黑暗歷史。為何威瑪共和國那麼容易垮台、希特勒為何能那麼快奪權?隨便走進一間柏林書局,便能找到一大堆相關的史學專著;學界的共識是「分裂國家的極端黨派影響力與日俱增;過熱的政治宣傳加深了國內矛盾,斷送了和解的可能;政治中心的猶豫和軟弱;左翼和右翼對立帶來的內戰恐怖;對猶太人不斷蔓延的仇恨;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民族主義政權在許多國家的崛起。」
副刊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鰐魚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
副刊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剎海
出版:花城出版社
副刊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白象
出版: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副刊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野獸該死
譯者:謝佩妏
副刊
收藏
取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