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banner
全部
下拉
全部
報紙
視頻
從新到舊
下拉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下拉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瀏覽
卡片瀏覽
中央關懷助特區有序善後 港人守望相助彰顯香江大愛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第一時間部署組建中央港澳辦工作小組赴港協助開展救災工作,並分別派出副主任農融於27日凌晨出發,中央港澳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徐啟方於27日下午赴港,協助開展救災工作。中央港澳辦一日之內從北京派出兩位副主任來港,農融副主任與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周霽一起赴大埔社區中心及威爾斯親王醫院,探望慰問受災居民與傷者,官網三次發稿,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救災善後工作的高度重視與有力支持,彰顯「中央始終是香港最堅強後盾」的鄭重承諾。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大埔宏福苑大火│齊心協力救災善後 把市民安全福祉放在首位
正進行大維修的大埔宏福苑昨日發生五級大火,已造成44人遇難,包括英勇殉職的消防員,全港各界都感到悲痛。
張小雙
收藏
取消收藏
齊心協力救災善後 把市民安全福祉放在首位
習主席曾表示,「我一直關注着香港,掛念着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終同香港同胞在一起。」大埔宏福苑重大火災受到香港和內地的廣泛關注,習主席指示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負責人向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轉達他對遇難人員和殉職的消防員的哀悼、對遇難者家屬和受災人員的慰問,要求中央港澳辦、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全力以赴撲滅火災,想方設法做好人員搜救、傷員救治、善後安撫等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和地方提供必要援助,努力把火災傷亡損失降到最低。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有習主席關心支持 香港救災善後更有信心
習主席曾表示,「我一直關注着香港,掛念着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終同香港同胞在一起。」大埔宏福苑重大火災受到香港和內地的廣泛關注,習主席指示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負責人向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轉達他對遇難人員和殉職的消防員的哀悼、對遇難者家屬和受災人員的慰問,要求中央港澳辦、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全力以赴撲滅火災,想方設法做好人員搜救、傷員救治、善後安撫等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和地方提供必要援助,努力把火災傷亡損失降到最低。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培育優秀治港人才 提升香港良政善治──「怎麼看競選」系列社評之二
今屆立法會選舉,候選人展現年輕化、專業化的新氣象,既有來自經濟發展新賽道、創科智庫等領域的專業精英,亦不乏扎根基層、深耕社區的服務者。他們或具國際視野,或懷本土情懷,共同構建了多元而高質素的參選陣容。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看到,在新選舉制度和「愛國者治港」原則下,選舉回歸理性務實,徹底摒棄過往空洞的口號、抹黑謾罵與人身攻擊,轉為聚焦於比政綱、比理念、比能力、比形象的良性競爭。這種公平有序的選舉環境,促使候選人必須「亮真招、展實力」,從一眾愛國愛港的賢能之士中脫穎而出,爭取市民支持。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發揮香港獨特優勢 助力建設貿易強國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推動貿易創新發展。促進外貿提質增效,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市場多元化和內外貿一體化,優化升級貨物貿易,拓展中間品貿易、綠色貿易,推動進出口平衡發展。」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塑造良性選舉文化 實現優中選優──「怎麼看競選」系列社評之一
在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下,社會各界、廣大市民看到,此次選舉呈現守正傳承、創新開拓、良性競爭的生動局面,候選人及其團隊共同打造良好選舉文化,進一步彰顯新選舉制度的先進性和優越性,進一步鞏固發展符合香港實際的高質量民主。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以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 實現香港發展新飛躍
「十五五」規劃建議為未來五年國家發展擘畫藍圖。建議明確指出,「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以及「支持港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這些表述不僅體現中央對香港一以貫之的重視和支持,更進一步強化了香港在國家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功能定位——既要「融入」也要「服務」好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在貢獻國家發展所需的同時,亦能鞏固自身優勢、實現更好發展。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理性投票履行權利 彰顯新選制優越性──「為什麼要積極投票」系列社評之三
投票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權利之一,也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方式。行使投票權,不僅是對民主權利的尊重,更是對香港利益的負責。香港曾經泛政治化,造成經濟停滯、民生凋敝的困局,更一度導致法治穩定遭受嚴重衝擊,「一國兩制」實踐偏離正確方向,民主選舉等公民權利也受到嚴重損害。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體育盛事浪接浪 塑造香港城市IP
此次兩項賽事都是「經典IP」。「香港街馬」自2014年首次舉行,至今已邁入第十屆。活動從最初只有10公里賽、5,000名參賽者,發展至現在有不同距離和年齡組別的賽事,跑手人數亦倍增至約2萬人。「維港泳」的歷史更可追溯至1906年,雖經歷各種變遷與挑戰,依然堅韌;約1公里的賽道,連通灣仔金紫荊廣場公眾碼頭及尖沙咀星光大道兩大地標。此次參賽人數為歷史新高,達近4,000人,大會預期明年參賽人數可增至1萬人,屆時將開設兩條賽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培育良性選舉文化 鞏固良政善治──「為什麼要積極投票」系列社評之二
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對西式民主的盲從追求,並未給香港和香港居民帶來真正的民主,而是分化惡鬥、社會失序、經濟失衡、管治失效。落實新選制後,使香港選舉回歸良性、理性、平等、乾淨競爭,真正體現選舉的本意,真正為香港人謀實惠、謀福祉。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十五運會圓滿閉幕 灣區融合開新篇
十五運會以創新模式踐行「體育為媒、融合為題」,成為區域協同發展的生動範例。在辦賽機制上,粵港澳三地緊密協作,建立高效聯絡機制,實現了「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的創新突破。公路自行車賽串聯三地、途經港珠澳大橋,田徑馬拉松橫跨深港,首創「一賽跨三境」和「無感通關」新模式,在人員、物資流動等方面實現歷史性突破。在文化表達與情感認同上,會徽「同心禮花」與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融合三地元素,開幕式上三地火炬手共點「同心圓」火炬,傳遞出「粵港澳一家親」的深厚情誼,是融合精神的深切展現。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選舉關乎各界利益 積極投票優中選優——「為什麼要積極投票」系列社評之一
 在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前的選舉,以政治立場主導,選民投票首要的是支持相同政治陣營的候選人,因而帶來社會撕裂。為支持立法會內建制力量基本盤的穩定和增長,維護立法會履行職責的比例安全,「選上」成為第一需求,「選優」卻難以實現。這種選舉導致社會對立分化,難以凝聚促發展的共識,地區、界別和香港的發展寸步難行,選民和香港都淪為受害者。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加快創科產業落地 增強香港競爭優勢
首先,《綱要》明確提出三大發展定位:提供原型和中試、小規模量產空間;發展本地優質創科產業;匯聚全球創科資源和人才。這些定位精準回應了香港長期以來「科研強、產業弱」的結構性短板。過去,大量科研成果止步於論文與樣機,難以在香港本地實現產業化,主因正是缺乏中試與小批量生產的物理空間與制度配套。而新田科技城專門預留「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全鏈條支持空間,正是對這一痛點的直接回應。這種產業化路徑既契合香港土地稀缺的現實,又發揮其研發實力雄厚、高等教育資源密集的優勢,有助於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並為後續對接大灣區製造能力奠定基礎。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優化投票安排 以人為本尊重民主
為提升選舉的便利性和公平性,選管會早前宣布推出一系列新舉措,包括延長投票時間至16小時,設立更多一般投票站,以及為特定群體如公務員、醫護人員和少數族裔提供專屬投票站;實施先導安排,在院舍所處的建築物設置院舍外展投票站;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旅檢大樓及香港國際機場新增鄰近邊境投票站,與上水鄰近邊境投票站配合,為往返內地及海外的選民、投票日在上述地點工作的選民提供極大便利,讓不同行程的選民有更多選擇,體現選舉安排的人性化與靈活性。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央關懷助特區有序善後 港人守望相助彰顯香江大愛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第一時間部署組建中央港澳辦工作小組赴港協助開展救災工作,並分別派出副主任農融於27日凌晨出發,中央港澳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徐啟方於27日下午赴港,協助開展救災工作。中央港澳辦一日之內從北京派出兩位副主任來港,農融副主任與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周霽一起赴大埔社區中心及威爾斯親王醫院,探望慰問受災居民與傷者,官網三次發稿,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救災善後工作的高度重視與有力支持,彰顯「中央始終是香港最堅強後盾」的鄭重承諾。
收藏
取消收藏
大埔宏福苑大火│齊心協力救災善後 把市民安全福祉放在首位
正進行大維修的大埔宏福苑昨日發生五級大火,已造成44人遇難,包括英勇殉職的消防員,全港各界都感到悲痛。
收藏
取消收藏
齊心協力救災善後 把市民安全福祉放在首位
習主席曾表示,「我一直關注着香港,掛念着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終同香港同胞在一起。」大埔宏福苑重大火災受到香港和內地的廣泛關注,習主席指示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負責人向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轉達他對遇難人員和殉職的消防員的哀悼、對遇難者家屬和受災人員的慰問,要求中央港澳辦、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全力以赴撲滅火災,想方設法做好人員搜救、傷員救治、善後安撫等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和地方提供必要援助,努力把火災傷亡損失降到最低。
收藏
取消收藏
有習主席關心支持 香港救災善後更有信心
習主席曾表示,「我一直關注着香港,掛念着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終同香港同胞在一起。」大埔宏福苑重大火災受到香港和內地的廣泛關注,習主席指示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負責人向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轉達他對遇難人員和殉職的消防員的哀悼、對遇難者家屬和受災人員的慰問,要求中央港澳辦、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全力以赴撲滅火災,想方設法做好人員搜救、傷員救治、善後安撫等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和地方提供必要援助,努力把火災傷亡損失降到最低。
收藏
取消收藏
培育優秀治港人才 提升香港良政善治──「怎麼看競選」系列社評之二
今屆立法會選舉,候選人展現年輕化、專業化的新氣象,既有來自經濟發展新賽道、創科智庫等領域的專業精英,亦不乏扎根基層、深耕社區的服務者。他們或具國際視野,或懷本土情懷,共同構建了多元而高質素的參選陣容。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看到,在新選舉制度和「愛國者治港」原則下,選舉回歸理性務實,徹底摒棄過往空洞的口號、抹黑謾罵與人身攻擊,轉為聚焦於比政綱、比理念、比能力、比形象的良性競爭。這種公平有序的選舉環境,促使候選人必須「亮真招、展實力」,從一眾愛國愛港的賢能之士中脫穎而出,爭取市民支持。
收藏
取消收藏
發揮香港獨特優勢 助力建設貿易強國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推動貿易創新發展。促進外貿提質增效,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市場多元化和內外貿一體化,優化升級貨物貿易,拓展中間品貿易、綠色貿易,推動進出口平衡發展。」
收藏
取消收藏
塑造良性選舉文化 實現優中選優──「怎麼看競選」系列社評之一
在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下,社會各界、廣大市民看到,此次選舉呈現守正傳承、創新開拓、良性競爭的生動局面,候選人及其團隊共同打造良好選舉文化,進一步彰顯新選舉制度的先進性和優越性,進一步鞏固發展符合香港實際的高質量民主。
收藏
取消收藏
以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 實現香港發展新飛躍
「十五五」規劃建議為未來五年國家發展擘畫藍圖。建議明確指出,「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以及「支持港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這些表述不僅體現中央對香港一以貫之的重視和支持,更進一步強化了香港在國家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功能定位——既要「融入」也要「服務」好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在貢獻國家發展所需的同時,亦能鞏固自身優勢、實現更好發展。
收藏
取消收藏
理性投票履行權利 彰顯新選制優越性──「為什麼要積極投票」系列社評之三
投票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權利之一,也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方式。行使投票權,不僅是對民主權利的尊重,更是對香港利益的負責。香港曾經泛政治化,造成經濟停滯、民生凋敝的困局,更一度導致法治穩定遭受嚴重衝擊,「一國兩制」實踐偏離正確方向,民主選舉等公民權利也受到嚴重損害。
收藏
取消收藏
體育盛事浪接浪 塑造香港城市IP
此次兩項賽事都是「經典IP」。「香港街馬」自2014年首次舉行,至今已邁入第十屆。活動從最初只有10公里賽、5,000名參賽者,發展至現在有不同距離和年齡組別的賽事,跑手人數亦倍增至約2萬人。「維港泳」的歷史更可追溯至1906年,雖經歷各種變遷與挑戰,依然堅韌;約1公里的賽道,連通灣仔金紫荊廣場公眾碼頭及尖沙咀星光大道兩大地標。此次參賽人數為歷史新高,達近4,000人,大會預期明年參賽人數可增至1萬人,屆時將開設兩條賽道。
收藏
取消收藏
培育良性選舉文化 鞏固良政善治──「為什麼要積極投票」系列社評之二
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對西式民主的盲從追求,並未給香港和香港居民帶來真正的民主,而是分化惡鬥、社會失序、經濟失衡、管治失效。落實新選制後,使香港選舉回歸良性、理性、平等、乾淨競爭,真正體現選舉的本意,真正為香港人謀實惠、謀福祉。
收藏
取消收藏
十五運會圓滿閉幕 灣區融合開新篇
十五運會以創新模式踐行「體育為媒、融合為題」,成為區域協同發展的生動範例。在辦賽機制上,粵港澳三地緊密協作,建立高效聯絡機制,實現了「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的創新突破。公路自行車賽串聯三地、途經港珠澳大橋,田徑馬拉松橫跨深港,首創「一賽跨三境」和「無感通關」新模式,在人員、物資流動等方面實現歷史性突破。在文化表達與情感認同上,會徽「同心禮花」與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融合三地元素,開幕式上三地火炬手共點「同心圓」火炬,傳遞出「粵港澳一家親」的深厚情誼,是融合精神的深切展現。
收藏
取消收藏
選舉關乎各界利益 積極投票優中選優——「為什麼要積極投票」系列社評之一
 在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前的選舉,以政治立場主導,選民投票首要的是支持相同政治陣營的候選人,因而帶來社會撕裂。為支持立法會內建制力量基本盤的穩定和增長,維護立法會履行職責的比例安全,「選上」成為第一需求,「選優」卻難以實現。這種選舉導致社會對立分化,難以凝聚促發展的共識,地區、界別和香港的發展寸步難行,選民和香港都淪為受害者。
收藏
取消收藏
加快創科產業落地 增強香港競爭優勢
首先,《綱要》明確提出三大發展定位:提供原型和中試、小規模量產空間;發展本地優質創科產業;匯聚全球創科資源和人才。這些定位精準回應了香港長期以來「科研強、產業弱」的結構性短板。過去,大量科研成果止步於論文與樣機,難以在香港本地實現產業化,主因正是缺乏中試與小批量生產的物理空間與制度配套。而新田科技城專門預留「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全鏈條支持空間,正是對這一痛點的直接回應。這種產業化路徑既契合香港土地稀缺的現實,又發揮其研發實力雄厚、高等教育資源密集的優勢,有助於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並為後續對接大灣區製造能力奠定基礎。
收藏
取消收藏
優化投票安排 以人為本尊重民主
為提升選舉的便利性和公平性,選管會早前宣布推出一系列新舉措,包括延長投票時間至16小時,設立更多一般投票站,以及為特定群體如公務員、醫護人員和少數族裔提供專屬投票站;實施先導安排,在院舍所處的建築物設置院舍外展投票站;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旅檢大樓及香港國際機場新增鄰近邊境投票站,與上水鄰近邊境投票站配合,為往返內地及海外的選民、投票日在上述地點工作的選民提供極大便利,讓不同行程的選民有更多選擇,體現選舉安排的人性化與靈活性。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