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日天氣持續不穩,昨日更遭遇長逾11小時的「長命黑雨」,天文台總部更錄得自1884年來8月份單日雨量最高紀錄。特區政府在暴雨應急中展現高效協調能力,迅速處理水浸、山泥傾瀉等突發情況,保障市民安全,體現「以民為本」的精神和責任。與此同時,有不少打工仔冒雨上班,令極端天氣下的工作安排再次引起社會關注。特區政府應牽頭勞資雙方協商,按不同行業特性制定具法律效力的清晰指引,妥善處理極端天氣下的停工復工安排,通過明確規範、嚴格監管及加強宣傳,多管齊下更好地保障僱員安全與權益,促進社會和諧。
昨日暴雨期間,特區政府再次展現了高效的應急協調能力,以嚴陣以待的態度,迅速啟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積極統籌各部門行動,處理水浸、山泥傾瀉、塌樹和道路阻塞等情況,將惡劣天氣對市民的影響降至最低。包括:渠務署派出180隊緊急應變隊伍,動用620人及包括3部「龍吸水」在內的多部強力排水機械人,在全港各區處理水浸個案及清理渠道,截至昨日下午3時,完成處理29宗已確認水浸個案中的24宗;土力工程處及時應對逾10宗山泥傾瀉報告;消防處處理了多宗被困升降機、樹木倒塌及水浸事故;民政事務總署開放15個臨時庇護中心;運輸署協調公共交通恢復;房屋署亦迅速處理屋邨停電問題。
這些行動均體現了特區政府以市民安全為先的態度,也反映了政府部門之間的高效協作和專業能力,其及早部署與迅速應對的努力和工作值得肯定,也為未來應對類似惡劣天氣事件提供了寶貴經驗。
昨日的黑色暴雨長達近12小時,不少行業的僱員需冒着大雨、交通不便的情況上班,如何有效保障極端天氣下勞工安全和權益,一直備受公眾關注。現時儘管特區政府修訂了《惡劣天氣及「極端情況」下工作守則》,明確規定僱主不得因天氣原因扣減工資或年假,但有立法會議員和勞工代表反映,在實際執行中仍有僱主沒有遵從,例如要求員工自費乘搭昂貴的交通工具上班,或臨時將停工日計為年假,令員工權益受損。
對此,特區政府應主動牽頭與不同的行業組織和工會代表進行溝通協調,就應在何種極端情況下宣布停工達成共識,並就暴雨、酷熱、颱風等不同惡劣天氣情況制定符合行業自身實際情況和需要的合理工作安排守則,甚至可考慮透過立法,強制非緊急行業一律停工,並賦予所制訂的工作安排守則具法律約束力,體現安全優先、生命至上的人文關懷和社會溫暖。
例如,特區政府應就天文台發出不同警告信號的級別和持續時間,制定相應的上班、下班、復工及停工指引;對於非必要行業,應鼓勵僱主安排員工在家工作或直接停工;對於必須到崗的員工,應規定僱主需提供交通津貼或安全接送服務,並確保工作環境安全。特區政府應提供具體的指引案例,幫助勞資雙方制定合理、易操作的安排, 避免因極端天氣的工作安排不清晰導致僱主僱員產生誤解、爭拗,損害本港勞資以溝通化解矛盾的良好關係。
除了完善制度,特區政府還需加強宣傳教育:一方面強化僱主的法律責任,通過解說《僱傭條例》、《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及《僱員補償條例》等法規,強調僱主在惡劣天氣下需承擔的責任,也應加強調查和執法,打擊違法僱主;另一方面,也需提升僱員的權益意識,聯合工會開展活動,並通過社交媒體、社區講座等渠道,普及勞工權益知識,支持工會發揮監督作用,為僱員提供申訴渠道,形成社會合力,保障勞工權益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