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爆料熱線
熱門搜尋:
全部
下拉
全部
報紙
視頻
從新到舊
下拉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下拉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banner
列表菜單 列表菜單
卡片菜單 卡片菜單
改革創新優化施政 聚焦發展破解難題
特區政府正就新一份施政報告展開公眾諮詢。民建聯15日會見行政長官李家超,提交以「化危為機拚經濟 排憂解難惠民生」為主題的《2025年施政報告期望》。隨着「愛國者治港」原則的落實,特區政府銳意進取改革創新,近年施政報告諮詢形成良好的溝通機制,令特區政府更能凝聚社會共識,制定聚焦發展、破解難題的施政政策措施,並「以結果為目標」,注重績效(KPI)穩步落實跟進,為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提供有力支撐。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感受香港破繭成蝶 改革轉型煥發活力
在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之際,「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走進香江,深刻感知這座城市在金融、科技、文化等多領域的前沿突破。在全球格局深刻變化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香港正經歷一場深刻的改革與蝶變——從單一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向融合金融、創科、文化等的綜合性國際樞紐。這一轉型不僅是經濟結構的升級,更是城市功能的重新定義,關乎香港自身可持續發展,也承載着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使命。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房地產加快築底 新質生產力迅速成長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5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初步核算結果,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660,536億元人民幣,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面對外部不確定性不斷增加,以及日益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國能夠實現5%以上的經濟增長殊為不易。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有效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是取得超預期增長的重要支撐。具體而言,上半年經濟增長有兩個方面值得特別關注:一是房地產朝着止跌回穩的方向邁進,表現出加快築底的趨勢;二是新質生產力迅速成長,正在逐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促進自閉症青年就業 發揮所長實現多贏
根據2021年香港政府統計處資料,15歲或以上自閉症人士的失業率高達12.4%,遠高於同期全港整體人口5.8%的失業率。2024年3月,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發表的《自閉症成人就業調查》指出,本港自閉症成人全職就業率僅12%,高達65%處於待業或從未有工作經驗的狀態。同一調查亦顯示,超過68%僱主表示「缺乏培訓資源」支援自閉症員工;而同事之間亦不時出現矛盾,52%受訪自閉症人士表示,曾因社交誤解遭同事投訴。自閉症人士就業率偏低,背後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個人的求職與社交技巧不足、支援不足、職位錯配,以及社會大眾對自閉症有誤解等。這不僅限制其就業機會,也影響其自我形象,容易引發焦慮、社交退縮。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快評│優化的士服務質素 提升國際都會形象
特區政府今日刊憲《2025年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修訂)規例》及《2025年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修訂)規例》,規定所有的士必須安裝行程記錄系統,以及所有的士司機必須容許乘客以電子繳付媒介繳付的士車費。此舉展現了特區政府積極有為的施政態度,彰顯以科技推動進步的決心,順應科技發展趨勢,以實際行動促進優化的士服務質素,不僅回應了市民與旅客對出行方便的訴求,更有助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盛事之都和國際旅遊城市樞紐的形象。
發佈時間
鍾健文
收藏
取消收藏
海峽時評丨「倚外謀獨」是絕路!賴清德妄想以「竄訪」解困注定失敗
據台媒報道,賴清德將於8月「竄訪」巴拉圭等國,期間擬「過境」美國紐約、達拉斯。
發佈時間
張小雙
收藏
取消收藏
鞏固穩中向好趨勢 重塑價值鏈育新機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面臨貿易政策轉變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進一步挑戰,復甦乏力。在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遭受衝擊,外部環境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明顯上升的高壓背景下,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含金量頗高的答卷——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3%,延續一季度「穩中向好」的態勢,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依舊領先。疾風知勁草,上半年經濟表現來之不易,更彰顯中國經濟「穩」的基石牢固、「進」的勢能強勁、「新」的動能蓄勢。面向下半年,鞏固回升基礎的同時,中國更需精準把握中長期結構性機遇,加快釋放新質生產力潛力,深化高水平開放與改革,在挑戰中開新局,於變局中育新機,繼續推動經濟邁向更加可持續、更加高質量的發展軌道。
發佈時間
文匯報
上半年
收藏
取消收藏
培育愛國愛港複合型人才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論教育》《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和《近鏡頭:溫暖的瞬間》三部著作繁體版在香港出版發行。這不僅是香港文化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更是香港社會深入理解和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契機。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打造藝術樞紐 建設人文灣區
行政長官李家超正就新一份施政報告展開公眾諮詢。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亟需突破性政策推動支持。筆者長期關注本港的文化藝術發展,在今年的施政報告諮詢建議中,民建聯就香港文化藝術界的未來發展提出三個方向,當中包括把現有康文署演出場地進一步「個性化」、把本港文藝界的文檔瑰寶「系統化」,並就引領本港藝團、藝術家到內地及海外演出,尋找更多機會,推動設立相關機構做到對接「中介化」。筆者相信,設立藝術中介機構是打通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文化融合的關鍵樞紐。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文化
收藏
取消收藏
發揮青年力量 推動香港發展破局
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致信祝賀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四屆委員會全體會議和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第二十八次代表大會召開,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青年大有可為。」這為香港更好推動青年發展指明方向。行政長官李家超正就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展開諮詢,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如何促進香港青年更好發展、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在由治及興的關鍵期謀求破局。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青年
收藏
取消收藏
優化國安教育模式 提升教育成效
教育局於今年5月推出了《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2025版)及涵蓋五個學習領域的六個《科目課程框架》更新,隨後於7月再公布另外三個學習領域及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標誌着國安教育在香港教育體系中已經啟動「逐步完善,逐步優化」的良性循環。這次更新充分體現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核心理念,還結合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推行,為學生提供循序漸進的學習體驗,深化他們對國家安全的認識,並培養愛國情懷和國民身份認同。
發佈時間
文匯報
安全
收藏
取消收藏
央視財經評論丨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互利共贏的推動者
7月16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致辭中指出,中國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一直以實際行動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中國將堅持分工協作、開放包容,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互利共贏的推動者。這一表態,彰顯了中國作為全球產供鏈「穩定器」和「推進器」的關鍵角色。
發佈時間
夏遠航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快評:匠心料理書展文化盛宴  做大市場搞活經濟
第35屆香港書展於本月16日至22日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一連七天,人頭攢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亞洲文壇的焦點盛事,充分彰顯了香港作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書展的歷史悠久,也充分突顯香港出版自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優勢。另外,香港亦有很多品牌展覽,特區政府和業界要用好這些展覽,發展配套的旅遊產業,從而做大市場、搞活經濟。
發佈時間
王波
收藏
取消收藏
加強正向引導 防範青少年捲入極端政治
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日前拘捕了4名隸屬於「香港民主建國聯盟」的男子,年齡介乎15至47歲,涉嫌串謀顛覆國家政權。香港警務處處長周一鳴指出,事件反映國安風險仍存在,不能因為社會上表面平靜而掉以輕心,須居安思危。要應對青少年被極端政治組織誘騙的挑戰,不能僅停留在譴責和打擊,更需要理解其背後被「遊戲化」的心理動機。唯有在現實世界為青少年提供富有吸引力、正義感和歸屬感的正向引導,才是治本之道。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青少年
收藏
取消收藏
檢視丁廈可行性 促進城鄉共融
北部都會區是近年香港各界關注的規劃大事,其既關乎打造經濟新增長點,也涉及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活空間。由於北部都會區涵蓋元朗區和北區,將會涉及10個鄉事委員會,當中的鄉村將會成為城中村還是可以達至城鄉共融,能否檢討小型屋宇政策讓鄉村族群可持續發展,相信是不少新界人最關心的議題。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AI時代 人文學科大有可為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已於昨日放榜,成千上萬的學生和家長正面對人生的重要選擇:應該選擇哪一科作為未來的專業方向?這不僅是個人的規劃,更是對香港社會未來需求的回應。近年來,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上對文科學科的價值出現了一些質疑聲音。一些家長和學生認為,除了醫科、法律和金融等專業性強的學科之外,理工科才是未來的主流,而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則日漸失去其重要性。然而,這種看法過於短視,忽略了AI時代對人文學科的特殊需求。事實上,人文學科在科技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非但沒有被邊緣化,反而愈加顯現出其無可替代的價值。
發佈時間
文匯報
AI
收藏
取消收藏
改革創新優化施政 聚焦發展破解難題
特區政府正就新一份施政報告展開公眾諮詢。民建聯15日會見行政長官李家超,提交以「化危為機拚經濟 排憂解難惠民生」為主題的《2025年施政報告期望》。隨着「愛國者治港」原則的落實,特區政府銳意進取改革創新,近年施政報告諮詢形成良好的溝通機制,令特區政府更能凝聚社會共識,制定聚焦發展、破解難題的施政政策措施,並「以結果為目標」,注重績效(KPI)穩步落實跟進,為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提供有力支撐。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感受香港破繭成蝶 改革轉型煥發活力
在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之際,「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走進香江,深刻感知這座城市在金融、科技、文化等多領域的前沿突破。在全球格局深刻變化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香港正經歷一場深刻的改革與蝶變——從單一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向融合金融、創科、文化等的綜合性國際樞紐。這一轉型不僅是經濟結構的升級,更是城市功能的重新定義,關乎香港自身可持續發展,也承載着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使命。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房地產加快築底 新質生產力迅速成長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5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初步核算結果,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660,536億元人民幣,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面對外部不確定性不斷增加,以及日益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國能夠實現5%以上的經濟增長殊為不易。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有效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是取得超預期增長的重要支撐。具體而言,上半年經濟增長有兩個方面值得特別關注:一是房地產朝着止跌回穩的方向邁進,表現出加快築底的趨勢;二是新質生產力迅速成長,正在逐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促進自閉症青年就業 發揮所長實現多贏
根據2021年香港政府統計處資料,15歲或以上自閉症人士的失業率高達12.4%,遠高於同期全港整體人口5.8%的失業率。2024年3月,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發表的《自閉症成人就業調查》指出,本港自閉症成人全職就業率僅12%,高達65%處於待業或從未有工作經驗的狀態。同一調查亦顯示,超過68%僱主表示「缺乏培訓資源」支援自閉症員工;而同事之間亦不時出現矛盾,52%受訪自閉症人士表示,曾因社交誤解遭同事投訴。自閉症人士就業率偏低,背後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個人的求職與社交技巧不足、支援不足、職位錯配,以及社會大眾對自閉症有誤解等。這不僅限制其就業機會,也影響其自我形象,容易引發焦慮、社交退縮。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快評│優化的士服務質素 提升國際都會形象
特區政府今日刊憲《2025年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修訂)規例》及《2025年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修訂)規例》,規定所有的士必須安裝行程記錄系統,以及所有的士司機必須容許乘客以電子繳付媒介繳付的士車費。此舉展現了特區政府積極有為的施政態度,彰顯以科技推動進步的決心,順應科技發展趨勢,以實際行動促進優化的士服務質素,不僅回應了市民與旅客對出行方便的訴求,更有助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盛事之都和國際旅遊城市樞紐的形象。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海峽時評丨「倚外謀獨」是絕路!賴清德妄想以「竄訪」解困注定失敗
據台媒報道,賴清德將於8月「竄訪」巴拉圭等國,期間擬「過境」美國紐約、達拉斯。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鞏固穩中向好趨勢 重塑價值鏈育新機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面臨貿易政策轉變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進一步挑戰,復甦乏力。在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遭受衝擊,外部環境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明顯上升的高壓背景下,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含金量頗高的答卷——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3%,延續一季度「穩中向好」的態勢,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依舊領先。疾風知勁草,上半年經濟表現來之不易,更彰顯中國經濟「穩」的基石牢固、「進」的勢能強勁、「新」的動能蓄勢。面向下半年,鞏固回升基礎的同時,中國更需精準把握中長期結構性機遇,加快釋放新質生產力潛力,深化高水平開放與改革,在挑戰中開新局,於變局中育新機,繼續推動經濟邁向更加可持續、更加高質量的發展軌道。
發佈時間
上半年
收藏
取消收藏
培育愛國愛港複合型人才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論教育》《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和《近鏡頭:溫暖的瞬間》三部著作繁體版在香港出版發行。這不僅是香港文化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更是香港社會深入理解和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契機。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打造藝術樞紐 建設人文灣區
行政長官李家超正就新一份施政報告展開公眾諮詢。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亟需突破性政策推動支持。筆者長期關注本港的文化藝術發展,在今年的施政報告諮詢建議中,民建聯就香港文化藝術界的未來發展提出三個方向,當中包括把現有康文署演出場地進一步「個性化」、把本港文藝界的文檔瑰寶「系統化」,並就引領本港藝團、藝術家到內地及海外演出,尋找更多機會,推動設立相關機構做到對接「中介化」。筆者相信,設立藝術中介機構是打通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文化融合的關鍵樞紐。
發佈時間
文化
收藏
取消收藏
發揮青年力量 推動香港發展破局
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致信祝賀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四屆委員會全體會議和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第二十八次代表大會召開,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青年大有可為。」這為香港更好推動青年發展指明方向。行政長官李家超正就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展開諮詢,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如何促進香港青年更好發展、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在由治及興的關鍵期謀求破局。
發佈時間
青年
收藏
取消收藏
優化國安教育模式 提升教育成效
教育局於今年5月推出了《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2025版)及涵蓋五個學習領域的六個《科目課程框架》更新,隨後於7月再公布另外三個學習領域及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標誌着國安教育在香港教育體系中已經啟動「逐步完善,逐步優化」的良性循環。這次更新充分體現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核心理念,還結合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推行,為學生提供循序漸進的學習體驗,深化他們對國家安全的認識,並培養愛國情懷和國民身份認同。
發佈時間
安全
收藏
取消收藏
央視財經評論丨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互利共贏的推動者
7月16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致辭中指出,中國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一直以實際行動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中國將堅持分工協作、開放包容,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互利共贏的推動者。這一表態,彰顯了中國作為全球產供鏈「穩定器」和「推進器」的關鍵角色。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匯快評:匠心料理書展文化盛宴  做大市場搞活經濟
第35屆香港書展於本月16日至22日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一連七天,人頭攢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亞洲文壇的焦點盛事,充分彰顯了香港作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書展的歷史悠久,也充分突顯香港出版自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優勢。另外,香港亦有很多品牌展覽,特區政府和業界要用好這些展覽,發展配套的旅遊產業,從而做大市場、搞活經濟。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加強正向引導 防範青少年捲入極端政治
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日前拘捕了4名隸屬於「香港民主建國聯盟」的男子,年齡介乎15至47歲,涉嫌串謀顛覆國家政權。香港警務處處長周一鳴指出,事件反映國安風險仍存在,不能因為社會上表面平靜而掉以輕心,須居安思危。要應對青少年被極端政治組織誘騙的挑戰,不能僅停留在譴責和打擊,更需要理解其背後被「遊戲化」的心理動機。唯有在現實世界為青少年提供富有吸引力、正義感和歸屬感的正向引導,才是治本之道。
發佈時間
青少年
收藏
取消收藏
檢視丁廈可行性 促進城鄉共融
北部都會區是近年香港各界關注的規劃大事,其既關乎打造經濟新增長點,也涉及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活空間。由於北部都會區涵蓋元朗區和北區,將會涉及10個鄉事委員會,當中的鄉村將會成為城中村還是可以達至城鄉共融,能否檢討小型屋宇政策讓鄉村族群可持續發展,相信是不少新界人最關心的議題。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AI時代 人文學科大有可為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已於昨日放榜,成千上萬的學生和家長正面對人生的重要選擇:應該選擇哪一科作為未來的專業方向?這不僅是個人的規劃,更是對香港社會未來需求的回應。近年來,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上對文科學科的價值出現了一些質疑聲音。一些家長和學生認為,除了醫科、法律和金融等專業性強的學科之外,理工科才是未來的主流,而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則日漸失去其重要性。然而,這種看法過於短視,忽略了AI時代對人文學科的特殊需求。事實上,人文學科在科技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非但沒有被邊緣化,反而愈加顯現出其無可替代的價值。
發佈時間
AI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
點擊前往下載香港文匯網APP以獲得更多體驗 APP  下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