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爆料熱線
熱門搜尋:
全部
下拉
全部
即時
報紙
圖集
視頻
從新到舊
下拉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下拉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排列 列表排列
卡片顯示 卡片顯示
中星微發布創新AI芯片 突破端側算力瓶頸
4月30日,正在福建福州舉辦的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中星微集團(簡稱「中星微」)宣布,其採用首創多核異構GP-XPU新架構的最新AI芯片「星光智能五號」,成功運行DeepSeek 16B大模型,成為首款全自主可控、可單芯片同時運行通用語言大模型和「萬物識別」多模態大模型的AI芯片。
發佈時間
吳依媚
收藏
取消收藏
(有片)【生態科研探索 之 初見珊蹤】生涯發現逾30種新物種 浸大學者細說本港水母故事
海洋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蔚藍,在那深不可測的水面之下,隱藏着充滿生命奇蹟的繽紛世界。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邱建文,是探索海洋生物未知的專家,其學術生涯至今發現了超過30種新物種,一次又一次刷新人類對生物品種的認知。 近年他與團隊在米埔自然保護區發現名為「米埔三槳水母」新物種,吸引世界各地約200個媒體爭相報道;又於本港周邊水域發現了多個形態婀娜、色彩豔麗的「太陽珊瑚」物種,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增添新一頁。他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揭開這些新物種的的神秘面紗。
發佈時間
任智鵬
收藏
取消收藏
(有片+多圖)深圳科學技術館五一開館 950個趣味展项 8成國內獨有
AI換臉成電視劇主角、人形機器人跳舞互動、機械臂表演非遺皮影戲……在深圳市光明科學城,一艘「科幻方舟」即將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將於5月1日正式開館。
發佈時間
吳依媚
收藏
取消收藏
首程控股:今年擬為50家機器人企業提供深度服務
機器人概念股首程控股(0697)攜多款機器人產品亮相香港
發佈時間
周曉菁
收藏
取消收藏
「少年太空人體驗營2025」明日起接受報名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少年太空人體驗營2025」由5月1日起至31日接受全港中學提名學生參加。入選學員將於今年暑假7月25日至8月2日免費到內地體驗航天員訓練,為期九日的行程中,學員將前往北京、酒泉及西安,參觀多個國家重點的天文及航天科學設施,如北京航天城、國家天文台興隆觀測站、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等等,學習太空科學及天文知識,了解中國在航天科技發展取得的成就。此外,學員將體驗航天員訓練,更有機會與航天員及航天專家會面交流。 體驗營名額30名。參加者須為12歲或以上、屬2024/25學年本港中二至中六全日制學生,並須由學校提名參加,每間中學最多可提名兩名學生。獲提名的學生須經過問答比賽、營前集訓和面試三輪甄選,表現優異的學生方可獲選參加體驗營。體驗營簡介會將於五月六日下午五時於香港太空館演講廳舉行,詳情可瀏覽香港太空館網頁。
發佈時間
陸雅楠
收藏
取消收藏
前沿科技匯聚第八屆數字峰會
(香港文匯網記者 蔣煌基 福州報道)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29日在福建福州開幕,現場體驗區於4月28日—5月4日亮相,展覽面積5.6萬平方米,來自數字行業的龍頭央企、世界500強、中國500強、行業百強等一批優質企業參展,展示海量的硬核科技和創新成果,生動呈現數字經濟賦能千行百業的新實踐。
發佈時間
張小雙
收藏
取消收藏
(有片)【生態科研探索 之 鸚綻嫣紅】色似桃花語似人 揭秘鸚鵡基因調控羽毛顏色之謎
物種演化是一部跨越億萬年的史詩,充滿驚奇與智慧。當中的魅力,在於生物總能通過改變,找到延續出路。香港大學科研團隊通過基因研究了解動物演化過程,最近與海外學者合作發現,鸚鵡竟能把本來用於身體解毒的酵素,化為控制羽毛色彩的「開關」,並證明指定基因足以解釋鸚鵡如何控制羽毛中黃色和紅色的數量。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冼雍華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介紹指,原來鸚鵡的羽毛顏色,對其生存、繁衍以至群體生活均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會繼續鑽研,探索大自然中更多生命的奧秘。
發佈時間
任智鵬
收藏
取消收藏
(有片)飛越3000公里抵港 揭開「萬里蝶」的跨洋遷徙之謎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發佈時間
陸永俊
收藏
取消收藏
AI輔助肺癌放射治療 理大:可減正常肺組織損傷
針對頭號癌症殺手的肺癌,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系主任兼教授蔡璟的團隊成功研發出「AI肺部放射治療輔助系統」。他介紹說,系統可自動分析患者的電腦掃描影像,無須造影劑即可生成肺部通氣及灌注功能影像,精確分辨肺部不同區域的功能。系統通過「功能引導」的創新治療方式,為每位患者設計個性化的放射治療計劃,避開高功能區域,最大程度降低對正常肺組織的放射損傷,從而顯著提升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揭亨廷頓舞蹈症致病機制 中大研究助開發新療法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浩然團隊發現,亨廷頓舞蹈症患者大腦中PAPD5水平顯著升高,從而激活下游的促凋亡信號通路,導致神經元細胞死亡,為該病症的分子機制提供了關鍵新見解,並揭示了PAPD5在該病發病機制中的重要作用。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國成功研製腦機接口柔性微電極植入機器人CyberSense
科學家們認為,植入式腦機接口已由硬質電極時代進入到柔性電極時代,如何將「比頭髮絲更細更軟」的柔性微電極安全植入大腦皮層是關鍵問題之一。
發佈時間
孫佳藝
收藏
取消收藏
(有片)【生態科研探索 之 蝶緣千里】牠,飛越了3,000公里世上的最遠距離;他,為我們講述牠們的科學故事
香港大學的「香港斑蝶研究」團隊,去年在淺水灣發現了本港罕見的大絹斑蝶(Parantica sita),更成功確認牠是曾在日本福島被標放,花了四個多月前飛越超過3,000公里抵達香港,打破全球大絹斑蝶已知的最長移動距離,成為大絹斑蝶的「世一」!香港文匯報專訪親手網捕這「隻」日本旅客的港大博士後研究員凌悅丰,講解團隊的蝴蝶遷徙生態研究和保育工作,並述說今次千里蝶緣的科學故事……
發佈時間
任智鵬
收藏
取消收藏
理大人工智能及醫工結合科研成果 引領創新世代醫療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於今日展示多項應用人工智能及醫學工程技術的創新科研成果,推動未來醫療發展,提升醫療效率及精準度。這些研究涵蓋多項針對不同疾病的診療技術,展現理大在跨領域醫療創新方面的領導地位。
發佈時間
孫佳藝
收藏
取消收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學者聚嶺大 共議創新科技應對氣候變化新路向
由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組織舉辦、嶺南大學協辦的《第五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港澳應對氣候變化評估專題研討會日前於嶺大校園召開。本次研討會凝聚了內地與港澳專家學者在氣候變化評估領域的前沿智慧,通過主旨報告的深度分享與圓桌討論,為港澳應對氣候變化評估專題、低碳發展及可持續發展政策提供了關鍵性研究支撐與實踐啟示,同時推動相關領域的科研和技術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 《第五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部、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牽頭,協同11個部委共同編制,委託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作為編寫工作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此次會議旨在聚焦氣候變化最新研究進展,進一步明確港澳專題報告評估範疇與重點方向,加強內地與港澳地區專家學者間的溝通協調,共同探索應對氣候變化的創新路徑與解決方案。
發佈時間
任智鵬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學生創新工程方案 馬路3層發電仿避暑宮廷降溫 助力邁碳中和
非牟利機構青年成就香港部與奧雅納工程顧問正在舉行「bE inspired!創想我城比賽」,吸引全港44間中學逾320名中二至中五學生組成過百支隊伍,設計創新綠色解決方案,以助香港達至碳中和,建構可持續發展社區。
發佈時間
任智鵬
收藏
取消收藏
「大飛船」即將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來了
在深圳市光明科學城,一艘「大飛船」即將啟航。5月1日,承載數字文明與創新未來的深圳科學技術館將正式開館。港人北上來深圳探館可搭乘地鐵6號線(光明線)至光明站,從C、D出口經連廊直達深圳科學技術館二層南門、北門。
發佈時間
龔友媛
收藏
取消收藏
中星微發布創新AI芯片 突破端側算力瓶頸
4月30日,正在福建福州舉辦的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中星微集團(簡稱「中星微」)宣布,其採用首創多核異構GP-XPU新架構的最新AI芯片「星光智能五號」,成功運行DeepSeek 16B大模型,成為首款全自主可控、可單芯片同時運行通用語言大模型和「萬物識別」多模態大模型的AI芯片。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有片)【生態科研探索 之 初見珊蹤】生涯發現逾30種新物種 浸大學者細說本港水母故事
海洋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蔚藍,在那深不可測的水面之下,隱藏着充滿生命奇蹟的繽紛世界。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邱建文,是探索海洋生物未知的專家,其學術生涯至今發現了超過30種新物種,一次又一次刷新人類對生物品種的認知。 近年他與團隊在米埔自然保護區發現名為「米埔三槳水母」新物種,吸引世界各地約200個媒體爭相報道;又於本港周邊水域發現了多個形態婀娜、色彩豔麗的「太陽珊瑚」物種,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增添新一頁。他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揭開這些新物種的的神秘面紗。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有片+多圖)深圳科學技術館五一開館 950個趣味展项 8成國內獨有
AI換臉成電視劇主角、人形機器人跳舞互動、機械臂表演非遺皮影戲……在深圳市光明科學城,一艘「科幻方舟」即將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將於5月1日正式開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首程控股:今年擬為50家機器人企業提供深度服務
機器人概念股首程控股(0697)攜多款機器人產品亮相香港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少年太空人體驗營2025」明日起接受報名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少年太空人體驗營2025」由5月1日起至31日接受全港中學提名學生參加。入選學員將於今年暑假7月25日至8月2日免費到內地體驗航天員訓練,為期九日的行程中,學員將前往北京、酒泉及西安,參觀多個國家重點的天文及航天科學設施,如北京航天城、國家天文台興隆觀測站、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等等,學習太空科學及天文知識,了解中國在航天科技發展取得的成就。此外,學員將體驗航天員訓練,更有機會與航天員及航天專家會面交流。 體驗營名額30名。參加者須為12歲或以上、屬2024/25學年本港中二至中六全日制學生,並須由學校提名參加,每間中學最多可提名兩名學生。獲提名的學生須經過問答比賽、營前集訓和面試三輪甄選,表現優異的學生方可獲選參加體驗營。體驗營簡介會將於五月六日下午五時於香港太空館演講廳舉行,詳情可瀏覽香港太空館網頁。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前沿科技匯聚第八屆數字峰會
(香港文匯網記者 蔣煌基 福州報道)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29日在福建福州開幕,現場體驗區於4月28日—5月4日亮相,展覽面積5.6萬平方米,來自數字行業的龍頭央企、世界500強、中國500強、行業百強等一批優質企業參展,展示海量的硬核科技和創新成果,生動呈現數字經濟賦能千行百業的新實踐。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有片)【生態科研探索 之 鸚綻嫣紅】色似桃花語似人 揭秘鸚鵡基因調控羽毛顏色之謎
物種演化是一部跨越億萬年的史詩,充滿驚奇與智慧。當中的魅力,在於生物總能通過改變,找到延續出路。香港大學科研團隊通過基因研究了解動物演化過程,最近與海外學者合作發現,鸚鵡竟能把本來用於身體解毒的酵素,化為控制羽毛色彩的「開關」,並證明指定基因足以解釋鸚鵡如何控制羽毛中黃色和紅色的數量。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冼雍華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介紹指,原來鸚鵡的羽毛顏色,對其生存、繁衍以至群體生活均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會繼續鑽研,探索大自然中更多生命的奧秘。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有片)飛越3000公里抵港 揭開「萬里蝶」的跨洋遷徙之謎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AI輔助肺癌放射治療 理大:可減正常肺組織損傷
針對頭號癌症殺手的肺癌,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系主任兼教授蔡璟的團隊成功研發出「AI肺部放射治療輔助系統」。他介紹說,系統可自動分析患者的電腦掃描影像,無須造影劑即可生成肺部通氣及灌注功能影像,精確分辨肺部不同區域的功能。系統通過「功能引導」的創新治療方式,為每位患者設計個性化的放射治療計劃,避開高功能區域,最大程度降低對正常肺組織的放射損傷,從而顯著提升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揭亨廷頓舞蹈症致病機制 中大研究助開發新療法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浩然團隊發現,亨廷頓舞蹈症患者大腦中PAPD5水平顯著升高,從而激活下游的促凋亡信號通路,導致神經元細胞死亡,為該病症的分子機制提供了關鍵新見解,並揭示了PAPD5在該病發病機制中的重要作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國成功研製腦機接口柔性微電極植入機器人CyberSense
科學家們認為,植入式腦機接口已由硬質電極時代進入到柔性電極時代,如何將「比頭髮絲更細更軟」的柔性微電極安全植入大腦皮層是關鍵問題之一。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有片)【生態科研探索 之 蝶緣千里】牠,飛越了3,000公里世上的最遠距離;他,為我們講述牠們的科學故事
香港大學的「香港斑蝶研究」團隊,去年在淺水灣發現了本港罕見的大絹斑蝶(Parantica sita),更成功確認牠是曾在日本福島被標放,花了四個多月前飛越超過3,000公里抵達香港,打破全球大絹斑蝶已知的最長移動距離,成為大絹斑蝶的「世一」!香港文匯報專訪親手網捕這「隻」日本旅客的港大博士後研究員凌悅丰,講解團隊的蝴蝶遷徙生態研究和保育工作,並述說今次千里蝶緣的科學故事……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理大人工智能及醫工結合科研成果 引領創新世代醫療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於今日展示多項應用人工智能及醫學工程技術的創新科研成果,推動未來醫療發展,提升醫療效率及精準度。這些研究涵蓋多項針對不同疾病的診療技術,展現理大在跨領域醫療創新方面的領導地位。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學者聚嶺大 共議創新科技應對氣候變化新路向
由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組織舉辦、嶺南大學協辦的《第五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港澳應對氣候變化評估專題研討會日前於嶺大校園召開。本次研討會凝聚了內地與港澳專家學者在氣候變化評估領域的前沿智慧,通過主旨報告的深度分享與圓桌討論,為港澳應對氣候變化評估專題、低碳發展及可持續發展政策提供了關鍵性研究支撐與實踐啟示,同時推動相關領域的科研和技術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 《第五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部、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牽頭,協同11個部委共同編制,委託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作為編寫工作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此次會議旨在聚焦氣候變化最新研究進展,進一步明確港澳專題報告評估範疇與重點方向,加強內地與港澳地區專家學者間的溝通協調,共同探索應對氣候變化的創新路徑與解決方案。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學生創新工程方案 馬路3層發電仿避暑宮廷降溫 助力邁碳中和
非牟利機構青年成就香港部與奧雅納工程顧問正在舉行「bE inspired!創想我城比賽」,吸引全港44間中學逾320名中二至中五學生組成過百支隊伍,設計創新綠色解決方案,以助香港達至碳中和,建構可持續發展社區。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大飛船」即將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來了
在深圳市光明科學城,一艘「大飛船」即將啟航。5月1日,承載數字文明與創新未來的深圳科學技術館將正式開館。港人北上來深圳探館可搭乘地鐵6號線(光明線)至光明站,從C、D出口經連廊直達深圳科學技術館二層南門、北門。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
點擊前往下載香港文匯網APP以獲得更多體驗 APP  下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