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評論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周三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有消息指特區政府將推出「產學創科人才交流計劃」,預示香港教育與創科產業的深度融合邁出關鍵一步。這項計劃將由跨部門協調,旨在打破學界與產業的傳統壁壘,通過大學教授參與企業研發,同時邀請科技企業專家進入校園教學,將香港的學術優勢轉化為實質產業動能。這一舉措不僅將助推本港科研成果落地,更為正在規劃中的北都大學教育城提供具體的實施路徑。
行政長官李家超即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社會高度關注。香港正處於經濟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保持了出色增長勢頭;然而外圍環境不明朗、全球經濟復甦未如預期強勁,香港應勇於開創新局,把握重大機遇。經民聯與筆者曾先後向行政長官提交對施政報告的建議書,經民聯的建議書以「固本求變迎挑戰 拚經惠民開新局」為主題,提出十二大範疇合共約118項建議,期望特區政府能以創新思維,抓緊機遇,為香港的未來發展開闢新路徑。
立法會上星期就規管網約車條例草案,進行首讀及二讀。香港網約車將獲合法身份。這一突破不僅惠及市民出行,更彰顯香港推動制度與時俱進的行動。
近日,內地互聯網熱議一場關於「預製菜」的爭論。事件起因,是知名企業家羅永浩公開批評連鎖餐飲品牌西貝,質疑其食品是否存在「預製化」問題。西貝方面隨即回應,強調旗下餐品符合標準,不存在偷工減料。表面看來,這是一場關於食品口味與健康的辯論,但若稍加分析,背後所折射的,實為餐飲行業在規模化、標準化與消費者信任之間的矛盾。
近日,香港有大型屋苑擬以禮賓機械人替代部分保安崗位,引發社會討論。事實上,房屋署年初起已陸續在5條屋邨試行應用巡邏機械人和清潔機械人,並延伸至醫院及安老機構,機械人正悄然融入城市日常。有關機械人的討論背後,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若說人工智能是機械人的「大腦」,機械人則是人工智能的具象載體。對公眾而言,他們特別關心機械人如何在真實場景造福社會,其中以醫療與安老更具潛力與效益。
《經濟日報》今日發表題為《金融中心地位穩如磐石》的署名文章,指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如磐石,由治及興的氣象正在壯大升騰。
快評
自費接種疫苗,費用高低欠監管。消費者委員會比較多間私營醫療機構的非政府資助疫苗計劃服務收費,發現存在多個問題,特別是兒童疫苗計劃收費相差甚鉅。
香港文匯報近日獨家調查發現,有本地私營補習社懷疑提供「影子學籍」服務,聲稱可與本地私校合作以掛靠等方式,協助人才子女規避相關居港或在港就讀年期要求,以獲得考取本港資助大學學額的資格,涉嫌以不實手段誤導家長和學生,甚至構成造假及詐騙。此問題不僅會令家長和學生蒙受金錢、時間以至精神損失,更損害香港教育及升學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亦體現出香港卓越的高等教育質素深受非本地生歡迎。對此,特區政府應雙管齊下,在嚴厲打擊違規操作的同時,亦緊密與學界和業界合作,探討增加大學非本地生學額及完善配套,以迎合日益上升的需求。
近期,香港失業率呈上升趨勢,5月至7月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升至3.7%,失業人數達14.5萬人,創2022年10月以來新高,建造及餐飲業更是失業重災區。部分輿論將矛頭指向輸入外勞計劃,要求特區政府叫停,然而,政府未採取一刀切做法,而是多管齊下保障本地工人權益。這些措施平衡了優先保障本地工人飯碗和長遠促進經濟發展的需要,值得支持。
第八十二屆威尼斯電影節,華語電影傳捷報,內地女星辛芷蕾憑《日掛中天》獲最佳女演員獎。她在得獎感言中謂「十幾年前我吹過一個牛,說要站在世界舞台上,我要做一個國際巨星,那時候遭到很多嘲笑,但是你看我今天終於站在這兒了,和世界各地頂級女演員們同台,我站在台上!所有的女孩,有夢想就大膽去做!」
外資由前些年看淡,轉為增加在港投資。
9月4日金甌無缺夙願得償,薪火不滅奮鬥自強
來論
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日前如期舉行,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議員均順利產生。筆者自2017年第六屆選舉起持續參與觀察,尤其體會到2024年澳門特區政府修訂《立法會選舉法》後帶來的積極變化。今屆選舉在多措並舉和流程優化中扎實推進,進一步體現「愛國者治澳」原則的落實與民主質量的提升。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若失去穩定與安全,其表面的繁榮與民主便難以長久維繫。美國時間9月10日,特朗普親密的盟友之一、年僅31歲的保守派活動人士查理·柯克,在猶他山谷大學公開活動時遭槍擊身亡,震動全美。這場公開暗殺不僅令社會震驚與哀悼,更如同一記警鐘,揭開美式民主的脆弱與深層危機。
隨着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的展開,尤其是9.3閱兵,香港市民對祖國的強大和硬實力的不可戰勝,有了深刻的體會。建設落實在廣大民眾中的強大文化軟實力是一個更為逼切的任務。
近年來,「周末北上」逐漸成為香港市民的生活常態。無論是探親訪友、購物消遣,還是商務交流,愈來愈多人選擇在假日跨越深圳河,體驗兩地日益緊密的融合發展。
今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抗日戰爭是中國現代史上最艱苦、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之一,無數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最終換來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尊嚴。為此,國家舉辦了盛大的閱兵儀式,這不僅是對歷史的莊嚴回顧,也是對先烈的崇高致敬,更是向世界宣示中國維護和平、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這對香港,尤其是年輕一代而言,不僅是一場愛國與歷史教育的契機,更是深化國家認同的關鍵時刻,從而提升對國家的認識,激發對祖國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小鬼李石、劉黑仔的耀眼傳奇,曾由香港導演許鞍華搬上大銀幕。在電影《明月幾時有》中,由彭于晏主演的劉黑仔重現驚心動魄的歷史──「香港大營救」。日軍佔領香港後,大批滯留於此的內地文化巨擘與愛國民主人士,如茅盾、何香凝、柳亞子、梁漱溟等,東江縱隊臨危受命,發起了這場被茅盾譽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的秘密行動。
建國際交易中心 增強金價話語權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發掘新增長點,構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正是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新切入點。黃金是貴金屬類別中的重要錨點,兼具商品、儲備資產和投資產品的多重屬性,在全球政經局勢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黃金更是避險的投資工具之一。當前,隨着地緣政治環境日趨複雜,環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前景不明,可以預期全球對黃金的需求仍相當龐大,這為香港發展黃金金融交易提供了巨大機遇。
捍衛多邊主義 共譜「大金磚合作」新篇
當前,個別西方國家屢屢濫施關稅,破壞多邊貿易體制。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已對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金磚成員國加徵關稅,甚至威脅對任何與金磚合作的國家再加徵10%懲罰性稅率。此舉不僅違背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損害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益,更嚴重衝擊全球供應鏈穩定。在此背景下,金磚國家作為「全球南方第一方陣」,肩負着捍衛多邊主義、推動國際秩序朝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歷史使命。
為制定AI國標作出香港貢獻
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態勢,在此次標準化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過去香港在標準制定方面仍與內地存在一定隔閡,是次工作組的成立,明確將香港納入國家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的核心圈層,從頂層設計上實現機制對接。透過共建中試驗證平台、聯合制定標準、推動國際提案等具體合作,香港不僅在技術層面與內地深度融合,更在規則與制度層面實現協同,體現了從「聯通」到「融合」的國家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