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香港文匯網
熱門搜尋:
文匯報
海外版
文匯報
香港仔
海外版
個人中心
退出登錄
個人中心
退出登錄
熱門搜尋:
首頁
香港
神州
灣區人
灣區企業
灣區生活
灣區文化
灣區旅遊
灣區人才
灣區政策
灣區服務易
經濟
財經
地產
投資
財評
數字經濟
國際
評論
社評
評論
來論
視頻
新聞
訪談
直播
文化
文博
藝術
文學
娛樂
生活
旅遊
美食
時尚
健康
教育
體育
科技
專題
專欄
圖集
香港
神州
國際
地方聯播
文匯報
香港仔
海外版
熱門搜尋:
首頁
香港
時事
神州
灣區人
經濟
國際
評論
視頻
文化
娛樂
生活
教育
體育
科技
專題
專欄
圖集
文匯報
調查
論壇
地方聯播
互動
廣告
搜索結果
首页
首頁
香港
神州
灣區人
- 灣區企業
- 灣區生活
- 灣區文化
- 灣區旅遊
- 灣區人才
- 灣區政策
- 灣區服務易
經濟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財評
- 數字經濟
國際
評論
- 社評
- 評論
- 來論
視頻
- 新聞
- 訪談
- 直播
文化
- 文博
- 藝術
- 文學
娛樂
生活
- 旅遊
- 美食
- 時尚
- 健康
教育
體育
科技
專題
- 香港
- 兩岸
- 國際
專欄
圖集
- 香港
- 神州
- 國際
文匯報
地方聯播
返回上一頁
全部
全部
即時
報紙
圖集
視頻
從新到舊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相關度
搜全文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顯示更多
翰墨映紫荊 京港書法家聯展在京開幕
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前夕,「紫荊花開——京港書法家聯展」22日在北京紫荊文化廣場·紫荊文化美術館開幕,展覽以書法篆刻為媒,搭建京港文化交流新平台,共繪中華文化傳承發展新篇章。
2小時前
吴承祐
「同慶非遺——周年展覽暨嘉年華2024/25」今開幕 展出逾300件跨代共創作品 推動非遺傳承創新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嶺南大學與香港藝術學院(香港藝術中心附屬機構)合辦的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今日(21日)假大館賽立坊舉行「同慶非遺——周年展覽暨嘉年華2024/25」開幕典禮,為一連串精彩活動揭開序幕。是次周年展覽暨嘉年華展出逾300件由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工藝大師與學員共同創作的工藝作品,並以多元化形式推動香港非遺發展,涵蓋展覽、藝術市集、主題攤位遊戲、傳統技藝工作坊等,結合非遺教育成果展示與互動體驗,促進公眾對非遺工藝的認識與參與,並推動本地非遺的可持續發展。
06月21日 22:53:17
張岳悅
哈密可不是只有瓜 一億年前這裏曾是巨龍的國度
記者在第三屆北京消博會現場發現,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的展台上,最吸引遊客的文創題材既不是甜美的哈密瓜,也不是香噴噴的饢包肉,而是各種恐龍題材的冰箱貼與玩偶。
06月21日 15:47:32
孫佳藝
滑雪、登山、遊輪……22國旅遊機構2025北京國際文旅消費博覽會展特色
2025北京國際文旅消費博覽會20日在京舉行,來自俄羅斯、菲律賓、日本等22個國家的旅遊機構攜特色資源參展,美國、韓國等國家的39家國際展商帶來前沿文旅產品,國際展商數量較上屆翻倍,展商們帶來滑雪、登山、遊艇、郵輪等多種特色旅遊線路和項目。
06月21日 10:28:10
龔友媛
亨利話你知EP40|探索香港「非遺月」:文化旅遊新潮流
今年,香港也自豪地推出首個「香港非遺月」,涵蓋100多項文化遺產項目,包括舞獅、火龍舞和粵劇等。遊客還可以沉浸在實踐性教育活動中,製作毛筆和傳統糭子。
06月20日 19:12:30
陸永俊
中國-東盟文化遺產主題對話天水舉行 啟動 「數字創藝計劃」 培育青年傳承者
6月20日,中國-東盟文化遺產主題對話活動在甘肅天水舉行。此次活動以「守護文化遺產 共啟發展智慧」為主題,來自中國和東盟的國家使館、政府機構代表,文化名家等圍繞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合作、創新發展及平台建設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為推動區域文化遺產保護與文明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
06月20日 17:07:08
陸永俊
(有片)北京看敦煌!300米壁画长廊震撼登场
1比1呈現九座復刻敦煌經典洞窟、特窟第217窟復刻版首次走出莫高窟亮相、300米長的沉浸式「壁畫長廊」匯集數百件藝術精品……「如是莫高」敦煌藝術大展正在北京展覽館舉辦。記者現場了解到,此次展覽集敦煌研究院大成,九大石窟同時等比例複製呈現,大規模將敦煌的壁畫、石窟、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等再現在大眾面前,實現在北京看「敦煌」壁畫。
06月20日 13:10:51
吴承祐
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弦歌三顧起新聲——解碼「文明在宛」南陽的文化自信樣本
「於顯樂都,既麗且康。」「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有着2800多年建城史的南陽,地處伏牛山南、漢水之陽,自古承東啟西連南貫北,文脈綿長、弦歌不輟,「三顧茅廬」更是成就千古佳話。
06月20日 08:23:06
吴承祐
解鎖上海電影節新玩法 坐上巴士來一場光影之旅
上海電影節,影迷來到上海,除了有電影看,還能做點別的與電影有關的嗎?當然!最近,在上海虹口區就新增了一條電影主題的觀光巡遊巴士。
06月18日 19:33:00
吳依媚
敦煌與大足首次聯展 200餘件文物展品見證千年藝術交融
甘肅敦煌與重慶大足,一北一南,一先一後,跨越2000公里,勾勒出石窟寺藝術自西域傳入中原的清晰線索。今日,《從敦煌到大足:石窟藝術中國化流變》首次聯展,在重慶三峽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共展出展品200餘件/套,其中國寶級文物2件,國家一級文物15件、二級文物10件、三級文物8件,複製洞窟6座。
06月18日 16:41:31
張小雙
家族三代留唐擔任宿衛 陝西首次發掘唐代新羅質子墓
新羅是歷史上存在於朝鮮半島上的國家之一,公元622年新羅遣使入唐,開啟唐與新羅關係的先河。
06月17日 18:14:18
張小雙
中國-中亞六國合拍紀錄片《家園》全球播出
在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召開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與中亞五國主流媒體共同製作的六集紀錄片《家園》,6月16日起,陸續在CCTV-4與中亞五國主流媒體面向全球播出。
06月17日 16:47:06
張小雙
文化中國行|浪起千帆 深藍寶藏——博物館裏的海絲遺珍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
06月17日 15:43:52
張小雙
愛港愛國僑領莊世平油畫像入藏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人物油畫《愛國靈魂——莊世平》16日入藏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該畫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畫院原副院長馮少協創作,作品用油畫的形式,以細膩寫實的筆觸塑造了愛國僑領莊世平沉穩、莊重、睿智、慈祥和從容淡定的晚年形象,生動展現了這位金融先驅畢生奉獻祖國的赤子情懷,用藝術形式傳承莊世平愛國愛港精神。
06月17日 10:02:06
唐王心
國寶回家|陝文物醫生談赴美修復唐昭陵「二駿」歷程:保護它們責無旁貸
「剛剛沿着入口走進展廳,我一眼就看到東面靠牆處的『颯露紫』和『拳毛騧』,欣喜、激動,還有點心痛,那一刻五味雜陳。」時至今日,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館員楊文宗,依然清晰記得15年前赴美首次見到昭陵「二駿」時的情景。
06月17日 08:31:58
唐王心
國寶回家|各地僑胞心繫文物情牽家國:將國寶送回家是責任
在中國政府積極構建海外文物追索機制、健全相關法律體系的同時,海外收藏家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06月17日 08:20:48
梁美玲
翰墨映紫荊 京港書法家聯展在京開幕
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前夕,「紫荊花開——京港書法家聯展」22日在北京紫荊文化廣場·紫荊文化美術館開幕,展覽以書法篆刻為媒,搭建京港文化交流新平台,共繪中華文化傳承發展新篇章。
2小時前
「同慶非遺——周年展覽暨嘉年華2024/25」今開幕 展出逾300件跨代共創作品 推動非遺傳承創新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嶺南大學與香港藝術學院(香港藝術中心附屬機構)合辦的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今日(21日)假大館賽立坊舉行「同慶非遺——周年展覽暨嘉年華2024/25」開幕典禮,為一連串精彩活動揭開序幕。是次周年展覽暨嘉年華展出逾300件由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工藝大師與學員共同創作的工藝作品,並以多元化形式推動香港非遺發展,涵蓋展覽、藝術市集、主題攤位遊戲、傳統技藝工作坊等,結合非遺教育成果展示與互動體驗,促進公眾對非遺工藝的認識與參與,並推動本地非遺的可持續發展。
06月21日 22:53:17
哈密可不是只有瓜 一億年前這裏曾是巨龍的國度
記者在第三屆北京消博會現場發現,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的展台上,最吸引遊客的文創題材既不是甜美的哈密瓜,也不是香噴噴的饢包肉,而是各種恐龍題材的冰箱貼與玩偶。
06月21日 15:47:32
滑雪、登山、遊輪……22國旅遊機構2025北京國際文旅消費博覽會展特色
2025北京國際文旅消費博覽會20日在京舉行,來自俄羅斯、菲律賓、日本等22個國家的旅遊機構攜特色資源參展,美國、韓國等國家的39家國際展商帶來前沿文旅產品,國際展商數量較上屆翻倍,展商們帶來滑雪、登山、遊艇、郵輪等多種特色旅遊線路和項目。
06月21日 10:28:10
亨利話你知EP40|探索香港「非遺月」:文化旅遊新潮流
今年,香港也自豪地推出首個「香港非遺月」,涵蓋100多項文化遺產項目,包括舞獅、火龍舞和粵劇等。遊客還可以沉浸在實踐性教育活動中,製作毛筆和傳統糭子。
06月20日 19:12:30
中國-東盟文化遺產主題對話天水舉行 啟動 「數字創藝計劃」 培育青年傳承者
6月20日,中國-東盟文化遺產主題對話活動在甘肅天水舉行。此次活動以「守護文化遺產 共啟發展智慧」為主題,來自中國和東盟的國家使館、政府機構代表,文化名家等圍繞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合作、創新發展及平台建設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為推動區域文化遺產保護與文明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
06月20日 17:07:08
(有片)北京看敦煌!300米壁画长廊震撼登场
1比1呈現九座復刻敦煌經典洞窟、特窟第217窟復刻版首次走出莫高窟亮相、300米長的沉浸式「壁畫長廊」匯集數百件藝術精品……「如是莫高」敦煌藝術大展正在北京展覽館舉辦。記者現場了解到,此次展覽集敦煌研究院大成,九大石窟同時等比例複製呈現,大規模將敦煌的壁畫、石窟、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等再現在大眾面前,實現在北京看「敦煌」壁畫。
06月20日 13:10:51
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弦歌三顧起新聲——解碼「文明在宛」南陽的文化自信樣本
「於顯樂都,既麗且康。」「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有着2800多年建城史的南陽,地處伏牛山南、漢水之陽,自古承東啟西連南貫北,文脈綿長、弦歌不輟,「三顧茅廬」更是成就千古佳話。
06月20日 08:23:06
解鎖上海電影節新玩法 坐上巴士來一場光影之旅
上海電影節,影迷來到上海,除了有電影看,還能做點別的與電影有關的嗎?當然!最近,在上海虹口區就新增了一條電影主題的觀光巡遊巴士。
06月18日 19:33:00
敦煌與大足首次聯展 200餘件文物展品見證千年藝術交融
甘肅敦煌與重慶大足,一北一南,一先一後,跨越2000公里,勾勒出石窟寺藝術自西域傳入中原的清晰線索。今日,《從敦煌到大足:石窟藝術中國化流變》首次聯展,在重慶三峽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共展出展品200餘件/套,其中國寶級文物2件,國家一級文物15件、二級文物10件、三級文物8件,複製洞窟6座。
06月18日 16:41:31
家族三代留唐擔任宿衛 陝西首次發掘唐代新羅質子墓
新羅是歷史上存在於朝鮮半島上的國家之一,公元622年新羅遣使入唐,開啟唐與新羅關係的先河。
06月17日 18:14:18
中國-中亞六國合拍紀錄片《家園》全球播出
在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召開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與中亞五國主流媒體共同製作的六集紀錄片《家園》,6月16日起,陸續在CCTV-4與中亞五國主流媒體面向全球播出。
06月17日 16:47:06
文化中國行|浪起千帆 深藍寶藏——博物館裏的海絲遺珍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
06月17日 15:43:52
愛港愛國僑領莊世平油畫像入藏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人物油畫《愛國靈魂——莊世平》16日入藏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該畫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畫院原副院長馮少協創作,作品用油畫的形式,以細膩寫實的筆觸塑造了愛國僑領莊世平沉穩、莊重、睿智、慈祥和從容淡定的晚年形象,生動展現了這位金融先驅畢生奉獻祖國的赤子情懷,用藝術形式傳承莊世平愛國愛港精神。
06月17日 10:02:06
國寶回家|陝文物醫生談赴美修復唐昭陵「二駿」歷程:保護它們責無旁貸
「剛剛沿着入口走進展廳,我一眼就看到東面靠牆處的『颯露紫』和『拳毛騧』,欣喜、激動,還有點心痛,那一刻五味雜陳。」時至今日,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館員楊文宗,依然清晰記得15年前赴美首次見到昭陵「二駿」時的情景。
06月17日 08:31:58
國寶回家|各地僑胞心繫文物情牽家國:將國寶送回家是責任
在中國政府積極構建海外文物追索機制、健全相關法律體系的同時,海外收藏家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06月17日 08:20:48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2020
7
熱門視頻
文匯獨家 | 101歲老人:一定要現場見證抗戰勝利八十周年慶祝活動
回放|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發布會
點擊前往下載香港文匯網APP以獲得更多體驗
APP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