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鐸鐸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學研究室主任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5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初步核算結果,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660,536億元人民幣,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面對外部不確定性不斷增加,以及日益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國能夠實現5%以上的經濟增長殊為不易。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有效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是取得超預期增長的重要支撐。具體而言,上半年經濟增長有兩個方面值得特別關注:一是房地產朝着止跌回穩的方向邁進,表現出加快築底的趨勢;二是新質生產力迅速成長,正在逐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作為有重大宏觀經濟影響、正在經歷痛苦轉型的典型傳統產業,房地產行業上半年有積極變化。對此,國家統計局從三個方面進行總結。

穩房價提振經濟信心

一是市場交易量有所改善,商品房銷售降幅同比收窄。上半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3.5%,比去年同期收窄15.5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下降5.5%,比去年同期收窄19.5個百分點。商品房交易活躍,二手房交易量相對去年同期實現正增長。

二是市場價格降幅整體收窄,部分城市有所上漲。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雖然有所波動,但同比降幅都比去年同期收窄。一線、二線、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降幅分別比上月收窄0.3、0.5和0.3個百分點。

三是房地產市場資金來源有所改善。在「白名單」政策以及房地產市場銷售回暖的帶動下,房地產企業化債工作有序推進。上半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6.4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同比增長0.6%。

房屋是居民最重要的資產,穩房價是居民修復資產負債表從而提振消費的重要渠道。房屋也是重要的抵押品,穩房價也是提振經濟信心、活躍私人信貸的重要渠道。作為房屋的供給方,房地產行業上下游產業鏈長,在國民經濟運行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房地產行業的這些積極變化,表明其築底過程正在加快,長效機制正在逐步建立,未來將成為穩定和助推經濟的重要力量,而非加劇經濟波動、阻礙經濟增長的拖累。房地產行業的成功築底和轉型,將是中國經濟走出下行周期的重要標誌。

創新賦能推動產業升級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上半年新質生產力繼續加快培育和成長,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對此,國家統計局從五個方面進行總結。

一是創新成果不斷湧現。中國研發投入佔GDP比重接近2.7%,已經超過歐盟平均水平。1至5月份,中國有效發明專利申請量接近500萬件,增長12.8%。今年以來,從DeepSeek大模型到機器人馬拉松賽,從航空航天到無人駕駛,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引起廣泛關注。

二是新興產業茁壯成長。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1至5月份,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接近10%。

三是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0%左右,從全球範圍來看相對較高。

四是綠色發展提質增效。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繼續保持較高增速。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超過30%,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量增長達53.3%。

五是產業改造升級加快。今年以來,各地繼續實行傳統產業更新改造,尤其是在國家「兩重」「兩新」政策支持下,改造步伐加快,各地都在積極對接「互聯網+」「AI+」「數字+」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

總體而言,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重大挑戰,擴大內需也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宏觀經濟治理的主基調。貨幣政策要繼續大膽探索和創新,在金融高度發展、財富巨量積累的局面下,要創設新的工具,利用新的渠道。比如,去年9月26日推出的金融機構互換便利,以及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就是很好的嘗試。財政政策需要各級政府處理好化解債務與穩定增長之間的關係,克服經濟下行周期的緊縮本能,真正做到逆周期調節。劇烈的結構變化和頻發的外部衝擊,使得既有政策框架遭遇挑戰,在複雜局面下需要有全局性和系統性的協調,也要給靈活選擇和調整政策更大的空間,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宏觀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