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全運會將於11月舉行。近日,以全運會吉祥物「喜洋洋」及「樂融融」為造型設計的各類特許商品,在港登場開售。今屆全運會,香港歷史性與廣東及澳門共同承辦,體現了國家對香港的高度信任和重託,也折射出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的協同力量。全運會作為全國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運動會,既是國家頂尖賽事,亦是國際矚目的盛事。香港應把握此次機遇,充分發揮「內聯外通」優勢,將盛事經濟和文化輸出的效益最大化;結合相關產品,多渠道、多形式地對外傳播香港文化、嶺南文化以及中國文化,全方位、深層次地彰顯大灣區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昂揚面貌。

負責設計並在港銷售全運會特許商品的內地企業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相關設計人員在設計產品前,多次專程到香港觀察和收集資料,親自感受香港特色和文化,最後設計出多款蘊含香港元素和特色的特許商品;期望依託香港這個國際平台,向全國以至全世界講好香港故事,表達香港精神。

特許商品中不乏具備香港特色的產品,包括「喜洋洋」及「樂融融」坐叮叮遊覽香港景色的冰箱貼、有紫荊花雕塑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著名地標的徽章。此外,更有一批蘊含中國文化及嶺南特色的產品,如「二十四節氣徽章」系列,透過生動有趣的圖案,講述出每個節氣時期嶺南地區的習俗。如「小滿」徽章造型是苦瓜的樣式,呼應了「小滿食苦,一夏不苦」的嶺南民間諺語,象徵在「小滿」時節食用苦瓜以清熱解暑的傳統習俗及生活智慧。

IP賦能體育賽事,是體育產業市場化過程中必要的戰略舉措,而在信息化時代,軟實力輸出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文化IP作為軟實力的重要載體,其開發與運營更是提升區域影響力、提振區域經濟的關鍵手段。例如,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以「冰墩墩」為代表的一系列特許商品文化IP展現強勁經濟價值,銷售額同比激增20多倍,帶動70餘家上市公司受益;其國際影響力更為顯著,二手市場溢價數倍仍供不應求,TikTok平台用戶自創的相關短視頻在幾日內便超3,000萬次播放,吸引眾多國際遊客和國際投資,為中國冰雪經濟產業鏈持續擴容。「冰墩墩」這一熊貓形象IP成功突破文化壁壘,成為社交媒體時代中國文化自信的國際化符號之一,實現經濟效益與國家形象提升的雙重賦能。

北京冬奧會的成功實踐表明,大型賽事的經濟效益已突破單一模式,形成覆蓋賽事運營、版權開發、衍生品製造、數字營銷、文旅融合等環節的全產業鏈開發。今屆全運會應在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經驗上再接再厲,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協同優勢,構建結合體育賽事、文創IP開發及運營、全球市場拓展等多位一體的開發模式。

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確立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及「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戰略定位,充分體現國家期待香港在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香港故事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的歷史機遇下,這既是國家賦予香港的時代使命,更是檢驗粵港澳大灣區資源調配、機制對接、優勢互補、協同合作的重要標尺。內地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強勁的設計創意能力和龐大的市場優勢,香港則具備國際化網絡和知識產權貿易優勢,在舉辦重大體育賽事的過程中,深化文化IP開發、特許商品設計等領域的合作,既能推動大灣區內兄弟城市實現資源整合與互惠發展,又能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種協同模式既強化我國文化、體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也通過香港「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共同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