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熱門搜尋:

從新到舊
圖標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圖標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瀏覽
卡片瀏覽
「天海之冠」映灣區同心 全運盛會譜融合新篇
以星辰大海為幕,從粵港澳運動員點燃寓意三地同心的「天海之冠」主火炬,到別離時三地演職人員在海天之間合奏「大灣區交響樂」,這場首次由粵港澳聯合承辦的體育盛會,於一灣碧水間留下獨特記憶,也在星月交輝中,映照着灣區發展的光榮與夢想。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國家體育總局與粵港澳簽協議加強體育合作
「一事三地」促要素高效流動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閉幕式三大彩蛋 AR非遺短片 炫技大提琴 文化密碼
國產軟件演繹傳統文化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特稿】港隊選手:三地體育人心更近
閉幕式現場也是星光熠熠,身着各省隊隊服的明星選手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乒乓球傳奇馬龍、「亞洲飛人」蘇炳添、游泳名將潘展樂等頂尖運動員紛紛組團現身觀賞,與現場觀眾一同見證榮耀時刻。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特寫】「真的講不出再見」
在主新聞中心當志願者的暨南大學香港學生譚文菖站在台階邊,看着人群,聽着熟悉的歌聲從音箱飄出來,他便忍不住跟着哼唱。 「最後一天,真的很不捨。在十五運會當志願者,有很多很深刻的回憶。」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在媒體中心遇上來自各地的記者,聊賽事、聊他們跑過的城市,很有意思。「我還會跟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介紹廣東21個城市的美食,我自己都吃了不少。最難忘的竟然是『樂融融』造型的湯圓,可愛又好味。」他的眼睛亮亮的,「真的希望大家有機會再見。」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約定你我他 奔赴新賽道
賽場內的擊掌、賽場外的暢談,早已超越賽事本身,成為大灣區同心同向、共生共榮的生動註腳。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單車選手 張仕浩:跨境騎行難忘體驗
今後每當經過粵港澳大橋口岸出入境時,都會回憶起這段騎行衝刺的經歷。隨着粵港澳三地互聯互通更加便捷,我期待今後能有更多機會在大灣區訓練與參賽,也希望三地能合辦更多高水平賽事。在家門口參與這樣協同合作的體育盛會,意義非凡。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湖北女子標槍選手 呂會會:給賽事管理點個讚
我想給後勤保障和賽事組織點個讚,從駐地到賽場的閉環管理,讓我們能最大程度減少外界干擾,專心備戰。各個場地的志願者都特別熱情,從混採區回休息室的路線指引清晰,全程都很順暢。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俄羅斯留學生志願者Margarita Kotliarova:期盼灣區辦國際賽
通過這次志願服務,我親眼看到中國大型體育賽事的卓越組織水平。希望大灣區能持續舉辦更多高水平體育盛會,我渴望再次以志願者的身份,向全球展現國際級賽事的獨特魅力與包容氣度。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喜洋洋」扮演者 15歲張浩瀚:化大家喜愛為力量
第一次帶妝排練很累,可當我們走下舞台,聽到其他演職人員發出「好可愛」的歡呼,看着大家紛紛跑來合影互動時,那種疲憊瞬間就化成了力量。最近,我們正在為殘特奧會的表演全力備戰,希望能呈現更多精彩,傳遞更多快樂。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河南觀眾 郝奶奶:銀髮族收穫新快樂
這是我第一次踏入馬術比賽現場。原本只是孩子們想讓我來深圳感受感受氣氛,但看了比賽之後,我對這項目有了新認識,發現真是非常精彩!現場的布置和安排特別吸引我,就連障礙物也裝飾得很漂亮,有杜鵑花、有中國鼓、有小蠻腰……當然還有志願者們,他們非常熱情,對老人家十分禮貌,讓我體驗非常好。沉浸在熱鬧的賽事氛圍裏,我收穫了別樣的快樂。希望這樣精彩的賽事能經常有,我也會十分願意來大灣區看比賽!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四川觀眾 張林:體驗一日雙城追賽
我之前看過有關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的新聞報道,這次親身體驗才有了真切的感受。比如,我上午在廣東奧體中心看完了短跑項目,中午乘坐廣深港高鐵去深圳看羽毛球比賽,之後又回到廣州看晚上的田徑決賽,完賽後坐廣佛線直達我在佛山的臨時住所,非常方便。我最想看的項目是乒乓球,不過太火爆了沒有買到票。總體上,這次大灣區之行,除了精彩的比賽外,美食、交通和志願者服務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人生一段美好而寶貴的記憶。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深圳觀眾 何小朋友:香港單車館很漂亮
除了看比賽,最開心的是有很多紀念品可以買,爸爸買了一個小吊飾和一個大搪瓷杯給我,我準備回去用來泡泡麵,希望爸爸媽媽可以再帶我來看單車比賽!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十三天激情 千百樣感動
李思穎背負着香港單車隊獎牌希望的壓力,走出小低潮後以三面金牌宣告不負「小女車神」之名;佩劍何思朗「三十而立」,歷史性摘銀補上劍擊隊榮譽櫃的最後空白;游泳何詩蓓勇奪兩金兩銅時的舉重若輕,再次刷新人們對極限的認知;而花劍男團港隊四子合力奪金,展現出來的團隊精神早已超越獎牌意義。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特首賀港將創歷史佳績 將延續全運會成功經驗 推動體育發展 增援運動員
今屆全國運動會中,香港特區派出了602名運動員參與28個競賽項目,並取得19面獎牌,創下歷史佳績。李家超昨日表示,香港特區於今屆全運會派出歷來規模最大的代表團參加,香港運動員拚盡全力,盡展所長,在帆船、自行車、網球、游泳、橄欖球、鐵人三項和擊劍賽事中,取得九金兩銀八銅共19面獎牌,創下歷史佳績,令人無比振奮。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羅淑佩:進一步鞏固港國際盛事之都地位
羅淑佩分享,她與香港特區政府體育專員蔡健斌於前日上午9時許抵達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已看到許多市民及旅客乘巴士抵達過境大樓準備乘金巴出發,聽說車程只需約40分鐘,既舒適又方便。不過,由於他們要趕着10時抵達賽場觀賽及之後頒發獎牌,還是選乘私家車,約1小時後到達珠海市的橫琴國際網球中心觀看男子單打網球決賽。最終浙江的吳易昺激戰三局下擊敗北京的商竣程奪金,為觀眾帶來一場精彩賽事,香港的黃澤林亦歷史性取得銅牌。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天海之冠」映灣區同心 全運盛會譜融合新篇
以星辰大海為幕,從粵港澳運動員點燃寓意三地同心的「天海之冠」主火炬,到別離時三地演職人員在海天之間合奏「大灣區交響樂」,這場首次由粵港澳聯合承辦的體育盛會,於一灣碧水間留下獨特記憶,也在星月交輝中,映照着灣區發展的光榮與夢想。
收藏
取消收藏
國家體育總局與粵港澳簽協議加強體育合作
「一事三地」促要素高效流動
收藏
取消收藏
閉幕式三大彩蛋 AR非遺短片 炫技大提琴 文化密碼
國產軟件演繹傳統文化
收藏
取消收藏
【特稿】港隊選手:三地體育人心更近
閉幕式現場也是星光熠熠,身着各省隊隊服的明星選手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乒乓球傳奇馬龍、「亞洲飛人」蘇炳添、游泳名將潘展樂等頂尖運動員紛紛組團現身觀賞,與現場觀眾一同見證榮耀時刻。
收藏
取消收藏
【特寫】「真的講不出再見」
在主新聞中心當志願者的暨南大學香港學生譚文菖站在台階邊,看着人群,聽着熟悉的歌聲從音箱飄出來,他便忍不住跟着哼唱。 「最後一天,真的很不捨。在十五運會當志願者,有很多很深刻的回憶。」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在媒體中心遇上來自各地的記者,聊賽事、聊他們跑過的城市,很有意思。「我還會跟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介紹廣東21個城市的美食,我自己都吃了不少。最難忘的竟然是『樂融融』造型的湯圓,可愛又好味。」他的眼睛亮亮的,「真的希望大家有機會再見。」
收藏
取消收藏
約定你我他 奔赴新賽道
賽場內的擊掌、賽場外的暢談,早已超越賽事本身,成為大灣區同心同向、共生共榮的生動註腳。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單車選手 張仕浩:跨境騎行難忘體驗
今後每當經過粵港澳大橋口岸出入境時,都會回憶起這段騎行衝刺的經歷。隨着粵港澳三地互聯互通更加便捷,我期待今後能有更多機會在大灣區訓練與參賽,也希望三地能合辦更多高水平賽事。在家門口參與這樣協同合作的體育盛會,意義非凡。
收藏
取消收藏
湖北女子標槍選手 呂會會:給賽事管理點個讚
我想給後勤保障和賽事組織點個讚,從駐地到賽場的閉環管理,讓我們能最大程度減少外界干擾,專心備戰。各個場地的志願者都特別熱情,從混採區回休息室的路線指引清晰,全程都很順暢。
收藏
取消收藏
俄羅斯留學生志願者Margarita Kotliarova:期盼灣區辦國際賽
通過這次志願服務,我親眼看到中國大型體育賽事的卓越組織水平。希望大灣區能持續舉辦更多高水平體育盛會,我渴望再次以志願者的身份,向全球展現國際級賽事的獨特魅力與包容氣度。
收藏
取消收藏
「喜洋洋」扮演者 15歲張浩瀚:化大家喜愛為力量
第一次帶妝排練很累,可當我們走下舞台,聽到其他演職人員發出「好可愛」的歡呼,看着大家紛紛跑來合影互動時,那種疲憊瞬間就化成了力量。最近,我們正在為殘特奧會的表演全力備戰,希望能呈現更多精彩,傳遞更多快樂。
收藏
取消收藏
河南觀眾 郝奶奶:銀髮族收穫新快樂
這是我第一次踏入馬術比賽現場。原本只是孩子們想讓我來深圳感受感受氣氛,但看了比賽之後,我對這項目有了新認識,發現真是非常精彩!現場的布置和安排特別吸引我,就連障礙物也裝飾得很漂亮,有杜鵑花、有中國鼓、有小蠻腰……當然還有志願者們,他們非常熱情,對老人家十分禮貌,讓我體驗非常好。沉浸在熱鬧的賽事氛圍裏,我收穫了別樣的快樂。希望這樣精彩的賽事能經常有,我也會十分願意來大灣區看比賽!
收藏
取消收藏
四川觀眾 張林:體驗一日雙城追賽
我之前看過有關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的新聞報道,這次親身體驗才有了真切的感受。比如,我上午在廣東奧體中心看完了短跑項目,中午乘坐廣深港高鐵去深圳看羽毛球比賽,之後又回到廣州看晚上的田徑決賽,完賽後坐廣佛線直達我在佛山的臨時住所,非常方便。我最想看的項目是乒乓球,不過太火爆了沒有買到票。總體上,這次大灣區之行,除了精彩的比賽外,美食、交通和志願者服務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人生一段美好而寶貴的記憶。
收藏
取消收藏
深圳觀眾 何小朋友:香港單車館很漂亮
除了看比賽,最開心的是有很多紀念品可以買,爸爸買了一個小吊飾和一個大搪瓷杯給我,我準備回去用來泡泡麵,希望爸爸媽媽可以再帶我來看單車比賽!
收藏
取消收藏
十三天激情 千百樣感動
李思穎背負着香港單車隊獎牌希望的壓力,走出小低潮後以三面金牌宣告不負「小女車神」之名;佩劍何思朗「三十而立」,歷史性摘銀補上劍擊隊榮譽櫃的最後空白;游泳何詩蓓勇奪兩金兩銅時的舉重若輕,再次刷新人們對極限的認知;而花劍男團港隊四子合力奪金,展現出來的團隊精神早已超越獎牌意義。
收藏
取消收藏
特首賀港將創歷史佳績 將延續全運會成功經驗 推動體育發展 增援運動員
今屆全國運動會中,香港特區派出了602名運動員參與28個競賽項目,並取得19面獎牌,創下歷史佳績。李家超昨日表示,香港特區於今屆全運會派出歷來規模最大的代表團參加,香港運動員拚盡全力,盡展所長,在帆船、自行車、網球、游泳、橄欖球、鐵人三項和擊劍賽事中,取得九金兩銀八銅共19面獎牌,創下歷史佳績,令人無比振奮。
收藏
取消收藏
羅淑佩:進一步鞏固港國際盛事之都地位
羅淑佩分享,她與香港特區政府體育專員蔡健斌於前日上午9時許抵達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已看到許多市民及旅客乘巴士抵達過境大樓準備乘金巴出發,聽說車程只需約40分鐘,既舒適又方便。不過,由於他們要趕着10時抵達賽場觀賽及之後頒發獎牌,還是選乘私家車,約1小時後到達珠海市的橫琴國際網球中心觀看男子單打網球決賽。最終浙江的吳易昺激戰三局下擊敗北京的商竣程奪金,為觀眾帶來一場精彩賽事,香港的黃澤林亦歷史性取得銅牌。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