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爆料熱線
熱門搜尋:
從新到舊
圖標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圖標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排列 列表排列
卡片列表 卡片列表
港賽馬旅遊吸力勁 內地客倍增創新高
2024/25年度馬季已於前晚(16日)在跑馬地馬場煞科。香港賽馬會昨日公布,季內賽馬投注總額為1,389億元,按年升3%,扭轉上季4.5%的跌幅。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積極推動賽馬旅遊,馬會隨即於兩個馬場推出全新的升級餐飲及娛樂設施,成功吸引不少海內外旅客進場觀賞賽馬,其中內地旅客按年大增1.1倍至破紀錄的近20萬人。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表示,香港賽馬作為世界級體育及娛樂體驗的地位,也對香港旅遊業作出莫大貢獻,馬會將於下季推出更多措施吸引旅客。立法會旅遊界議員姚柏良表示,已有不少業界與馬會合作,推出包含馬場參觀及賽馬體驗的赴港旅行團,深受歡迎,期望未來可加入騎術訓練、馬匹接觸等互動體驗元素,並在大灣區市場推廣日漸流行的馬文化教育,推出更多高端賽馬旅遊產品。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從化馬場受訓賽駒表現佳
從化馬場將與沙田及跑馬地馬場建立三方協作,共同呈獻馬會的世界級賽馬運動及娛樂,並推動大灣區成為首屈一指的旅遊景點,而從化馬場也進一步推動馬會落實對《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的支持,以實踐內地發展優質馬產業。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馬照跑稅金跌 賭籃球增收益
另外,立法會正在審議《博彩稅(修訂)條例草案》,香港特區政府建議規範籃球博彩活動,建議籃球徵收的博彩稅率與足球博彩相同,定為淨投注金收入的50%,有望從非法渠道奪回三四成投注額,為政府庫房每年帶來額外15億元稅收。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港推網課助「粵車南下」政策落地
「粵車南下」計劃將於11月實施,首階段限制粵車只能停泊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自動化停車場,吸引內地居民駕車來港經機場轉機,或轉乘公共交通工具到市區;次階段才容許駕車駛入市區,初期每日限100個名額。新政策除了便利兩地人員往來,更能促進香港餐飲、零售、酒店,以至汽車維修或增值服務。同時,為讓南下司機更好適應香港交通,據悉運輸署將提供小冊子和線上課程予南下司機。中國香港汽車會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建議政府進一步釐清政策細節,確保粵車司機的在港體驗,並看好「粵車南下」帶來的汽車經濟機遇,相信能讓內地車主領略香港百多年汽車文化,促進粵車車主在港消費。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嚴鍇華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總商會籲港企增推優惠吸自駕客
陳瑞娟表示,「粵車南下」將深化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聯繫,「允許粵車靈活進出香港,預計將吸引更多具高消費能力的自駕遊旅客,為香港的零售、餐飲、旅遊及服務等行業帶來顯著的需求增長,從而使整體經濟受益。」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熱點民議】食肆冀增旅客帶動生意 「夜晚多啲客」
另一名的士司機陳先生本身也是從內地移居香港,自2015年開始在港駕車,他分享經驗指,雖然香港交通和內地不一樣,但粵車司機慢慢會適應,「熟悉路面反而不太重要,每個司機都會去到不熟悉的地方,只要了解基本的駕駛規則即可。」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粵車主:期待駕車來港觀全運會
冀「一腳油門」到港拜訪姑姐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港議員倡為「粵車」發放實時交通資訊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紹雄表示,「粵車南下」可帶來三重效益,首階段「粵車」可在轉機停車場停泊,司機及乘客經香港機場轉往其他地方,有助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同樣位於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訪港停車場」,預計在2026年上半年啟用,有助將入境旅客帶往機場城市設施消費。第二階段讓粵車進入香港市區,可以惠及多區的零售及刺激經濟,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促進粵港兩地居民聯繫。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全港的士明年4月前須裝兩種電子支付
特區政府今日刊憲《2025年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修訂)規例》及《2025年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修訂)規例》,規定所有的士明年4月前必須提供至少兩種電子支付方式,另外2027年所有的士前後方及車廂內也要安裝俗稱「車Cam」的行車記錄系統,當中車廂內的系統有錄影及錄音功能。的士業界指出,現時大部分的士已有頭尾車Cam,但多未開通車廂內的錄音功能,而使用有關系統的營運成本雖會增加,但可減少與乘客的爭拗,且有助降低目前的士高昂的保險費用,故贊成有關修例,希望政府向業界提供資助以彌補成本開支。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房屋局夥研發院改良「組裝合成」技術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致辭時指出,未來10年公營房屋單位供應目標為30.8萬個,產出量大、重複性高,當「組裝合成」建築法相關項目研發成功,就能將成果輻射出去。而公屋正大量應用「組裝合成」法興建,未有「智易扣」前,工人吊起一個組件,需在同一層紮鐵,然後吊運第二個組件。開發「智易扣」後則可同時放置兩個MiC組件,工人再到上一層放置「智易扣」,加快整個建造流程,「達到提速提效、減成本、保安全。」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六成私樓逾30歲 「樓醫」認證把關維修
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致辭時表示,截至去年底全港有超過2.9萬棟私人物業樓齡逾30年,佔私樓總數約六成,當中逾1萬棟樓齡更超過50年,佔總數逾兩成。發展局透過各項資助計劃及技術支援,協助業主及法團進行樓宇維修保養,局方去年首季起展開常態化勘測行動,每年巡查全港360棟風險樓宇外牆,而強制驗樓計劃和強制驗窗計劃,則要求業主定期為樓宇檢查。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九龍城區社區客廳今季內啟用
超預期目標 頻密程度「十分振奮」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人大政協講座」新書 助讀者了解國家成就
香港教育大學昨日於香港書展舉行《人大政協講座系列:法治·科技·青年與教育新視野》新書發布及簽書會。該書由全國政協委員、教大校長李子建率領主編。匯集了教大自2023年至2025年間舉辦的十場「人大政協講座」內容,期望讓讀者更深入了解國家最新的政策及發展成就。在發布會上,李子建率領編著團隊向在場嘉賓及讀者介紹新書。 ●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學怡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大文集團攤位續受捧 市民翻閱「一帶一路」書籍感悟多
現場所見,市民羅先生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書架前拿着一本《國外智庫看「一帶一路」》看得津津有味。他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書中豐富的案例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尤其是解析了不同國家的政策、市場環境,以及國家之間合作關係等,都讓他更深入了解「一帶一路」的市場。他認為,這本書也可以啟發企業如何在新時代下通過「一帶一路」探索新的機遇。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推介習主席三著作 財爺帶港童逛書展
陳茂波昨日在社交平台表示,他與同學們參觀了書展首次增設的「香港創科專題快閃展示區」,這是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的建議,旨在讓學生和公眾在書展期間能同時體驗本地科企的創新產品。同學們在試玩產品的同時對箇中科技應用感到更大興趣。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讀者愛尋「書香味」 實體書難被替代
北京大學出版社員工饒先生參與香港書展逾十年。他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過去數年,書展的明顯變化是拉行李箱買書的人減少。他表示,疫情後人們的閱讀習慣產生改變,更多依賴電子書,因此北大出版社同步推出實體書的電子書版本,以適應潮流。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閱讀
收藏
取消收藏
港賽馬旅遊吸力勁 內地客倍增創新高
2024/25年度馬季已於前晚(16日)在跑馬地馬場煞科。香港賽馬會昨日公布,季內賽馬投注總額為1,389億元,按年升3%,扭轉上季4.5%的跌幅。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積極推動賽馬旅遊,馬會隨即於兩個馬場推出全新的升級餐飲及娛樂設施,成功吸引不少海內外旅客進場觀賞賽馬,其中內地旅客按年大增1.1倍至破紀錄的近20萬人。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表示,香港賽馬作為世界級體育及娛樂體驗的地位,也對香港旅遊業作出莫大貢獻,馬會將於下季推出更多措施吸引旅客。立法會旅遊界議員姚柏良表示,已有不少業界與馬會合作,推出包含馬場參觀及賽馬體驗的赴港旅行團,深受歡迎,期望未來可加入騎術訓練、馬匹接觸等互動體驗元素,並在大灣區市場推廣日漸流行的馬文化教育,推出更多高端賽馬旅遊產品。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從化馬場受訓賽駒表現佳
從化馬場將與沙田及跑馬地馬場建立三方協作,共同呈獻馬會的世界級賽馬運動及娛樂,並推動大灣區成為首屈一指的旅遊景點,而從化馬場也進一步推動馬會落實對《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的支持,以實踐內地發展優質馬產業。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馬照跑稅金跌 賭籃球增收益
另外,立法會正在審議《博彩稅(修訂)條例草案》,香港特區政府建議規範籃球博彩活動,建議籃球徵收的博彩稅率與足球博彩相同,定為淨投注金收入的50%,有望從非法渠道奪回三四成投注額,為政府庫房每年帶來額外15億元稅收。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港推網課助「粵車南下」政策落地
「粵車南下」計劃將於11月實施,首階段限制粵車只能停泊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自動化停車場,吸引內地居民駕車來港經機場轉機,或轉乘公共交通工具到市區;次階段才容許駕車駛入市區,初期每日限100個名額。新政策除了便利兩地人員往來,更能促進香港餐飲、零售、酒店,以至汽車維修或增值服務。同時,為讓南下司機更好適應香港交通,據悉運輸署將提供小冊子和線上課程予南下司機。中國香港汽車會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建議政府進一步釐清政策細節,確保粵車司機的在港體驗,並看好「粵車南下」帶來的汽車經濟機遇,相信能讓內地車主領略香港百多年汽車文化,促進粵車車主在港消費。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嚴鍇華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總商會籲港企增推優惠吸自駕客
陳瑞娟表示,「粵車南下」將深化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聯繫,「允許粵車靈活進出香港,預計將吸引更多具高消費能力的自駕遊旅客,為香港的零售、餐飲、旅遊及服務等行業帶來顯著的需求增長,從而使整體經濟受益。」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熱點民議】食肆冀增旅客帶動生意 「夜晚多啲客」
另一名的士司機陳先生本身也是從內地移居香港,自2015年開始在港駕車,他分享經驗指,雖然香港交通和內地不一樣,但粵車司機慢慢會適應,「熟悉路面反而不太重要,每個司機都會去到不熟悉的地方,只要了解基本的駕駛規則即可。」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粵車主:期待駕車來港觀全運會
冀「一腳油門」到港拜訪姑姐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港議員倡為「粵車」發放實時交通資訊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紹雄表示,「粵車南下」可帶來三重效益,首階段「粵車」可在轉機停車場停泊,司機及乘客經香港機場轉往其他地方,有助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同樣位於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訪港停車場」,預計在2026年上半年啟用,有助將入境旅客帶往機場城市設施消費。第二階段讓粵車進入香港市區,可以惠及多區的零售及刺激經濟,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促進粵港兩地居民聯繫。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全港的士明年4月前須裝兩種電子支付
特區政府今日刊憲《2025年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修訂)規例》及《2025年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修訂)規例》,規定所有的士明年4月前必須提供至少兩種電子支付方式,另外2027年所有的士前後方及車廂內也要安裝俗稱「車Cam」的行車記錄系統,當中車廂內的系統有錄影及錄音功能。的士業界指出,現時大部分的士已有頭尾車Cam,但多未開通車廂內的錄音功能,而使用有關系統的營運成本雖會增加,但可減少與乘客的爭拗,且有助降低目前的士高昂的保險費用,故贊成有關修例,希望政府向業界提供資助以彌補成本開支。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房屋局夥研發院改良「組裝合成」技術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致辭時指出,未來10年公營房屋單位供應目標為30.8萬個,產出量大、重複性高,當「組裝合成」建築法相關項目研發成功,就能將成果輻射出去。而公屋正大量應用「組裝合成」法興建,未有「智易扣」前,工人吊起一個組件,需在同一層紮鐵,然後吊運第二個組件。開發「智易扣」後則可同時放置兩個MiC組件,工人再到上一層放置「智易扣」,加快整個建造流程,「達到提速提效、減成本、保安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六成私樓逾30歲 「樓醫」認證把關維修
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致辭時表示,截至去年底全港有超過2.9萬棟私人物業樓齡逾30年,佔私樓總數約六成,當中逾1萬棟樓齡更超過50年,佔總數逾兩成。發展局透過各項資助計劃及技術支援,協助業主及法團進行樓宇維修保養,局方去年首季起展開常態化勘測行動,每年巡查全港360棟風險樓宇外牆,而強制驗樓計劃和強制驗窗計劃,則要求業主定期為樓宇檢查。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九龍城區社區客廳今季內啟用
超預期目標 頻密程度「十分振奮」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人大政協講座」新書 助讀者了解國家成就
香港教育大學昨日於香港書展舉行《人大政協講座系列:法治·科技·青年與教育新視野》新書發布及簽書會。該書由全國政協委員、教大校長李子建率領主編。匯集了教大自2023年至2025年間舉辦的十場「人大政協講座」內容,期望讓讀者更深入了解國家最新的政策及發展成就。在發布會上,李子建率領編著團隊向在場嘉賓及讀者介紹新書。 ●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學怡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大文集團攤位續受捧 市民翻閱「一帶一路」書籍感悟多
現場所見,市民羅先生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書架前拿着一本《國外智庫看「一帶一路」》看得津津有味。他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書中豐富的案例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尤其是解析了不同國家的政策、市場環境,以及國家之間合作關係等,都讓他更深入了解「一帶一路」的市場。他認為,這本書也可以啟發企業如何在新時代下通過「一帶一路」探索新的機遇。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推介習主席三著作 財爺帶港童逛書展
陳茂波昨日在社交平台表示,他與同學們參觀了書展首次增設的「香港創科專題快閃展示區」,這是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的建議,旨在讓學生和公眾在書展期間能同時體驗本地科企的創新產品。同學們在試玩產品的同時對箇中科技應用感到更大興趣。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讀者愛尋「書香味」 實體書難被替代
北京大學出版社員工饒先生參與香港書展逾十年。他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過去數年,書展的明顯變化是拉行李箱買書的人減少。他表示,疫情後人們的閱讀習慣產生改變,更多依賴電子書,因此北大出版社同步推出實體書的電子書版本,以適應潮流。
發佈時間
閱讀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
點擊前往下載香港文匯網APP以獲得更多體驗 APP  下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