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熱門搜尋:

從新到舊
圖標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圖標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瀏覽
卡片瀏覽
捐資助力社區客廳 共築舒適溫馨空間 潘伯傑:「讓劏房戶找到家的歸屬與暖意」
潘伯傑熱心社會服務,長期關注基層民生福祉,不僅身體力行頻繁參與愛心全達慈善基金舉辦各類慈善公益活動,他也積極投身社會公職,曾擔任龍塘分區委員會主席、九龍城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現任土瓜灣分區委員會主席、九龍城馬頭圍區關愛隊隊長和九龍城區居民聯會名譽會長等。今年他創立了「潘伯傑慈善基金」並擔任主席,希望以此凝聚社區力量推動青年向上發展。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推愛國教育系列活動 助青少年增強愛國精神
基金於1月14日在啟德社區會堂舉辦「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系列」九龍地域啟動禮,基金創會會長潘陳愛菁,時任會長黃業坤,執委會主席兼活動召集人潘伯傑,時任秘書長張文慧,董事黃迪華、朱俊豪以及約300位地區領袖及人士一同出席,通過分享會、親子參觀團等,促進社會各界尤其是青少年理解愛國主義的深層意義。陳國基表示,特區政府鼓勵民間團體與政府攜手推動愛國教育,相信愛心全達籌辦的連串活動能增強市民對國家的了解,建立愛國愛港的價值觀,自覺承擔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潘伯傑和張文慧致辭均表示,作為香港的一份子,我們肩負着紀念這段歷史的責任,並要將其傳承下去。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向基層送贈愛心波鞋超十萬對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九龍工作部部長祝小東,九龍城民政事務專員蔣志豪、黃大仙民政事務專員胡鉅華、油尖旺民政事務專員余健強、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王浩宇、觀塘民政事務專員何立基,九龍城區中學校長會主席陳得南、油尖旺區校長會主席梁冠芬等重要嘉賓出席主禮。愛心全達慈善基金創會會長潘陳愛菁、主席黃業坤、會長張文慧、副主席鄭偉康、執委會主席潘伯傑、林鄧雯蕙、董事兼秘書長姚逸華,以及多位董事出席啟動禮。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城大與領先科研臨床機構聯手 推動生命科學與數字醫療發展
城大高級副校長(創新及企業)楊夢甦表示,城大將生命健康科技視為重要發展策略,他說:「城大致力與世界各地以及中國內地持份者攜手,推動智慧醫療的研發和轉型,並通過城大數碼醫學研究院作為中心平台,在數碼醫學、臨床科研、人才培育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期望做到優勢互補、帶來協同效應,為人類健康謀求福祉。」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弘德明道】踴躍投票 共築香港優質民主新篇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於本周一通過社交媒體發聲,號召全港市民在12月7日立法會選舉中積極投票,共同締造美好未來,選出具備能力與抱負的愛國愛港議員。同時,他還發布一段視頻,與團隊成員共同呼籲全體選民在選舉當日投下選票,為香港的發展與民生福祉攜手努力,共創未來。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拓體育經濟 促文商旅融合 深圳光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微度假目的地」
深圳市光明區承辦了十五運會馬術、足球、小輪車三項賽事。秉持「辦賽事就是辦城市」的理念,光明以賽事為契機,未來將深度融合「體育+文旅+消費」,借「半小時通勤圈」交通優勢、差異化生態資源與多元文化場景,吸引大灣區客流持續湧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微度假目的地」。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蔡冠深:大灣區與大馬合作添新動力 企業家推介及聯盟吉隆坡分會成立儀式在深圳隆重舉行
蔡冠深強調,推介會既是展示大灣區開放自信與創新活力的平台,也是深化中國與東盟工商界合作的新起點。讓各方共同努力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形勢,為推動大灣區企業和中國品牌「走出去」,為中國與馬來西亞、乃至整個東盟地區的經貿合作和共同繁榮,注入新的動力。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海南自由貿易港 第2期】海南封關熱點問題問答
經黨中央批准,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定於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在12月18日這一天啟動封關運作,具有重要象徵意義,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海運週2025揚帆啟航:全球航運之都航向綠色未來
本屆海運週以「航向綠色未來」為主題,並以「香港高瞻遠航」為口號,彰顯香港作為全球航運之都的領先地位。活動將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持份者,包括政策決定者、國際組織高層代表、行業翹楚及業界人士,透過海運週這個高層次平台,就全球航運業界關注的不同議題交流意見及分享見解。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澳門科技園:打造特色科技產業新引擎 搶佔半導體與新興技術機遇
一、澳門科技園對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浙江軒慶開業十四周年 續傳承浙菜風味與文化
「浙江軒」自2011年11月開業以來,始終專注正宗與時尚結合的浙江菜式。憑藉對食材的嚴苛把關與烹藝的精進追求,餐廳不僅收獲眾多食客青睞,更連續十三年榮獲米之蓮一星殊榮。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秋季兩大燈展及環保博覽吸引逾六萬買家參觀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古靜敏表示,今年秋燈展和戶外及科技照明博覽吸引各國頂尖品牌,展示大量創新及智能照明產品和解決方案,國際環保博覽亦首次帶來由環境運動委員會組織22家本地綠色初創組成的新展館,以及由「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及11家內地企業組成的ANSO環境科技產業聯盟展館,匯聚多元綠色科技。三展合共吸引了逾6萬名買家親臨參觀,香港以外的買家主要來自內地、台灣、印度、韓國、美國,以及東盟國家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泰國等,足證三展作為全球照明產品及環保業界樞紐的吸引力,發揮香港國際商貿中心及出海平台優勢。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荃灣北僑福利會開展敬老秋遊活動
在秋遊活動中,參與會員們首先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展覽中心,參觀「夢起東方」主題展覽,了解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史、人民軍隊發展歷程及駐香港部隊維護「一國兩制」的實踐,從中增強民族自豪感,點燃愛國愛港情懷。隨後,大家來到位於中環的香港公園,在繁華都市中尋覓一片寧靜綠洲,聯絡情誼,其樂融融。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第二十屆國際環保博覽促進「一帶一路」綠色合作
第二十屆國際環保博覽自10月28日起一連四天假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辦,本屆博覽以「綠色科技 引領零碳未來」為主題,匯聚來自13個國家及地區、約340家參展商,共同展示最新環保科技與可持續發展方案,為業界打造一個促進交流與合作的優質平台。開幕當日,環境保護署與國際研究水教育機構(IHE Delft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簽署合作備忘,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將以此次博覽為平台,推動內地、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的綠色合作與人才培育。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澳門承辦全運會五賽事帶動旅遊業 助力打造「旅遊+體育」新名片
澳門旅遊業界表示,全城參與全運會的熱度持續升溫,直接帶動旅遊消費,11月酒店入住率相比顯著上升,相信全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澳門旅遊業注入活力,更有助推動「旅遊+體育」的融合模式,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澳門「空手道熱潮」持續升溫 業界倡引國際賽事拓體育經濟
澳門代表隊在空手道個人及團體項目中雙雙取得優異成績,刷新澳門體育事業的歷史紀錄,推動澳門運動風氣的升溫。胡景光舉例指出,香港多位劍擊選手接連在國際賽事中屢創佳績,掀起一股「劍擊熱潮」,不少中小學生因此對劍擊運動產生興趣,香港特區政府亦計劃興建劍擊館等設施,為香港營造更加濃厚的體育氛圍。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捐資助力社區客廳 共築舒適溫馨空間 潘伯傑:「讓劏房戶找到家的歸屬與暖意」
潘伯傑熱心社會服務,長期關注基層民生福祉,不僅身體力行頻繁參與愛心全達慈善基金舉辦各類慈善公益活動,他也積極投身社會公職,曾擔任龍塘分區委員會主席、九龍城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現任土瓜灣分區委員會主席、九龍城馬頭圍區關愛隊隊長和九龍城區居民聯會名譽會長等。今年他創立了「潘伯傑慈善基金」並擔任主席,希望以此凝聚社區力量推動青年向上發展。
收藏
取消收藏
推愛國教育系列活動 助青少年增強愛國精神
基金於1月14日在啟德社區會堂舉辦「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系列」九龍地域啟動禮,基金創會會長潘陳愛菁,時任會長黃業坤,執委會主席兼活動召集人潘伯傑,時任秘書長張文慧,董事黃迪華、朱俊豪以及約300位地區領袖及人士一同出席,通過分享會、親子參觀團等,促進社會各界尤其是青少年理解愛國主義的深層意義。陳國基表示,特區政府鼓勵民間團體與政府攜手推動愛國教育,相信愛心全達籌辦的連串活動能增強市民對國家的了解,建立愛國愛港的價值觀,自覺承擔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潘伯傑和張文慧致辭均表示,作為香港的一份子,我們肩負着紀念這段歷史的責任,並要將其傳承下去。
收藏
取消收藏
向基層送贈愛心波鞋超十萬對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九龍工作部部長祝小東,九龍城民政事務專員蔣志豪、黃大仙民政事務專員胡鉅華、油尖旺民政事務專員余健強、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王浩宇、觀塘民政事務專員何立基,九龍城區中學校長會主席陳得南、油尖旺區校長會主席梁冠芬等重要嘉賓出席主禮。愛心全達慈善基金創會會長潘陳愛菁、主席黃業坤、會長張文慧、副主席鄭偉康、執委會主席潘伯傑、林鄧雯蕙、董事兼秘書長姚逸華,以及多位董事出席啟動禮。
收藏
取消收藏
城大與領先科研臨床機構聯手 推動生命科學與數字醫療發展
城大高級副校長(創新及企業)楊夢甦表示,城大將生命健康科技視為重要發展策略,他說:「城大致力與世界各地以及中國內地持份者攜手,推動智慧醫療的研發和轉型,並通過城大數碼醫學研究院作為中心平台,在數碼醫學、臨床科研、人才培育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期望做到優勢互補、帶來協同效應,為人類健康謀求福祉。」
收藏
取消收藏
【弘德明道】踴躍投票 共築香港優質民主新篇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於本周一通過社交媒體發聲,號召全港市民在12月7日立法會選舉中積極投票,共同締造美好未來,選出具備能力與抱負的愛國愛港議員。同時,他還發布一段視頻,與團隊成員共同呼籲全體選民在選舉當日投下選票,為香港的發展與民生福祉攜手努力,共創未來。
收藏
取消收藏
拓體育經濟 促文商旅融合 深圳光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微度假目的地」
深圳市光明區承辦了十五運會馬術、足球、小輪車三項賽事。秉持「辦賽事就是辦城市」的理念,光明以賽事為契機,未來將深度融合「體育+文旅+消費」,借「半小時通勤圈」交通優勢、差異化生態資源與多元文化場景,吸引大灣區客流持續湧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微度假目的地」。
收藏
取消收藏
【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蔡冠深:大灣區與大馬合作添新動力 企業家推介及聯盟吉隆坡分會成立儀式在深圳隆重舉行
蔡冠深強調,推介會既是展示大灣區開放自信與創新活力的平台,也是深化中國與東盟工商界合作的新起點。讓各方共同努力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形勢,為推動大灣區企業和中國品牌「走出去」,為中國與馬來西亞、乃至整個東盟地區的經貿合作和共同繁榮,注入新的動力。
收藏
取消收藏
【海南自由貿易港 第2期】海南封關熱點問題問答
經黨中央批准,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定於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在12月18日這一天啟動封關運作,具有重要象徵意義,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海運週2025揚帆啟航:全球航運之都航向綠色未來
本屆海運週以「航向綠色未來」為主題,並以「香港高瞻遠航」為口號,彰顯香港作為全球航運之都的領先地位。活動將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持份者,包括政策決定者、國際組織高層代表、行業翹楚及業界人士,透過海運週這個高層次平台,就全球航運業界關注的不同議題交流意見及分享見解。
收藏
取消收藏
澳門科技園:打造特色科技產業新引擎 搶佔半導體與新興技術機遇
一、澳門科技園對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收藏
取消收藏
浙江軒慶開業十四周年 續傳承浙菜風味與文化
「浙江軒」自2011年11月開業以來,始終專注正宗與時尚結合的浙江菜式。憑藉對食材的嚴苛把關與烹藝的精進追求,餐廳不僅收獲眾多食客青睞,更連續十三年榮獲米之蓮一星殊榮。
收藏
取消收藏
秋季兩大燈展及環保博覽吸引逾六萬買家參觀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古靜敏表示,今年秋燈展和戶外及科技照明博覽吸引各國頂尖品牌,展示大量創新及智能照明產品和解決方案,國際環保博覽亦首次帶來由環境運動委員會組織22家本地綠色初創組成的新展館,以及由「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及11家內地企業組成的ANSO環境科技產業聯盟展館,匯聚多元綠色科技。三展合共吸引了逾6萬名買家親臨參觀,香港以外的買家主要來自內地、台灣、印度、韓國、美國,以及東盟國家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泰國等,足證三展作為全球照明產品及環保業界樞紐的吸引力,發揮香港國際商貿中心及出海平台優勢。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荃灣北僑福利會開展敬老秋遊活動
在秋遊活動中,參與會員們首先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展覽中心,參觀「夢起東方」主題展覽,了解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史、人民軍隊發展歷程及駐香港部隊維護「一國兩制」的實踐,從中增強民族自豪感,點燃愛國愛港情懷。隨後,大家來到位於中環的香港公園,在繁華都市中尋覓一片寧靜綠洲,聯絡情誼,其樂融融。
收藏
取消收藏
第二十屆國際環保博覽促進「一帶一路」綠色合作
第二十屆國際環保博覽自10月28日起一連四天假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辦,本屆博覽以「綠色科技 引領零碳未來」為主題,匯聚來自13個國家及地區、約340家參展商,共同展示最新環保科技與可持續發展方案,為業界打造一個促進交流與合作的優質平台。開幕當日,環境保護署與國際研究水教育機構(IHE Delft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簽署合作備忘,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將以此次博覽為平台,推動內地、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的綠色合作與人才培育。
收藏
取消收藏
澳門承辦全運會五賽事帶動旅遊業 助力打造「旅遊+體育」新名片
澳門旅遊業界表示,全城參與全運會的熱度持續升溫,直接帶動旅遊消費,11月酒店入住率相比顯著上升,相信全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澳門旅遊業注入活力,更有助推動「旅遊+體育」的融合模式,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收藏
取消收藏
澳門「空手道熱潮」持續升溫 業界倡引國際賽事拓體育經濟
澳門代表隊在空手道個人及團體項目中雙雙取得優異成績,刷新澳門體育事業的歷史紀錄,推動澳門運動風氣的升溫。胡景光舉例指出,香港多位劍擊選手接連在國際賽事中屢創佳績,掀起一股「劍擊熱潮」,不少中小學生因此對劍擊運動產生興趣,香港特區政府亦計劃興建劍擊館等設施,為香港營造更加濃厚的體育氛圍。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