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熱門搜尋:

從新到舊
圖標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圖標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瀏覽
卡片瀏覽
【2025施政報告 留學香港】自資入讀增收非本地生 逾70直資校可申增班 「留學香港」品牌擴至中小學 加強推廣文憑試國際認受性
政府消息人士指出,本港的國際學校一直有招收持學生簽證/註的非本地生,目前持學生簽證/註在港就讀中小學、年齡介乎5歲零8個月至17歲的相關學生共有736人。鑑於專上院校已為「留學香港」品牌推廣做了大量工作,當局希望能將品牌涵蓋範圍擴展至中小學教育。為此教育局將以試點形式,允許直資學校申請增加班級數目及每班人數,透過自資模式,錄取更多持學生簽證/註的非本地生。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非本地生盼有租金優惠 可安心留港發展
來自江蘇的劉小姐在港讀博士課程,她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校方只為博士生提供一年宿位,她現於紅磡以7,000港元租用約160平方呎的分間單位,「若要環境好點的單位,或要9,000港元甚至以上,在我老家,可能1,000多元(人民幣)就可以租一個大概40平方米的房子。」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成立跨部門「留學專班」 八大非本地生學額增
在八大招收非本地生本科生方面,李家超指,近年有關申請人數按年達雙位數增長,可見香港各大學深受歡迎,施政報告提出,在明確維持港生升學狀況下,自2026/27學年起非本地自費生人數上限將提升至50%。而資助研究院課程的超額收生自資學額上限,亦由100%增至120%;同時會放寬非本地生報讀兼讀制副學位、學士學位或研究院研究課程。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2025施政報告 愛國教育】愛國融入日常學與教 歷史科課程優化框架 打造「中華文化節」和中國通史系列展覽 普及化「心繫家國」活動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強調,要將愛國主義教育全面融入日常教學活動,教育局將以全方位、全覆蓋、跨學段及跨學科方式,透過學校課程、活動等,為廣大學生厚植家國情懷。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深港共推紅色體驗研學新路線 傳承抗戰精神
施政報告中指出,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會積極與國家相關博物館對接,推進在北部都會區古洞北設立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博物館的籌備工作,同時推進在九龍公園內設立中華文化體驗館的建築工程,預計於2028年竣工。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會通過2025年2月在電影發展基金下推出的弘揚中華文化電影製作資助計劃,選出最多2個電影項目提供資助,並於2026年年初宣布結果。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文化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山字水】除盜安民恤刑平獄 「于青天」美譽傳天下
于成龍,山西人,生於明朝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曾在崇禎十二年(1639年)參加鄉試,中副榜貢生,但因父親年邁有病,需人照料,而沒出仕。順治十七年(1660年),他以44歲之年,才離開妻兒,接受清廷委任,到偏遠的廣西羅城任縣令。那時羅城剛隸屬清朝不足兩年,局勢未穩,百廢待興。城內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數間,而縣衙也是茅房而已。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文自由戲】滷味「文火細煨」 簡樸中見真味
爸爸是「釘板木工」(建築工人的一個工種),只要下雨天,他便不能開工。在這些日子,他總愛到樓下的豬肉檔買一個豬頭回來。不過,所謂「豬頭」,其實更準確地說是已剔除骨頭和肉的「豬頭皮」。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文苑英華】安穩之時不忘危 自身強大不畏威
在每次的閱兵儀式中,都看到國家領導人向整裝列陣的解放軍高聲喊說:「同志們辛苦了!」列陣的軍人隨即同聲回應:「為人民服務!」一問一答,場面既悅目、且感人。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化淺談】岐黃《黃帝內經》 中醫理論經典
黃帝有六位掌管醫學的大臣,其中最重要的是岐伯,他自小聰明好學,多才多藝,尤其精於醫術脈理。史稱黃帝經常「問道於岐伯」,尊他為老師,兩人一起探討醫學,經常「嘗百草木、定百草經,醫方」,對養生方法及疾病的因由、診斷、治療等設問作答,闡明道理。他們的對話被後世記錄下來整理成書,便成了《黃帝內經》18卷及《黃帝外經》37卷。可惜《黃帝外經》在漢代已失傳,而《黃帝內經》則流傳至今。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科學講堂】用地震波聽「行星心跳」 證火星具固態核心
火星的內部結構如何?這一問題的解答對我們深入理解太陽系的形成過程具有重要意義。以往我們通過分析地震數據來研究地球的內部結構,而近期類似的技術被應用於火星,並首次證實火星同樣擁有一個固態核心。本文將簡要介紹這一研究進展。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科技暢想】與科技「拍檔」合作 打造更優質學習體驗
從「一刀切」到「量身訂做」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教大漫談】微塑膠入侵人體 日常防護降風險
微塑膠污染已成為全球環境與健康的新挑戰。塑膠在環境中受紫外線、機械磨損、風化等作用,逐漸破碎成微塑膠。除了大塊塑膠碎裂產生的微塑膠外,合成纖維衣物在洗滌和穿着過程中脫落的微纖維也是重要來源。合成纖維如滌綸、尼龍廣泛用於服裝,洗衣時釋放大量微纖維進入水體。研究顯示,一次洗滌可釋放數百萬根微纖維,成為環境中微塑膠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嶺創新知】成為「AI善用者」 應對未來挑戰
AI是「專項高手」 並非無所不能
發佈時間
文匯報
AI
收藏
取消收藏
【打造國際教育樞紐】教大:為非本地生設三等級入學獎學金
教大表示,為協助非本地生融入校園及適應本地生活,校方自2024/25學年起,為教資會資助全日制課程非本地本科新生提供住宿保障,其修讀首兩年可獲分配校內宿位;而大學學生事務處網站也設有資訊平台,提供校外租房的法規及相關資訊,協助學生搜尋校外住宿。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港大港科大新生未完成防騙測驗禁入圖書館
據港大學生媒體《學苑》報道,港大早前向新生宣布,新生須於開學後兩星期內通過網上防詐騙測驗,否則昨日(15日)下午5時起禁入智華館;下周一(22日)下午5時起禁入智華館及所有大學圖書館。據悉該測驗包括22條選擇題,答對18條方可通過,於今年1月首次推出。報道並引述港大校方曾於2月底發電郵,指當時已有逾八成本科生及逾五成研究生通過測驗。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新生
收藏
取消收藏
【社評雙語道】發揮港優勢助力「一帶一路」高質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國際經濟合作平台之一,成果斐然。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支持和推動了數以千計項目,創造了以十萬計的就業機會。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2025施政報告 留學香港】自資入讀增收非本地生 逾70直資校可申增班 「留學香港」品牌擴至中小學 加強推廣文憑試國際認受性
政府消息人士指出,本港的國際學校一直有招收持學生簽證/註的非本地生,目前持學生簽證/註在港就讀中小學、年齡介乎5歲零8個月至17歲的相關學生共有736人。鑑於專上院校已為「留學香港」品牌推廣做了大量工作,當局希望能將品牌涵蓋範圍擴展至中小學教育。為此教育局將以試點形式,允許直資學校申請增加班級數目及每班人數,透過自資模式,錄取更多持學生簽證/註的非本地生。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非本地生盼有租金優惠 可安心留港發展
來自江蘇的劉小姐在港讀博士課程,她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校方只為博士生提供一年宿位,她現於紅磡以7,000港元租用約160平方呎的分間單位,「若要環境好點的單位,或要9,000港元甚至以上,在我老家,可能1,000多元(人民幣)就可以租一個大概40平方米的房子。」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成立跨部門「留學專班」 八大非本地生學額增
在八大招收非本地生本科生方面,李家超指,近年有關申請人數按年達雙位數增長,可見香港各大學深受歡迎,施政報告提出,在明確維持港生升學狀況下,自2026/27學年起非本地自費生人數上限將提升至50%。而資助研究院課程的超額收生自資學額上限,亦由100%增至120%;同時會放寬非本地生報讀兼讀制副學位、學士學位或研究院研究課程。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2025施政報告 愛國教育】愛國融入日常學與教 歷史科課程優化框架 打造「中華文化節」和中國通史系列展覽 普及化「心繫家國」活動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強調,要將愛國主義教育全面融入日常教學活動,教育局將以全方位、全覆蓋、跨學段及跨學科方式,透過學校課程、活動等,為廣大學生厚植家國情懷。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深港共推紅色體驗研學新路線 傳承抗戰精神
施政報告中指出,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會積極與國家相關博物館對接,推進在北部都會區古洞北設立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博物館的籌備工作,同時推進在九龍公園內設立中華文化體驗館的建築工程,預計於2028年竣工。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會通過2025年2月在電影發展基金下推出的弘揚中華文化電影製作資助計劃,選出最多2個電影項目提供資助,並於2026年年初宣布結果。
發佈時間
文化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山字水】除盜安民恤刑平獄 「于青天」美譽傳天下
于成龍,山西人,生於明朝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曾在崇禎十二年(1639年)參加鄉試,中副榜貢生,但因父親年邁有病,需人照料,而沒出仕。順治十七年(1660年),他以44歲之年,才離開妻兒,接受清廷委任,到偏遠的廣西羅城任縣令。那時羅城剛隸屬清朝不足兩年,局勢未穩,百廢待興。城內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數間,而縣衙也是茅房而已。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自由戲】滷味「文火細煨」 簡樸中見真味
爸爸是「釘板木工」(建築工人的一個工種),只要下雨天,他便不能開工。在這些日子,他總愛到樓下的豬肉檔買一個豬頭回來。不過,所謂「豬頭」,其實更準確地說是已剔除骨頭和肉的「豬頭皮」。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苑英華】安穩之時不忘危 自身強大不畏威
在每次的閱兵儀式中,都看到國家領導人向整裝列陣的解放軍高聲喊說:「同志們辛苦了!」列陣的軍人隨即同聲回應:「為人民服務!」一問一答,場面既悅目、且感人。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文化淺談】岐黃《黃帝內經》 中醫理論經典
黃帝有六位掌管醫學的大臣,其中最重要的是岐伯,他自小聰明好學,多才多藝,尤其精於醫術脈理。史稱黃帝經常「問道於岐伯」,尊他為老師,兩人一起探討醫學,經常「嘗百草木、定百草經,醫方」,對養生方法及疾病的因由、診斷、治療等設問作答,闡明道理。他們的對話被後世記錄下來整理成書,便成了《黃帝內經》18卷及《黃帝外經》37卷。可惜《黃帝外經》在漢代已失傳,而《黃帝內經》則流傳至今。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科學講堂】用地震波聽「行星心跳」 證火星具固態核心
火星的內部結構如何?這一問題的解答對我們深入理解太陽系的形成過程具有重要意義。以往我們通過分析地震數據來研究地球的內部結構,而近期類似的技術被應用於火星,並首次證實火星同樣擁有一個固態核心。本文將簡要介紹這一研究進展。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科技暢想】與科技「拍檔」合作 打造更優質學習體驗
從「一刀切」到「量身訂做」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教大漫談】微塑膠入侵人體 日常防護降風險
微塑膠污染已成為全球環境與健康的新挑戰。塑膠在環境中受紫外線、機械磨損、風化等作用,逐漸破碎成微塑膠。除了大塊塑膠碎裂產生的微塑膠外,合成纖維衣物在洗滌和穿着過程中脫落的微纖維也是重要來源。合成纖維如滌綸、尼龍廣泛用於服裝,洗衣時釋放大量微纖維進入水體。研究顯示,一次洗滌可釋放數百萬根微纖維,成為環境中微塑膠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嶺創新知】成為「AI善用者」 應對未來挑戰
AI是「專項高手」 並非無所不能
發佈時間
AI
收藏
取消收藏
【打造國際教育樞紐】教大:為非本地生設三等級入學獎學金
教大表示,為協助非本地生融入校園及適應本地生活,校方自2024/25學年起,為教資會資助全日制課程非本地本科新生提供住宿保障,其修讀首兩年可獲分配校內宿位;而大學學生事務處網站也設有資訊平台,提供校外租房的法規及相關資訊,協助學生搜尋校外住宿。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港大港科大新生未完成防騙測驗禁入圖書館
據港大學生媒體《學苑》報道,港大早前向新生宣布,新生須於開學後兩星期內通過網上防詐騙測驗,否則昨日(15日)下午5時起禁入智華館;下周一(22日)下午5時起禁入智華館及所有大學圖書館。據悉該測驗包括22條選擇題,答對18條方可通過,於今年1月首次推出。報道並引述港大校方曾於2月底發電郵,指當時已有逾八成本科生及逾五成研究生通過測驗。
發佈時間
新生
收藏
取消收藏
【社評雙語道】發揮港優勢助力「一帶一路」高質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國際經濟合作平台之一,成果斐然。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支持和推動了數以千計項目,創造了以十萬計的就業機會。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