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熱門搜尋:

從新到舊
圖標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圖標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瀏覽
卡片瀏覽
輾轉十五省作田野調查 張慶國 書寫《綠色的火焰》 全景反映大後方文化抗戰全貌
近日,雲南省作協原副主席、昆明作協名譽主席張慶國的新作《綠色的火焰》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推出,這部非虛構作品全景式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文化抗戰的全貌,記錄在山河破碎之時,中國文人如何存留下文化的星星之火。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張慶國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他表示,想通過這部作品,向在戰爭年代顛沛流離中繼續文化工作的知識分子,表達來自今天的「遙遠問候」。●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帥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書評】人生劇本應寫滿體憫與懂得
作者:王麗萍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地球之路:人類、氣候與文明的未竟故事
譯者:馮奕達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一片草葉
譯者:廖桓偉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Mr. B:美國芭蕾之父喬治·巴蘭欽的二十世紀
譯者:沈函儀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認得幾個字 (完整新版)
出版:新經典文化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這座城市叫香港
出版:突破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抗戰勝利80周年】書寫國際友人在華抗戰故事 方麗娜:啟程《到中國去》,它載我至遼闊
2003年隨夫定居維也納,方麗娜在報章故事裏「偶遇」了一段和中國有關的往事:兩位奧地利醫者在中國外交官何鳳山相助下逃離維也納,遠赴中國蘇區投身革命,與中國人民共同抗戰。彼時讀到關於祖國的故事,倍感親切,她未曾預料到自己將與這兩位歷史人物開啟長達十年的文學漫遊。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特寫】梁鴻:書名最令人觸動
「過去一些年,大家致力於講好中國故事。」梁鴻認為,《到中國去》這本小說讓她意識到,中國本就是世界的一部分,因此無需刻意「走向世界」,而所謂的「中國故事」,其實就應該把自己看作是世界的一部分。閱讀這本小說,梁鴻也感受到一種特別大的力量:《到中國去》不是一個口號,它有一個宏大的歷史背景。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花絮】「我正在寫以香港為背景的新小說」
「我正在寫的中篇小說,就是以香港為背景,不過還在創作中。」方麗娜提及,上世紀九十年代,她從香港啟德機場轉機去歐洲,「站在香港的樓頂看飛機,好像伸手就能摸到一樣。」這種放大的飛機視覺記憶,如今想來還是有諸多趣談。「我把這種看飛機的感覺寫到了新的小說中。」方麗娜說,很多印象、記憶能夠借助作者的書寫,穿越時空走到當下,和新的讀者分享蘊含其中的喜怒哀樂。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話你知】雅各布·羅森菲爾德和理查德·傅萊
雅各布·羅森菲爾德(Jakob Rosenfeld,1903—1952)生於奧地利猶太家庭,1928 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930年起在維也納總醫院工作,1938年入達豪集中營,次年轉至布痕瓦爾德集中營,1939年獲釋,從中國外交官何鳳山處獲得中國簽證,到達上海。在上海短暫行醫謀生後,經猶太醫生漢斯·希伯介紹結識新四軍軍醫處處長沈其震,秘密前往新四軍駐地鹽城,改名「羅生特」。先後在新四軍、八路軍、東北野戰軍行醫,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韓國90後作家千先蘭:從宇宙視角看,人類很單純
「我之前就聽朋友和媒體講香港是一個美食之都,灣仔就給我這種感覺。香港也比我想像的更自由。」這是韓國作家千先蘭早前因香港書展首次來港時的感受。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書評】也談《詩學瓊瑰》
作者:黃坤堯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荒野上的大師
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安納托利亞的刺客
譯者:胡宗香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大腦切除師
譯者:朱崇旻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輾轉十五省作田野調查 張慶國 書寫《綠色的火焰》 全景反映大後方文化抗戰全貌
近日,雲南省作協原副主席、昆明作協名譽主席張慶國的新作《綠色的火焰》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推出,這部非虛構作品全景式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文化抗戰的全貌,記錄在山河破碎之時,中國文人如何存留下文化的星星之火。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張慶國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他表示,想通過這部作品,向在戰爭年代顛沛流離中繼續文化工作的知識分子,表達來自今天的「遙遠問候」。●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帥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書評】人生劇本應寫滿體憫與懂得
作者:王麗萍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地球之路:人類、氣候與文明的未竟故事
譯者:馮奕達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一片草葉
譯者:廖桓偉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Mr. B:美國芭蕾之父喬治·巴蘭欽的二十世紀
譯者:沈函儀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認得幾個字 (完整新版)
出版:新經典文化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這座城市叫香港
出版:突破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抗戰勝利80周年】書寫國際友人在華抗戰故事 方麗娜:啟程《到中國去》,它載我至遼闊
2003年隨夫定居維也納,方麗娜在報章故事裏「偶遇」了一段和中國有關的往事:兩位奧地利醫者在中國外交官何鳳山相助下逃離維也納,遠赴中國蘇區投身革命,與中國人民共同抗戰。彼時讀到關於祖國的故事,倍感親切,她未曾預料到自己將與這兩位歷史人物開啟長達十年的文學漫遊。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特寫】梁鴻:書名最令人觸動
「過去一些年,大家致力於講好中國故事。」梁鴻認為,《到中國去》這本小說讓她意識到,中國本就是世界的一部分,因此無需刻意「走向世界」,而所謂的「中國故事」,其實就應該把自己看作是世界的一部分。閱讀這本小說,梁鴻也感受到一種特別大的力量:《到中國去》不是一個口號,它有一個宏大的歷史背景。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花絮】「我正在寫以香港為背景的新小說」
「我正在寫的中篇小說,就是以香港為背景,不過還在創作中。」方麗娜提及,上世紀九十年代,她從香港啟德機場轉機去歐洲,「站在香港的樓頂看飛機,好像伸手就能摸到一樣。」這種放大的飛機視覺記憶,如今想來還是有諸多趣談。「我把這種看飛機的感覺寫到了新的小說中。」方麗娜說,很多印象、記憶能夠借助作者的書寫,穿越時空走到當下,和新的讀者分享蘊含其中的喜怒哀樂。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話你知】雅各布·羅森菲爾德和理查德·傅萊
雅各布·羅森菲爾德(Jakob Rosenfeld,1903—1952)生於奧地利猶太家庭,1928 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930年起在維也納總醫院工作,1938年入達豪集中營,次年轉至布痕瓦爾德集中營,1939年獲釋,從中國外交官何鳳山處獲得中國簽證,到達上海。在上海短暫行醫謀生後,經猶太醫生漢斯·希伯介紹結識新四軍軍醫處處長沈其震,秘密前往新四軍駐地鹽城,改名「羅生特」。先後在新四軍、八路軍、東北野戰軍行醫,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韓國90後作家千先蘭:從宇宙視角看,人類很單純
「我之前就聽朋友和媒體講香港是一個美食之都,灣仔就給我這種感覺。香港也比我想像的更自由。」這是韓國作家千先蘭早前因香港書展首次來港時的感受。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書評】也談《詩學瓊瑰》
作者:黃坤堯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荒野上的大師
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安納托利亞的刺客
譯者:胡宗香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書介】大腦切除師
譯者:朱崇旻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