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徐月明有關今次大陣仗的演出,她指︰「主要是確定演出場地及邀請合作演員不能一氣呵成,申請劇場要預一年時間,定演員一樣要左轉右接,因為心儀的演員都很忙,要配合好時間,實在是費神,能夠在一兩個月內做兩個期,演出喜愛的劇,也可還心願。」
文匯報
太太讀了以上一段文字,捧腹大笑之餘,叫我重新搜尋一次,看看是否結果相同。這次「AI概覽」果然提供不同的答案:「葉世雄有多個身份,主要指在香港廣播界和粵劇界貢獻良多的資深人士。他曾是香港電台資深節目主任和監製,擁有豐富的廣播劇製作經驗,並在退休後成為粵劇專家。此外,他也是香港美容行業的關鍵人物,創立了《香港美容》雜誌,並擔任香港美容業總會創會主席等職務。」雖然同名同姓,但另一位葉世雄是美容界的翹楚,我只是一個小小退休公務員,相差實在太遠了。
文匯報
此戰役講述曹操領雄兵猛將攻打小軍閥張氏叔侄守衛的宛城,張濟中箭身亡,張繡奮勇力抗不敵,謀士賈詡獻計,說服張濟之妻鄒氏色誘曹操,令曹營疏於防範,張繡縱火起兵反攻,曹營大亂,曹營大將戰死,曹操長子及侄兒也死於亂軍之手,曹操幸得于禁領兵來救,狼狽出逃保命。
文匯報
劇團統籌兼文武生藍天佑最近忙於演神功戲,又為香港藝術節作品《竹林愛傳奇》作巡迴演出,日前在第54屆香港藝術節節目發布會上,與為藝術節戲曲節目會見傳媒的藍天佑談起紀念林家聲逝世十周年的演出,他說︰「我得到聲哥執手傳藝,常懷感激,他更把多個珍藏劇本給找,這一份恩情,我當然要好好地傳承。」
文匯報
陳笑風是在香港開始他的粵劇生涯,1946年參與本地戲班的演出,擔任小生。陳笑風在接受我訪問時透露,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他收到父親陳天縱的信件,說廣州的粵劇環境不俗,叫他回去發展。到了1952年,陳笑風便回廣州加入娛樂粵劇團。
文匯報
戲台上的舞蹈大多為群舞,而獨舞,多是劇中人物的才藝表演。最為人樂道的戲曲舞有虞姬的劍舞、楊貴妃的羽衣舞等。而戲曲大師梅蘭芳主演的《天女散花》古裝神話劇,有很經典的長綢舞,此劇構思的人物,取材佛教《維摩詰經》天女散花驗修行典故,把佛教經典融入創作,又從敦煌飛天壁畫作品汲取靈感。
文匯報
該劇導演、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副主任林穎受訪時表示︰「這是劇院建院以來首次創新嘗試互動式劇場演藝,既是『試水』,也是對年輕演員的『考核』。」她又說︰「舞台上,演員以帶有當地口音的普通話唸白開場、串場,穿插婉轉動聽的閩劇小調,保留古樸的福州方言唱腔。讓閩劇不至於太過守舊,也不會丟了閩劇的根本。」不到70分鐘的演出,分三幕與3個場景,引得觀眾掌聲不斷。舞台上,不同年齡段演員聯袂獻藝,這不僅是一場創新劇目的呈現,更是閩劇傳承的縮影。老中青三代藝人齊聚一堂,更好地提升了年輕一輩演員及主創的表現力,這與閩劇傳承的「傳幫帶」模式不謀而合。
文匯報
李龍和王超群是粵劇圈能文能武、資歷深厚的演員,尤其在秉承傳統及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香港戲曲界發展方面,他們提供了累積的經驗,豐富了粵劇傳承和舞台演出藝術。
文匯報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202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