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熱門搜尋:

從新到舊
圖標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圖標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瀏覽
卡片瀏覽
《神劍山莊》演員展武藝 藝青雲鄭詠梅武出火花
標榜武俠粵劇為主題的《神劍山莊》,劇情自然包括戲台上南掌北腿的展示,演員必須有一定的武藝水平,看今次《神劍山莊》演員卡司,觀眾心目中都有相當的信心。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視窗】紅線女與馬師曾烽火結緣
根據赤坎在《抗日烽火中,紅線女與馬師曾結緣》一文裏的敘述,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在香港淪陷的第三天早上,馬師曾便冒險帶領全家逃出香港,輾轉到廣州灣,改組為「抗戰劇團」,演出傳統戲劇和抗日內容節目,在赤坎、西營一帶演出,更曾在赤坎南方路的中央戲院連續公演兩個月。因大中酒店於中央戲院相隔甚近,為方便演出,馬師曾一家就住在大中酒店。1942年3、4月間,何芙蓮(蓮姐)被馬師曾聘請至「抗戰劇團」演出,紅線女跟着來,也住在大中酒店。後來,紅線女回憶起初見馬師曾的情景仍是歷歷在目:「我第一次跟隨蓮姐到那座宿舍去排戲,帶着好奇心,希望能一睹從未謀面的『大老倌』馬師曾的風采……抬頭望去,看到一位四十開外,方面大口,神采飛揚,十足廣州『西關大少爺』樣子的人……過去我在電影裏看到的馬師曾是戴眼鏡的,此刻他臉上雖然少了副眼鏡,我還是一眼就認出這是馬師曾。」第一次見面,馬師曾給紅線女留下的印象是頗具讀書人的氣質,又有些許不修邊幅、踱着拖鞋就下樓會見一班兄弟,但排起戲來又非常嚴肅,要求很高,跟着他「好高興有新嘢學」。紅線女感嘆於馬師曾的藝術造詣,認為他演起戲來就不是馬師曾,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又恰到好處,他的這種從生活中提煉,並進行藝術誇張的表演,毫無矯揉造作之弊,是她從藝以來一直學習的榜樣。抗戰劇團在廣州灣演出了約兩個月的光景,日本的文化特務禾久田追至廣州灣,威逼利誘馬師曾回香港,馬師曾嚴詞拒絕,決定前往廣西演出。紅線女在何芙蓮的推介下,受聘於馬師曾的劇團同行。紅線女也很珍惜這個學習機會,在馬師曾和主要演員說戲時,她就在一旁默默地聽、用心地記。馬師曾也看出了她會用心思,當劇團偶遇演員生病時,紅線女就會頂替上去。有一晚演出《軟皮蛇招郡馬》,正印花旦突然病了,馬師曾臨時決定由紅線女頂替出場,當晚演出大獲成功。此後紅線女便躍升劇團的正印花旦,馬師曾與紅線女的合作愈來愈多,兩人的感情亦日益深厚。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一年一度「粵劇日」本月底舉行
本屆「粵劇日」項目有粵劇折子戲、童話劇場、粵劇試演工作坊、示範工作坊、攤位活動、專題講座、名伶簽名會、導賞會、中樂演奏等。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聶小倩》為傳統湘劇帶來新魅力
該劇院副院長楊軍受訪時說︰「希望能創作一種戲曲新範式,讓年輕觀眾感受傳統湘劇的魅力。」楊軍又認為,作為地方劇種現代化轉型的一次嘗試,《聶小倩》並未拋棄傳統湘劇。在劇場中,演員的身段步法嚴格遵循湘劇程序,唱腔保留高腔特質,服飾紋樣延續傳統戲曲規制;觀眾圍繞「工」字形舞台就座,既與演員距離更近,又暗合傳統戲曲「四面觀」的觀演關係。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舞台快訊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之夜節目表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視窗】麥惠文談八和粵劇學院
《麥惠文粵曲講義:傳統板腔及經典曲目研習》一書的圖文說明是由我撰寫,為了解圖中人物、背景,曾花了半天到麥惠文的府邸請教。聽他講解,就像上了一堂香港粵劇史課,其中最深印象是他對八和粵劇學院的感情。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上海崑劇團呈獻3齣經典名劇 頂級陣容帶來極致視聽盛宴
崑劇在中國戲劇長河中有六百年或以上的歷史,與中國文學有密切關係,上海崑劇團的靈魂人物是俞振飛先生,他不但有跨京劇及崑劇的藝術造詣,更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崑劇團的團長,當年培養了多位演藝出色的崑劇名角,如華文漪、 蔡正仁、岳美緹、王芝泉、劉異龍、計鎮華、張銘榮、張靜嫻等。今次來港演出的黎安、胡維露、沈昳麗、張偉偉、余彬、羅晨雪等都具俞派一脉相承的演藝風采。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戰宛城》王志良洪海連場打鬥展功架
該劇劇情鋪墊了不少戲曲傳統演藝,自然少不了猛將如雲的場面及武場打鬥。劇中兩員猛將—曹營的典韋與宛城守將張繡有連場打鬥,精彩萬分。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珍珠記》年輕演員重塑經典
《珍珠記》以弋陽腔為載體,借「珍珠」為信物,串聯高文舉與王金貞的悲歡離合,是傳統戲曲藝術與人文情懷的完美交融。劇情濃縮「河橋分別」「米粿藏珠」「書館相會」「公堂團圓」等核心情節,「珍珠」既為夫妻情深的見證,亦是困境堅守的希望,讓敘事在跌宕中緊扣「情與義」的內核,兼具民間敘事的質樸與文人審美的細膩。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舞台快訊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之夜節目表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四王一后上演5齣經典名劇 徐月明得阮兆輝助陣破格演出
訪問徐月明有關今次大陣仗的演出,她指︰「主要是確定演出場地及邀請合作演員不能一氣呵成,申請劇場要預一年時間,定演員一樣要左轉右接,因為心儀的演員都很忙,要配合好時間,實在是費神,能夠在一兩個月內做兩個期,演出喜愛的劇,也可還心願。」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視窗】人工智能笑話兩則
太太讀了以上一段文字,捧腹大笑之餘,叫我重新搜尋一次,看看是否結果相同。這次「AI概覽」果然提供不同的答案:「葉世雄有多個身份,主要指在香港廣播界和粵劇界貢獻良多的資深人士。他曾是香港電台資深節目主任和監製,擁有豐富的廣播劇製作經驗,並在退休後成為粵劇專家。此外,他也是香港美容行業的關鍵人物,創立了《香港美容》雜誌,並擔任香港美容業總會創會主席等職務。」雖然同名同姓,但另一位葉世雄是美容界的翹楚,我只是一個小小退休公務員,相差實在太遠了。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神劍山莊》演員展武藝 藝青雲鄭詠梅武出火花
標榜武俠粵劇為主題的《神劍山莊》,劇情自然包括戲台上南掌北腿的展示,演員必須有一定的武藝水平,看今次《神劍山莊》演員卡司,觀眾心目中都有相當的信心。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視窗】紅線女與馬師曾烽火結緣
根據赤坎在《抗日烽火中,紅線女與馬師曾結緣》一文裏的敘述,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在香港淪陷的第三天早上,馬師曾便冒險帶領全家逃出香港,輾轉到廣州灣,改組為「抗戰劇團」,演出傳統戲劇和抗日內容節目,在赤坎、西營一帶演出,更曾在赤坎南方路的中央戲院連續公演兩個月。因大中酒店於中央戲院相隔甚近,為方便演出,馬師曾一家就住在大中酒店。1942年3、4月間,何芙蓮(蓮姐)被馬師曾聘請至「抗戰劇團」演出,紅線女跟着來,也住在大中酒店。後來,紅線女回憶起初見馬師曾的情景仍是歷歷在目:「我第一次跟隨蓮姐到那座宿舍去排戲,帶着好奇心,希望能一睹從未謀面的『大老倌』馬師曾的風采……抬頭望去,看到一位四十開外,方面大口,神采飛揚,十足廣州『西關大少爺』樣子的人……過去我在電影裏看到的馬師曾是戴眼鏡的,此刻他臉上雖然少了副眼鏡,我還是一眼就認出這是馬師曾。」第一次見面,馬師曾給紅線女留下的印象是頗具讀書人的氣質,又有些許不修邊幅、踱着拖鞋就下樓會見一班兄弟,但排起戲來又非常嚴肅,要求很高,跟着他「好高興有新嘢學」。紅線女感嘆於馬師曾的藝術造詣,認為他演起戲來就不是馬師曾,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又恰到好處,他的這種從生活中提煉,並進行藝術誇張的表演,毫無矯揉造作之弊,是她從藝以來一直學習的榜樣。抗戰劇團在廣州灣演出了約兩個月的光景,日本的文化特務禾久田追至廣州灣,威逼利誘馬師曾回香港,馬師曾嚴詞拒絕,決定前往廣西演出。紅線女在何芙蓮的推介下,受聘於馬師曾的劇團同行。紅線女也很珍惜這個學習機會,在馬師曾和主要演員說戲時,她就在一旁默默地聽、用心地記。馬師曾也看出了她會用心思,當劇團偶遇演員生病時,紅線女就會頂替上去。有一晚演出《軟皮蛇招郡馬》,正印花旦突然病了,馬師曾臨時決定由紅線女頂替出場,當晚演出大獲成功。此後紅線女便躍升劇團的正印花旦,馬師曾與紅線女的合作愈來愈多,兩人的感情亦日益深厚。
收藏
取消收藏
一年一度「粵劇日」本月底舉行
本屆「粵劇日」項目有粵劇折子戲、童話劇場、粵劇試演工作坊、示範工作坊、攤位活動、專題講座、名伶簽名會、導賞會、中樂演奏等。
收藏
取消收藏
《聶小倩》為傳統湘劇帶來新魅力
該劇院副院長楊軍受訪時說︰「希望能創作一種戲曲新範式,讓年輕觀眾感受傳統湘劇的魅力。」楊軍又認為,作為地方劇種現代化轉型的一次嘗試,《聶小倩》並未拋棄傳統湘劇。在劇場中,演員的身段步法嚴格遵循湘劇程序,唱腔保留高腔特質,服飾紋樣延續傳統戲曲規制;觀眾圍繞「工」字形舞台就座,既與演員距離更近,又暗合傳統戲曲「四面觀」的觀演關係。
收藏
取消收藏
舞台快訊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之夜節目表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視窗】麥惠文談八和粵劇學院
《麥惠文粵曲講義:傳統板腔及經典曲目研習》一書的圖文說明是由我撰寫,為了解圖中人物、背景,曾花了半天到麥惠文的府邸請教。聽他講解,就像上了一堂香港粵劇史課,其中最深印象是他對八和粵劇學院的感情。
收藏
取消收藏
上海崑劇團呈獻3齣經典名劇 頂級陣容帶來極致視聽盛宴
崑劇在中國戲劇長河中有六百年或以上的歷史,與中國文學有密切關係,上海崑劇團的靈魂人物是俞振飛先生,他不但有跨京劇及崑劇的藝術造詣,更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崑劇團的團長,當年培養了多位演藝出色的崑劇名角,如華文漪、 蔡正仁、岳美緹、王芝泉、劉異龍、計鎮華、張銘榮、張靜嫻等。今次來港演出的黎安、胡維露、沈昳麗、張偉偉、余彬、羅晨雪等都具俞派一脉相承的演藝風采。
收藏
取消收藏
《戰宛城》王志良洪海連場打鬥展功架
該劇劇情鋪墊了不少戲曲傳統演藝,自然少不了猛將如雲的場面及武場打鬥。劇中兩員猛將—曹營的典韋與宛城守將張繡有連場打鬥,精彩萬分。
收藏
取消收藏
《珍珠記》年輕演員重塑經典
《珍珠記》以弋陽腔為載體,借「珍珠」為信物,串聯高文舉與王金貞的悲歡離合,是傳統戲曲藝術與人文情懷的完美交融。劇情濃縮「河橋分別」「米粿藏珠」「書館相會」「公堂團圓」等核心情節,「珍珠」既為夫妻情深的見證,亦是困境堅守的希望,讓敘事在跌宕中緊扣「情與義」的內核,兼具民間敘事的質樸與文人審美的細膩。
收藏
取消收藏
舞台快訊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之夜節目表
收藏
取消收藏
四王一后上演5齣經典名劇 徐月明得阮兆輝助陣破格演出
訪問徐月明有關今次大陣仗的演出,她指︰「主要是確定演出場地及邀請合作演員不能一氣呵成,申請劇場要預一年時間,定演員一樣要左轉右接,因為心儀的演員都很忙,要配合好時間,實在是費神,能夠在一兩個月內做兩個期,演出喜愛的劇,也可還心願。」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視窗】人工智能笑話兩則
太太讀了以上一段文字,捧腹大笑之餘,叫我重新搜尋一次,看看是否結果相同。這次「AI概覽」果然提供不同的答案:「葉世雄有多個身份,主要指在香港廣播界和粵劇界貢獻良多的資深人士。他曾是香港電台資深節目主任和監製,擁有豐富的廣播劇製作經驗,並在退休後成為粵劇專家。此外,他也是香港美容行業的關鍵人物,創立了《香港美容》雜誌,並擔任香港美容業總會創會主席等職務。」雖然同名同姓,但另一位葉世雄是美容界的翹楚,我只是一個小小退休公務員,相差實在太遠了。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