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以才子佳人之愛情及患難與共的粵劇系列最能吸引觀眾,過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粵劇的演出都以這類型劇情佔優,新進編劇不少也沿着前輩所走的編劇特色撰寫。

文匯報


在1998年12月底,我收到一封從廣州寄來的郵件,內有一本女姐親自簽名的《紅線女從藝六十周年紀念特刊》及一封女姐女兒紅虹的親筆信,感謝我為紅姐從藝60周年所做的一切。說起來也慚愧,我完全記不起該活動的名稱、舉行日期和地點,網上也找不到該次演出的資料,尚幸保存了特刊和感謝信,成為回憶的憑藉。

文匯報


該劇由崑曲閨門旦演員單雯、崑曲小生演員張軍、崑曲丑角演員李鴻良和崑曲老生演員袁國良,4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共同參演。據悉,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素有「中國戲劇史上浪漫主義巔峰之作」之稱。講述了宦門閨秀杜麗娘因夢生情,為情而死,終因至情復生,終與夢中書生柳夢梅締結鴛盟的故事。

文匯報


錦紅華粵劇團一向以慈善、敬老為營運目標,多年為樂善堂、社區長者作慈善演出,提供多元化戲曲觀賞節目,今次共6齣折子戲,由劇團當家花旦官陳紅錦,聯同文武全才粵劇演員及導師洪海、深圳粵劇團演員何嘯天、新進百變生角一點鴻、新進粵劇花旦天雅、明日之星郭上坤、蔡蔚琳、鄭景行、廖嘉熙等分別合演《林沖之柳亭餞別》《狄青闖三關之猜心事》《柳毅傳之花好月圓》《打焦贊》《碧血寫春秋之驚變》《洛神之寫書》。

文匯報


戲曲中心於2016年推出首部特約原創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即開展小劇場的發展,多年的原創作品包括有《霸王別姬》《文廣探谷》《奉天承運》等,香港小劇場作品往北京、上海等地交流均取得絕佳成績。

文匯報


在廣州舉辦的「萬千希望在人間」籌款活動完結後,我很少有機會回廣州。因為我是公務員,去外地公幹要向部門秘書申請,手續頗麻煩;我的節目拍檔招菉墀是兼職員工,外間工作不用向電台申報,所以內地的採訪任務均由她一力承擔。由於沒回廣州,也沒有拜會女姐的機會。

文匯報


原創音樂劇為陳敢權的作品,故事取材自1936年中國足球隊首次出征奧運真實故事,亞洲球王李惠堂與波友及中國精英並肩作戰,在資源匱乏的形勢下,頂硬上創下紀錄。《頂頭鎚》由陳善之任監製、胡恩威導演及改編、新進音樂人楊健平作曲兼填詞,將於11月13日至16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展現香港粵劇藝術的守正創新視野。

文匯報


《朝東樓》以位於晉江梧林傳統村落內的真實僑厝朝東樓為原型,分為《建樓》《停工》《動盪》《犧牲》《等待》《歸來》6場,聚焦抗日戰爭時期旅菲華僑蔡咸斜家族的命運抉擇,串聯起海外赤子與故土同胞共赴國難的壯闊歷史和家國情懷。

文匯報


此次入選的劇團分別在台北、高雄、桃園等地帶來原創戲劇表演及校園巡演。其中,小傳奇劇場的創團作品《Baby英雄》,融合繪本、京劇與竹板快書等形式,讓孩子在笑聲中理解正義與責任;由台灣布袋戲藝術傳承者黃武山創立的山宛然劇團,會結合布袋戲與真人表演,帶來《打筋斗吧!悟空》;由永興樂皮影劇團打造的《換換你,哪吒》,以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為原型,讓小朋友感受皮影戲跨越世代的溫度。 ●文︰中新社

文匯報


其實,林穎施周圍飛都是為了宣揚粵劇文化,她說︰「得到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的支持,參加多個推廣本港的活動,包括演出、座談、交流等,向海外傳揚粵劇藝術,同時也借鍳海外傳承經驗讓經典題材發展出新活力。」

文匯報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202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