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2025全國兩會
爆料熱線
熱門搜尋:
從新到舊
圖標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圖標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排列 列表排列
卡片列表 卡片列表
合演任白經典戲寶 文華 梁非同舞台新組合獲追捧
訪問文華談及「天馬」4月檔期選演的劇目,她說︰「其實這個演出計劃是去年因應『天馬菁莪粵劇團』成立25周年,我籌備演出一系列任白的經典戲,包括《帝女花》《紫釵記》《再世紅梅記》《牡丹亭驚夢》《販馬記》《蝶影紅梨記》。」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視窗】良好基礎有賴專業培訓
2009年10月,香港八和會館招開記者會,主席汪明荃透露正和辦學團體洽談,擬於本港一間中學成立粵劇中學,由各大老倌親自為數十名中學生提供6年的專業粵劇培訓,並已獲廣東省粵劇學校及教育局支持。根據阮兆輝的解說,汪主席所說的「粵劇中學」,原計劃為廣東省粵劇學校在港設分校,後來考慮到集資買地、缺乏辦學經驗等因素,遂改與辦學團體合作,為本港一間中學的中一至中六學生提供逾百小時專業粵劇培訓課程,務求在讓十一二歲的少年不錯過學基本功夫的黃金時期。我在梁寶華教授的網頁找到一項名為「中學粵劇教學共同研究計劃」,該計劃的目的為發展中學裏的專業粵劇培訓。由香港八和會館從2011年起,提供專業粵劇演員和導師給予21名中學生為期兩年的戲曲培訓,從而探討其對學生的影響及轉變。從計劃內容看到這項計劃的老師是專業,課程也應該是專業,但授課的時數卻只是內地的中專戲曲學校十二分之一。所以嚴格說來 ,計劃也只是質素較好的社區業餘培訓。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裝瘋》百看不厭
在中國傳統戲曲、經典的《宇宙鋒》,講秦朝時秦二世賜忠臣匡洪一把名劍「宇宙鋒」而帶出一連串的故事。《宇宙鋒》有關女主角裝瘋的劇情與《再世紅梅記》相近,都是女子被強權威迫委身而裝瘋抗爭。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苗潔心繫戲曲 薪火相傳
山西是戲曲大省,擁有中國最多的戲曲劇種,苗潔一直關注戲曲的保護發展與人才培養。去年全國兩會,苗潔着眼於教育和戲曲藝術領域,提交了《關於推動藝術人才培養、使用的若干意見》《關於推進戲曲經典劇目進課本的建議》《關於支持山西在全國率先設立文旅融合類職業大學》3個提案。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舞台快訊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之夜節目表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例戲《六國大封相》陣容鼎盛 梁兆明梁燕飛合演袍甲名劇
本港恒常營運的劇團,於新春佳節依次推出製作,向以策劃演袍甲宮闈大戲的新藝粵劇推廣社定於3月13日及14日在高山劇場劇院公演兩天,首天先演《六國大封相》、續演《龍鳳爭掛帥》,翌日公演《雄才偉略女兒兵》。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視窗】本地戲班運作不利學生實習
說回2005年的情況,我從一位戲曲學院畢業生口中得知無論是全日制或兼讀的學生,畢業後大都沒機會加入職業班演出。幸運的或可留在學院做助教,否則,就只好到中、小學或社區教粵劇;有些人更索性找一份全職,粵劇演出只當作兼職或興趣。為了追查原因,我向兩位相熟的班政家請教,發現了兩大原因:一是當時粵劇班仍然維持由紅伶帶自己班底演出的傳統,老倌「埋班」,已帶來一批手下,所以沒有位置吸納新人;二是學院畢業生不一定熟習戲班規矩,劇團聘用了他們,還要安排叔父輩向他們講解戲班運作和習慣,因此之故,也絕少聘用學院的畢業生。知悉本港職業班並未能為學院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後,我在同年向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提出為青年演員打造入行平台的建議。到了2007年,粵劇發展基金正式推出「香港梨園新秀粵劇團」資助計劃,香港粵劇演員培訓便多了一層的訓練模式。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觀音得道」場面震撼
《金玉觀世音》為李大師的第二部作品,多次重演及改編,演繹觀音傳奇故事。今次此劇由香港文武生藍天佑和鄭雅琪分飾韋護、妙善(觀世音),合演還有王潔清演九尾狐、呂洪廣演妙莊王、高麗演皇后、符樹旺演北狄王、黃成彬、陳紀婷、詹浩鋒、陳禧瑜分飾大公主、二公主及大駙馬、二駙馬。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百年戲院煥新貌 望吸引年輕人愛上戲曲
開明大戲院建於1928年,最初名為「東吳乾坤大戲院」。1933年,梅蘭芳、馬連良等戲曲大師在此義演,為蘇州籌募公益經費。經梅蘭芳提議,戲院的名字改為「開明大戲院」並沿用至今。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傳統豫劇創新傳承展現魅力
今年年初,中國電視界戲曲欄目《梨園春》走進維也納金色大廳,身着西裝的外國演奏家和身着戲服的豫劇藝術家聯袂上演視覺盛宴,方言唱腔和小提琴聲交織迴盪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裏,引得外國觀眾聲聲叫好。這一畫面,至今迴盪在赴現場演出的河南豫劇院名譽院長李樹建腦海中,目前豫劇在國際舞台上愈演愈廣,展現豫劇藝術的魅力。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舞台快訊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之夜節目表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藝術節聚焦推介傳統粵劇 大老倌偕中生代演員呈獻古腔戲
這3年計劃首輪演出定在3月6日、7日、8日假葵青劇院演藝廳展演,第一天(3月6日)特邀大老倌李龍與阮兆輝主演,近年難得看得到的傳統戲《高平關取級》,此戲是武生和老生的對手戲,武生演的人物——趙匡胤,需開紅臉,全劇唱古腔,對成長於上世紀下五十年的演員有一定的難度,李龍和阮兆輝師出名門,阮兆煇為麥炳榮徒兒,李龍為陳非儂的香江粵劇學院門生,積數十年演藝經驗,作為現今深資歷粵劇演員來演繹,講述五代後周群雄割據,趙匡胤在創業期間,奉郭威命到高平關,向鎮守大將高老鷂借人頭的故事,此劇為傳統古腔排場戲,演員的唱段交代故事的前因,以及趙匡胤要求高氏獻出人頭,許諾與他兩個兒子結為兄弟終身照顧的內容,二位演繹者唱功及做功均為大師級演繹,彌足珍貴。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合演任白經典戲寶 文華 梁非同舞台新組合獲追捧
訪問文華談及「天馬」4月檔期選演的劇目,她說︰「其實這個演出計劃是去年因應『天馬菁莪粵劇團』成立25周年,我籌備演出一系列任白的經典戲,包括《帝女花》《紫釵記》《再世紅梅記》《牡丹亭驚夢》《販馬記》《蝶影紅梨記》。」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視窗】良好基礎有賴專業培訓
2009年10月,香港八和會館招開記者會,主席汪明荃透露正和辦學團體洽談,擬於本港一間中學成立粵劇中學,由各大老倌親自為數十名中學生提供6年的專業粵劇培訓,並已獲廣東省粵劇學校及教育局支持。根據阮兆輝的解說,汪主席所說的「粵劇中學」,原計劃為廣東省粵劇學校在港設分校,後來考慮到集資買地、缺乏辦學經驗等因素,遂改與辦學團體合作,為本港一間中學的中一至中六學生提供逾百小時專業粵劇培訓課程,務求在讓十一二歲的少年不錯過學基本功夫的黃金時期。我在梁寶華教授的網頁找到一項名為「中學粵劇教學共同研究計劃」,該計劃的目的為發展中學裏的專業粵劇培訓。由香港八和會館從2011年起,提供專業粵劇演員和導師給予21名中學生為期兩年的戲曲培訓,從而探討其對學生的影響及轉變。從計劃內容看到這項計劃的老師是專業,課程也應該是專業,但授課的時數卻只是內地的中專戲曲學校十二分之一。所以嚴格說來 ,計劃也只是質素較好的社區業餘培訓。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裝瘋》百看不厭
在中國傳統戲曲、經典的《宇宙鋒》,講秦朝時秦二世賜忠臣匡洪一把名劍「宇宙鋒」而帶出一連串的故事。《宇宙鋒》有關女主角裝瘋的劇情與《再世紅梅記》相近,都是女子被強權威迫委身而裝瘋抗爭。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苗潔心繫戲曲 薪火相傳
山西是戲曲大省,擁有中國最多的戲曲劇種,苗潔一直關注戲曲的保護發展與人才培養。去年全國兩會,苗潔着眼於教育和戲曲藝術領域,提交了《關於推動藝術人才培養、使用的若干意見》《關於推進戲曲經典劇目進課本的建議》《關於支持山西在全國率先設立文旅融合類職業大學》3個提案。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舞台快訊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之夜節目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例戲《六國大封相》陣容鼎盛 梁兆明梁燕飛合演袍甲名劇
本港恒常營運的劇團,於新春佳節依次推出製作,向以策劃演袍甲宮闈大戲的新藝粵劇推廣社定於3月13日及14日在高山劇場劇院公演兩天,首天先演《六國大封相》、續演《龍鳳爭掛帥》,翌日公演《雄才偉略女兒兵》。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視窗】本地戲班運作不利學生實習
說回2005年的情況,我從一位戲曲學院畢業生口中得知無論是全日制或兼讀的學生,畢業後大都沒機會加入職業班演出。幸運的或可留在學院做助教,否則,就只好到中、小學或社區教粵劇;有些人更索性找一份全職,粵劇演出只當作兼職或興趣。為了追查原因,我向兩位相熟的班政家請教,發現了兩大原因:一是當時粵劇班仍然維持由紅伶帶自己班底演出的傳統,老倌「埋班」,已帶來一批手下,所以沒有位置吸納新人;二是學院畢業生不一定熟習戲班規矩,劇團聘用了他們,還要安排叔父輩向他們講解戲班運作和習慣,因此之故,也絕少聘用學院的畢業生。知悉本港職業班並未能為學院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後,我在同年向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提出為青年演員打造入行平台的建議。到了2007年,粵劇發展基金正式推出「香港梨園新秀粵劇團」資助計劃,香港粵劇演員培訓便多了一層的訓練模式。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觀音得道」場面震撼
《金玉觀世音》為李大師的第二部作品,多次重演及改編,演繹觀音傳奇故事。今次此劇由香港文武生藍天佑和鄭雅琪分飾韋護、妙善(觀世音),合演還有王潔清演九尾狐、呂洪廣演妙莊王、高麗演皇后、符樹旺演北狄王、黃成彬、陳紀婷、詹浩鋒、陳禧瑜分飾大公主、二公主及大駙馬、二駙馬。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百年戲院煥新貌 望吸引年輕人愛上戲曲
開明大戲院建於1928年,最初名為「東吳乾坤大戲院」。1933年,梅蘭芳、馬連良等戲曲大師在此義演,為蘇州籌募公益經費。經梅蘭芳提議,戲院的名字改為「開明大戲院」並沿用至今。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傳統豫劇創新傳承展現魅力
今年年初,中國電視界戲曲欄目《梨園春》走進維也納金色大廳,身着西裝的外國演奏家和身着戲服的豫劇藝術家聯袂上演視覺盛宴,方言唱腔和小提琴聲交織迴盪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裏,引得外國觀眾聲聲叫好。這一畫面,至今迴盪在赴現場演出的河南豫劇院名譽院長李樹建腦海中,目前豫劇在國際舞台上愈演愈廣,展現豫劇藝術的魅力。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舞台快訊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之夜節目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藝術節聚焦推介傳統粵劇 大老倌偕中生代演員呈獻古腔戲
這3年計劃首輪演出定在3月6日、7日、8日假葵青劇院演藝廳展演,第一天(3月6日)特邀大老倌李龍與阮兆輝主演,近年難得看得到的傳統戲《高平關取級》,此戲是武生和老生的對手戲,武生演的人物——趙匡胤,需開紅臉,全劇唱古腔,對成長於上世紀下五十年的演員有一定的難度,李龍和阮兆輝師出名門,阮兆煇為麥炳榮徒兒,李龍為陳非儂的香江粵劇學院門生,積數十年演藝經驗,作為現今深資歷粵劇演員來演繹,講述五代後周群雄割據,趙匡胤在創業期間,奉郭威命到高平關,向鎮守大將高老鷂借人頭的故事,此劇為傳統古腔排場戲,演員的唱段交代故事的前因,以及趙匡胤要求高氏獻出人頭,許諾與他兩個兒子結為兄弟終身照顧的內容,二位演繹者唱功及做功均為大師級演繹,彌足珍貴。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