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公布預留沙田大會堂演奏廳作為粵劇場地措施後,某報向它查詢制訂這項措施的理據。康文署在回覆中作了進一步解釋:沙田大會堂交通便捷,演奏廳至今已舉辦約1,000場粵劇演出,吸引逾79萬觀眾人次,觀眾群相當龐大及穩定。有見粵劇界對場地需求殷切,因此政府有需要加大力度推動粵劇的傳承、保存、研究、推廣和發展。根據上述的數字計算,每場演出有790人次入座,沙田大會堂演奏廳有1,372個座位,入座率為百分之五十七。

我之前曾經根據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年度調查報告分析本地戲曲演出場次和觀眾入場人次的情況,結果發現自2009年後,觀眾入場人次大致在100萬左右窄幅上落,但演出場次在十年間則從1,100多場增加至1,900多場,2018年至2019年度戲曲觀眾入場率約為百分之五十。我從不同渠道得知,這個數字一直保持至今。可以這樣說,沙田大會堂演奏廳的粵劇觀眾入座率的確比全港演出場地的平均入座率高,但若與2003年康文署戲曲節目平均每場入座率超過百分之七十的紀錄相比,已經下跌接近兩成。

另外,我在上期拙文裏也提到,沙田大會堂演奏廳新的訂租政策要吸取「新光戲院和西九戲曲中心因釐訂的租金水平超越一般劇團的負擔,使他們望門興嘆」的教訓。西九戲曲中心的租金水平非一般粵劇團能負擔得起的情況,經傳媒廣泛報道後,大眾已略知一二。其實早在西九文化區未推倒重來之前,我已對負責表演藝術的周梁淑怡表達過香港粵劇團受班費所限,需要的是像新光戲院般級數的表演場地。當時周梁淑怡告訴我,在西九文化區是不可能出現一間新光戲院級數的戲曲中心。因為這個緣故,我才會在粵劇發展諮詢會提出興建高山新翼的建議。可惜由於粵劇界和九龍城區議會都選擇了興建600個座位的方案,結果令巨型班因票房關係不願意租用這個場地。

新光戲院方面,聯藝公司為維持收支平衡,計劃把租金提升至3萬元,粵劇界認為租金太高,戲班無法承擔。聯藝公司不想長期虧本,唯有放棄經營。李居明接手不久,面對通脹,亦要不斷調整租金,據我所知,加到3萬元後,已經很少本地戲班租用該戲院。

本地戲班以低成本經營來維持市場運作,過去十年因演出場次大幅增加拉低了票房收入,加上近年港人北上消費,影響市道,所以沙田大會堂演奏廳新訂租金水平時,需要考慮一般劇團的承受能力。 ●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