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像志》
●書中收錄的關於1997年慶祝香港回歸的宣傳畫。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曉芳 北京報道)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五洲傳播出版社近日推出《香港影像志》,用影像聚焦香港歷史發展中頗具價值的時間節點,圖說香港的昔日景象與今日風采。從小漁村到東方之珠,香港的城市變遷與香港人的市井生活,匯成一部「香港成長史」。全書精選280餘張珍貴影像,跨越幾千年歷史記憶,從古代香港和英佔時期的香港,到回歸以後的香港,呈現香港的時代印記和歷史溫度。

從圖集的結構安排看,《香港影像志》由「香港時代影像」「香港影像故事」「香港文獻輯錄」三部分構成。「香港時代影像」部分按照古代香港、英佔時期的香港和回歸以後的香港的時間順序,反映由古至今香港社會和城市的發展,以及香港與祖國的緊密聯繫,突出香港回歸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文化的日漸融合。「香港影像故事」用特寫的手法聚焦重大事件或香港社會的某個側面,如香港電影、流行樂壇、武俠小說、啟德機場、填海工程等,從社會、文化、城市建設等不同角度反映香港隨着時代變遷的步伐。

書中收集的圖片有很多經典瞬間,例如1860至2024年不同年代的香港全景照,1922年黎民偉所攝慶祝香港海員大罷工取得勝利的照片,1927年有「中國球王」李惠堂等人簽名的香港中華足球隊照片,1949年民主人士柳亞子、陳叔通、馬敘倫、鄭振鐸、葉聖陶等離港北上參加新政協會議在華中輪上的合照,2012年香港電車上的人民幣廣告,2018年港珠澳大橋通車前的照片等等。

維多利亞港是香港城市發展變化的重要標誌,也是香港歷史的重要見證者。圖書開篇用組圖展現維多利亞港的歷史變遷,從1806年的古樸漁港到2024年的繁華旖旎,十張不同時期全景圖再現了維港兩百多年的風雲變幻。該書作者李健是中國新聞資深圖片編輯,多年致力於中國影像史志研究,曾編著出版「影像志」系列圖書:《1949中國影像志》《澳門影像志》《北京城市影像志——新中國成立 70年北京百姓生活變遷史》《我們正年輕——百年青春影像志》等。

《香港影像志》側重將百姓生活與重大歷史事件場景結合,書中亦呈現很多大歷史場景,如1899年中英雙方代表在沙頭角海岸立界碑、1941年日軍進攻香港、1949年港九工會聯合會在駱克道會所升起五星紅旗、1997年香港回歸、2022年中國香港代表團參加北京冬奧會等。書中亦收錄了很多草根史瞬間,聚焦百姓人家、街巷民俗,呈現立體豐富的香港社會生活。讀者可以從中了解香港的歷史發展,發現不同視角的香港模樣,感受「東方之珠」的前世今生。

香港地方志中心副總編輯、香港史專家劉蜀永說,圖片形象生動信息量大,可令人信服地補充文字記載的不足。書中有一幅1997年末代港督彭定康與候任特首董建華在港督府會面的照片。兩人背向而行,彭定康回頭張望,董建華笑容滿面,標誌着一個舊時代的結束,新時代的開始。

影像故事最後一篇《香港的懷舊與長情》,選了何洲、邱良、蒙敏生、鍾文略等攝影師拍攝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生活圖片,再現香港「獅子山下,同舟共濟」的社會風貌,對應現在香港的懷舊風潮。最後一張圖片是國旗和香港區旗飄揚在獅子山前,作為整本書的一幅點睛之圖,體現了編者對香港美好未來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