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精神啟發職業志向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張佳鈺通過陳全的《航天員選拔與訓練》專題講座,體會到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深刻感受中國航天從艱苦起步到自主創新的成就,離不開前輩的奮斗與犧牲。講座中提到的「離心訓練」細節更讓她印象深刻:「我們體驗負荷1.1G時我已感到不適,而據說航天員需逐步增量至8G,且從未有人中途按停警報器,這種決心和毅力令人震撼。」這段經歷也對她未來的職業規劃產生影響,她表示,無論未來選科方向如何,「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的目標始終不變。
讚北航講座生動從「北京1號」感悟奮鬥精神
曾慶濼認為考察團行程富有意義,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航)的講座令他尤為印象深刻。「申行運教授用飲料瓶演示火箭升空原理,包括燃料消耗、升空、部件脫落的過程都講得簡單易懂,生動形象,讓我特別難忘。」在北航博物館的參觀則帶給他另一重感動:不僅了解到中國航天航空科技的近代發展與零件原理,更被「北京1號」客機的研製歷程深深觸動。「科學家和工作者僅用三個半月就完成了飛機研製,這種拚搏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曾慶濼表示,他決心將這種北航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激勵自己不斷前行。考察結束後,他也計劃將所見所學的航天科技知識分享給身邊夥伴,鼓勵大家拓展視野,共同為社會和國家貢獻力量。
夜遊大唐不夜城感受文化震撼拓寬視野提升能力
作為本次考察團的非華裔學生之一,龐麗嘉非常珍視這個超越課堂限制、親身感受中國脈動的機會。當夜幕降臨後,西安大唐不夜城古今交融的景象令她驚嘆不已,絢麗燈光映照下的仿古建築與現代設施和諧共生,展現了傳統與創新的完美融合。「能親眼看到這麼震撼人心的實物,是莫大的榮幸。」她表示,此行不僅拓寬了視野、余隋懷的《天工開物》講座更令她學習了豐富的文化知識,得以走出舒適圈,推動她更主動地與他人溝通,是一次全方位的成長體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