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發展區模擬圖。 發展局圖片

北部都會區將成為香港未來的發展引擎,亦是房屋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特區政府全力加強統籌協調,精簡程序為北都區發展提速提效。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表示,政府研設新機制,直接向產業批地,無須每次經行政會議審批,而是將具體的審批權轉授予政策局,以展現靈活競爭力。同時,政府今年第四季會推出洪水橋或粉嶺北一兩幅土地招標。有地產界人士支持政府的構思,強調要發展產業,就應該在土地方面提供支持,此舉有助特區政府推動產業經濟。 ●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悅琴、黎梓田

特區政府正就北都區發展規劃「拆牆鬆綁」,片區發展加快招標。甯漢豪在昨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政府計劃於今年第四季起推出一兩幅分別位於洪水橋或粉嶺北兩個片區開發試點招標,而新田科技城片區則於明年才會推出招標。

她估計,洪水橋及粉嶺北兩個片區開發試點招標,反應會不錯,而今次並非平地一聲雷地招標,早前共收到(新田科技城片區的)22份意向書,屬可觀數目,並非「小貓幾隻」有興趣。

對環球經濟或仍受地緣政治等影響,她不擔心流標,強調政府定價會看着市場承受能力,若市場表現較偏軟,定價自然不可能過分進取,形容互相之間有很微妙的溝通。

行會審批權轉授政策局

除了片區試點公開招標,特區政府不排除片區向產業直接批地。甯漢豪說,該機制無須每次經行政會議審批,並舉例說或可先諮詢行會能否批出「大框架」,再將審批權轉授予部分政策局,強調不要有「心魔」認為政府與企業個別談判就等於不透明,認為爭取產業落戶香港,必須有競爭力、具彈性,並以新加坡及內地為例,也是按個案決定直接批地。

對特區政府不排除在北都區採取直接批地的做法,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表示支持,認為有助政府推動產業經濟。他歡迎政府從善如流,以靈活政策處理批地安排,「𠵱家全世界都搶企業,我哋競爭對手新加坡積極邀請企業投資同進駐,甚至向目標企業象徵式收取地價,香港政策一定要有彈性,方能吸引企業進駐。」

他認為現屆特區政府願意從便利企業角度出發,考慮向企業直接批地,為官商合作踏出重要一步。只要批地條件有理有據,社會會理解及接受。

或需稅務地價優惠配合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在機制改進後,特區政府可以直接與產業對接,讓商經局及稅務局研究,如何從稅務寬減和地價等方面配合,同時可以調整策略,以非常低的土地價格甚至接近免地價批出予企業,只要求企業支付一定金額作為入場條件。此做法不需要修改任何稅務條例,而變成一種有條件的土地批出模式,這些都是值得考慮的方案。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大計,背後的目標是推動產業發展。他認同政府的構思,既然要發展產業,就應該在土地方面提供支持。例如有某科技企業表示想在這裏發展,並希望設立一個基地,就不應該將該土地拿出公開招標。公開招標可能會與該企業產生競爭,其他發展商有可能取得該土地權益,再作為中間人轉售給該企業,這種情況顯然不理想,企業也不太可能參與。

被問及直接批地能節省多少時間,張翹楚坦言不太清楚行政會議審批時間表,和實際上需要多長時間,但每次大約是兩三個月內。一般情況下,政府會提出在某季度出售哪些土地,然後提交行政會議審批。審批完成後,才能按每個季度公布哪些土地可以推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