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爆料熱線
熱門搜尋:
全部
下拉
全部
報紙
視頻
從新到舊
下拉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下拉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菜單 列表菜單
卡片菜單 卡片菜單
支持小學科學及人文科 教育局辦教師交流會
因應過去一年小學科學科試行,教育局先後推出一筆過津貼、科學探究活動學與教資源、《小學科學科安全手冊》、網上學習平台等供學校教師參考使用。該新科目強調包括實作與口頭匯報、工程設計等多元化評估,以全面反映學生的科學學習能力,並要於小一小二避免紙筆考試,為學生創造空間,減輕學業壓力。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港大生AI製不雅照事件 校方澄清:發警告信不代表投訴結案 會配合執法機構必要時再採行動
早前港大一名法律系男學生利用網上免費人工智能軟件,在未經同意下將20至30名女性,包括其大學同學、學姐、朋友、小學同學、中學老師等的社交媒體近照,製作成約700張祼露色情照片,被校方發警告信及要求向受影響同學道歉。其後平機會主席林美秀表示,平機會亦收到投訴,由於這些個案正在處理,不適宜在這個階段回應。今晚港大發聲明重申對任何形式的性別歧視、騷擾或不當行為均持零容忍態度,並以最嚴肅態度看待此類投訴。
發佈時間
任智鵬
收藏
取消收藏
DSE放榜│蔡若蓮到校為考生打氣:按能力興趣選科
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早到訪位於大埔的王肇枝中學,為文憑試考生打氣。她認為,今年考生的整體表現穩定,有些方面更超越往年,「這是疫情後全面復常的一屆,相信各種有利同學學習、安心下來的因素多了,同學的表現因此較好。」她又注意到今年選擇應用學科的考生明顯增加,反映高中課程優化後,學生有了更多選擇,能按自身興趣多元化發展,令人欣喜。 蔡若蓮又提到,本港現已增設兩所應用科學大學,加上自資院校提供7000多個學位課程,及3萬多個副學位或高級文憑課程學額,「我鼓勵大家不要逼在同一條路,因應自己能力及興趣,選擇最合適自己的,如此這條路就會很寬闊。」
發佈時間
蘇淑薇
收藏
取消收藏
蔡若蓮:文憑試只是協助考生選擇如何繼續跑 並非唯一通行證
中學文憑試今日(16日)放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到訪大埔一間中學。她表示,文憑試並非終點,只是紀錄每段跑道的結果,整體檢視過去的學習經歷、掌握的知識及應試表現,為局方提供重要數據,決定如何調整下一步。
發佈時間
吳依媚
收藏
取消收藏
【DSE放榜】聯招改選最後3天衝刺 臨門一腳爭入大學 這些資訊你要知!
中學文憑試(DSE)將於明日(16日)放榜,今年共有42,916名來自463所中學的考生透過大學聯招(JUPAS)申請入學。面對最後改選關鍵時刻,文教匯萃特別整理聯招放榜及改選注意事項,協助考生妥善準備。
發佈時間
任智鵬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與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獲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與醫學院院長趙偉仁今年獲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以表揚他們在臨床醫療及醫學創新領域的傑出成就,以及為全球健康福祉所作出的非凡貢獻。
發佈時間
陸雅楠
收藏
取消收藏
港大醫學院「傑出醫科學人」計劃再增200萬博士獎學金搶人才 已取錄57名尖子
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MBBS)課程素來是文憑試(DSE)頂尖學子的首選,其嚴格的入學要求使該課程長期被譽為「神科」。文憑試放榜在即,港大李嘉誠醫學院今日宣布在MBBS「傑出醫科學人」(DMS)計劃下新設博士學位獎學金,以及最新的收生情況。獲選學生不僅可獲得最高80萬港元的本科入學獎學金,若在學期間持續保持優異成績,並成功完成第三年增潤學年的醫學研究碩士課程及一年臨床實習後,更可獲港大醫學院提供最高200萬港元全額資助,前往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世界一流學府攻讀四年博士課程,為本港醫療衛生事業培育高端人才。
發佈時間
陸雅楠
收藏
取消收藏
港大創新中心用地規模縮減15%
港大早前提出在薄扶林興建全新的國際創新中心,希望作為以跨學科研究為基石的世界級科技研究設施,專注於知識創造與源頭創新。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21科課程框架更新 利跨科做好國安教育
香港第一輪的《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於2021年公布,至今年5月底,教育局率先更新整體的課程框架,包括強調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學習,突出「大安全」概念,並配合愛國主義教育的推行。當時亦更新了首批的6個《科目課程框架》,涉及中文、英文、數學、藝術及體育5個學習領域。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專題網站上線 還原修例風波真相
教育局發指引助教學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甯漢豪:大學城90公頃預留地可再增加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認為,大學城要長遠配合未來30年本港的發展需要,也應配合整個北都科技及其他產業發展,目前較為成熟的5公頃教育用地,「很難將計劃一炮打響。」議員鄧飛則指,政府整合不同院校意見、意向書時,應該留意到教學樓、宿舍等設施的需求。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港6大學9項研究獲資助4.6億
香港研究資助局昨日公布2025/26年度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的撥款結果。本年度該兩項大型研究計劃共有9個項目獲撥款,資助總額達4.64億元,涉及6所本港大學學者跨院校協作。項目既包括尖端的量子材料、生成式人工智能、芯片設計等領域,同時亦有多項前沿研究聚焦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相關內容。有入選研究致力運用科技推動低資源環境兒童的早期發展,亦有項目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將開發個人化人工智能的驅動方案,致力改善青少年精神健康與預防醫學的服務管理模式。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研資局公布兩項資助計劃撥款 總額逾4.6億
研究資助局今日公布二〇二五/二六年度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的撥款結果。本年度兩項計劃共有九個項目獲研資局資助,總額約四億六千四百萬元。
發佈時間
劉美顏
收藏
取消收藏
初中科學課框架更新 倡用AI輔助教學
2024年施政報告提及本港要推動中小學STEAM教育,措施包括更新初中科學科課程,做好中小學階段銜接。為此特區政府教育局昨日公布更新的《科學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補充文件:科學(中一至中三)課程框架》(2025)及相關支援措施。新課程以「加強科學素養·培育創新精神」為核心理念,涵蓋「知識和理解」、「技能和過程」及「價值觀和態度」三大學習範疇,共13個單元,每學年總課時約為918小時,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跨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創新能力。課程將由2027/28學年起於中一級開始實施,並逐年推展至其他級別,而學校最早可於今年9月新學年試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莫楠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科大宣佈委任吳宏偉為副校長(大學拓展)
香港科技大學宣布委任吳宏偉教授為副校長(大學拓展),任期由2025年8月1日起生效。履新後,吳宏偉將領導大學深化國際合作、主導籌款工作、拓展全球校友網絡,並推進各項策略性發展舉措,以提升科大在全球科研及教育領域的影響力與地位。
發佈時間
陸雅楠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大268個研究項目獲研資局撥款逾2.34億港元
研究資助局日前公布2025/26年度優配研究金(GRF)及傑出青年學者計劃(ECS)的撥款結果,香港中文大學本年度共268個研究項目獲資助,金額逾2.34億港元。其中,有37個項目通過傑出青年學者計劃獲得撥款;在2025/26年度傑出青年學者獎(ECA)八位得獎學者中,有四位來自中大;在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計劃(HSSPFS)十個獲獎項目中,兩個獲選的中大項目均獲接近100萬港元的最高資助金額,佔總資助金額近三分之一。
發佈時間
陸雅楠
收藏
取消收藏
支持小學科學及人文科 教育局辦教師交流會
因應過去一年小學科學科試行,教育局先後推出一筆過津貼、科學探究活動學與教資源、《小學科學科安全手冊》、網上學習平台等供學校教師參考使用。該新科目強調包括實作與口頭匯報、工程設計等多元化評估,以全面反映學生的科學學習能力,並要於小一小二避免紙筆考試,為學生創造空間,減輕學業壓力。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港大生AI製不雅照事件 校方澄清:發警告信不代表投訴結案 會配合執法機構必要時再採行動
早前港大一名法律系男學生利用網上免費人工智能軟件,在未經同意下將20至30名女性,包括其大學同學、學姐、朋友、小學同學、中學老師等的社交媒體近照,製作成約700張祼露色情照片,被校方發警告信及要求向受影響同學道歉。其後平機會主席林美秀表示,平機會亦收到投訴,由於這些個案正在處理,不適宜在這個階段回應。今晚港大發聲明重申對任何形式的性別歧視、騷擾或不當行為均持零容忍態度,並以最嚴肅態度看待此類投訴。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DSE放榜│蔡若蓮到校為考生打氣:按能力興趣選科
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早到訪位於大埔的王肇枝中學,為文憑試考生打氣。她認為,今年考生的整體表現穩定,有些方面更超越往年,「這是疫情後全面復常的一屆,相信各種有利同學學習、安心下來的因素多了,同學的表現因此較好。」她又注意到今年選擇應用學科的考生明顯增加,反映高中課程優化後,學生有了更多選擇,能按自身興趣多元化發展,令人欣喜。 蔡若蓮又提到,本港現已增設兩所應用科學大學,加上自資院校提供7000多個學位課程,及3萬多個副學位或高級文憑課程學額,「我鼓勵大家不要逼在同一條路,因應自己能力及興趣,選擇最合適自己的,如此這條路就會很寬闊。」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蔡若蓮:文憑試只是協助考生選擇如何繼續跑 並非唯一通行證
中學文憑試今日(16日)放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到訪大埔一間中學。她表示,文憑試並非終點,只是紀錄每段跑道的結果,整體檢視過去的學習經歷、掌握的知識及應試表現,為局方提供重要數據,決定如何調整下一步。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DSE放榜】聯招改選最後3天衝刺 臨門一腳爭入大學 這些資訊你要知!
中學文憑試(DSE)將於明日(16日)放榜,今年共有42,916名來自463所中學的考生透過大學聯招(JUPAS)申請入學。面對最後改選關鍵時刻,文教匯萃特別整理聯招放榜及改選注意事項,協助考生妥善準備。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與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獲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與醫學院院長趙偉仁今年獲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以表揚他們在臨床醫療及醫學創新領域的傑出成就,以及為全球健康福祉所作出的非凡貢獻。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港大醫學院「傑出醫科學人」計劃再增200萬博士獎學金搶人才 已取錄57名尖子
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MBBS)課程素來是文憑試(DSE)頂尖學子的首選,其嚴格的入學要求使該課程長期被譽為「神科」。文憑試放榜在即,港大李嘉誠醫學院今日宣布在MBBS「傑出醫科學人」(DMS)計劃下新設博士學位獎學金,以及最新的收生情況。獲選學生不僅可獲得最高80萬港元的本科入學獎學金,若在學期間持續保持優異成績,並成功完成第三年增潤學年的醫學研究碩士課程及一年臨床實習後,更可獲港大醫學院提供最高200萬港元全額資助,前往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世界一流學府攻讀四年博士課程,為本港醫療衛生事業培育高端人才。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港大創新中心用地規模縮減15%
港大早前提出在薄扶林興建全新的國際創新中心,希望作為以跨學科研究為基石的世界級科技研究設施,專注於知識創造與源頭創新。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21科課程框架更新 利跨科做好國安教育
香港第一輪的《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於2021年公布,至今年5月底,教育局率先更新整體的課程框架,包括強調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學習,突出「大安全」概念,並配合愛國主義教育的推行。當時亦更新了首批的6個《科目課程框架》,涉及中文、英文、數學、藝術及體育5個學習領域。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專題網站上線 還原修例風波真相
教育局發指引助教學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甯漢豪:大學城90公頃預留地可再增加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認為,大學城要長遠配合未來30年本港的發展需要,也應配合整個北都科技及其他產業發展,目前較為成熟的5公頃教育用地,「很難將計劃一炮打響。」議員鄧飛則指,政府整合不同院校意見、意向書時,應該留意到教學樓、宿舍等設施的需求。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港6大學9項研究獲資助4.6億
香港研究資助局昨日公布2025/26年度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的撥款結果。本年度該兩項大型研究計劃共有9個項目獲撥款,資助總額達4.64億元,涉及6所本港大學學者跨院校協作。項目既包括尖端的量子材料、生成式人工智能、芯片設計等領域,同時亦有多項前沿研究聚焦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相關內容。有入選研究致力運用科技推動低資源環境兒童的早期發展,亦有項目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將開發個人化人工智能的驅動方案,致力改善青少年精神健康與預防醫學的服務管理模式。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研資局公布兩項資助計劃撥款 總額逾4.6億
研究資助局今日公布二〇二五/二六年度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的撥款結果。本年度兩項計劃共有九個項目獲研資局資助,總額約四億六千四百萬元。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初中科學課框架更新 倡用AI輔助教學
2024年施政報告提及本港要推動中小學STEAM教育,措施包括更新初中科學科課程,做好中小學階段銜接。為此特區政府教育局昨日公布更新的《科學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補充文件:科學(中一至中三)課程框架》(2025)及相關支援措施。新課程以「加強科學素養·培育創新精神」為核心理念,涵蓋「知識和理解」、「技能和過程」及「價值觀和態度」三大學習範疇,共13個單元,每學年總課時約為918小時,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跨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創新能力。課程將由2027/28學年起於中一級開始實施,並逐年推展至其他級別,而學校最早可於今年9月新學年試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莫楠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科大宣佈委任吳宏偉為副校長(大學拓展)
香港科技大學宣布委任吳宏偉教授為副校長(大學拓展),任期由2025年8月1日起生效。履新後,吳宏偉將領導大學深化國際合作、主導籌款工作、拓展全球校友網絡,並推進各項策略性發展舉措,以提升科大在全球科研及教育領域的影響力與地位。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大268個研究項目獲研資局撥款逾2.34億港元
研究資助局日前公布2025/26年度優配研究金(GRF)及傑出青年學者計劃(ECS)的撥款結果,香港中文大學本年度共268個研究項目獲資助,金額逾2.34億港元。其中,有37個項目通過傑出青年學者計劃獲得撥款;在2025/26年度傑出青年學者獎(ECA)八位得獎學者中,有四位來自中大;在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計劃(HSSPFS)十個獲獎項目中,兩個獲選的中大項目均獲接近100萬港元的最高資助金額,佔總資助金額近三分之一。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
點擊前往下載香港文匯網APP以獲得更多體驗 APP  下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