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研究資助局公布2025/26年度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的撥款結果。前排左六為主席唐偉章教授。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涉量子材料芯片設計等 科大中大各統籌4項目

香港研究資助局昨日公布2025/26年度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的撥款結果。本年度該兩項大型研究計劃共有9個項目獲撥款,資助總額達4.64億元,涉及6所本港大學學者跨院校協作。項目既包括尖端的量子材料、生成式人工智能、芯片設計等領域,同時亦有多項前沿研究聚焦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相關內容。有入選研究致力運用科技推動低資源環境兒童的早期發展,亦有項目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將開發個人化人工智能的驅動方案,致力改善青少年精神健康與預防醫學的服務管理模式。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香港研資局昨日舉行發布會,簡介兩個計劃的撥款情況。主席唐偉章表示,今年卓越學科領域計劃(AoE)及主題研究計劃(Theme-based Research)的申請項目分別大幅上升了107%及36%,印證了香港學術研究界的強大實力。卓越學科領域計劃有兩個項目獲批5年期資助總額約1.34億元,另一項為1年期的探索研究撥款1,000萬元。

主題研究計劃6個獲撥款項目涵蓋阿茲海默症、青少年精神健康、高效環保消毒劑、化學天氣觀測、協作生成式人工智能及芯片設計自動化等主題,涉及3.2億元資助(見表)。他相信各項目將帶來深遠的社會影響,並會在科技應用上取得突破。

本年度2項大型研究計劃的入選項目中,有4個由香港科技大學學者統籌,4個由香港中文大學學者統籌,餘下1個項目由香港理工大學學者統籌。

開發模型 預防精神問題

其中,入圍主題研究計劃、由港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領導的「睡眠和晝夜節律:預防青少年精神問題的潛在途徑」,將通過兩階段研究揭示青少年睡眠及晝夜節律紊亂,與精神健康之間的關聯。研究的第一階段,將運用前沿人工智能-數字化-可穿戴技術配合高階分析,從睡眠與晝夜節律的角度,開發可精準預測抑鬱焦慮的模型;第二階段將實施個人化的數字化跨診斷干預,通過改善睡眠及晝夜節律問題預防情緒障礙。

榮潤國在發布會上介紹,青少年時期是精神健康疾病發病率最高的時間,研究顯示75%的精神健康疾病在24歲前發病,近期有涵蓋約6,000名兒童及青少年的本地流行病學數據亦指,5.4%青少年患有抑鬱症,6.1%受焦慮症困擾。

「以往會覺得,睡眠和生理時鐘問題(對精神健康)不太重要,處理好情緒問題便可,但近年很多研究發現它們會互相影響,睡得不好、失眠、生理時鐘遲緩等,很多時會增加情緒病的風險。」榮潤國指,目前的預防方案太多「一刀切」,「而且起步太遲,情緒出了問題才去預防。」因此項目希望可以在青少年發病前,就能盡早改善其睡眠和生理時鐘的情況。

其研究將以睡眠和晝夜節律為主軸,建立具有深度表型分析能力的預測性人工智能模型,探索導致精神健康疾病和相關功能損害的軌跡和具體途徑,並構建一站式數碼化干預平台,針對每個青少年的不同情況,發展精準化、個人化的預防醫學,促進精神健康服務的發展及覆蓋。

研高效方案 助貧童「起跑」

獲卓越學科領域計劃批出一年探索研究撥款的「運用科技與生物數據推動低資源環境兒童的早期發展」,項目統籌者、中大協理副校長(研究)黃俊文昨日分享,在資源匱乏環境中成長的兒童,在語言、認知社會情感等領域面臨較高的發展遲緩風險。由於這些兒童「輸在起跑線」,往後亦較難接受高等教育。

「金標準的治療方案,是由合資格的治療師一對一訓練家長,讓其知道如何與孩子互動,但可想像成本有多昂貴。」因此,黃俊文的研究致力尋求成本效益較高的訓練方案,包括通過網上教學材料讓家長或照顧者學習,並會建立預測模型,「在訓練開始前,就能預測哪些家庭或小朋友需要更高成本的訓練方案,哪些家長看網上材料便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