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人工智能(AI)正成為教育創新的核心引擎,並有望實現科研與產業應用的突破,對香港及內地高校來說都是熱門議題,胡俊於專訪中分享了電子科大的經驗。他表示,該校正全力培育以AI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通過「七個一」工程,在師生職工、數字校園、教研賦能和未來治理等層面實現全方位、多層次覆蓋,構建教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的生態系統。

為推進AI高質量發展,電子科大去年提出「七個一」工程,涵蓋突破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打造一批高能級創新平台、建設一支高水平人才隊伍、形成一批產學研創新中心、打造一個重要影響力峰會、構建一個行業特色型智庫、建好一個省人工智能學院等內容。

胡俊表示,該校已建立常態化的AI培訓機制,透過系統化培訓,不僅幫助教師和管理人員掌握AI基礎知識,更促進他們深入理解AI如何賦能教學、管理與科研創新,「我始終強調,教師不僅要學習AI技術,更要積極擁抱AI變革,讓其成為教育創新的重要推動力。」

着力開發AI模型 推動數位化校園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電子科大投入專項經費大力推進數位化校園建設。胡俊指,學校正着力開發AI模型,實現AI對教學課件、校園管理的全面賦能,秉持「數據多跑路,教師少跑腿」理念,透過資訊化系統建設,教師只需一次性填報數據,管理部門即可透過數據中台自動抓取所需資訊,大幅減少重複性行政工作。

同時,電子科大已開展多個跨領域研究,各院系教授積極參與AI研究,組建了涵蓋醫工交叉、AI晶片、智慧系統等多個方向,發掘AI在科研與工程應用中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