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胡茜)20世紀40年代,老舍先生以自己的出生地小羊圈胡同為獨特視角,寫出了表現抗戰時期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生活的《四世同堂》。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導演田沁鑫採用「新現實主義」手法,把半個多世紀前老舍先生筆下的小羊圈胡同覆原到舞台上,立體化還原當時衣、食、住、行的社會風貌,展開了一幅抗戰中北平市民艱難、忍苦、抗爭的生活畫卷。7月3日,「國風國韻飄香江」品牌重磅力作——中國國家話劇院《四世同堂》在香港文化中心隆重上演,揭開了這部經典話劇本次香港站演出的序幕。

香港文匯報記者胡茜 攝

闊別13年後,《四世同堂》再度來港的消息一經發出便引起廣泛熱議,公開演出場次幾近售罄。為更好地普及話劇藝術,7月3日演出前,約600位來自香港的大、中、小學校師生受邀來到劇場,參加《四世同堂》普及中華文化藝術專場活動。跟隨田沁鑫導演的導賞,師生們觀看了中國國家話劇院帶來的兩個《四世同堂》演出片段。演員們在舞台上的生動演繹引發了師生對話劇表演藝術的濃厚興趣,紛紛和演員互動交流、合影留念。

3日晚是由招商局慈善基金會資助舉辦的C Pal愛·賞藝術社區同樂公益慈善專場,來自政商各界代表、大中學生、基層家庭、社區居民等1500多名觀眾觀看了演出。長達3小時的觀演過程中,演員們惟妙惟肖的表演,令觀眾跟隨劇情演進而穿越時光,共同感受抗戰烽火下北平胡同裏普通百姓的血性與風骨。

7月4日和5日,中國國家話劇院還將為香港觀眾帶來兩場《四世同堂》公演。更多觀眾將走進劇場,感受經典話劇藝術的魅力,感受抗戰時期家族生活的艱難與溫暖。

據悉,演出期間「家國史鑒 和平芬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專題圖片展將在香港文化中心免費展出。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