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毓琛
在香港中山社團的會所裏,擺放着兩部平板電視機,左邊那部輕盈窄邊,屏幕寬闊,正在播放着一個星期前幾位代表去中山市坦洲鎮接收「明彩科技集團」贈送這部電視機的掠影,右邊那部則是20年前由林中翹老先生送給會所的,雖然細小厚重,卻從未發生過什麼故障。這兩台電視機,一新一舊,一大一小,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林老先生是社團的創會總監,今年91歲了,就在一個星期前,他率領一眾同仁前往坦洲「明彩智慧產業園」接收由該公司贈送的這台電視機,受到市僑聯劉志巍主席、柯林炎廠長等熱情的歡迎。
在參觀陳列館時,面對大大小小各類電子屏幕產品,林老先生回顧自己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創立的「康佳」品牌。改革開放後,他在深圳率先引入日本的大型生產線,從生產14吋顯像管電視機開始,逐漸在東南亞、英國等設廠,銷路遍布世界各地。而明彩集團的柯廠長,正是本世紀初在深圳創立新型的智慧型電子廠。兩代同為電子行業企業家,識英雄重英雄,柯廠長深感前輩開拓者的魅力,尊敬地稱呼他為「我們的教父」。
在座談會上,林老先生回顧了他來中山設廠的契機。當年的中山市委書記湯炳權極力游說他:「你在世界各地開廠,為何不在自己的家鄉開啊?」在領導和鄉親們的感召和支持下,他決意選址在自己的家鄉小鰲溪村口,把山頭剷平,泥石方直接用來鋪設中山五路和六路的路基,眼看中山最大的電子廠房平地而起,為家鄉的電子工業立下汗馬功勞。林老先生跑遍世界各地,為工廠的營運和產品銷售一路披荊斬棘,直到本世紀初才歇下來,交棒給下一代。
巧合的是,柯廠長也是在本世紀初在深圳創業,五年前在一次省僑聯「南粵華商行」活動中認識了劉志巍主席,劉主席也是力邀他來中山設廠,並且帶着他的團隊走過中山幾個地方,最後選擇了坦洲這塊寶地。如今這裏已經蓋起了四棟10層高的嶄新廠房和一棟宿舍,讓員工們以廠為家。他們的電子產品有電視機、電腦屏幕、會議白板、教育機等,年產量500萬台,產品遠銷80多個國家。他們的廠完全是自主生產,無需依靠外國,規模和科技水平已經遠超當年的林先生創立的「康佳」和「嘉華」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兩代的企業家,一位是家鄉人,一位是從深圳落戶到中山的新中山人,各自遇上了中山的引導者,共同在這片沃土上大展身手。如今他們完成了事業的傳承,我們正期待着,在AI新時代,湧現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為祖國、為家鄉,實現更豪邁的跨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