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爆料熱線
熱門搜尋:
從新到舊
圖標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圖標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排列 列表排列
卡片列表 卡片列表
西安碑林擴容「上新」 顏真卿 柳公權三方碑刻首亮相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 西安報道 圖片來源:西安碑林博物館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放大鏡】存世僅見的金代整拓《集王書聖教序碑》
「這裏有兩件『王者』級重磅展品,它們分別是金代整拓《集王書聖教序碑》與《集王書聖教序碑》北宋拓本,二者皆為首展。」自開放以來,每一位帶團進入該展館的講解員,都會重點向遊客介紹這兩件珍貴的古代拓本。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話你知】再讀碑林書語 刻痕之間感受民族文化精髓
「西安碑林」最早可追溯至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這一年,漕運使呂大忠將唐開成二年(公元837年)刻成的《開成石經》,以及《石台孝經》等碑石遷至「府學之北墉」,即今碑林所在地。同時遷來的還有顏真卿書《顏氏家廟碑》等著名碑石。此次遷移奠定了「西安碑林」的基礎,學界目前普遍認為,「西安碑林」亦當建立於此年。現今的西安碑林博物館建於1944年,是在具有900多年歷史的宋代「西安碑林」基礎上,利用西安孔廟古建築群擴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專題類博物館,1961年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抗戰文藝典藏展在京開幕 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手稿全本陳展
「戰歌震山河」展區最重磅展品是館藏的兩部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手稿,一部是1939年延安的簡譜手稿,另一部是1941年莫斯科的五線譜總譜手稿。2003年,這兩部手稿同時入選第二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現場還展出了冼星海的多件創作手稿和日記,冼星海使用過的鋼筆、小提琴、鋼琴等珍貴遺物。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各自琢磨劇本為劇情添活力 劉惠鳴白雪紅合演《精品紫釵記》
身兼數職,既忙公也忙私的劉惠鳴思維轉數快,時常能預測未來演藝潮流,推出嶄新的點子,之前曾改編電影版本的粵劇,如《無號數》《十二欄杆十二釵》等。其實在十多年前,劉惠鳴與佛山粵劇院的李淑勤曾合作演出《精品紫釵記》,在香港、佛山和廣州盛大公演,當年的演出版本具有當代藝術審美視角,由香港、佛山、廣州、上海和杭州中國五地的專家共同設計音樂、布景、燈光和服裝,將傳統的4小時《紫釵記》劇本精煉為2小時。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視窗】演員是京劇發展的主要力量
以下是我提出這項規定的理由:1.根據過往經驗顯示大部分班主得到資助,做了有資助的首演和重演後,大都把劇目擱在一旁,另開新劇,以取得新的資助。2.戲曲表演傳統以演員為中心,因人開戲。因為戲曲演員的程式表演要經長時間鍛煉,不像話劇經過排練已大致可應付演出。近20年,粵劇舞台由班主主導,資深演員做好自己的份內事便算,投入感日減。從前戲班多由文武生掌話事權,戲演得不佳,觀眾看得不爽,於是大罵文武生來發洩一下。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演員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舞台的人與馬
戲台上有騎馬的表演程式,但舞台上是沒有馬匹的存在,演員只是拿住揮動的馬鞭來當馬,運用許多豐富的動作表演馬的奔跑、跳躍等等情景。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江西藝術節 梨園名家同台飆戲
當晚,首屆江西戲曲晚會以充滿贛韻的曲牌名「步步嬌」「相見歡」「滿庭芳」為篇章,被譽為「贛劇泰斗」現年88歲的胡瑞華,攜手萬安安、陳賓茂、褚鳳榮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以及王全熹、魏筱妹、李小寶等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登台。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舞台快訊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之夜節目表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書展2025】尋味非遺 蕭欣浩:飲食文化有血有肉有根源
今年香港書展,蕭欣浩與萬里機構出版社合作推出《尋味非遺》。蕭欣浩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內地近年將非遺文化運用得很好,而香港還未將飲食文化發揮到一定程度,因此他這次選擇以非遺串聯整個香港,並在此框架中講述中國非遺飲食文化的故事。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張展鴻×劉晉:解碼港味七〇年代
滿漢華筵與市井煙火共生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大灣區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李楠:為古典樂尋找年輕有趣的靈魂
將樂團取名為「大灣區」,好像是追趕某種熱潮,但對李楠來說,冠名「大灣區」倒不是為了取大灣區巡演或交流的噱頭,而是希望樂團能夠真正整合大灣區的資源。「大家說起『大灣區』好像就是在談『互相交流』,但仔細一看,無非就是把一些曲子帶到ABCD地去演,你說結果會如何?」李楠說,「單純的交流並不能創造藝術,因為並沒有一個很好的碰撞點。音樂需要有藝術性,才值得大家去看,而不是只是搞一個交流會。」在李楠看來,「什麼樣的交流」才尤為重要,如果只是作品簡單的巡演,難以帶來藝術的突破。「我一直想創造一個還沒有在市場上出現的亮點。」她說,「我更想做的是當我在香港已經把我的特色建立起來之後,才帶着這些作品去大灣區。」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第三屆「亞藝無疆」藝術節 全度妍領銜《櫻桃園》震撼開幕
開幕演出值得影迷尖叫!國際知名導演西門·斯通將率領韓國星級陣容,帶來由康城影后全度妍及憑《魷魚遊戲》席捲全球的朴海秀主演的《櫻桃園》,將俄羅斯戲劇大師契訶夫名作搬演至當代韓國,以笑與淚交織豪門家族在時代變遷中的命運浮沉。該劇去年於首爾首演,30場演出一票難求。今次原班人馬展開世界巡演,並以香港作為首站,觀眾又豈能錯過?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坐上八樓的2路汽車 環遊西域邊城烏魯木齊
由於著名音樂人刀郎於2004年推出的歌曲爆紅,2路公交車聲名遠播。隨着城市發展與BRT快速公交系統的推行,該路線曾於2011年停止運行,14年後,如今正式重新開通。「我家小區門口的商店天天都在播這首歌,那時我就對八樓和2路汽車充滿好奇。這次趁着參加早前在烏魯木齊舉辦的2025(中國)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拿參展證件就可以免費搭乘2路環線,我特地來八樓『打卡』,坐車在市裏兜兜轉轉,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年輕時候……」山東遊客尹愛玲笑着說。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西安碑林擴容「上新」 顏真卿 柳公權三方碑刻首亮相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 西安報道 圖片來源:西安碑林博物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放大鏡】存世僅見的金代整拓《集王書聖教序碑》
「這裏有兩件『王者』級重磅展品,它們分別是金代整拓《集王書聖教序碑》與《集王書聖教序碑》北宋拓本,二者皆為首展。」自開放以來,每一位帶團進入該展館的講解員,都會重點向遊客介紹這兩件珍貴的古代拓本。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話你知】再讀碑林書語 刻痕之間感受民族文化精髓
「西安碑林」最早可追溯至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這一年,漕運使呂大忠將唐開成二年(公元837年)刻成的《開成石經》,以及《石台孝經》等碑石遷至「府學之北墉」,即今碑林所在地。同時遷來的還有顏真卿書《顏氏家廟碑》等著名碑石。此次遷移奠定了「西安碑林」的基礎,學界目前普遍認為,「西安碑林」亦當建立於此年。現今的西安碑林博物館建於1944年,是在具有900多年歷史的宋代「西安碑林」基礎上,利用西安孔廟古建築群擴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專題類博物館,1961年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抗戰文藝典藏展在京開幕 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手稿全本陳展
「戰歌震山河」展區最重磅展品是館藏的兩部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手稿,一部是1939年延安的簡譜手稿,另一部是1941年莫斯科的五線譜總譜手稿。2003年,這兩部手稿同時入選第二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現場還展出了冼星海的多件創作手稿和日記,冼星海使用過的鋼筆、小提琴、鋼琴等珍貴遺物。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各自琢磨劇本為劇情添活力 劉惠鳴白雪紅合演《精品紫釵記》
身兼數職,既忙公也忙私的劉惠鳴思維轉數快,時常能預測未來演藝潮流,推出嶄新的點子,之前曾改編電影版本的粵劇,如《無號數》《十二欄杆十二釵》等。其實在十多年前,劉惠鳴與佛山粵劇院的李淑勤曾合作演出《精品紫釵記》,在香港、佛山和廣州盛大公演,當年的演出版本具有當代藝術審美視角,由香港、佛山、廣州、上海和杭州中國五地的專家共同設計音樂、布景、燈光和服裝,將傳統的4小時《紫釵記》劇本精煉為2小時。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視窗】演員是京劇發展的主要力量
以下是我提出這項規定的理由:1.根據過往經驗顯示大部分班主得到資助,做了有資助的首演和重演後,大都把劇目擱在一旁,另開新劇,以取得新的資助。2.戲曲表演傳統以演員為中心,因人開戲。因為戲曲演員的程式表演要經長時間鍛煉,不像話劇經過排練已大致可應付演出。近20年,粵劇舞台由班主主導,資深演員做好自己的份內事便算,投入感日減。從前戲班多由文武生掌話事權,戲演得不佳,觀眾看得不爽,於是大罵文武生來發洩一下。
發佈時間
演員
收藏
取消收藏
戲曲舞台的人與馬
戲台上有騎馬的表演程式,但舞台上是沒有馬匹的存在,演員只是拿住揮動的馬鞭來當馬,運用許多豐富的動作表演馬的奔跑、跳躍等等情景。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江西藝術節 梨園名家同台飆戲
當晚,首屆江西戲曲晚會以充滿贛韻的曲牌名「步步嬌」「相見歡」「滿庭芳」為篇章,被譽為「贛劇泰斗」現年88歲的胡瑞華,攜手萬安安、陳賓茂、褚鳳榮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以及王全熹、魏筱妹、李小寶等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登台。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舞台快訊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之夜節目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香港書展2025】尋味非遺 蕭欣浩:飲食文化有血有肉有根源
今年香港書展,蕭欣浩與萬里機構出版社合作推出《尋味非遺》。蕭欣浩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內地近年將非遺文化運用得很好,而香港還未將飲食文化發揮到一定程度,因此他這次選擇以非遺串聯整個香港,並在此框架中講述中國非遺飲食文化的故事。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張展鴻×劉晉:解碼港味七〇年代
滿漢華筵與市井煙火共生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大灣區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李楠:為古典樂尋找年輕有趣的靈魂
將樂團取名為「大灣區」,好像是追趕某種熱潮,但對李楠來說,冠名「大灣區」倒不是為了取大灣區巡演或交流的噱頭,而是希望樂團能夠真正整合大灣區的資源。「大家說起『大灣區』好像就是在談『互相交流』,但仔細一看,無非就是把一些曲子帶到ABCD地去演,你說結果會如何?」李楠說,「單純的交流並不能創造藝術,因為並沒有一個很好的碰撞點。音樂需要有藝術性,才值得大家去看,而不是只是搞一個交流會。」在李楠看來,「什麼樣的交流」才尤為重要,如果只是作品簡單的巡演,難以帶來藝術的突破。「我一直想創造一個還沒有在市場上出現的亮點。」她說,「我更想做的是當我在香港已經把我的特色建立起來之後,才帶着這些作品去大灣區。」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第三屆「亞藝無疆」藝術節 全度妍領銜《櫻桃園》震撼開幕
開幕演出值得影迷尖叫!國際知名導演西門·斯通將率領韓國星級陣容,帶來由康城影后全度妍及憑《魷魚遊戲》席捲全球的朴海秀主演的《櫻桃園》,將俄羅斯戲劇大師契訶夫名作搬演至當代韓國,以笑與淚交織豪門家族在時代變遷中的命運浮沉。該劇去年於首爾首演,30場演出一票難求。今次原班人馬展開世界巡演,並以香港作為首站,觀眾又豈能錯過?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坐上八樓的2路汽車 環遊西域邊城烏魯木齊
由於著名音樂人刀郎於2004年推出的歌曲爆紅,2路公交車聲名遠播。隨着城市發展與BRT快速公交系統的推行,該路線曾於2011年停止運行,14年後,如今正式重新開通。「我家小區門口的商店天天都在播這首歌,那時我就對八樓和2路汽車充滿好奇。這次趁着參加早前在烏魯木齊舉辦的2025(中國)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拿參展證件就可以免費搭乘2路環線,我特地來八樓『打卡』,坐車在市裏兜兜轉轉,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年輕時候……」山東遊客尹愛玲笑着說。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
點擊前往下載香港文匯網APP以獲得更多體驗 APP  下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