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大佺
今年2月,莫言先生70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以莫言先生的名望,是應該邀請八方親朋好友,大辦一場生日宴會,來為自己慶祝一番的。可是莫言先生沒有這樣做,讓生日悄悄而過。到了5月19日,莫言先生書寫了一幅書法作品,落款寫着:「乙巳五月十九日,七十叟,莫言」。發到朋友圈後,朋友們才恍然大悟:哦,原來莫言先生70歲了。
莫言先生的一生,可謂「風風雨雨」。童年飢餓,少年放牛,青年做工,後來從軍到山東一個偏僻的小島當兵。軍營裏的生活,喚醒了兒時的作家夢。開始文學創作後,那種刻苦努力的精神,是常人無法達到的。創作中,莫言先生用文字編織出一個個壯麗的故事,用文字打開通往高密東北鄉的大門,讓讀者看到了那片古老土地上的滄桑歲月和人間百態。在莫言先生的筆下,有《紅高粱》的熱烈奔放,有《蛙》的悲歡離合,有《生死疲勞》的輪迴,有《豐乳肥臀》的生命力,這些有血有肉的文字生命,構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學世界;在這個獨特的文學世界裏,莫言先生以一種近乎原始的、直白的筆觸,描繪出了人性的複雜與深刻,形成一股強大的衝擊波,衝擊着廣大讀者的心靈,讓人們在閱讀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震撼。
因為敢寫敢言,莫言先生的作品一直爭議不斷。57歲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以後,成為中國籍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的作品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搭建了橋樑,為國人爭取了榮譽,黨中央和中國政府給予了充分肯定,按理作品引起的所有爭議應該到此結束了,不料民間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卻偏離文學批評的軌道,給予漫無邊際的詆毀和謾罵,甚至有人對他進行了惡毒的人身攻擊。正如他在那幅書法作品中所寫:「千夫所指鬧哄哄,小丑跳梁稱鬼雄。嚼字咬文嘲李杜,追風捕影樂雞蟲。麗詞高調假聲唱,善意真情亂箭攻。笑看眾神操法器,大江依舊水流東。」
面對無端的指責和飛來的橫禍,莫言先生以人格的操守和文字的定力,始終堅守着自己的文學理念,以一種豁達的態度面對那些斷章取義或者根本就沒讀過他的小說之人的造謠攻擊,不回應,不反駁,沉默是金。彷彿一條奔騰不息的文字江河,無論遇到多少阻礙,都會堅定地向前流淌。
面對各種風風雨雨,莫言先生將重心轉移到慈善事業。他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積極為西部地區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治療、孤獨症兒童的治療以及鄉村幼兒園建設,貢獻着自己的力量。他捐出獎金、版稅,拍賣書法作品,組建慈善團隊,走訪需要關愛的貧困兒童家庭,關心鄉村幼兒園的教育。10多年來,莫言先生個人捐贈的1,300多萬元人民幣善款不算巨大,幫助的500多名兒童只是個數字,捐建的13所鄉村幼兒園在茫茫鄉村大地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他的善舉如一盞明燈,照亮着人類前行的道路;他的行動,詮釋着一位世界著名作家的社會責任。
莫言先生70歲了,依然做善舉、去講學、進行文學創作,青春活力依然在他身上顯現。也許因為70歲了吧,才用書法作品的形式,寫上一首小詩,總結自己的人生,表達自己對文字的熱愛和堅守。面對這樣一位文壇巨匠,我們沒有理由不為莫言先生送上最真摯的祝福,給予最熱烈的掌聲;也沒有理由不銘記莫言先生為人類社會作出的文字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