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客戶端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文章】抗戰歷史昭示 國強方能民安

2025-08-06 04:18:56 評論

邱 逸 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

1931年抗日戰爭爆發時,中日兩國軍事實力懸殊。有資料說,到1937年日本陸軍已可動員超過700萬兵力,中國正規軍僅約170萬,且編制混亂、裝備落後。武器裝備上,日軍一個師團配備70餘門火炮,九二式步兵炮射程達2.8公里,中國軍隊平均一個師僅有幾門老舊火炮,彈藥匱乏。在空軍方面,日本擁有作戰飛機約2,700架,而中國空軍僅有各型飛機約600架,其中能立即投入作戰的僅305架,且多為老舊機型。海軍差距更為懸殊,日本聯合艦隊總噸位達190萬噸,擁有航母4艘、戰列艦9艘;中國海軍總噸位僅約6萬噸,且多為小型艦艇。更重要的是在工業上,日本可自主生產各類武器裝備,中國則依賴進口,後勤保障能力遠不及日軍。

中國軍民滿腔熱血衛家邦

日本侵華給中國帶來了沉重災難。日軍佔領南京後,進行了長達6周的大規模燒殺淫掠。集體槍殺、活埋等致使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被俘士兵遇難,南京的三分之一房屋被焚毀,商店遭搶劫。日軍製造了170多起一次性造成800人以上傷亡的重大慘案,還大量使用生化武器,發動2,000餘次細菌戰和化學戰,以平民與俘虜做試驗。此外,日軍強徵2,000餘萬中國勞工,使其大批死亡;強徵「慰安婦」,殘害婦女;對抗日根據地實施「三光」政策,掠奪戰略物資、文物,嚴重破壞中國社會。這些暴行是不容置疑的歷史鐵證。據戰後統計,中國軍民傷亡總數達3,500萬人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餘萬人。經濟損失按1937年幣值計算超過5,000億美元,工業產值損失達64%,農業損失達37%。

面對強敵,中國軍民展現了驚人的韌性和犧牲精神。在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以傷亡25萬人的代價,頑強抵抗3個月,粉碎了日軍「三月亡華」的狂妄企圖。台兒莊戰役中,中國軍隊以傷亡5萬餘人的代價,取得殲敵1.1萬餘人的勝利,這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首次重大勝利。此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極端困難條件下開展游擊戰爭。到1940年8月,八路軍已在華北建立10萬個村級抗日根據地,控制人口達4,000餘萬。著名的百團大戰中,八路軍出動105個團,作戰1,824次,斃傷日偽軍2.5萬餘人。

牢記歷史建立全面國防觀

中國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有賴全民族空前團結,廣大軍民以血肉之軀築起新的長城,不分黨派紛紛投身抗日洪流。同時,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與配合,也為抗戰勝利提供了有利條件。正是多重力量匯聚,最終取得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抗戰勝利歷史深刻昭示,國防實力是國家安全的根本保障,經過80年的發展,今天的中國國防實力已實現歷史性跨越。中國陸軍裝備盡顯先進與強大。99A主戰坦克融合強大火力、高機動性與頂級防護力,是陸戰核心;04A履帶式步兵戰車協同坦克作戰,實力非凡;05A式兩棲突擊車在兩棲作戰中優勢盡顯;PCL-181車載加榴炮等提供強大火力支援,構建起現代化陸戰體系。海軍建設成就尤為顯著,現已擁有兩艘航空母艦,第三艘採用電磁彈射技術的航母已下水;世界最先進的055型萬噸驅逐艦的服役,使中國海軍躋身世界一流水平。空軍裝備現代化進展迅速,殲-20隱形戰鬥機已批量列裝,運-20大型運輸機形成戰鬥力,空警-500預警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戰略支援部隊的組建,使中國在太空、網絡、電子等新型作戰領域具備強大實力。

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復興的重要轉折點,當代中國的國防建設成就,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提供了堅強保障。青年一代應當牢記歷史,增強國防觀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只有國家強大,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只有世界和平,人類才有美好未來。

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發展環境。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