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客戶端

集思廣宇|閱兵彰顯和平初心 26元首齊聚共建命運共同體!

2025-09-08 11:42:59 各界聲音

文/李廣宇

今年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及閱兵儀式。這場歷時約70分鐘的盛典,不僅是對歷史的莊嚴銘記,也是面向未來的宣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消弭戰爭根源,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再次彰顯中國堅持和平發展與多邊合作的初心與決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紀念活動吸引了26個國家元首親臨北京,其中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朝鮮領導人金正恩、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及古巴主席迪亞斯-卡內爾等。如此規模的國際陣容,顯示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日益增強的號召力。更重要的是,這些國家中既有傳統友邦,也有曾有矛盾的鄰國,能夠同場出席,體現中國外交所倡導的並非零和對抗,而是尋求共同發展、共贏,努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而這份理念並非僅是外交辭令,而是深植於歷史與現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一環。中國以三千五百萬同胞傷亡的慘痛代價,贏得近代以來首次抗擊外敵的完全勝利,並為全球戰線作出巨大貢獻。正因如此,中國更深知和平的珍貴,主張透過合作與對話解決分歧。

閱兵展示出大量國產先進軍備,比如新型坦克、艦載機、殲擊機等,但它展示的不僅僅是軍事力量,更是一種「和平之師」的姿態。中國軍隊既是守護國家主權與安全的鋼鐵長城,也是維護地區穩定的重要力量。和平不能僅靠善意維持,實力是對話的保障;但這份實力不為稱霸,而是為防止戰火重演。

國際政要的到場,也映照出地緣政治的新變化。中亞五國領導人悉數出席,顯示「一帶一路」合作正不斷深化;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領導人同場,象徵中國在緩和衝突中的建設性作用;遠至拉美的古巴亦專程赴會,更印證跨越地域與制度差異的合作可能。中國倡導的包容與和平國際觀,正獲許多國家認同。

對香港而言,這場紀念活動同樣帶來啟示。作為中外文化交匯之地,香港應珍惜和平穩定,更要發揮國際橋樑作用。憑藉香港優良的法治制度、專業服務與國際網絡,能在文明交流與多邊合作中發聲,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理解與互信。這既符合國家發展戰略需要,也有助於香港自身的國際定位。

從科技視角觀察尤為明顯。當前國際矛盾往往伴隨輿論戰與科技博弈,人工智能、大數據與網絡安全成為新戰場。然而,科技本身無價值取向,既可能放大對抗,也能成為合作橋樑。若香港能善用創科優勢,搭建區域合作平台,推動智慧城市、防災減災及醫療科技等交流,便能在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中展現獨特價值。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八十年前,中國人民在血與火中證明了抵抗侵略的決心;八十年後,中國在閱兵場上展示的,是走向和平發展的堅定信念。這不僅是對過去的紀念,更是對未來的指引。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各國、各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處、守望相助,才能維護共同安全。」

(作者為工聯會副理事長、香港I.T.人協會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

責任編輯: 梁存希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