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不少港商於疫情期間生意大減,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就建議,政府可參考「中英街」概念,設立免稅商店街,刺激消費。另外在部分省市設立「疫情特別會面區」,讓港商到這區域與內地工作夥伴會面、簽署重要合同,免除14天隔離。
免禁區通行證刺激消費
他指,疫情爆發之前,內地居民不時都會到港購買日常用品,而香港零售業亦非常依賴遊客的消費,但如今在疫情之下,旅遊業停擺,不會有外國旅客訪港,令零售業貨品輸出量大大減少,建議以「中英街」的概念,在邊境禁區設立免稅商店街,開放予香港的商戶以展銷會形式到商店街銷售產品,免除香港商戶的邊境禁區通行證,並設指定免稅金額,吸引內地居民到商店街消費。
對於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劉達邦希望政府應與內地政府盡早制定通關要求及日程,例如要求全港70%疫苗接種率,然後香港可以根據要求,上下齊心達成目標,否則通關只會是遙遙無期。他解釋:「第一步,可以先在深圳市試行,讓公司老闆級和高級管理層到內地交流。第二步當一切順利和安全時,可以將計劃擴展至其他與香港商務頻繁的城市,開設『疫情特別會面區』。」
盼港府組織東南亞設廠
面對着中美貿易戰,不少港商都希望將生產線轉移至東盟。劉達邦建議,政府可考慮帶領香港廠商到東南亞地區,例如東盟國家及跟香港簽訂自由貿易的國家,尋找適合的生產基地。因為未來十年,因應環境及地區變化,將會有很多港商需要在其他國家建立額外生產線。如果由港府出頭去跟對方政府合作,包括土地政策、關稅、利得稅等優惠政策,對比港商單打獨鬥去闖,效果將會更有優勢。另外,目前各國對於外地入口產品都有不同要求,需要申請不同的認證才可進口,每一個認證都需要港商支付一筆龐大費用。他建議,政府可以資助香港各類型工業申請產品安全認證。
劉達邦指出,在疫情期間一些中小企及初創企業經營困難,建議政府設立利得稅免稅額,減免利潤200萬元或以下的利得稅,將有效地幫助中小企減輕經營壓力。另外,他亦希望政府可以延長「防疫抗疫基金」中的費用寬免至明年,例如:政府租金、差餉、公司周年申報表登記費等,讓企業及市民保持有足夠資金流動,促進經濟康復。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