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垚靚。 中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失眠引致的煩躁焦慮,相信很多都巿人也有所體會,但假如是數以年計的嚴重失眠,箇中辛酸又有誰明白?中大生物化學課程應屆畢業生蕭垚靚於中學生涯飽受失眠困擾,高中更為此休學養病,幸有家人和醫生支持,不但順利考入中大,以一級榮譽成績畢業,最近更獲頒中大「利黃瑤璧千禧獎學金」,新學年將赴英國牛津大學修讀神經科學博士,未來希望參與研究大腦神經迴路,「找出更多科學根據,證明它(失眠)確是疾病」,令大眾正視問題。

「我自12歲開始就長期失眠……母系家族一直有失眠史,加上家裏有過問題、衝突,結果激發並惡化了我的病情,最嚴重試過兩星期只瞓到一兩小時」,蕭垚靚講述初中開始患有嚴重失眠症,病情後來更影響學業,「病徵慢慢浮現,個人暈陀陀,眼睛無法集中到書本,煩躁」,最初垚靚嘗試「死頂」繼續上學,卻逐漸多了遲到、半日缺課,「直到中三更試過缺席過百日,幸當時有醫生介入,總算可以在不被開除學籍的情況下,在家養病自修。」

同學受壓輕生 立志科研助人

從中四開始,垚靚幾乎整個高中生涯都是自修度過,一度想自我放棄,「但那年鄰班一名同學因學業壓力輕生,事件一方面讓我很感惋惜,也令我反思學業和人生」,加上父親當時從旁鼓勵,醫生提供的藥物與認知治療,讓垚靚慢慢走出低谷,順利完成文憑試並考入中大。

之後,她更立志要幫助有類似經歷的人,因此也啟發了垚靚投身科研之路。

「可能好多人都覺得,香港環境本身壓力大,個個都會失眠,不會把失眠當疾病……如果我能多了解大腦,研究更多scientific facts出來,相信會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向大眾說明這確是疾病,盡量減少歧視。」為了達到目標,垚靚在大學積極鑽研學問,獲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黃錦波注意及邀請到實驗室學習,自此確立研究志趣,畢業後決定繼續進修,順利獲獎學金資助,到牛津大學跟隨神經科學專家,研究大腦神經迴路的運作機制,望日後幫助受失眠困擾的病人。

事實上,垚靚至今仍須用藥控制病情。回望這段經歷,她覺得社會和醫生給予的彈性與寬容能幫助病人改善病情,也呼籲學校和教師多關心學生的特殊需要,「不要放棄教育和拯救每一個同學。」長遠而言,垚靚期望可結合科研與教學志向,「最好是將來成為教授,一邊做到研究,亦可實踐教育同學、幫到同學的心願,但這個目標並不容易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