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熱門搜尋:
搜索
文匯報
海外版
個人中心
退出登錄
熱門搜尋:
首頁
即時
香港
兩岸
國際
評論
社評
評論
來論
今日文匯
視頻
新聞
訪談
直播
圖集
香港
兩岸
國際
專題
專欄
灣區服務易
大公文匯網
文匯報
海外版
資料檢索
熱門搜尋:
大公文匯網
文匯報
海外版
資料檢索
個人中心
退出登錄
即時
評論
今日文匯
熱點
視頻
圖集
專題
調查
論壇
專欄
灣區服務易
互動
首頁
廣告
首页
即時
- 香港
- 兩岸
- 國際
評論
- 社評
- 評論
- 來論
今日文匯
視頻
- 新聞
- 訪談
- 直播
圖集
- 香港
- 兩岸
- 國際
專題
- 香港
- 兩岸
- 國際
專欄
返回上一頁
全部
全部
即時
報紙
圖集
視頻
從新到舊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相關度
搜全文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顯示更多
【雙城記】天子腳下的人們之一
北京正陽門,又稱前門,前門被稱為「天子腳下」,天安門之後是午門,是昔日皇宮,之前是前門,出了前門,就是老百姓的天下。這裏市景繁華,人口稠密,店舖、茶樓、戲院、攤位,白天熙來攘往,入夜燈火輝煌,五百年繁盛不衰。疫情3年當中,這裏卻一片寂靜。全面開放後的前門什麼樣?
03月24日 04:33:43
文匯報
這裏
【雙城記】滿天星
我坐在觀眾席裏,看北京人藝版《天下第一樓》這一輪的最後一場演出。這一版是2022年重排,也是這部戲的第4版,演員是人藝年輕一代,年紀都不滿40歲。《天下第一樓》自1988年第一版開始,着重培養年輕演員是導演夏淳的宗旨,那時候楊立新、吳剛、岳秀清等都是培養重點。記得吳剛在第一版中飾演瑞蚨祥綢緞莊的老闆孟四爺,只出場一次,只有幾句台詞,但說得字正腔圓,把一個大老闆的氣度表現得正到火候,立時得到台下看排演的人藝第一代大演員們的重視,紛紛問這個是誰?吳剛後來成了大明星。
03月17日 04:33:32
文匯報
雙城記:心裏流眼淚 臉上還得笑
《天下第一樓》在香港演完粵語版,又在北京首都劇場開張。歷經33年《天下第一樓》是北京人藝演出場次最多的戲之一,僅次於《茶館》、《雷雨》。
03月10日 04:30:31
文匯報
演員
【雙城記】中西二湯
在香港過日子必要煲湯,煲湯和做餃子一樣,各家有各家的味道,沒有一家是一樣的。廣東人有兩種湯不多煲:醃篤鮮和羅宋湯,這一中一西兩種湯,千人千味,每家都有不同味道。春天了,想煲醃篤鮮,到處買不到上海鹹肉,疫情中,不少這種專賣上海等北方特色的小店關了門。材料總算買全了,春筍不正宗,可沒有了它,就變成鹹肉湯了。照足菜譜和經驗做,煲足3個鐘,出來的湯雖然鮮,但不是乳白色,不知哪道工序出了錯,失望。
03月03日 04:38:13
文匯報
羅宋
【雙城記】生死一線
香港救援隊在土耳其完成救援任務回到香港,看着他們一個接着一個接受特首握手迎接,歡迎英雄歸來,真是由衷感動。在機場,他們與家人團聚,孩子抱住爸爸,妻子攬住丈夫,白髮人抱住兒子,一個十個月大的嬰兒竟然認出爸爸,露出萌萌笑容,雖然僅僅9天,確是一場生死離別。
02月24日 04:36:07
文匯報
地震
【雙城記】咬春
咬春,是立春的節氣習俗,指在立春這天咬食春盤、春餅、蘿蔔等,古人有「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
02月17日 04:36:37
文匯報
【雙城記】看電影
接到電話,問看不看內地電影《滿江紅》,當然看!
02月10日 04:37:37
文匯報
電影
【雙城記】過年吃餃子
過了一個年,按照老傳統,幾乎天天要吃餃子。初一餃子,初二麵,是北京的老規矩,之後,初五百無禁忌叫「破五」,要吃餃子表示圓滿,初八「順星」,餃子像星星要吃餃子,正月十五看花燈,好像也有餃子的份。
02月03日 04:37:59
文匯報
【雙城記】桃花雁來蕈
過年了,總要做幾樣平日少吃特別的菜,上百度、抖音、快手找靈感,教做菜的太多太多,看得眼花繚亂。世界紛擾,疫情病毒加上打打殺殺,連飲食口味都受了刺激。
01月27日 04:37:37
文匯報
【雙城記】美食美文
莫言寫給青年的信中有一句「不被大風吹倒」。莫言回憶小時候,他和爺爺去割草遭遇狂風,他們使勁拉着車,死死地和狂風對抗,爺爺「脊背繃得像一張弓,雙腿在顫抖,小褂子被風撕破,只剩下兩個袖子掛在肩上」,終於挺過一場大風。
01月20日 04:35:56
文匯報
【雙城記】永遠的「煇黃」
全香港都在紀念顧嘉煇,這位屬於香港,屬於中國,屬於世界的音樂家、作曲家。人們讚美他的歌曲和樂曲,而由他作曲的,唯一一部音樂劇,卻沒有提到。
01月13日 04:37:31
文匯報
香港
【雙城記】一身正氣
中國話劇界、北京人藝又走了一位第一代演員鄭榕,這幾乎已經是最後一位了。鄭榕老師身高1米80,四方臉,兩眼有神,他飾演的角色都是一身正氣。
01月06日 04:38:01
文匯報
【雙城記】杜鵑花裏杜鵑啼
我的姨母張曼玲(見圖)走了,她是中國京劇院著名程派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12月30日 04:37:52
文匯報
【雙城記】亮麗的風景
我的大北京,已經全面放開了,也照例來到疫情最嚴重的第一波,朋友、親戚都在告急,感染了,陽了,發燒了。大街上,排隊做核酸的沒有了,換為排隊買藥的人,最急需是退燒藥。
12月23日 04:33:37
文匯報
文化
【雙城記】在天之靈
大學畢業我來到北京人藝做編劇,曹禺是院長,我很難見到他,只是開大會,遠遠地看到他,可望不可及。直到我寫出《天下第一樓》,那是1988年春,曹禺看過劇本,請我和兩位導演來到家中,他在生病,是特意從醫院回來的。沒有想到,他的家很普通,傢具好像是公家派給的,只有一個面窗的書桌,古色古香。
12月16日 04:35:22
文匯報
【雙城記】危樓風月
好一座危樓,好一個香港!疫情加碼,劇場也加碼,《天下第一樓》的演出地文化中心大劇場,開了2樓,又開3樓,依舊滿足不了要看戲的人,每晚人頭湧湧,掌聲陣陣。
12月09日 04:34:52
文匯報
演出
【雙城記】天子腳下的人們之一
北京正陽門,又稱前門,前門被稱為「天子腳下」,天安門之後是午門,是昔日皇宮,之前是前門,出了前門,就是老百姓的天下。這裏市景繁華,人口稠密,店舖、茶樓、戲院、攤位,白天熙來攘往,入夜燈火輝煌,五百年繁盛不衰。疫情3年當中,這裏卻一片寂靜。全面開放後的前門什麼樣?
03月24日 04:33:43
這裏
【雙城記】滿天星
我坐在觀眾席裏,看北京人藝版《天下第一樓》這一輪的最後一場演出。這一版是2022年重排,也是這部戲的第4版,演員是人藝年輕一代,年紀都不滿40歲。《天下第一樓》自1988年第一版開始,着重培養年輕演員是導演夏淳的宗旨,那時候楊立新、吳剛、岳秀清等都是培養重點。記得吳剛在第一版中飾演瑞蚨祥綢緞莊的老闆孟四爺,只出場一次,只有幾句台詞,但說得字正腔圓,把一個大老闆的氣度表現得正到火候,立時得到台下看排演的人藝第一代大演員們的重視,紛紛問這個是誰?吳剛後來成了大明星。
03月17日 04:33:32
雙城記:心裏流眼淚 臉上還得笑
《天下第一樓》在香港演完粵語版,又在北京首都劇場開張。歷經33年《天下第一樓》是北京人藝演出場次最多的戲之一,僅次於《茶館》、《雷雨》。
03月10日 04:30:31
演員
【雙城記】中西二湯
在香港過日子必要煲湯,煲湯和做餃子一樣,各家有各家的味道,沒有一家是一樣的。廣東人有兩種湯不多煲:醃篤鮮和羅宋湯,這一中一西兩種湯,千人千味,每家都有不同味道。春天了,想煲醃篤鮮,到處買不到上海鹹肉,疫情中,不少這種專賣上海等北方特色的小店關了門。材料總算買全了,春筍不正宗,可沒有了它,就變成鹹肉湯了。照足菜譜和經驗做,煲足3個鐘,出來的湯雖然鮮,但不是乳白色,不知哪道工序出了錯,失望。
03月03日 04:38:13
羅宋
【雙城記】生死一線
香港救援隊在土耳其完成救援任務回到香港,看着他們一個接着一個接受特首握手迎接,歡迎英雄歸來,真是由衷感動。在機場,他們與家人團聚,孩子抱住爸爸,妻子攬住丈夫,白髮人抱住兒子,一個十個月大的嬰兒竟然認出爸爸,露出萌萌笑容,雖然僅僅9天,確是一場生死離別。
02月24日 04:36:07
地震
【雙城記】咬春
咬春,是立春的節氣習俗,指在立春這天咬食春盤、春餅、蘿蔔等,古人有「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
02月17日 04:36:37
【雙城記】看電影
接到電話,問看不看內地電影《滿江紅》,當然看!
02月10日 04:37:37
電影
【雙城記】過年吃餃子
過了一個年,按照老傳統,幾乎天天要吃餃子。初一餃子,初二麵,是北京的老規矩,之後,初五百無禁忌叫「破五」,要吃餃子表示圓滿,初八「順星」,餃子像星星要吃餃子,正月十五看花燈,好像也有餃子的份。
02月03日 04:37:59
【雙城記】桃花雁來蕈
過年了,總要做幾樣平日少吃特別的菜,上百度、抖音、快手找靈感,教做菜的太多太多,看得眼花繚亂。世界紛擾,疫情病毒加上打打殺殺,連飲食口味都受了刺激。
01月27日 04:37:37
【雙城記】美食美文
莫言寫給青年的信中有一句「不被大風吹倒」。莫言回憶小時候,他和爺爺去割草遭遇狂風,他們使勁拉着車,死死地和狂風對抗,爺爺「脊背繃得像一張弓,雙腿在顫抖,小褂子被風撕破,只剩下兩個袖子掛在肩上」,終於挺過一場大風。
01月20日 04:35:56
【雙城記】永遠的「煇黃」
全香港都在紀念顧嘉煇,這位屬於香港,屬於中國,屬於世界的音樂家、作曲家。人們讚美他的歌曲和樂曲,而由他作曲的,唯一一部音樂劇,卻沒有提到。
01月13日 04:37:31
香港
【雙城記】一身正氣
中國話劇界、北京人藝又走了一位第一代演員鄭榕,這幾乎已經是最後一位了。鄭榕老師身高1米80,四方臉,兩眼有神,他飾演的角色都是一身正氣。
01月06日 04:38:01
【雙城記】杜鵑花裏杜鵑啼
我的姨母張曼玲(見圖)走了,她是中國京劇院著名程派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12月30日 04:37:52
【雙城記】亮麗的風景
我的大北京,已經全面放開了,也照例來到疫情最嚴重的第一波,朋友、親戚都在告急,感染了,陽了,發燒了。大街上,排隊做核酸的沒有了,換為排隊買藥的人,最急需是退燒藥。
12月23日 04:33:37
文化
【雙城記】在天之靈
大學畢業我來到北京人藝做編劇,曹禺是院長,我很難見到他,只是開大會,遠遠地看到他,可望不可及。直到我寫出《天下第一樓》,那是1988年春,曹禺看過劇本,請我和兩位導演來到家中,他在生病,是特意從醫院回來的。沒有想到,他的家很普通,傢具好像是公家派給的,只有一個面窗的書桌,古色古香。
12月16日 04:35:22
【雙城記】危樓風月
好一座危樓,好一個香港!疫情加碼,劇場也加碼,《天下第一樓》的演出地文化中心大劇場,開了2樓,又開3樓,依舊滿足不了要看戲的人,每晚人頭湧湧,掌聲陣陣。
12月09日 04:34:52
演出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2020
7
熱門視頻
「BE@RBRICK WORLD WIDE TOUR3 」日本以外首展 香港站中環Artelli開幕
點觀香港|將軍澳道5車相撞87傷 「劣質旅行團」捲土重來
熱點
1
75%企業今年將在華再投資
2
【文匯直擊】急症室逼爆 新冠病人入院苦等10小時
3
各界撐釋法!支持中央排除國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