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全部
下拉
全部
報紙
視頻
從新到舊
下拉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下拉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瀏覽
卡片瀏覽
【雙城記】南京板鴨
應邀到南京大學文學院開學術會議,南京大學是江南一等學府,全國大學排名前五,文理皆佳。南大校園很大,建築宏偉,問校園有多大,學生說,校園裏包有一座山,還神秘地說山上有野豬,所有人睜大眼,對我並不新鮮,香港是常事。問大學全校有多少人,校職員不算,學生就有好幾萬。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無障礙開始了
殘疾人上舞台演出自己,也是絕無僅有。話劇開啟排練前,整個製作團隊隨着趙紅程一起坐輪椅走了3公里,視線降低到小孩的高度,任何路障都充滿危險,平時可以靈巧跳開的小路障,變成了稍不小心就會讓輪椅翻車的危難。全國大約有8,500多萬殘疾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公共場所中鮮見他們的身影,因為無障礙設施整體普及率很低,出行不便是殘疾人群遇到的最棘手問題,劇名《請問最近的無障礙廁所在哪裏?》來自趙紅程的經歷,她去看演出,詢問劇場無障礙廁所在哪?工作人員說︰「你最好使用紙尿褲。」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無障礙廁所在哪裏
出門,還是不出門?這是一個問題。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直到近日腰出了情況,行動受阻,這便成了中心問題。我看到一篇殘疾人的訪問,原來這是所有殘疾人每日每時都要想的問題。近日提起傷殘自閉人士的話題,我又想起曾經讓我大受感動的一台戲。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在北京過中秋
兩年一度的北京文化論壇,每次都是在秋天10月1日國慶前舉行,今年主題是「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重磅人士匯集北京,以演講沙龍論壇各抒己見,我應約做了「原動力與原創力」的主題發言。因為參會,不得已推卻了香港幾個國慶宴會,誰知颱風「樺加沙」襲擊香港,所有活動延期,我回到香港又趕得上了。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隱秘綠洲
長安街沿線往東,北京CBD有一處隱秘綠洲,緊鄰使館區,旁邊是日壇公園——北京國際俱樂部也稱「建外21號院」,京城有「西有釣魚臺,東有俱樂部」之說,可見其地位不一般。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地獄 煉獄 天堂
我要回香港,朋友回美國,打電話邀夜晚吃飯話別,她說不行了,要去看《神曲》,但丁的《神曲》音樂劇,意大利原班人馬演出,最後一場,我也要去!離開演還有3個鐘,肯定沒票了,上網一試,萬想不到,竟然買到了!來到演出場地北京新世紀劇院,劇場位置場地都好,但很少來這裏看節目,劇場門口人不多,時間還早吧﹗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茶食
突然想吃素什錦,香港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素什錦,某些上海菜館有,不是太貴就是太少,和江南做的差得遠,想吃最好自己做。香菇木耳是現成的,要去買的是豆製品,貨架上除去豆腐,用黃豆做的食品少之又少,來來去去就是那幾樣,而香港的齋都是甜味的,甜得像吃糖,香港食齋人這樣喜歡甜食嗎?內地的豆製品花樣可太多了,多到眼暈,江南更多,幾十樣是少不了。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樓外之樓 味外之味
近日在議論「西湖醋魚」,原因是馬未都先生在西湖吃了這道菜,發出一些評論,引起各方議論,無論喜惡都是名人效應。喜歡這道菜或者不喜歡,都很正常。筆者因公事近日常去杭州,也在西湖邊的「樓外樓」用餐,其中也有這道「西湖醋魚」,樓外之樓,可有味外之味且不評說,這道名菜燒得是否正宗,各有各的說法,這裏也不作評論。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香港「照相館」
香港響起淒厲的警笛,連續不斷防空演習,一道道緊急疏散命令,一向平靜的香港處在緊張的戰爭空氣中,這是1941年12月,內地大片國土已被日軍佔據,大英帝國不可侵犯的霸氣和傲氣,使香港人幾乎沒有人相信日本會侵襲香港,就連一些研究國際問題的專家和香港高級軍事顧問,都不相信日本會在這個時候發動太平洋戰爭。香港人以為警報就是防空演習,躲也不躲,只是看熱鬧。很快,九龍爆發出很清晰的轟炸聲,上空有嗡嗡的飛機聲,有經受過大轟炸的內地人覺得不對了,這不像是演習。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到飯館吃什麼
中國人表示心情愉快的方式,就是到飯館吃一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去飯館吃飯是很隆重的社交,去一些有名飯館就更隆重,那時候北京有一間飯館叫「順峰」,要是去這家吃一餐,就顯得特別有身份、有面子,這是30多年前。現在去飯館吃一餐,真是太輕易了,只是感受與當年完全不同。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香港戲在內地
香港話劇團《大狀王》在內地巡演頗受歡迎,得到業界和觀眾的一致好評。詼諧俏皮,純真浪漫,台上台下形成了一個有商業氣氛、有人間真情的合體,觀眾在愉悅中度過一個美好的夜晚。現在的觀眾對藝術質素有要求,批評尖銳深入,粵語戲劇能在內地獲得這樣的成果,是香港演藝人數十年努力的回報。今年初,香港話劇團粵語版《天下第一樓》在內地巡演,同樣得到讚譽。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系統和環境
戲劇創作是最近最被關注的問題。內地戲劇劇場很火爆,即使票價是電影的幾倍以至十倍,依然有不少年輕觀眾走進劇場,這就需要更多的好的劇目給大家看,而好劇的根本在於劇本。於是劇本成為近日集中討論的一個話題,我們專門開了一個會,題目是「讓戲劇回歸文學」。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逸行吃飯
在中國,吃飯是一件重要的事,在外國,吃飯是一件簡單的事,許多食品都是現成的,隨便就是一餐,還有些寧可生吃也不做熟,所以就更簡單了。中國人請人吃飯,一個星期前就開始準備,法國人請人吃飯,臨時街邊買一公升牛奶、一根棍麵包、一份火腿,很薄起司牛油家裏有,外加兩個西紅柿,家裏存的土豆煮熟加黃油就是土豆泥或土豆湯,可以開餐了。法國外交場合請客,也只有一湯、一菜最多兩菜、一道甜品,為了招呼對吃比較重視的中國客人,主菜會為你多上一次,而主人一般不添加,如果你也不好意思加,那就回家再煮方便麵吧﹗酒是不會少的,餐前酒、餐後酒,吃魚白葡萄酒,吃肉紅葡萄酒、香檳酒,只是沒有國人愛喝的茅台,哪怕是高粱、二鍋頭。百年前,慈禧問去外國公使館赴宴的宮眷們吃了什麼?回答是「三國演義」:一盤湯、一塊肉、一盤甜得像吃白糖一樣的甜點,接着說︰「奴才最害怕,吃完餐後的那一杯『黑水』苦極了!」看來。百年來,外國人的飲食沒有多少改變。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青春的劇場
中國傳媒大學的劇場,全部滿座,地上坐了不少,走廊站了不少,來看表演系畢業班演出畢業大戲《德齡與慈禧》。舞台不大,導演把前台、樂池和側台都用上了,一張歷史影片打開序幕,3個多小時不休息(他們演出的是劇本全本)也沒有人離席,不停有笑聲和掌聲,是看見了他們熟悉的同學,穿戴上清裝「兩把頭」,扮成了慈禧、光緒、李蓮英,還是被劇情戲份感染,我也分不清了。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又見蘭英(二)
在巴黎,應蘭英之邀,來到她的小小的家。盼望多年的蘭英的山東式法餐擺上了台,有醬牛肉、松花豆腐、炒豆角、沙律、大大個的山東餃子,吃了幾天法餐,看見都心動。一切依舊,但是我沒有吃出十年前的蘭英味道,為什麼,我說不出來,蘭英依舊笑容滿面,但畢竟不是十多年前的笑容,這微妙也可能只有我看出,徐老師,她的表哥、她的老師、她最親的親人丈夫走了……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南京板鴨
應邀到南京大學文學院開學術會議,南京大學是江南一等學府,全國大學排名前五,文理皆佳。南大校園很大,建築宏偉,問校園有多大,學生說,校園裏包有一座山,還神秘地說山上有野豬,所有人睜大眼,對我並不新鮮,香港是常事。問大學全校有多少人,校職員不算,學生就有好幾萬。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無障礙開始了
殘疾人上舞台演出自己,也是絕無僅有。話劇開啟排練前,整個製作團隊隨着趙紅程一起坐輪椅走了3公里,視線降低到小孩的高度,任何路障都充滿危險,平時可以靈巧跳開的小路障,變成了稍不小心就會讓輪椅翻車的危難。全國大約有8,500多萬殘疾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公共場所中鮮見他們的身影,因為無障礙設施整體普及率很低,出行不便是殘疾人群遇到的最棘手問題,劇名《請問最近的無障礙廁所在哪裏?》來自趙紅程的經歷,她去看演出,詢問劇場無障礙廁所在哪?工作人員說︰「你最好使用紙尿褲。」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無障礙廁所在哪裏
出門,還是不出門?這是一個問題。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直到近日腰出了情況,行動受阻,這便成了中心問題。我看到一篇殘疾人的訪問,原來這是所有殘疾人每日每時都要想的問題。近日提起傷殘自閉人士的話題,我又想起曾經讓我大受感動的一台戲。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在北京過中秋
兩年一度的北京文化論壇,每次都是在秋天10月1日國慶前舉行,今年主題是「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重磅人士匯集北京,以演講沙龍論壇各抒己見,我應約做了「原動力與原創力」的主題發言。因為參會,不得已推卻了香港幾個國慶宴會,誰知颱風「樺加沙」襲擊香港,所有活動延期,我回到香港又趕得上了。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隱秘綠洲
長安街沿線往東,北京CBD有一處隱秘綠洲,緊鄰使館區,旁邊是日壇公園——北京國際俱樂部也稱「建外21號院」,京城有「西有釣魚臺,東有俱樂部」之說,可見其地位不一般。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地獄 煉獄 天堂
我要回香港,朋友回美國,打電話邀夜晚吃飯話別,她說不行了,要去看《神曲》,但丁的《神曲》音樂劇,意大利原班人馬演出,最後一場,我也要去!離開演還有3個鐘,肯定沒票了,上網一試,萬想不到,竟然買到了!來到演出場地北京新世紀劇院,劇場位置場地都好,但很少來這裏看節目,劇場門口人不多,時間還早吧﹗
發佈時間
演出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茶食
突然想吃素什錦,香港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素什錦,某些上海菜館有,不是太貴就是太少,和江南做的差得遠,想吃最好自己做。香菇木耳是現成的,要去買的是豆製品,貨架上除去豆腐,用黃豆做的食品少之又少,來來去去就是那幾樣,而香港的齋都是甜味的,甜得像吃糖,香港食齋人這樣喜歡甜食嗎?內地的豆製品花樣可太多了,多到眼暈,江南更多,幾十樣是少不了。
發佈時間
茶食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樓外之樓 味外之味
近日在議論「西湖醋魚」,原因是馬未都先生在西湖吃了這道菜,發出一些評論,引起各方議論,無論喜惡都是名人效應。喜歡這道菜或者不喜歡,都很正常。筆者因公事近日常去杭州,也在西湖邊的「樓外樓」用餐,其中也有這道「西湖醋魚」,樓外之樓,可有味外之味且不評說,這道名菜燒得是否正宗,各有各的說法,這裏也不作評論。
發佈時間
中國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香港「照相館」
香港響起淒厲的警笛,連續不斷防空演習,一道道緊急疏散命令,一向平靜的香港處在緊張的戰爭空氣中,這是1941年12月,內地大片國土已被日軍佔據,大英帝國不可侵犯的霸氣和傲氣,使香港人幾乎沒有人相信日本會侵襲香港,就連一些研究國際問題的專家和香港高級軍事顧問,都不相信日本會在這個時候發動太平洋戰爭。香港人以為警報就是防空演習,躲也不躲,只是看熱鬧。很快,九龍爆發出很清晰的轟炸聲,上空有嗡嗡的飛機聲,有經受過大轟炸的內地人覺得不對了,這不像是演習。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到飯館吃什麼
中國人表示心情愉快的方式,就是到飯館吃一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去飯館吃飯是很隆重的社交,去一些有名飯館就更隆重,那時候北京有一間飯館叫「順峰」,要是去這家吃一餐,就顯得特別有身份、有面子,這是30多年前。現在去飯館吃一餐,真是太輕易了,只是感受與當年完全不同。
發佈時間
飯館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香港戲在內地
香港話劇團《大狀王》在內地巡演頗受歡迎,得到業界和觀眾的一致好評。詼諧俏皮,純真浪漫,台上台下形成了一個有商業氣氛、有人間真情的合體,觀眾在愉悅中度過一個美好的夜晚。現在的觀眾對藝術質素有要求,批評尖銳深入,粵語戲劇能在內地獲得這樣的成果,是香港演藝人數十年努力的回報。今年初,香港話劇團粵語版《天下第一樓》在內地巡演,同樣得到讚譽。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系統和環境
戲劇創作是最近最被關注的問題。內地戲劇劇場很火爆,即使票價是電影的幾倍以至十倍,依然有不少年輕觀眾走進劇場,這就需要更多的好的劇目給大家看,而好劇的根本在於劇本。於是劇本成為近日集中討論的一個話題,我們專門開了一個會,題目是「讓戲劇回歸文學」。
發佈時間
作家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逸行吃飯
在中國,吃飯是一件重要的事,在外國,吃飯是一件簡單的事,許多食品都是現成的,隨便就是一餐,還有些寧可生吃也不做熟,所以就更簡單了。中國人請人吃飯,一個星期前就開始準備,法國人請人吃飯,臨時街邊買一公升牛奶、一根棍麵包、一份火腿,很薄起司牛油家裏有,外加兩個西紅柿,家裏存的土豆煮熟加黃油就是土豆泥或土豆湯,可以開餐了。法國外交場合請客,也只有一湯、一菜最多兩菜、一道甜品,為了招呼對吃比較重視的中國客人,主菜會為你多上一次,而主人一般不添加,如果你也不好意思加,那就回家再煮方便麵吧﹗酒是不會少的,餐前酒、餐後酒,吃魚白葡萄酒,吃肉紅葡萄酒、香檳酒,只是沒有國人愛喝的茅台,哪怕是高粱、二鍋頭。百年前,慈禧問去外國公使館赴宴的宮眷們吃了什麼?回答是「三國演義」:一盤湯、一塊肉、一盤甜得像吃白糖一樣的甜點,接着說︰「奴才最害怕,吃完餐後的那一杯『黑水』苦極了!」看來。百年來,外國人的飲食沒有多少改變。
發佈時間
巴黎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青春的劇場
中國傳媒大學的劇場,全部滿座,地上坐了不少,走廊站了不少,來看表演系畢業班演出畢業大戲《德齡與慈禧》。舞台不大,導演把前台、樂池和側台都用上了,一張歷史影片打開序幕,3個多小時不休息(他們演出的是劇本全本)也沒有人離席,不停有笑聲和掌聲,是看見了他們熟悉的同學,穿戴上清裝「兩把頭」,扮成了慈禧、光緒、李蓮英,還是被劇情戲份感染,我也分不清了。
發佈時間
慈禧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又見蘭英(二)
在巴黎,應蘭英之邀,來到她的小小的家。盼望多年的蘭英的山東式法餐擺上了台,有醬牛肉、松花豆腐、炒豆角、沙律、大大個的山東餃子,吃了幾天法餐,看見都心動。一切依舊,但是我沒有吃出十年前的蘭英味道,為什麼,我說不出來,蘭英依舊笑容滿面,但畢竟不是十多年前的笑容,這微妙也可能只有我看出,徐老師,她的表哥、她的老師、她最親的親人丈夫走了……
發佈時間
蘭英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