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2025全國兩會
爆料熱線
熱門搜尋:
全部
下拉
全部
即時
報紙
圖集
視頻
從新到舊
下拉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下拉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菜單 列表菜單
卡片菜單 卡片菜單
【雙城記】閒文閒吃
文學有閒文,即是閒情逸致,閒文可歸於無關家國大業的消遣,或者文人趣味,有點類似正餐外的零食。在中國,衣不妨污濁,居室不妨簡陋,道路不妨泥濘,而獨在吃上分毫不能馬虎。近日為了劇作,常乘高鐵往返內地,路程一樣長短,但行程時間和乘飛機差不多,飛機雖然快,但等待的時間長,高鐵不用等久,提前20分鐘才准許進站,早到無益,上車就開動,一點不耽誤。還有一樣很有趣,有小食。在休息室候車已經有很多種小食供選。火車站有專售小食的店舖,什麼都有,包成小袋,隨吃隨開,上車還贈送一小袋,花樣多到難以盡述,各地各省各有特色,能想得出的都有,想不出的更多,不知有沒有人統計過,共有多少種?上千種是一定有的。
發佈時間
文匯報
瓜子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話說七十年前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是說周武王的弟弟姬旦吃飯的時候也要辦公事,毛澤東說︰「周公確有吐握之勞。」以周公「一沐三握髮,一餐三吐哺」的美德讚美周恩來總理。每年1月8日、3月5日分別是周恩來的忌日和誕辰,他此生沒有兒女,連骨灰都沒有留下,但會有很多人不忘紀念這位人民的好總理。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四大順
廣東人忌諱「四」字,北方人沒這個講究,四喜丸子、大四喜。北京城叫「順」的清真飯館有4個,東來順、西來順、南來順,是不是還有一個北來順?舊時人重文化重名號,起名是一大學問,人名如是,商號企業更如是,名字起得好是發達興旺的第一步,名號不過是個代號,隨便起一個也行,工商局也給註冊,「胖媽煎餅」「肥妞炒麵」「小蘋果」「大鴨梨」都可以立店成名,但在中國但凡沒有文化的都不會長久。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君子比德於玉
《玉在中國文化上的價值》是一篇美術史論文,從玉的色澤、光潤、單純、堅韌,比喻中國古人推崇的道德理想,從美的理想延伸到道德的理想,從英國美學家柏德的名言「一切藝術趨歸音樂」引申出「若在中國,則可云,一切藝術趨向美玉」這篇專著出自中國美術史奠基人王遜先生。王遜先生的名字在當下可能很陌生,但是在中國美術史界和學術界則名聲鼎鼎,如同星辰。
發佈時間
文匯報
先生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修改趣聞
唐朝有個和尚,法號齊己,他很會寫詩,寫得還很好,可說是詩僧,他有個好友叫鄭谷,也是當時的詩人,有一天,齊己寫了一首詩《早梅》,其中有這樣兩句:「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他拿給鄭谷看,鄭谷說,梅一般不會數枝齊開,數枝就是一片了,可把數枝改為一枝: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才顯示出早開梅花的意境。
發佈時間
文匯報
作者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年初五迎財神
過完初五過初六,過了初六還照舊,年過完了,重回正軌。這個年最引我注目的有兩件事,一個是四川一個熊孩子,把燃放的爆竹扔進下水道,引發沼氣爆炸,炸翻了一條街,毀了數輛名牌私家車,被警員帶走問話。不能在家裏問嗎?他才8歲。孩子已經嚇傻了,按理說不是故意毀壞,他還沒有那種智商,這種失手就算是大人也難免一時錯亂,倒是市政應該檢討,下水道長年不清理,堆滿污物,導致沼氣爆滿見火就着,在內地就算是大城市,走路也要特別小心,街道上的井蓋時有只蓋一半,或不蓋嚴,一旦出事十分危險,責任在哪方?誰負主要責任?尚不知當局如何處理,真要照價賠償,小孩子家上一代下一代就此完全改變,什麼財神也救不了。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沒有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春意盎然 文化綿延
律回春漸,新元肇啟,爆竹一聲舊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送甲辰迎乙巳的時光裏,一項舉世矚目的消息如同春風拂面。春節,這一承載着千年文化底蘊的傳統節日,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喜訊,不僅是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國際認可,更是對春節文化深厚內涵的一次全球展示,如同冬日裏的一把火,點燃了文化傳承的新篇章。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文化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蘿蔔絲酥餅
看戲有烤鴨吃,沒錯!排起長長的隊伍,從烤鴨師傅手裏接過現片現捲、熱乎乎的烤鴨卷,一口咬下去。這是粵語版《天下第一樓》在內地巡迴演出,幾乎每地每場都有的幕間一景。尤其北京場,來現場的是正宗老店全聚德。除了烤鴨,觀眾在找尋另一樣美食:蘿蔔絲餅。
發佈時間
文匯報
蘿蔔絲餅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金街行 全鴨宴
啊!哇!不停地歡叫,不停地驚嘆,不停地拍照,《天下第一樓》全團人完成蘇州的演出,乘坐高鐵快車來到巡演第四站北京。《天下第一樓》講的是北京前門「天子腳下」的故事,這樣近距離的接觸卻是第一次!為了給劇組接風,我安排全團下火車就到前門全聚德總店晚宴。前門大街——這條北京中軸線上的金街,不准行車,全團人下了大巴車,向前門城樓下的全聚德走來。一路都是歡叫聲,張一元、內聯升、獨一處、廣和戲院、天樂、六必居……這些劇本中寫到的,只在資料中見過的,講過不知多少遍的台詞,竟然一一出現在眼前。這對北京人藝演出《天下第一樓》的演員來說,可能是尋常事,但對於香港話劇團的香港演員,是大開眼界。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重睹一樓 面貌全新
香港話劇團粵語版《天下第一樓》一路北行來到最重要的一站:北京。1月3日第一場,我坐在台下心緒不安,這齣誕生在北京演出了37年的戲,北京觀眾太熟悉了,他們會怎麼看?
發佈時間
文匯報
北京
收藏
取消收藏
港話劇團版《天下第一樓》獲北京觀眾好評
《天下第一樓》是何冀平創作於1988年的劇本,迄今為止,該劇已演出近600場,成為華語劇壇的經典之作。2022年,為慶祝劇團成立45周年,香港話劇團搬演該劇呈現了粵語版《天下第一樓》,轟動一時。2024年,香港話劇團復排此劇,並於當年年底首次開啟內地巡演。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北京味道」邂逅「香港製造」 港版《天下第一樓》成北京「開年大戲」
《天下第一樓》是何冀平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創作的一部經典戲劇。作品講述了清末民初的北京,老字號烤鴨店「福聚德」在生意岌岌可危之際,請來高人盧孟實力挽狂瀾,幾經波折後東山再起,但最後仍然走向破敗的故事。全劇通過一家飯館的興衰,映照出整個時代的浮沉與個人命運的起落。自1988年首演以來,《天下第一樓》長演不衰,亦曾應邀到歐美、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及香港等地演出,並被改編為電視劇,有口皆碑。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重睹一樓 感受全新
走過深圳、佛山、蘇州,粵語版《天下第一樓》一路掌聲不息,譽美不斷地來到北京。也是此次巡演中重要的一站,也是《天下第一樓》的誕生地,我在這裏走進烤鴨店全聚德,開始了一部色香味美,從中國烹飪五味走入人生五味的創作,北京是中國話劇殿堂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所在地,他們以最強的陣容,連續演出此劇37年。
發佈時間
文匯報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舊址的光環
在桂林參加藝術節,一早有人敲門,是沈雲。沈雲是夏衍伯伯(沈彥冰)的孫女,她手裏拿着一個膠袋,裏面裝的是糖水,紅豆、綠豆、芋頭,煲得軟爛,入味香甜,一邊喝、一邊聽她說,她一早出去,看《救亡日報》位於桂林太平路4號的報社舊址,發現附近有賣糖水,竟是她爺爺惦記了幾十年的老式家常味。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桂林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顧威,不要走
顧威是我的老師、導演、兄長,36年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開始排演《天下第一樓》,顧威是導演之一,當時顧威是中青年演員、新晉導演、編劇,夏淳導演栽培青年,邀顧威聯合導演。我剛出校門不久,在北京人藝編劇組裏最年輕,面皮薄,不會與人交往,不善言辭交際,面對夏淳這樣的天王級大導演,大氣都不敢出,但劇本二度創作,編劇必須和導演深入溝通,把想法準確傳達給導演,好在有顧威,他看出我的焦慮不安,叫我別着急,他向夏淳導演傳達,其實以他的位置,許多話也難以開口,有多少為難之處,從來沒聽他說過。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京味食趣
看到一個小視頻「吃主一哥」,吃主是個又胖又壯的中年男子,帶着老母親專吃北京的有名飯莊,鴻賓樓、烤肉季、豐澤園、浣花春、白水羊頭。兒子光頭粗壯,樣子討喜,定是吃的好東西太多,老母親70多歲了,有點見識,說的都是行家話。說起北京老飯莊,勾起許多回憶。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閒文閒吃
文學有閒文,即是閒情逸致,閒文可歸於無關家國大業的消遣,或者文人趣味,有點類似正餐外的零食。在中國,衣不妨污濁,居室不妨簡陋,道路不妨泥濘,而獨在吃上分毫不能馬虎。近日為了劇作,常乘高鐵往返內地,路程一樣長短,但行程時間和乘飛機差不多,飛機雖然快,但等待的時間長,高鐵不用等久,提前20分鐘才准許進站,早到無益,上車就開動,一點不耽誤。還有一樣很有趣,有小食。在休息室候車已經有很多種小食供選。火車站有專售小食的店舖,什麼都有,包成小袋,隨吃隨開,上車還贈送一小袋,花樣多到難以盡述,各地各省各有特色,能想得出的都有,想不出的更多,不知有沒有人統計過,共有多少種?上千種是一定有的。
發佈時間
瓜子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話說七十年前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是說周武王的弟弟姬旦吃飯的時候也要辦公事,毛澤東說︰「周公確有吐握之勞。」以周公「一沐三握髮,一餐三吐哺」的美德讚美周恩來總理。每年1月8日、3月5日分別是周恩來的忌日和誕辰,他此生沒有兒女,連骨灰都沒有留下,但會有很多人不忘紀念這位人民的好總理。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四大順
廣東人忌諱「四」字,北方人沒這個講究,四喜丸子、大四喜。北京城叫「順」的清真飯館有4個,東來順、西來順、南來順,是不是還有一個北來順?舊時人重文化重名號,起名是一大學問,人名如是,商號企業更如是,名字起得好是發達興旺的第一步,名號不過是個代號,隨便起一個也行,工商局也給註冊,「胖媽煎餅」「肥妞炒麵」「小蘋果」「大鴨梨」都可以立店成名,但在中國但凡沒有文化的都不會長久。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君子比德於玉
《玉在中國文化上的價值》是一篇美術史論文,從玉的色澤、光潤、單純、堅韌,比喻中國古人推崇的道德理想,從美的理想延伸到道德的理想,從英國美學家柏德的名言「一切藝術趨歸音樂」引申出「若在中國,則可云,一切藝術趨向美玉」這篇專著出自中國美術史奠基人王遜先生。王遜先生的名字在當下可能很陌生,但是在中國美術史界和學術界則名聲鼎鼎,如同星辰。
發佈時間
先生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修改趣聞
唐朝有個和尚,法號齊己,他很會寫詩,寫得還很好,可說是詩僧,他有個好友叫鄭谷,也是當時的詩人,有一天,齊己寫了一首詩《早梅》,其中有這樣兩句:「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他拿給鄭谷看,鄭谷說,梅一般不會數枝齊開,數枝就是一片了,可把數枝改為一枝: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才顯示出早開梅花的意境。
發佈時間
作者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年初五迎財神
過完初五過初六,過了初六還照舊,年過完了,重回正軌。這個年最引我注目的有兩件事,一個是四川一個熊孩子,把燃放的爆竹扔進下水道,引發沼氣爆炸,炸翻了一條街,毀了數輛名牌私家車,被警員帶走問話。不能在家裏問嗎?他才8歲。孩子已經嚇傻了,按理說不是故意毀壞,他還沒有那種智商,這種失手就算是大人也難免一時錯亂,倒是市政應該檢討,下水道長年不清理,堆滿污物,導致沼氣爆滿見火就着,在內地就算是大城市,走路也要特別小心,街道上的井蓋時有只蓋一半,或不蓋嚴,一旦出事十分危險,責任在哪方?誰負主要責任?尚不知當局如何處理,真要照價賠償,小孩子家上一代下一代就此完全改變,什麼財神也救不了。
發佈時間
沒有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春意盎然 文化綿延
律回春漸,新元肇啟,爆竹一聲舊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送甲辰迎乙巳的時光裏,一項舉世矚目的消息如同春風拂面。春節,這一承載着千年文化底蘊的傳統節日,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喜訊,不僅是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國際認可,更是對春節文化深厚內涵的一次全球展示,如同冬日裏的一把火,點燃了文化傳承的新篇章。
發佈時間
文化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蘿蔔絲酥餅
看戲有烤鴨吃,沒錯!排起長長的隊伍,從烤鴨師傅手裏接過現片現捲、熱乎乎的烤鴨卷,一口咬下去。這是粵語版《天下第一樓》在內地巡迴演出,幾乎每地每場都有的幕間一景。尤其北京場,來現場的是正宗老店全聚德。除了烤鴨,觀眾在找尋另一樣美食:蘿蔔絲餅。
發佈時間
蘿蔔絲餅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金街行 全鴨宴
啊!哇!不停地歡叫,不停地驚嘆,不停地拍照,《天下第一樓》全團人完成蘇州的演出,乘坐高鐵快車來到巡演第四站北京。《天下第一樓》講的是北京前門「天子腳下」的故事,這樣近距離的接觸卻是第一次!為了給劇組接風,我安排全團下火車就到前門全聚德總店晚宴。前門大街——這條北京中軸線上的金街,不准行車,全團人下了大巴車,向前門城樓下的全聚德走來。一路都是歡叫聲,張一元、內聯升、獨一處、廣和戲院、天樂、六必居……這些劇本中寫到的,只在資料中見過的,講過不知多少遍的台詞,竟然一一出現在眼前。這對北京人藝演出《天下第一樓》的演員來說,可能是尋常事,但對於香港話劇團的香港演員,是大開眼界。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重睹一樓 面貌全新
香港話劇團粵語版《天下第一樓》一路北行來到最重要的一站:北京。1月3日第一場,我坐在台下心緒不安,這齣誕生在北京演出了37年的戲,北京觀眾太熟悉了,他們會怎麼看?
發佈時間
北京
收藏
取消收藏
港話劇團版《天下第一樓》獲北京觀眾好評
《天下第一樓》是何冀平創作於1988年的劇本,迄今為止,該劇已演出近600場,成為華語劇壇的經典之作。2022年,為慶祝劇團成立45周年,香港話劇團搬演該劇呈現了粵語版《天下第一樓》,轟動一時。2024年,香港話劇團復排此劇,並於當年年底首次開啟內地巡演。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北京味道」邂逅「香港製造」 港版《天下第一樓》成北京「開年大戲」
《天下第一樓》是何冀平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創作的一部經典戲劇。作品講述了清末民初的北京,老字號烤鴨店「福聚德」在生意岌岌可危之際,請來高人盧孟實力挽狂瀾,幾經波折後東山再起,但最後仍然走向破敗的故事。全劇通過一家飯館的興衰,映照出整個時代的浮沉與個人命運的起落。自1988年首演以來,《天下第一樓》長演不衰,亦曾應邀到歐美、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及香港等地演出,並被改編為電視劇,有口皆碑。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重睹一樓 感受全新
走過深圳、佛山、蘇州,粵語版《天下第一樓》一路掌聲不息,譽美不斷地來到北京。也是此次巡演中重要的一站,也是《天下第一樓》的誕生地,我在這裏走進烤鴨店全聚德,開始了一部色香味美,從中國烹飪五味走入人生五味的創作,北京是中國話劇殿堂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所在地,他們以最強的陣容,連續演出此劇37年。
發佈時間
香港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舊址的光環
在桂林參加藝術節,一早有人敲門,是沈雲。沈雲是夏衍伯伯(沈彥冰)的孫女,她手裏拿着一個膠袋,裏面裝的是糖水,紅豆、綠豆、芋頭,煲得軟爛,入味香甜,一邊喝、一邊聽她說,她一早出去,看《救亡日報》位於桂林太平路4號的報社舊址,發現附近有賣糖水,竟是她爺爺惦記了幾十年的老式家常味。
發佈時間
桂林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顧威,不要走
顧威是我的老師、導演、兄長,36年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開始排演《天下第一樓》,顧威是導演之一,當時顧威是中青年演員、新晉導演、編劇,夏淳導演栽培青年,邀顧威聯合導演。我剛出校門不久,在北京人藝編劇組裏最年輕,面皮薄,不會與人交往,不善言辭交際,面對夏淳這樣的天王級大導演,大氣都不敢出,但劇本二度創作,編劇必須和導演深入溝通,把想法準確傳達給導演,好在有顧威,他看出我的焦慮不安,叫我別着急,他向夏淳導演傳達,其實以他的位置,許多話也難以開口,有多少為難之處,從來沒聽他說過。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雙城記】京味食趣
看到一個小視頻「吃主一哥」,吃主是個又胖又壯的中年男子,帶着老母親專吃北京的有名飯莊,鴻賓樓、烤肉季、豐澤園、浣花春、白水羊頭。兒子光頭粗壯,樣子討喜,定是吃的好東西太多,老母親70多歲了,有點見識,說的都是行家話。說起北京老飯莊,勾起許多回憶。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