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雙城記】樓外之樓 味外之味

2025-09-12 04:02:58 雙城記

何冀平

近日在議論「西湖醋魚」,原因是馬未都先生在西湖吃了這道菜,發出一些評論,引起各方議論,無論喜惡都是名人效應。喜歡這道菜或者不喜歡,都很正常。筆者因公事近日常去杭州,也在西湖邊的「樓外樓」用餐,其中也有這道「西湖醋魚」,樓外之樓,可有味外之味且不評說,這道名菜燒得是否正宗,各有各的說法,這裏也不作評論。

說起吃,連神明也入鄉隨俗,他民族的神,只要有香花就滿足了,最近旅行看了歐洲各國不少教堂,裏面的供奉只有鮮花蠟燭,不見有食物,中國就不同了,中國的神非吃不可,獻上豬頭、全羊全牛、水果點心,沒有吃食就好像不夠誠意。中國人愛吃好、愛善吃;中國文人似乎也格外喜歡談論吃,在中國散文小品中,談論衣、住、行的佳作不算多,而談論吃的好文章可不少。當下更是多得不得了,打開手機,吃的、教的、做的、講的,誰都可以拍視頻上傳。

對於真正的烹調專家美食專家來說,這些所謂的「吃」簡直不能算吃,他們要關心的是從吃的「內容」到吃的「形式」,還有滲透在「吃」的行為中的人情物理,「清茶淡飯中尋其固有之味」,這對現在「好吃」的眾多人來說不太理解。

中國人能吃會吃,借吃消閒,是值得讚許的。一個瘦小的女孩在數分鐘內要吃掉數斤又辣又鹹的小麵,引得眾人津津樂道圍觀,這不屬於吃的範圍。林語堂和吳組緗曾為吸煙有過以下描述︰「有鬍子老伯伯吸煙,表現了淳厚、圓潤、老拙,有點像劉石庵的書法。年輕美貌的女士吸煙,風姿韻味穠纖柔媚,使你彷彿讀到一章南唐詞。風流儒雅的先生吸煙,飄逸淡遠,有些近乎倪雲林的山水。」你可以不欣賞乃至厭惡這種充滿裝飾意味的生活藝術,可你不能不承認它自有其特點,它的真正效用並不在於過癮,而是一種閒逸生活的消遣與享受。

中國自古以來有各式美食,好美食者眾多,但不是揮金如土地吹噓花了多少錢,在某高檔飯店吃了怎樣的一餐,多麼豪華奢侈,那是暴發戶的饕餮,也不是能為無米之炊的清淡之極。淡到索然無味食不果腹,應該有的是「非功利」的,純為體味「閒中之趣」的意趣,講出享受者所獲得的,非常人所能領悟的樂趣、知識、情致,才是美食之道。扯遠了,對於吃,各有各的愛好吃法,炸醬麵、蘇州麵、小麵、拉麵、大排麵,各有千秋,不必強求,這裏不過表述筆者的嗜好。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