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9月3日在北京隆重舉行。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閱兵儀式,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並檢閱受閱部隊,吸引全球目光。與2015年抗戰勝利70週年及2019年建國70週年閱兵相比,今次閱兵展現了中國軍隊的嶄新面貌。香港文匯報特邀嘉賓深入剖析閱兵亮點及其對國際關係、台海局勢的影響。
焦點一:閱兵亮點解析
資深時事評論員何亮亮指出,今次閱兵與2015年、2019年不同,背景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顯示中國軍隊已躋身世界一流水平,遠超美國6月閱兵的表現。中國軍隊不僅氣勢磅礴,裝備亦足以與美國軍力比肩,可見中國之崛起。
立法會議員鄧飛表示,閱兵亮點在於大規模展示無人裝備,包括無人飛機、戰艦及微波定向武器,構成系統化作戰體系。此舉回應美國「地獄景觀」作戰概念,展現中國的工業與軍工實力,特別在無人技術應用上領先,傳遞強烈戰略訊息。
時事評論員、國際策略顧問鄭國鈞補充,西方媒體誤解閱兵為蘇聯式勝利遊行,反映其無法理解中國軍工能力。閱兵展現的非單一裝備,而是整體實力,間接證明中國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的優勢。
焦點二:國際關係與地緣政治解析
何亮亮認為,閱兵顯示中國軍事的遠程投送能力媲美美國,但中國通過全球治理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倡議展現和平建設的形象,與美國的軍事擴張形成對比。他以秘魯錢凱港及非洲太陽能市場為例,指中國已在全球經濟領域扮演關鍵角色,地緣政治影響深遠。
鄧飛表示,閱兵雖不公開展示最強裝備,但足以震懾美日等國,促使其調整外交策略。他解釋,閱兵展示的裝備大多已經服役,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惟單靠閱兵難以全面評估其完整作戰能力,因後者需依賴與其他系統的聯動。鄧飛強調,無人裝備如無人偵察機等設備分工明確——分別負責高空、低空偵察及軍方信號採集,並具備偵察與打擊相互轉換的能力,足見其可構成系統化作戰體系。
鄭國鈞指出,26國領袖出席閱兵儀式,代表超過全球四分之一的GDP,預示未來30年亞洲經濟崛起。西方擔心失去市場主導權,閱兵成為中國保家衛國的象徵,而非西方占領式軍事展示,文化差異導致西方世界焦慮加劇。
焦點三:台海局勢影響
何亮亮分析,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稱「終戰80週年」被視為認賊作父,台獨傾向明顯,民眾透過閱兵察覺形勢變化。他預測10月28日台灣光復80週年紀念會將釋放新提法,統一時機或近在咫尺,國家可能採用不戰而屈人之兵策略。
鄧飛表示,閱兵針對美日介入台海的空窗期,軍演及防空識別區顯示準備充分。西方媒體炒作「邪惡軸心」概念毫無新意,反映其焦慮且無力阻止中國發展,中國目標是快速解決台灣問題,而非全球爭霸,理念與西方截然不同。
鄭國鈞補充,台灣40萬人收看閱兵(佔人口2%)已證明民意轉向,中國大陸正使用資本主義方法反制顏色革命。
以上僅為嘉賓個人觀點 不代表文匯報立場。
更多內容請點擊文匯報YouTube視頻: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