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全部
下拉
全部
報紙
視頻
從新到舊
下拉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下拉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瀏覽
卡片瀏覽
【網人網事】AI演員蒂莉
一位永遠不必擔心衰老、醜聞或片酬的演員,正站在荷里活的門口。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手機囚徒
在北京吃涮肉,旁邊一桌4個年輕人聚會。吃到中途,小狸忽然意識到一件事情——他們真的好安靜啊﹗一坐下,統一拿起手機掃碼看菜單,等菜期間統一低頭刷手機,菜品上桌又統一拍照,然後男生們低頭苦吃,女生們則一邊小口咀嚼着蔬菜、一邊低頭P圖……總之沒什麼人在說話,更沒什麼人愛說話,似乎全員都靦覥、內向、社恐、I。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AI素食者
近年科技浪潮席捲一切,人們正習慣於擁抱每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然而,正如工業化催生了環保主義,快餐文化誕生出慢食運動,在算法無孔不入的今天,一個新興的「逆行」群體也正在悄然形成——AI素食者。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博物館熱」下的冷思考
不知何時開始,「看展」成了比喝下午茶更時髦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以前門庭冷落的博物館,如今都搖身一變成了最香的餑餑。猶記上個世紀末,每逢雨雪,小狸總愛興起「入宮」——看看空蕩蕩的紫禁城。而當下要想復刻這個體驗基本是做夢,如今的故宮,下刀子也不會空蕩蕩。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公式化的語言狂歡
社媒刷得多了,有時真的會嫌棄。滿屏的標題及內文,都是當下最流行的熱詞和句式,就好像,看着一群鸚鵡在上網。當然了,人家鸚鵡本身沒毛病,但像鸚鵡的人、尤其是人群,卻未免無聊也無料了。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香蕉爆火之後
Google多模態圖像AI Nano Banana (奈米香蕉)橫空出世,震驚世人。因為它不僅P圖技術了得,更可以理解事物、邏輯乃至時間。比如,一張原本模糊龜裂無法辨認的清朝宮女老照片,現在不僅可以一鍵高清還原,更可以換衣化妝、改變表情、生成動態視頻、多機位微電影、預測「十年前/後」的情景、製作圖表、生成歷史科普標註等等,而且與原素材高度一致,足可以假亂真。說穿了,「無中生有」的本領之強悍,前所未見。而它因此對傳統倫理的顛覆,也開創了全新的影像時代。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魯迅的煙
一面見證了22載歲月的景牆,一幅魯迅夾煙的版畫,近日成了輿論風暴的中心。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當外行指導內行
熱播綜藝《一飯封神》上周爆了,原因是一道豬扒飯引發了職場牛馬們的深深共情。節目中的新人小廚,仗着身為隊長一朝權在手,對資深大廚的招牌菜指手畫腳,強行改造。太過業餘下,低級失敗可想而知,又馬上甩鍋,更進一步指揮「多放點嫩肉粉」以圖脫困。讓一個香港高級中餐廳的米芝蓮名廚「放嫩肉粉」,還「多放點」,屏幕前的觀眾們終於崩潰了,紛紛衝到小紅書吐槽:這就是我那無知領導啊!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貓爪盛宴
香港8天內4次黑雨,愣是沒攔住一眾貓奴的拳拳事主心。2025年香港貓迷博覽會在滂沱大雨中再創佳績,3天超過20萬人次入場,同比增幅12%。即便在臨近閉館時,依然人潮不斷。重點是,旺丁還旺財,不少鏟屎官一出手便是幾千蚊,冒雨而來有多狼狽,刷卡付款就有多豪爽。這是什麼精神?這根本就是信仰。而貓爪掀開的,也不只是雨幕,更是一個年逾24億港元的「喵經濟」版圖。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暴雨之後
8月,本應是香港炎夏與颱風交織的季節,今年卻似乎被暴雨重新定義了。8日內4次「黑雨」掛牌,頻次之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港股IPO。至於8月5日那場打破141年來8月單日降雨量紀錄的「世紀暴雨」,更是讓人印象深刻。當人們在狼狽中收拾殘局,一堆隱約的疑惑,隨着積水慢慢退去而浮現:現在的雨,好像哪裏不太一樣?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貓之稜鏡
年輕人熱衷「雲吸貓」,內地自媒體寵物賽道飛速興起。但貓貓狗狗吸多了就發現一個現象:該賽道當是「看臉」文化之卷王,隻隻都是顏霸,沒有最萌,只有更萌。而且審美比當代年輕人類還統一——以貓界為例,必是大頭、圓臉、肥身、短腿以及肉爪。相貌一框定,血統自然也鎖定了,英短三劍客不說一統天下,也至少佔據了大半江山。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被「出片兒」綁架
一種名為「窩囊旅遊」的新風潮正風靡年輕人,代表項目有「三件套」:「窩囊蹦極」「窩囊爬山」「窩囊漂流」。所謂「窩囊」,指的是那些看似高強度甚至極限的運動,偷偷減料變成毫無挑戰性的「溫柔版」——蹦極是勻速緩慢下降,爬山靠的是自動扶梯,漂流則是在僅有0.5米深的靜止水面上「躺平」。表面上看,這似乎是旅遊方式的「微創新」,為那些「又菜又愛玩」的人提供了一種「重在參與,兼顧舒服」的折中選擇,讓人既能釋放壓力,又能獲得「又慫又爽」的體驗價值。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乖孫經濟學
據說,年輕人最新的熱門職業已經從「全職兒女」 升級成了 「全職乖孫」。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原生職場
最近幾天,「原生職場創傷」的概念火了,連《人民日報》都下場給遭受一萬點暴擊的社會新鮮人們開「樹洞」。所謂「原生職場」,指的是年輕人初入社會從事的第一份長期工作,而「原生職場創傷」,則自然是做這份工時,因公司環境、文化氛圍或領導風格等因素對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這種創傷類似於「原生家庭創傷」,形塑了一個新人對工作的認知、對權威的態度以及職業生涯的價值觀;它更會變成「烙印」,影響後續的職業選擇和心理狀態,甚至延續一生。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自己的鬱金香
正所謂每代人都有自己的鬱金香。上世紀的鬱金香,是荷蘭投機者手裏的花球,是瘋狂的南海泡沫,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而這個世紀的鬱金香、是千禧年後全民搶購的「炒鞋」、是前幾年的茅台神話、是房地產、是互聯網、是很多人眼中未來的比特幣。而當下最新款的鬱金香,則是那隻神秘的Labubu。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AI演員蒂莉
一位永遠不必擔心衰老、醜聞或片酬的演員,正站在荷里活的門口。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手機囚徒
在北京吃涮肉,旁邊一桌4個年輕人聚會。吃到中途,小狸忽然意識到一件事情——他們真的好安靜啊﹗一坐下,統一拿起手機掃碼看菜單,等菜期間統一低頭刷手機,菜品上桌又統一拍照,然後男生們低頭苦吃,女生們則一邊小口咀嚼着蔬菜、一邊低頭P圖……總之沒什麼人在說話,更沒什麼人愛說話,似乎全員都靦覥、內向、社恐、I。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AI素食者
近年科技浪潮席捲一切,人們正習慣於擁抱每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然而,正如工業化催生了環保主義,快餐文化誕生出慢食運動,在算法無孔不入的今天,一個新興的「逆行」群體也正在悄然形成——AI素食者。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博物館熱」下的冷思考
不知何時開始,「看展」成了比喝下午茶更時髦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以前門庭冷落的博物館,如今都搖身一變成了最香的餑餑。猶記上個世紀末,每逢雨雪,小狸總愛興起「入宮」——看看空蕩蕩的紫禁城。而當下要想復刻這個體驗基本是做夢,如今的故宮,下刀子也不會空蕩蕩。
發佈時間
博物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公式化的語言狂歡
社媒刷得多了,有時真的會嫌棄。滿屏的標題及內文,都是當下最流行的熱詞和句式,就好像,看着一群鸚鵡在上網。當然了,人家鸚鵡本身沒毛病,但像鸚鵡的人、尤其是人群,卻未免無聊也無料了。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香蕉爆火之後
Google多模態圖像AI Nano Banana (奈米香蕉)橫空出世,震驚世人。因為它不僅P圖技術了得,更可以理解事物、邏輯乃至時間。比如,一張原本模糊龜裂無法辨認的清朝宮女老照片,現在不僅可以一鍵高清還原,更可以換衣化妝、改變表情、生成動態視頻、多機位微電影、預測「十年前/後」的情景、製作圖表、生成歷史科普標註等等,而且與原素材高度一致,足可以假亂真。說穿了,「無中生有」的本領之強悍,前所未見。而它因此對傳統倫理的顛覆,也開創了全新的影像時代。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魯迅的煙
一面見證了22載歲月的景牆,一幅魯迅夾煙的版畫,近日成了輿論風暴的中心。
發佈時間
歷史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當外行指導內行
熱播綜藝《一飯封神》上周爆了,原因是一道豬扒飯引發了職場牛馬們的深深共情。節目中的新人小廚,仗着身為隊長一朝權在手,對資深大廚的招牌菜指手畫腳,強行改造。太過業餘下,低級失敗可想而知,又馬上甩鍋,更進一步指揮「多放點嫩肉粉」以圖脫困。讓一個香港高級中餐廳的米芝蓮名廚「放嫩肉粉」,還「多放點」,屏幕前的觀眾們終於崩潰了,紛紛衝到小紅書吐槽:這就是我那無知領導啊!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貓爪盛宴
香港8天內4次黑雨,愣是沒攔住一眾貓奴的拳拳事主心。2025年香港貓迷博覽會在滂沱大雨中再創佳績,3天超過20萬人次入場,同比增幅12%。即便在臨近閉館時,依然人潮不斷。重點是,旺丁還旺財,不少鏟屎官一出手便是幾千蚊,冒雨而來有多狼狽,刷卡付款就有多豪爽。這是什麼精神?這根本就是信仰。而貓爪掀開的,也不只是雨幕,更是一個年逾24億港元的「喵經濟」版圖。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暴雨之後
8月,本應是香港炎夏與颱風交織的季節,今年卻似乎被暴雨重新定義了。8日內4次「黑雨」掛牌,頻次之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港股IPO。至於8月5日那場打破141年來8月單日降雨量紀錄的「世紀暴雨」,更是讓人印象深刻。當人們在狼狽中收拾殘局,一堆隱約的疑惑,隨着積水慢慢退去而浮現:現在的雨,好像哪裏不太一樣?
發佈時間
暴雨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貓之稜鏡
年輕人熱衷「雲吸貓」,內地自媒體寵物賽道飛速興起。但貓貓狗狗吸多了就發現一個現象:該賽道當是「看臉」文化之卷王,隻隻都是顏霸,沒有最萌,只有更萌。而且審美比當代年輕人類還統一——以貓界為例,必是大頭、圓臉、肥身、短腿以及肉爪。相貌一框定,血統自然也鎖定了,英短三劍客不說一統天下,也至少佔據了大半江山。
發佈時間
文化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被「出片兒」綁架
一種名為「窩囊旅遊」的新風潮正風靡年輕人,代表項目有「三件套」:「窩囊蹦極」「窩囊爬山」「窩囊漂流」。所謂「窩囊」,指的是那些看似高強度甚至極限的運動,偷偷減料變成毫無挑戰性的「溫柔版」——蹦極是勻速緩慢下降,爬山靠的是自動扶梯,漂流則是在僅有0.5米深的靜止水面上「躺平」。表面上看,這似乎是旅遊方式的「微創新」,為那些「又菜又愛玩」的人提供了一種「重在參與,兼顧舒服」的折中選擇,讓人既能釋放壓力,又能獲得「又慫又爽」的體驗價值。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乖孫經濟學
據說,年輕人最新的熱門職業已經從「全職兒女」 升級成了 「全職乖孫」。
發佈時間
年輕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原生職場
最近幾天,「原生職場創傷」的概念火了,連《人民日報》都下場給遭受一萬點暴擊的社會新鮮人們開「樹洞」。所謂「原生職場」,指的是年輕人初入社會從事的第一份長期工作,而「原生職場創傷」,則自然是做這份工時,因公司環境、文化氛圍或領導風格等因素對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這種創傷類似於「原生家庭創傷」,形塑了一個新人對工作的認知、對權威的態度以及職業生涯的價值觀;它更會變成「烙印」,影響後續的職業選擇和心理狀態,甚至延續一生。
發佈時間
工作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自己的鬱金香
正所謂每代人都有自己的鬱金香。上世紀的鬱金香,是荷蘭投機者手裏的花球,是瘋狂的南海泡沫,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而這個世紀的鬱金香、是千禧年後全民搶購的「炒鞋」、是前幾年的茅台神話、是房地產、是互聯網、是很多人眼中未來的比特幣。而當下最新款的鬱金香,則是那隻神秘的Labubu。
發佈時間
Labubu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