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矩陣
爆料專線
文匯報
香港仔
海外版
首頁
香港
神州
灣區人
經濟
國際
評論
視頻
軍事
文化
娛樂
生活
教育
體育
科技
專題
專欄
圖集
搜索
下載客戶端
登錄
個人中心
退出登錄
首頁
香港
神州
灣區人
經濟
國際
評論
視頻
軍事
文化
娛樂
生活
教育
體育
科技
專題
專欄
下載客戶端
搜索
文匯報
香港仔
海外版
媒體矩陣
爆料專線
登錄
個人中心
退出登錄
搜索
取消
熱門搜尋: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返回上一頁
全部
全部
報紙
視頻
從新到舊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相關度
搜全文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顯示更多
列表瀏覽
卡片瀏覽
【網人網事】公式化的語言狂歡
社媒刷得多了,有時真的會嫌棄。滿屏的標題及內文,都是當下最流行的熱詞和句式,就好像,看着一群鸚鵡在上網。當然了,人家鸚鵡本身沒毛病,但像鸚鵡的人、尤其是人群,卻未免無聊也無料了。
09月15日 04:03:33
文匯報
【網人網事】香蕉爆火之後
Google多模態圖像AI Nano Banana (奈米香蕉)橫空出世,震驚世人。因為它不僅P圖技術了得,更可以理解事物、邏輯乃至時間。比如,一張原本模糊龜裂無法辨認的清朝宮女老照片,現在不僅可以一鍵高清還原,更可以換衣化妝、改變表情、生成動態視頻、多機位微電影、預測「十年前/後」的情景、製作圖表、生成歷史科普標註等等,而且與原素材高度一致,足可以假亂真。說穿了,「無中生有」的本領之強悍,前所未見。而它因此對傳統倫理的顛覆,也開創了全新的影像時代。
09月08日 04:07:13
文匯報
【網人網事】魯迅的煙
一面見證了22載歲月的景牆,一幅魯迅夾煙的版畫,近日成了輿論風暴的中心。
09月01日 04:01:24
文匯報
歷史
【網人網事】當外行指導內行
熱播綜藝《一飯封神》上周爆了,原因是一道豬扒飯引發了職場牛馬們的深深共情。節目中的新人小廚,仗着身為隊長一朝權在手,對資深大廚的招牌菜指手畫腳,強行改造。太過業餘下,低級失敗可想而知,又馬上甩鍋,更進一步指揮「多放點嫩肉粉」以圖脫困。讓一個香港高級中餐廳的米芝蓮名廚「放嫩肉粉」,還「多放點」,屏幕前的觀眾們終於崩潰了,紛紛衝到小紅書吐槽:這就是我那無知領導啊!
08月25日 04:07:50
文匯報
【網人網事】貓爪盛宴
香港8天內4次黑雨,愣是沒攔住一眾貓奴的拳拳事主心。2025年香港貓迷博覽會在滂沱大雨中再創佳績,3天超過20萬人次入場,同比增幅12%。即便在臨近閉館時,依然人潮不斷。重點是,旺丁還旺財,不少鏟屎官一出手便是幾千蚊,冒雨而來有多狼狽,刷卡付款就有多豪爽。這是什麼精神?這根本就是信仰。而貓爪掀開的,也不只是雨幕,更是一個年逾24億港元的「喵經濟」版圖。
08月18日 04:02:51
文匯報
【網人網事】暴雨之後
8月,本應是香港炎夏與颱風交織的季節,今年卻似乎被暴雨重新定義了。8日內4次「黑雨」掛牌,頻次之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港股IPO。至於8月5日那場打破141年來8月單日降雨量紀錄的「世紀暴雨」,更是讓人印象深刻。當人們在狼狽中收拾殘局,一堆隱約的疑惑,隨着積水慢慢退去而浮現:現在的雨,好像哪裏不太一樣?
08月11日 04:02:01
文匯報
暴雨
【網人網事】貓之稜鏡
年輕人熱衷「雲吸貓」,內地自媒體寵物賽道飛速興起。但貓貓狗狗吸多了就發現一個現象:該賽道當是「看臉」文化之卷王,隻隻都是顏霸,沒有最萌,只有更萌。而且審美比當代年輕人類還統一——以貓界為例,必是大頭、圓臉、肥身、短腿以及肉爪。相貌一框定,血統自然也鎖定了,英短三劍客不說一統天下,也至少佔據了大半江山。
07月28日 04:04:19
文匯報
文化
【網人網事】被「出片兒」綁架
一種名為「窩囊旅遊」的新風潮正風靡年輕人,代表項目有「三件套」:「窩囊蹦極」「窩囊爬山」「窩囊漂流」。所謂「窩囊」,指的是那些看似高強度甚至極限的運動,偷偷減料變成毫無挑戰性的「溫柔版」——蹦極是勻速緩慢下降,爬山靠的是自動扶梯,漂流則是在僅有0.5米深的靜止水面上「躺平」。表面上看,這似乎是旅遊方式的「微創新」,為那些「又菜又愛玩」的人提供了一種「重在參與,兼顧舒服」的折中選擇,讓人既能釋放壓力,又能獲得「又慫又爽」的體驗價值。
07月21日 04:08:58
文匯報
【網人網事】乖孫經濟學
據說,年輕人最新的熱門職業已經從「全職兒女」 升級成了 「全職乖孫」。
07月14日 04:08:43
文匯報
年輕
【網人網事】原生職場
最近幾天,「原生職場創傷」的概念火了,連《人民日報》都下場給遭受一萬點暴擊的社會新鮮人們開「樹洞」。所謂「原生職場」,指的是年輕人初入社會從事的第一份長期工作,而「原生職場創傷」,則自然是做這份工時,因公司環境、文化氛圍或領導風格等因素對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這種創傷類似於「原生家庭創傷」,形塑了一個新人對工作的認知、對權威的態度以及職業生涯的價值觀;它更會變成「烙印」,影響後續的職業選擇和心理狀態,甚至延續一生。
07月07日 04:02:54
文匯報
工作
【網人網事】自己的鬱金香
正所謂每代人都有自己的鬱金香。上世紀的鬱金香,是荷蘭投機者手裏的花球,是瘋狂的南海泡沫,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而這個世紀的鬱金香、是千禧年後全民搶購的「炒鞋」、是前幾年的茅台神話、是房地產、是互聯網、是很多人眼中未來的比特幣。而當下最新款的鬱金香,則是那隻神秘的Labubu。
06月30日 04:04:47
文匯報
Labubu
【網人網事】避雷帖
世界在矛盾中統一,在平衡中流動。比如社交媒體上,「種草」文化有多蓬勃,「避雷」帖就有多氾濫。避雷針聳立如林,腳下突然皆是雷區。點了「不感興趣」也還會照推,畢竟它就是流量密碼。
06月23日 04:07:39
文匯報
避雷
【網人網事】身高
看到一組意外又合理的數據:《柳葉刀》2020年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過去30年間,中國內地19歲青少年的個頭兒說「突飛猛進」都保守了,應該是「一騎絕塵」。其中女性平均身高增長了6.1厘米,達到163.5厘米,比同齡的美國姑娘還高出0.2厘米,增幅在200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列第四。至於男生,更不得了,足足長高了8厘米,平均身高達到175.7厘米,增幅全球第一。
06月16日 04:09:19
文匯報
【網人網事】AI式「老有所依」
在剛剛閉幕的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上,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一系列「AI+養老」的智能產品。這些創新之作,不僅展示了人類科技的進步,更第一次讓「老有所依」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優雅落地。
06月09日 04:07:43
文匯報
科技
【網人網事】科學家的底色
看新聞,深圳的一個科技論壇上,某機器人公司的CEO擲地有聲地說︰「機器人永遠服務於人類。」台下的記者聽得熱血沸騰,激動地把這條金句選作了報紙大題。其實這句話並非CEO原創,而是出自上世紀五十年代科幻小說大師阿西莫夫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四分之三個世紀前,阿西莫夫這樣寫小說並無問題,但2025年的今天,尤其是人類已經初步進入AI時代的今天,竟仍有所謂科學家和媒體在信奉着古老的小說情節,小狸就着實是有些尷尬了。
06月02日 04:02:56
文匯報
科學
【網人網事】無人經濟的冰與火之歌
在長沙灣的青山道上,一家名為「麵研究所」的24小時無人拉麵店悄悄營業了。香港朋友聊起這則新聞時,臉上露出一種不置可否的複雜表情。
05月26日 04:09:21
文匯報
【網人網事】公式化的語言狂歡
社媒刷得多了,有時真的會嫌棄。滿屏的標題及內文,都是當下最流行的熱詞和句式,就好像,看着一群鸚鵡在上網。當然了,人家鸚鵡本身沒毛病,但像鸚鵡的人、尤其是人群,卻未免無聊也無料了。
09月15日 04:03:33
【網人網事】香蕉爆火之後
Google多模態圖像AI Nano Banana (奈米香蕉)橫空出世,震驚世人。因為它不僅P圖技術了得,更可以理解事物、邏輯乃至時間。比如,一張原本模糊龜裂無法辨認的清朝宮女老照片,現在不僅可以一鍵高清還原,更可以換衣化妝、改變表情、生成動態視頻、多機位微電影、預測「十年前/後」的情景、製作圖表、生成歷史科普標註等等,而且與原素材高度一致,足可以假亂真。說穿了,「無中生有」的本領之強悍,前所未見。而它因此對傳統倫理的顛覆,也開創了全新的影像時代。
09月08日 04:07:13
【網人網事】魯迅的煙
一面見證了22載歲月的景牆,一幅魯迅夾煙的版畫,近日成了輿論風暴的中心。
09月01日 04:01:24
歷史
【網人網事】當外行指導內行
熱播綜藝《一飯封神》上周爆了,原因是一道豬扒飯引發了職場牛馬們的深深共情。節目中的新人小廚,仗着身為隊長一朝權在手,對資深大廚的招牌菜指手畫腳,強行改造。太過業餘下,低級失敗可想而知,又馬上甩鍋,更進一步指揮「多放點嫩肉粉」以圖脫困。讓一個香港高級中餐廳的米芝蓮名廚「放嫩肉粉」,還「多放點」,屏幕前的觀眾們終於崩潰了,紛紛衝到小紅書吐槽:這就是我那無知領導啊!
08月25日 04:07:50
【網人網事】貓爪盛宴
香港8天內4次黑雨,愣是沒攔住一眾貓奴的拳拳事主心。2025年香港貓迷博覽會在滂沱大雨中再創佳績,3天超過20萬人次入場,同比增幅12%。即便在臨近閉館時,依然人潮不斷。重點是,旺丁還旺財,不少鏟屎官一出手便是幾千蚊,冒雨而來有多狼狽,刷卡付款就有多豪爽。這是什麼精神?這根本就是信仰。而貓爪掀開的,也不只是雨幕,更是一個年逾24億港元的「喵經濟」版圖。
08月18日 04:02:51
【網人網事】暴雨之後
8月,本應是香港炎夏與颱風交織的季節,今年卻似乎被暴雨重新定義了。8日內4次「黑雨」掛牌,頻次之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港股IPO。至於8月5日那場打破141年來8月單日降雨量紀錄的「世紀暴雨」,更是讓人印象深刻。當人們在狼狽中收拾殘局,一堆隱約的疑惑,隨着積水慢慢退去而浮現:現在的雨,好像哪裏不太一樣?
08月11日 04:02:01
暴雨
【網人網事】貓之稜鏡
年輕人熱衷「雲吸貓」,內地自媒體寵物賽道飛速興起。但貓貓狗狗吸多了就發現一個現象:該賽道當是「看臉」文化之卷王,隻隻都是顏霸,沒有最萌,只有更萌。而且審美比當代年輕人類還統一——以貓界為例,必是大頭、圓臉、肥身、短腿以及肉爪。相貌一框定,血統自然也鎖定了,英短三劍客不說一統天下,也至少佔據了大半江山。
07月28日 04:04:19
文化
【網人網事】被「出片兒」綁架
一種名為「窩囊旅遊」的新風潮正風靡年輕人,代表項目有「三件套」:「窩囊蹦極」「窩囊爬山」「窩囊漂流」。所謂「窩囊」,指的是那些看似高強度甚至極限的運動,偷偷減料變成毫無挑戰性的「溫柔版」——蹦極是勻速緩慢下降,爬山靠的是自動扶梯,漂流則是在僅有0.5米深的靜止水面上「躺平」。表面上看,這似乎是旅遊方式的「微創新」,為那些「又菜又愛玩」的人提供了一種「重在參與,兼顧舒服」的折中選擇,讓人既能釋放壓力,又能獲得「又慫又爽」的體驗價值。
07月21日 04:08:58
【網人網事】乖孫經濟學
據說,年輕人最新的熱門職業已經從「全職兒女」 升級成了 「全職乖孫」。
07月14日 04:08:43
年輕
【網人網事】原生職場
最近幾天,「原生職場創傷」的概念火了,連《人民日報》都下場給遭受一萬點暴擊的社會新鮮人們開「樹洞」。所謂「原生職場」,指的是年輕人初入社會從事的第一份長期工作,而「原生職場創傷」,則自然是做這份工時,因公司環境、文化氛圍或領導風格等因素對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這種創傷類似於「原生家庭創傷」,形塑了一個新人對工作的認知、對權威的態度以及職業生涯的價值觀;它更會變成「烙印」,影響後續的職業選擇和心理狀態,甚至延續一生。
07月07日 04:02:54
工作
【網人網事】自己的鬱金香
正所謂每代人都有自己的鬱金香。上世紀的鬱金香,是荷蘭投機者手裏的花球,是瘋狂的南海泡沫,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而這個世紀的鬱金香、是千禧年後全民搶購的「炒鞋」、是前幾年的茅台神話、是房地產、是互聯網、是很多人眼中未來的比特幣。而當下最新款的鬱金香,則是那隻神秘的Labubu。
06月30日 04:04:47
Labubu
【網人網事】避雷帖
世界在矛盾中統一,在平衡中流動。比如社交媒體上,「種草」文化有多蓬勃,「避雷」帖就有多氾濫。避雷針聳立如林,腳下突然皆是雷區。點了「不感興趣」也還會照推,畢竟它就是流量密碼。
06月23日 04:07:39
避雷
【網人網事】身高
看到一組意外又合理的數據:《柳葉刀》2020年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過去30年間,中國內地19歲青少年的個頭兒說「突飛猛進」都保守了,應該是「一騎絕塵」。其中女性平均身高增長了6.1厘米,達到163.5厘米,比同齡的美國姑娘還高出0.2厘米,增幅在200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列第四。至於男生,更不得了,足足長高了8厘米,平均身高達到175.7厘米,增幅全球第一。
06月16日 04:09:19
【網人網事】AI式「老有所依」
在剛剛閉幕的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上,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一系列「AI+養老」的智能產品。這些創新之作,不僅展示了人類科技的進步,更第一次讓「老有所依」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優雅落地。
06月09日 04:07:43
科技
【網人網事】科學家的底色
看新聞,深圳的一個科技論壇上,某機器人公司的CEO擲地有聲地說︰「機器人永遠服務於人類。」台下的記者聽得熱血沸騰,激動地把這條金句選作了報紙大題。其實這句話並非CEO原創,而是出自上世紀五十年代科幻小說大師阿西莫夫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四分之三個世紀前,阿西莫夫這樣寫小說並無問題,但2025年的今天,尤其是人類已經初步進入AI時代的今天,竟仍有所謂科學家和媒體在信奉着古老的小說情節,小狸就着實是有些尷尬了。
06月02日 04:02:56
科學
【網人網事】無人經濟的冰與火之歌
在長沙灣的青山道上,一家名為「麵研究所」的24小時無人拉麵店悄悄營業了。香港朋友聊起這則新聞時,臉上露出一種不置可否的複雜表情。
05月26日 04:09:21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2020
7
熱門視頻
(有片)回應天恩邨母子墮樓亡 李家超:將研政策優化空間 增醫護界代表提供意見
(有片)回應東壩的士問題 李家超:將持續按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政策
電影《731》即將上映 「惡魔的面具」版主題預告今天發布
海軍招飛宣傳片:殲-35CG畫面太燃了
獲WTT女單冠軍 孫穎莎:7局都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