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爆料熱線
熱門搜尋:
全部
下拉
全部
即時
報紙
圖集
視頻
從新到舊
下拉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下拉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菜單 列表菜單
卡片菜單 卡片菜單
【網人網事】兩個紙箱
小狸上周同時收到兩個快遞,一個來自英國的百貨商店,送件的是國際知名物流公司;一個來自某寶的賣家包郵。兩個包裹並排站,想不感慨有點難:第一個紙箱可以用「賞心悅目」來形容:大小合理、方正硬挺、八角尖尖、乾淨簇新,一體設計的封條一拉即開,裏面是一張團起來的黑色墊紙用作保護,商品則放在公司的招牌小布袋裏,乾淨利落又顯高級。而另一個包裹則恐怕要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又髒又癟且意外的龐大。拳頭尺寸的商品用了比鞋盒還大的紙箱,箱外連裹3圈膠帶,箱體沾滿污漬且一邊已嚴重變形,內裏更是套娃模式:泡沫、氣泡膜、報紙層層堆疊,足足歷時5分鐘才打撈出商品本體。整個拆包過程彷彿經歷一場小型垃圾清理工程,讓人煩躁不已。這兩個紙箱,不僅是包裝的差異,更體現出物流生態、消費心理與文化上的差異。
發佈時間
文匯報
包裹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文理兼修之美
上次講到文科不死和文科生不死是兩碼事。AI時代仍然需要人文學科,甚至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需要人文大家。然而,在文史哲藝的星空裏,那些最耀眼的名字,卻常常有着理工科背景。魯迅棄醫從文,劉慈欣出身水電工程,卡夫卡學的是化學和法律,維特根斯坦是技術繪圖員和工程師,而達芬奇更是集藝術巨匠、解剖學家、發明家和工程師於一身,還都是秒殺級的……為什麼懂點理工會成為人文大師們的秘密助推器?人文與理工之間是不是有着一種深層次的聯繫?
發佈時間
文匯報
人文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文科的黃昏與破曉
2024年,哈佛大學僅有7%的新生選擇主修人文學科,這個比例還不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四分之一。隨後,這座以人文精神著稱的學術殿堂,在新學期取消了30門課程,當中絕大多數都是人文學科,尤其是像「全球變性史」「拉丁美洲種族的形成」這樣的小眾課程。哈佛的文科撤退並非孤例: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2023年裁撤28個專業,文科為主;英國肯特大學2024年淘汰了哲學、藝術史與新聞學等6個學科;內地高校3年內共撤銷了1,422個文科專業,而復旦大學則剛剛宣布將文科招生比例從30%降至20%……當工業文明轉向智能文明,當科技競賽成為各國戰略,人文學科那「自由而無用的靈魂」,成了時代的棄子。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文科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隱形的契約
香港某高校有男生日前為了「保衛」自己在學校飯堂手機大音量外放的「自由」而連傷5人,涉嫌打人、襲警等7項罪名,最終被胡椒噴霧制服,震驚外界。網上輿論,乍看一致批判,但細看批判的都是「不該打人」,至於「該不該在公共場所手機外放」卻頗有分歧,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年輕人認真地認為「法無禁止即可為」——如果公眾場所沒有規定說不讓手機外放那就可以放,那就不違法。
發佈時間
文匯報
自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看不見的牆
坐巴士,後排是一對中年精英男女,男士應該是某公司負責HR的管理層,兩人就「求職者的加減分項」交流了一路。並非小狸刻意偷聽,實在是那個音量不容不聽。其中,男士很重點地強調了一項:「啊,還有一個,該結婚時沒結婚的不要。」接着,男士陷入深深的回憶:「以前我們有個小男孩,各方面都還挺好的,就是這個。」語氣中飽含惋惜和恨鐵不成鋼。女士問:「幾歲算該結婚?」男士迷茫反問:「30多?」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火鍋裏的風波
海底撈日前爆出「小便門」事件,店家馬上啟動非常具有海底撈特色的危機公關:向4,109單堂食客全額退款,並給出10倍餐費補償。沒想到,此舉一下讓事件有了更精彩的續集:有因生日請客而獲得6,500元賠償的事主發帖求助,說「天降橫財」下,被請客的「朋友」們覺得「共擔了風險」紛紛跳出來要求平分補償金,而他卻覺得當初花錢的只有自己,海底撈也是和他產生契約關係,現在憑什麼要分錢?帖子一天引來3萬條回覆大討論,各方都有眾多支持者。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海底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父嬰室啟示錄
繼去年上海的「男親子衞生間」火了之後,不少地方也紛紛推出了「奶爸專區」,最新的新聞說深圳不少商場都設置了「父嬰室」,顯得「爸」氣十足。社交媒體上,好多人留言:「感動得眼淚要掉下來」。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在算法中返祖
看了一個很有意思的YouTube短片,裏面的主人公要完成一項挑戰:在陌生的國家被蒙眼丟到首都周邊的小城或鄉下,然後在不能使用手機、沒有信用卡,只有一點點現金及一張紙質地圖的條件下,想辦法返回首都的住處。詳情不細說了,只講一個耐人尋味的地方:隨着主人公一路求助,不停有熱心路人圍着地圖苦苦研究——突然間失去手機導航,大家都表現出了一種無差別的笨拙。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公共空間的文明
闊別25年後,《花樣年華》重現大銀幕,很多文藝老中青光聽到消息就已淚目。一些人可能不理解,但它確是另一些人心中華語電影界的耶路撒冷。於是某個周末,小狸也特意去朝聖了。然而——
發佈時間
文匯報
可能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對抗熵增的文明火種
小狸最近刻意和所有社媒都保持了距離,因為在DeepSeek和哪吒兩大爆火話題下,平台算法已瘋。哪裏都是它倆,哪裏都只有它倆。當信息繭房厚成鹹水角,屏幕前的個體亦愈發同質化。但所有已知科學都告訴人類,單一是致命的;所有歷史也都印證,那些最璀璨的文明之花,永遠是綻放在多元混雜的土壤裏。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文明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當婚姻不再必答
民政部前兩天出台了一紙數據,雖已盡量低調,卻仍然第一時間驚動了世人:2024年中國內地結婚登記數僅為610萬對,創下45年新低。
發佈時間
文匯報
婚姻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重口味
和經常來港的北方老友吃飯,問想吃什麼,早已打卡過香港必吃美食的朋友,選擇了遵從內心呼喚——「×××吧」,末了跟一句「有點味兒」。席間,朋友總忍不住用菜汁撈飯,勸少吃點鹹,答曰:「沒味兒啊﹗」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富養寵物
新春將近,不少城市的都市報都不約而同採寫了同一個題材的新聞:「寵物也過年」。從辟邪紅襪子套裝,到年夜飯大禮包,再到忙着排隊洗剪吹,人有TA有,人無TA也有。且鏟屎官們對價格的容忍度極高,給兩隻貓洗澡花340元「濕濕碎」啦;小狗年夜飯「168元一狗」包含「八寶福祿鴨」「奶香團圓羹」「黑豬黃金蛋餃」等10道菜品,那必須訂;500元的寵物年夜飯禮盒,先來五套,除了自用還要送人……不管主人自己身處什麼階級,毛孩子必須看起來一水兒的莊園主。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頭像學
牽動全國的王星事件,讓「賣豬仔」的詐騙話題再次走到風口浪尖。某日,小紅書刷到帖子,說有逃回來的電詐人員透露,他們有專門針對微信頭像的專業培訓——看圖識「豬」。教導員所傳授的心法如下:頭像是水仙花的——優質客戶;其他花草類的——上等客戶;豪車豪宅的——輕鬆搞定;自拍的——好「豬」一頭;孩子頭像的——大軟肋;動物類的——有愛心,感化為主;卡通類的——直接放棄,人窮事多。
發佈時間
文匯報
研究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三手煙
有年輕的港人朋友最近去了張家口滑雪,也是他第一次見識「北方」。坐在被暖氣烤得熱烘烘的房間裏看窗外飄鵝毛大雪的經歷,讓他欣喜又難忘。「只是……」小朋友忽然略帶困惑地說:「什麼都挺好,只是抽煙的人好多啊!」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養老先忘老
民政部前一陣發布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幾近3億,佔總人口的21.1%。所有媒體和輿論聞訊馬上新一輪大呼小叫,哎呀,老人家超兩成了,老齡社會加速了,咋整!咋整的旁邊、頁面邊欄顯示的其他新聞是「老閨蜜結伴環遊世界」,配圖裏,精神阿姨們列隊開心掄紗巾。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兩個紙箱
小狸上周同時收到兩個快遞,一個來自英國的百貨商店,送件的是國際知名物流公司;一個來自某寶的賣家包郵。兩個包裹並排站,想不感慨有點難:第一個紙箱可以用「賞心悅目」來形容:大小合理、方正硬挺、八角尖尖、乾淨簇新,一體設計的封條一拉即開,裏面是一張團起來的黑色墊紙用作保護,商品則放在公司的招牌小布袋裏,乾淨利落又顯高級。而另一個包裹則恐怕要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又髒又癟且意外的龐大。拳頭尺寸的商品用了比鞋盒還大的紙箱,箱外連裹3圈膠帶,箱體沾滿污漬且一邊已嚴重變形,內裏更是套娃模式:泡沫、氣泡膜、報紙層層堆疊,足足歷時5分鐘才打撈出商品本體。整個拆包過程彷彿經歷一場小型垃圾清理工程,讓人煩躁不已。這兩個紙箱,不僅是包裝的差異,更體現出物流生態、消費心理與文化上的差異。
發佈時間
包裹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文理兼修之美
上次講到文科不死和文科生不死是兩碼事。AI時代仍然需要人文學科,甚至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需要人文大家。然而,在文史哲藝的星空裏,那些最耀眼的名字,卻常常有着理工科背景。魯迅棄醫從文,劉慈欣出身水電工程,卡夫卡學的是化學和法律,維特根斯坦是技術繪圖員和工程師,而達芬奇更是集藝術巨匠、解剖學家、發明家和工程師於一身,還都是秒殺級的……為什麼懂點理工會成為人文大師們的秘密助推器?人文與理工之間是不是有着一種深層次的聯繫?
發佈時間
人文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文科的黃昏與破曉
2024年,哈佛大學僅有7%的新生選擇主修人文學科,這個比例還不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四分之一。隨後,這座以人文精神著稱的學術殿堂,在新學期取消了30門課程,當中絕大多數都是人文學科,尤其是像「全球變性史」「拉丁美洲種族的形成」這樣的小眾課程。哈佛的文科撤退並非孤例: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2023年裁撤28個專業,文科為主;英國肯特大學2024年淘汰了哲學、藝術史與新聞學等6個學科;內地高校3年內共撤銷了1,422個文科專業,而復旦大學則剛剛宣布將文科招生比例從30%降至20%……當工業文明轉向智能文明,當科技競賽成為各國戰略,人文學科那「自由而無用的靈魂」,成了時代的棄子。
發佈時間
文科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隱形的契約
香港某高校有男生日前為了「保衛」自己在學校飯堂手機大音量外放的「自由」而連傷5人,涉嫌打人、襲警等7項罪名,最終被胡椒噴霧制服,震驚外界。網上輿論,乍看一致批判,但細看批判的都是「不該打人」,至於「該不該在公共場所手機外放」卻頗有分歧,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年輕人認真地認為「法無禁止即可為」——如果公眾場所沒有規定說不讓手機外放那就可以放,那就不違法。
發佈時間
自由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看不見的牆
坐巴士,後排是一對中年精英男女,男士應該是某公司負責HR的管理層,兩人就「求職者的加減分項」交流了一路。並非小狸刻意偷聽,實在是那個音量不容不聽。其中,男士很重點地強調了一項:「啊,還有一個,該結婚時沒結婚的不要。」接着,男士陷入深深的回憶:「以前我們有個小男孩,各方面都還挺好的,就是這個。」語氣中飽含惋惜和恨鐵不成鋼。女士問:「幾歲算該結婚?」男士迷茫反問:「30多?」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火鍋裏的風波
海底撈日前爆出「小便門」事件,店家馬上啟動非常具有海底撈特色的危機公關:向4,109單堂食客全額退款,並給出10倍餐費補償。沒想到,此舉一下讓事件有了更精彩的續集:有因生日請客而獲得6,500元賠償的事主發帖求助,說「天降橫財」下,被請客的「朋友」們覺得「共擔了風險」紛紛跳出來要求平分補償金,而他卻覺得當初花錢的只有自己,海底撈也是和他產生契約關係,現在憑什麼要分錢?帖子一天引來3萬條回覆大討論,各方都有眾多支持者。
發佈時間
海底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父嬰室啟示錄
繼去年上海的「男親子衞生間」火了之後,不少地方也紛紛推出了「奶爸專區」,最新的新聞說深圳不少商場都設置了「父嬰室」,顯得「爸」氣十足。社交媒體上,好多人留言:「感動得眼淚要掉下來」。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在算法中返祖
看了一個很有意思的YouTube短片,裏面的主人公要完成一項挑戰:在陌生的國家被蒙眼丟到首都周邊的小城或鄉下,然後在不能使用手機、沒有信用卡,只有一點點現金及一張紙質地圖的條件下,想辦法返回首都的住處。詳情不細說了,只講一個耐人尋味的地方:隨着主人公一路求助,不停有熱心路人圍着地圖苦苦研究——突然間失去手機導航,大家都表現出了一種無差別的笨拙。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公共空間的文明
闊別25年後,《花樣年華》重現大銀幕,很多文藝老中青光聽到消息就已淚目。一些人可能不理解,但它確是另一些人心中華語電影界的耶路撒冷。於是某個周末,小狸也特意去朝聖了。然而——
發佈時間
可能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對抗熵增的文明火種
小狸最近刻意和所有社媒都保持了距離,因為在DeepSeek和哪吒兩大爆火話題下,平台算法已瘋。哪裏都是它倆,哪裏都只有它倆。當信息繭房厚成鹹水角,屏幕前的個體亦愈發同質化。但所有已知科學都告訴人類,單一是致命的;所有歷史也都印證,那些最璀璨的文明之花,永遠是綻放在多元混雜的土壤裏。
發佈時間
文明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當婚姻不再必答
民政部前兩天出台了一紙數據,雖已盡量低調,卻仍然第一時間驚動了世人:2024年中國內地結婚登記數僅為610萬對,創下45年新低。
發佈時間
婚姻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重口味
和經常來港的北方老友吃飯,問想吃什麼,早已打卡過香港必吃美食的朋友,選擇了遵從內心呼喚——「×××吧」,末了跟一句「有點味兒」。席間,朋友總忍不住用菜汁撈飯,勸少吃點鹹,答曰:「沒味兒啊﹗」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富養寵物
新春將近,不少城市的都市報都不約而同採寫了同一個題材的新聞:「寵物也過年」。從辟邪紅襪子套裝,到年夜飯大禮包,再到忙着排隊洗剪吹,人有TA有,人無TA也有。且鏟屎官們對價格的容忍度極高,給兩隻貓洗澡花340元「濕濕碎」啦;小狗年夜飯「168元一狗」包含「八寶福祿鴨」「奶香團圓羹」「黑豬黃金蛋餃」等10道菜品,那必須訂;500元的寵物年夜飯禮盒,先來五套,除了自用還要送人……不管主人自己身處什麼階級,毛孩子必須看起來一水兒的莊園主。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頭像學
牽動全國的王星事件,讓「賣豬仔」的詐騙話題再次走到風口浪尖。某日,小紅書刷到帖子,說有逃回來的電詐人員透露,他們有專門針對微信頭像的專業培訓——看圖識「豬」。教導員所傳授的心法如下:頭像是水仙花的——優質客戶;其他花草類的——上等客戶;豪車豪宅的——輕鬆搞定;自拍的——好「豬」一頭;孩子頭像的——大軟肋;動物類的——有愛心,感化為主;卡通類的——直接放棄,人窮事多。
發佈時間
研究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三手煙
有年輕的港人朋友最近去了張家口滑雪,也是他第一次見識「北方」。坐在被暖氣烤得熱烘烘的房間裏看窗外飄鵝毛大雪的經歷,讓他欣喜又難忘。「只是……」小朋友忽然略帶困惑地說:「什麼都挺好,只是抽煙的人好多啊!」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網人網事】養老先忘老
民政部前一陣發布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幾近3億,佔總人口的21.1%。所有媒體和輿論聞訊馬上新一輪大呼小叫,哎呀,老人家超兩成了,老齡社會加速了,咋整!咋整的旁邊、頁面邊欄顯示的其他新聞是「老閨蜜結伴環遊世界」,配圖裏,精神阿姨們列隊開心掄紗巾。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
點擊前往下載香港文匯網APP以獲得更多體驗 APP  下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