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社媒刷得多了,有時真的會嫌棄。滿屏的標題及內文,都是當下最流行的熱詞和句式,就好像,看着一群鸚鵡在上網。當然了,人家鸚鵡本身沒毛病,但像鸚鵡的人、尤其是人群,卻未免無聊也無料了。
比如最近,那句源自穿搭建議的「基礎款就不要再搭基礎款」火了,於是一夜之間它就變成了模板,開始網上新一輪的語言狂歡:「我的工資是基礎款,但我的消費不是基礎款。」「我的能力是基礎款,但我捅的婁子不是基礎款。」「我的髮量是基礎款,但我的焦慮不是基礎款。」……句式工整,對仗分明,標籤不同,風味類似,像極了流水線上生產出的罐頭。
表達的內容沒有問題,但表達的方式卻值得警惕。病毒式傳播的網絡熱梗,正像一台台高速運轉的印鈔機,大量生產着同質化的、標準化的「語言貨幣」。當人們可以依靠這些模板幣輕易地「一鍵生成」自己的感慨時,劣幣驅逐良幣,獨立、原創、深刻的表達便會日益稀少。
不妨審視一下這個「基礎款」公式的內在邏輯:它將複雜的生活現實,直接簡化為「基礎」與「不基礎」的二元對立。但生活本是一匹質地複雜的錦緞,充滿了各種灰度、褶皺和意想不到的紋理。每一個人的「基礎VS不基礎」,背後其實都有盤根錯節的因果和幽微複雜的人性。當人們將所有活生生的、充滿矛盾的現實,一股腦兒塞進同一個句式框架裏時,實際上是在放棄思考,放棄更精確的表達。人們滿足於用一個「梗」來代替長篇的敘述,用一句俏皮話來代替深入的剖析。語言的顆粒度被磨平了,思想的稜角被削鈍了。我們看似在表達,實則是在「複製黏貼」。我們以為自己很幽默、很犀利,其實只是在熟練地使用一個公共模板,完成了一次鸚鵡學舌。
這種語言的簡化和懶惰,最終會侵蝕我們感受世界的能力。當我們習慣於用「YYDS」來表達一切讚美,用「絕絕子」來形容一切驚嘆,用「破防了」來概括一切感動或憤怒時,我們描述這些情感的豐富詞彙就在悄然退化。維特根斯坦說:「語言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自帶公式的語言狂歡,最終恰恰會導致「集體失語」:無法精準描述,無法公共討論,亦無法塑造思維。
當然,小狸並非要全盤否定網絡熱梗的價值。它作為一種社會情緒的晴雨表,作為高壓生活下的減壓閥,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時,作為創新詞彙,它更拓展了語言的邊界,也即拓展了整個世界。但我們需要警惕的是,當「玩梗」從一種偶一為之的調劑,變成一種無處不在的表達慣性時,語言的貶值便不可避免,世界的縮窄亦不可避免。
4年前,小狸就曾寫過一篇關於網絡語言衝擊導致傳統語言表達能力退化的文章。如今看來,我們終究是離那個能用「今晚月色真美」含蓄表達愛意的夏目漱石、離那個能用「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傳遞思念的錢武肅王都愈來愈遠了。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