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客戶端

彭韻僖:以重刑築牢安全防線 論未遂嚴重刑事罪行的懲戒意義

2025-09-06 13:34:40 來論

文/彭韻僖

香港電影《拆彈專家》系列中,劉德華飾演的拆彈英雄在千鈞一髮之際化解危機,保障城市安全,劇情緊張刺激,深受觀眾喜愛。然而現實中的炸彈威脅,卻遠比銀幕上演繹的更為殘酷與複雜。日前香港法院審結的連環爆炸案,正是這樣的現實寫照——數名被告計劃在將軍澳等地引爆「墓碑」形炸彈,雖最終未得逞,卻已對社會構成實質威脅。這不僅令人聯想到電影中險象環生的拆彈場面,更突顯了現實中防範未遂罪行的迫切性。

「未遂」絕不意味「無害」。正如電影中即使炸彈未被引爆,危機依然存在,現實中的未遂爆炸案同樣造成公眾恐慌與信任危機。這類行為動搖社會安寧,破壞法治基礎,必須以重刑明確表達法律的零容忍態度。

法庭對未遂嚴重罪行判處重刑,核心意義在於「震懾」與「預防」。如同《拆彈專家》中展現的專業果敢,警方在前線及時介入,阻止災難發生;司法機關則在後續以嚴正判決築牢防線,向潛在犯罪者表明:即使行為未遂,仍須付出沉重代價。這種法律威懾,與執法行動相輔相成,形成維護社會安全的雙重保障。

然而,維護安全不能僅靠刑罰與執法。正如電影傳遞的正面信息,社會需要培養共同維護安全的意識。教育系統應加強法治與責任教育,讓年輕一代明白個人行為與社會安全的密切關係。唯有通過法律、執法與教育的協同努力,才能構建堅實的安全防護網。

香港的繁榮穩定,需要我們共同守護。對未遂嚴重罪行處以重刑,不僅是維護法治的必要之舉,更是對社會安全的鄭重承諾。讓我們攜手努力,讓香港始終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律師會前會長)

責任編輯: 文劼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