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學者首創「熱輻射指標」實時監測企業營運 助識別潛在經營風險準確預測盈利變化

2025-09-09 13:03:44 教育
團隊通過衛星圖像提取並計算熱輻射指標。整個區域TIR(a), 緩衝區裸地TIR(b), 工廠區域TIR(c)。(嶺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及時掌握企業的營運狀況,是投資者與政策制定者的關鍵決策資訊,但傳統的財務報告和宏觀經濟數據,例如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只會定期公布,滯後的資訊難以及時反映企業實際營運狀況。由嶺南大學(嶺大)金融學系副教授及香港商學研究所副所長趙小峰與華中科技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全新經濟指標「使用熱輻射數據實時監測企業的生產及運作」,更能準確預測企業未來的銷售增長盈利走勢。有關研究項目獲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優配研究金資助約40萬,研發成果近日在金融學國際頂級期刊《金融與定量分析雜誌》(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發表。

研究團隊受到「熱力學定律」的啟發,利用所有消耗能源的活動都會釋放熱量的特性,提出以熱輻射作爲經濟活動的新指標。團隊利用實時衛星影像分析微觀經濟表現,捕捉內地上市的製造企業及其子公司的熱輻射數據,分析企業及工廠的生產和運營過程中釋放的熱輻射變化,再結合地理信息數據庫及地圖平台定位,透過人工智能演算法分析數據,從而構建全新的「熱輻射指標」。信息都是從公開平台直接取得,成本極低,可以廣泛應用於全球經濟分析和涵蓋不同企業,快速識別潛在的生產經營問題。團隊目前正為「熱輻射指標」在香港及內地申請專利。

趙小峰表示:「不少經濟指標未能反映企業的實際、即時營運狀況,因為一些會計數據,例如收入等,本身滯後於生產活動。我們提出的熱輻射指標能彌補這個不足,為投資者呈現企業營運的實時走勢,並協助預測基本表現。同時,它亦能幫助快速識別潛在風險,例如廠房停產或生產放緩,讓決策者及早作出應對。」

趙小峰補充,本次研究的重點放在金融應用上,同時亦有助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SDG 9:促進包容性,可持續的工業化」理念。新指標提供嶄新的數據化工具,即時監察營運,有助提升效率及更妥善地運用資源,實現可持續工業發展,並讓持份者能應用全新方法評估及改善工業表現,推動建立更具創新性及抗逆力的產業。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