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爆料熱線
熱門搜尋:
全部
下拉
全部
即時
報紙
圖集
視頻
從新到舊
下拉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下拉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菜單 列表菜單
卡片菜單 卡片菜單
【此山中】國江何處不芳華
自小習慣剪報,收藏文字與圖片。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來自貢不的小孩
舞蹈家張曉雄從「北藝大」舞蹈學院主任及教授職位退休,收拾行裝準備回去澳洲阿德萊德;那是當年他母親帶着家人逃離故鄉柬埔寨戰亂後,幸運被安排下來的安樂窩,之後經歷過逃難,住過香港船民的姐姐與妹妹(父母已離世),還有他女兒生活的「家」。語言間,對現時身處的空間有着好些欲言又止的無奈。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拜山瓦窯頭
家規傳統,對春秋二祭非常注重,自小春分及秋分之後,排着隊前往拜祭的祖先墳頭多不勝數,畢竟從中原落戶香港新界一千年,不單只港境之內,港境之外遍布今天大灣區、江西甚至河南的祖墳之多不計其數。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吃山頭
上一次到龍鼓灘(正確位置:龍鼓上灘,劉氏宗祠背後小山崗)拜祭祖墳,之後「吃山頭」,大概10年前。今次重回正值煙雨濛濛,配合清明時節雨紛紛,天氣涼冷造就我們6個人將一盆就地煮好、分量都幾多的熱氣騰騰的盆菜吃個清光。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旅遊疲勞
疫情之前,每年大概旅行兩三次長途、三數次短途,這樣的安排跟自己工作及社交活動也沒特別大衝突,相安無事。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飛過彼岸
鄭文雅手持寫上新書名「風箏不斷綫」5個大字的特大風箏,穿過當日數百位參與香港大學圖書館活動的長輩、導師、朋友,啟動她的新書發布會。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銳行者」銳軍(下)
透過印有城市當代舞蹈團字樣T恤,陳銳軍跟我,才算真正展開友誼的交接。未幾在廣州,銳軍送我一本他的袖珍攝影集《夢回西藏》,並寫上:「行者鄧達智 同夢雪域!」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銳軍(上)
未至1997年,在2000年工作室設置在廣州之前,透過活動訪問安排,認識媒體人陳銳軍。之後漸漸熟稔,銳軍可說是我在廣州,工作性質以外的首個朋友。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以毒攻毒戰勝癌症
老同學就哥(Derek Man)十多歲移居荷蘭,20多歲創業於比利時。高級菜館生意做得十分紅火,拿過不少餐廳老闆們夢寐以求的各式國際性星級榮耀。人過半百回歸故鄉享受退休人生,偶爾回比利時探望子孫。他在當地還有一眾幫襯了數十年的顧客,當中好些成為生意拍檔夥伴及摯友。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石本無言至可人
眼前數以百計的大大小小石頭,依然繫心,不因時代久遠,也不因歲月流轉改變了自己對物事的喜惡;石頭在我眼裏,依然是那個懵懂幼年心頭好的視覺。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女性參與點燈盛會
不少人發問,貴鄉自從二戰之後,時過80載首次舉辦元宵點燈盛會,可容許女性到宗祠參與?當然……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容衣 容服
認識「容太」的各路人馬,相信以她每年中秋推出的精緻手工月餅「容月」系列為多數。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大棠香雪海
一直錯覺,梅花屬於北方並非嶺南,原因很簡單,那些年的小學音樂課都曾經唱過《踏雪尋梅》,或書本上教導歲寒三友「松、竹、梅」,予人印象梅花跟嚴寒,甚至冰雪連上關係,與我們生活慣了的南方無關!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佛山祖廟嶺南之光
曾經在廣州、香港、杭州、北京之間為設計事業往返;不算奔波,只算活躍跳動,那是在創意路上頗算得意的一段路程,縱使身體曾經不止一次患上大病,因為處境得意,基本上沒有被壓迫、被抑鬱、被失意的感慨,除了獲益經濟條件,亦滿足設計遐想,機會不斷光臨,讓我南來北往、東往西返繞着偌大國土旅遊觀光。當年因應工作之便幾乎跑盡全國所有省份及主要城市,最窩心除了特別喜愛的杭州與北京,還有廣州附近珠三角一圈的二三四線城市,甚至比較偏遠的鄉郊,需時有限,基本上在當年只是2至3個小時必達的生活圈;跑去四邑一帶吃地道煲仔黃鱔飯、去順德吃廚出鳳城特色粗菜精製、去中山崖口吃海鮮、去極不厭的佛山祖廟及其旁的「嶺南天地」吃、買、遊。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延續傳統重啟十五會(下)
十多年前,同宗鄰鄉厦村在正月十五於宗祠內舉行添丁點燈盛會,得到啟示,向吾鄉銅紫荊勳章區議員鄧慶業(業叔)提出,何不在吾鄉屏山,將這項既簡約又花費無幾,然而意義重大的點燈盛會再次燃點?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元宵點燈(上)
多年前參與過我們香港鄧姓同宗錦田鄉及厦村鄉,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傳統元宵點燈儀式。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國江何處不芳華
自小習慣剪報,收藏文字與圖片。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來自貢不的小孩
舞蹈家張曉雄從「北藝大」舞蹈學院主任及教授職位退休,收拾行裝準備回去澳洲阿德萊德;那是當年他母親帶着家人逃離故鄉柬埔寨戰亂後,幸運被安排下來的安樂窩,之後經歷過逃難,住過香港船民的姐姐與妹妹(父母已離世),還有他女兒生活的「家」。語言間,對現時身處的空間有着好些欲言又止的無奈。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拜山瓦窯頭
家規傳統,對春秋二祭非常注重,自小春分及秋分之後,排着隊前往拜祭的祖先墳頭多不勝數,畢竟從中原落戶香港新界一千年,不單只港境之內,港境之外遍布今天大灣區、江西甚至河南的祖墳之多不計其數。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吃山頭
上一次到龍鼓灘(正確位置:龍鼓上灘,劉氏宗祠背後小山崗)拜祭祖墳,之後「吃山頭」,大概10年前。今次重回正值煙雨濛濛,配合清明時節雨紛紛,天氣涼冷造就我們6個人將一盆就地煮好、分量都幾多的熱氣騰騰的盆菜吃個清光。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旅遊疲勞
疫情之前,每年大概旅行兩三次長途、三數次短途,這樣的安排跟自己工作及社交活動也沒特別大衝突,相安無事。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飛過彼岸
鄭文雅手持寫上新書名「風箏不斷綫」5個大字的特大風箏,穿過當日數百位參與香港大學圖書館活動的長輩、導師、朋友,啟動她的新書發布會。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銳行者」銳軍(下)
透過印有城市當代舞蹈團字樣T恤,陳銳軍跟我,才算真正展開友誼的交接。未幾在廣州,銳軍送我一本他的袖珍攝影集《夢回西藏》,並寫上:「行者鄧達智 同夢雪域!」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銳軍(上)
未至1997年,在2000年工作室設置在廣州之前,透過活動訪問安排,認識媒體人陳銳軍。之後漸漸熟稔,銳軍可說是我在廣州,工作性質以外的首個朋友。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以毒攻毒戰勝癌症
老同學就哥(Derek Man)十多歲移居荷蘭,20多歲創業於比利時。高級菜館生意做得十分紅火,拿過不少餐廳老闆們夢寐以求的各式國際性星級榮耀。人過半百回歸故鄉享受退休人生,偶爾回比利時探望子孫。他在當地還有一眾幫襯了數十年的顧客,當中好些成為生意拍檔夥伴及摯友。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石本無言至可人
眼前數以百計的大大小小石頭,依然繫心,不因時代久遠,也不因歲月流轉改變了自己對物事的喜惡;石頭在我眼裏,依然是那個懵懂幼年心頭好的視覺。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女性參與點燈盛會
不少人發問,貴鄉自從二戰之後,時過80載首次舉辦元宵點燈盛會,可容許女性到宗祠參與?當然……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容衣 容服
認識「容太」的各路人馬,相信以她每年中秋推出的精緻手工月餅「容月」系列為多數。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大棠香雪海
一直錯覺,梅花屬於北方並非嶺南,原因很簡單,那些年的小學音樂課都曾經唱過《踏雪尋梅》,或書本上教導歲寒三友「松、竹、梅」,予人印象梅花跟嚴寒,甚至冰雪連上關係,與我們生活慣了的南方無關!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佛山祖廟嶺南之光
曾經在廣州、香港、杭州、北京之間為設計事業往返;不算奔波,只算活躍跳動,那是在創意路上頗算得意的一段路程,縱使身體曾經不止一次患上大病,因為處境得意,基本上沒有被壓迫、被抑鬱、被失意的感慨,除了獲益經濟條件,亦滿足設計遐想,機會不斷光臨,讓我南來北往、東往西返繞着偌大國土旅遊觀光。當年因應工作之便幾乎跑盡全國所有省份及主要城市,最窩心除了特別喜愛的杭州與北京,還有廣州附近珠三角一圈的二三四線城市,甚至比較偏遠的鄉郊,需時有限,基本上在當年只是2至3個小時必達的生活圈;跑去四邑一帶吃地道煲仔黃鱔飯、去順德吃廚出鳳城特色粗菜精製、去中山崖口吃海鮮、去極不厭的佛山祖廟及其旁的「嶺南天地」吃、買、遊。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延續傳統重啟十五會(下)
十多年前,同宗鄰鄉厦村在正月十五於宗祠內舉行添丁點燈盛會,得到啟示,向吾鄉銅紫荊勳章區議員鄧慶業(業叔)提出,何不在吾鄉屏山,將這項既簡約又花費無幾,然而意義重大的點燈盛會再次燃點?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此山中】元宵點燈(上)
多年前參與過我們香港鄧姓同宗錦田鄉及厦村鄉,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傳統元宵點燈儀式。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
點擊前往下載香港文匯網APP以獲得更多體驗 APP  下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