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跟光師傅已非顧客與店主的關係,而是暢所欲言的朋友。作者供圖

鄧達智

大概兩個月前,元朗「傳麵世家」創業老闆兼主廚王榮光師傅,靜悄悄跟我細語:最近的市道真的很差……某程度上,比疫情期間更差。

安慰好朋友:市場有起有落,只要閣下出品保持水準,「聞香下馬」,人客始終識得選擇,定必回頭。

從5月開始,筆者先去澳洲3個多星期,回港未夠兩星期,又飛歐洲。希臘3周加土耳其幾天,幾天前回來,首先剪短快速生長的頭髮,也必去髮廊的街坊「傳麵世家」探望光師傅。已過午飯時間,舉目環顧,人客爆滿,如非預留位子,根本無空間插位。

光師傅跑過來打招呼,亦靜悄悄細語:閣下預言好不準確,過去個多月,顧客回流叫我們忙個不亦樂乎,幾乎每天只夠時間吃一頓飯,聚精會神全程投入工作。

過去大半年,香港不斷傳出飲食業關閉潮,別有用心的朋友更會將連鎖食肆或30年、50年歷史的知名店子結業消息特意傳發過來,意思:香港江河日下,百業蕭條!

這當中好幾位都是發了半生白日夢,未做過幾天正經事的類別,埋怨矛頭盡往「香港回歸」。回歸祖國已28年,直至2019年及後疫情期,請問地產商、股民,香港為他們增長了多少個巴仙的財富?移民他國,如果沒有香港地產長期超升的市道回報予暴利,切莫以為移民是那麼輕鬆容易。

收到重複傳來的結業潮消息,終於忍不住回應:某某某食肆提供的食品與服務,長時間低於水平,根本老早爛透,結業?未免太遲!他們不過享盡香港人過去忍讓提供「得過且過,好又一餐,唔好又一餐」的心態,才扭曲地邊腐爛邊生存下來。

誰知疫情之後世界經濟向下調整,走出去,去更加遠更加闊的國度,望清楚能保持經濟上升沒幾個。少有幾個成功例子中包括同屬大灣區的鄰居深圳,利用疫情黯淡期間勵精圖治,疫情過後迎來機遇,港人發現灣區深圳之外,還有東莞、廣州、中山、珠海的飲食業比我們做得更好,消費更便宜,笑容與服務水平更高;誰願意再花錢吃垃圾及面對晚娘嘴臉買難受?從未被內地城市衝擊過的香港,一覺醒來,長期沒進步的各方面兵敗如山倒!

光師傅用心做好食物的精神,為他贏得口碑,被認為是元朗區值得讚賞的優質貼地平民食肆之一。結業潮衝擊,唯有自身實力加持,生意額才能逆巿增長,穩步迎接「回歸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