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由香港美協、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及香港書畫文玩協會聯合舉辦的「三地藝海情濃 抗疫大愛無疆」主題美術作品聯展系列活動,於今日(5月31日)起在中商藝術大廈展廳正式拉開帷幕。

夏遠航


香港第五波疫情期間,以收治高齡長者為主的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活躍着來自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援港隊員的身影:查房、餵飯、抹身、拉家常、安撫入睡、討論照護方案……驚心動魄的救治場面並不多見,體貼入微的照顧,是這些醫護的日常。

唐王心


「姑娘,到底幾時先可以出院,點解你地講佐又唔算數。」孫婆婆既生氣又無奈。這是亞博館E區的孫婆婆,連續幾天對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護師龍筠玉說的話。

吴承祐


援港醫療隊隊員、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省醫病區」區長劉勇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這次內地醫生和港方醫生在「省醫病區」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更前所未有地制定了一套管理的核心制度,如協同制定精準治療策略、發揮心血管專科優勢、貼心照料患者體現醫者仁心等。

唐王心


香港青年動力協會推出「護學童﹒齊檢測 學童快速檢測包換領計劃」供中小學及幼稚園學童及家長登記,昨日至今兩天於港九新界多個派發點向7300名成功登記的學童派發每份5個檢測包及相關防疫物資等。

梁美玲


當香港第五波疫情襲來時,公立醫院一度陷入崩潰,面臨醫護人員嚴重短缺的問題,需要大量具有醫學專業知識的志願者舒緩壓力。而就讀香港大學中醫碩士的趙梓烽主動請纓,勇敢奔赴抗疫前線,以實際行動展現「有理想」、「有擔當」、「有責任」的醫學生風采。

蔡詩瀛


烈日當頭,沒有一片樹蔭;暴雨傾洩,沒有片瓦遮頭。這是在位於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社區隔離設施工作的人們,日日需要面對的挑戰。不少人的臉、手臂被曬得黝黑,戴口罩的部分卻又是原本的膚色。他們卻沒有一個人叫苦,沒有一個人喊累。「這是很有使命感的一份工作。」他們不約而同地說。

唐王心


「今次抗疫,我看到中央非常偉大,除了支援特區政府要求的任何物資,由『香港抗疫連線』分發給香港每區抗疫連線,讓我們可以有藥交義工,派給有需要人士,確診者更加優先獲得支援。」談到第五波新冠疫情,大埔南分區委員會副主席陳笑權表示一切全賴中央支持,讓他們的義工團體可以有充當的物資,他表示,團隊有很多有心人,但為了保護其他義工安全,他總是把最前線的工作留給自己。

唐王心


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令港人措手不及、彷徨無助,連日來,新民黨、公民力量社區主任林宇星每天都接獲大量的求助個案,電話晝夜響個不停。確診人數呈「幾何式」激增,市面物資曾一度面臨短缺,工作方面最大的挑戰無疑是在人手和資源上,幸得來自中央和社會各界捐贈物資的支援和近50名充滿愛心的社區義工的無私奉獻,共同撐起地區抗疫工作的一片天。

唐王心


青衣、新田和洪水橋社區隔離設施共有約2300個房間,可容納8000名患者入住,由保安局轄下的入境處全面管理,調配900名員工夜以繼日工作。據了解,入境處上下齊心投入抗疫工作,包括早期的圍封強檢、社區個案追蹤中心等工作。此外,受到封關影響,大批人滯留香港需要申請延期簽證,處理個案數量較疫情前增加20倍以上。

夏遠航


聽到沙頭角,在很多香港人第一時間就是想起「邊境禁區」、「中英街」、「禁區紙」等等的詞語。然而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並沒有讓這個香港特區地圖上最偏遠的一個角落獨善其身,面對疫情,今年71歲的蘇天來與他的義工朋友一起在沙頭角堅持抗疫,義工隊伍更有超過10人染疫,可是他們仍然無畏無懼,堅守家鄉,一切都是緣於那份思鄉之情。

许佳纯


荃灣南分區委員會主席羅少傑一直站在抗疫前線與病毒作鬥爭。自疫情爆發以來,荃灣區民政事務處開展的疫苗接種、樓宇防疫消殺、包裝快速測試劑等工作,事無巨細他都會參與其中。

许佳纯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