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熱門搜尋:
全部
下拉
全部
即時
報紙
圖集
視頻
從新到舊
下拉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下拉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菜單 列表菜單
卡片菜單 卡片菜單
【點滴】「獅子山下」的精神
自疫情後通關以來,香港已融入大灣區,並且善用優勢資源。例如嗇色園便將預先在內地組建好的整座房屋,通過港珠澳大橋直抵香港裝嵌,以一年多時間建設了數百間過渡性房屋,解決了逾千「劏房戶」之急,扶貧解困。藉此煥發正能量,團結各界互助互愛,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細說香港非遺文化發展
香港劃分為18個地區,其中一個地區就以「黃大仙」命名,我們的港鐵站也有一個站名叫「黃大仙」——地以「神」名,可見這信俗文化已深深扎根於香港。2014年,「黃大仙信俗」被國務院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傳承和保育這項非遺文化,嗇色園於2021年特別建立「黃大仙信俗文化館」,細說這項非遺在香港發展的百年歷程。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抽絲剝繭」走進蠶業
嗇色園活化的二級歷史建築「何東夫人醫局·生態研習中心」,其前身「何東夫人醫局」,是因應當年設於上水古洞的「東英學圃」配備而生。現今政府倡議建設的北都區,聯同大灣區一起發展,就是學圃和醫局的所在地,以及附近一帶。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不同的文旅景點
在攝製新一輯文化旅遊紀錄片《園繫香江百載情》的時候,有機會到訪嗇色園轄下幾個不同的文旅景點,其中較深印象的有位於上水古洞的「何東夫人醫局·生態研習中心」和設於黃大仙祠附近的「黃大仙信俗文化館」。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園繫香江百載情》
近日在忙紀錄片《園繫香江百載情》的後期工作,也是個人最享受的過程——剪接和配樂,看着拍攝片段,一節一節地串連起來,配上悠揚樂韻,就像一筆又一筆在畫布上塗彩、一抹又一抹地在女士臉上添妝……這種神奇的轉化整合,如夢幻魔法,將大家年積月累的辛勤,通過大氣電波和科技網絡,降臨至尋常百姓家。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點 滴】聖誕酒
近日天氣降溫,對於怕冷的我來說,正好穿上毛衣、圍着頸巾,甚至戴了小冷帽,腳踏保暖襪和鞋,好一副冬日模樣,家中播放着樂韻悠揚的聖誕樂曲,配合閃爍繽紛的聖誕樹,原來節日的濃厚氣氛,已悄悄地飄然降臨。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點 滴】一個言情文藝時代的落幕
一個言情文藝時代的落幕——劉家昌老師和瓊瑤女士的離世。這兩位對上世紀中以至當今的台灣文藝界有着深遠影響的前輩,其「風潮」甚至曾一度遠飄到香港,以及東南亞整個大中華區,在內地改革開放後,更籠罩着好些青少年的青葱歲月,在華語文藝界,歷久不衰,創造了人們一代又一代的回憶。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點 滴】賽馬日繽紛喜氣
由於家住港島區,一直較少去馬會的沙田會所,近日為了方便周末、周日要上班的女兒——她工作的電視台設於大埔,很多時候,我們會相約在沙田會所茶敘。面對綠油油的大片草地,難得碰上風和日麗的天氣,真有點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感覺!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聖誕頌曲《平安夜》
還未踏入聖誕12月,家中播放的《貓咪音樂》,已傳來樂韻悠揚的聖誕頌曲《平安夜》…… 凝望一幕幕可愛的貓咪影像,聆聽一首首動人心弦的樂曲,不禁泛起一陣陣平安喜樂的和諧心緒。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老中青三代聚首一堂
已榮休逾20年的謝志偉校長,仍舊是我們母校的凝聚力量——但凡謝校長肯出席的校友活動,總能獲得校友們聚首一堂熱心參與,自1971年起,校長陪伴浸大成長30年之久,一直至2001年榮休,畫上完美的句號。還有,背後默默支持他的校長夫人吳道潔女士,他倆對浸大以及整個港澳高等教育,作出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一個溫馨難忘的壽宴
已多年沒有到澳門去,上次赴澳是2018年攝製電視特輯《一帶一路醫藥行》,自疫情以來再沒踏足,不經不覺闊別6年——感恩港珠澳大橋的建立,家住港島區的我,從乘座駕出發,以至過關檢查,只個多小時就安全抵埗。這種沿途舒適、直達、暢通的幸福感,非筆墨足以形容,更勝從前的海運、直升機等設施,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真是偉大!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我的精神世界
近日整理家中藏書,朋友們知道我愛閱讀,每次聚首,總會送我不同讀物——有的是他們的喜好推介、有的是他們個人作品……目不暇給,豐富我的精神世界。每一次的「開卷有益」,恍似重遇「新知舊雨」,獲取心靈上的啟迪,憶起友人故事。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李時珍畫像
自2017年攝製電視特輯《世說本草》後,開始對「本草」(中國傳統藥物學)加深認識,尤其特輯的顧問及嘉賓主持趙中振教授,是當今本草學的權威,教學相長,我們也獲益匪淺。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點 滴】人貓情緣
女兒和兒子說我偏心,整天惦記着「喵喵」,連執筆為文,也寫上「她」一篇,為公平起見,今天只好繼續分享「豆逗」的日常點滴……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可愛貓喵
貓喵「豆逗」和「苗喵」來到我們家是2021年的春天,也就是疫情期間大家足不出戶那段歲月。雖然「豆逗」較年長一些,但兒子將「苗喵」先帶回家,故造就了「苗喵」一副「大姐大」個性,而「豆逗」則會處處禮讓三分,最難得是品種不同,一隻是挪威森林貓、一隻是俄羅斯藍貓,大家卻相處融洽,奇樂無窮!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桔梗花
如果不是家裏來了兩位小寶貝(兒子的寵愛貓喵「豆哣」和「苗喵」),很難想像花兒桔梗竟成為我家常客。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獅子山下」的精神
自疫情後通關以來,香港已融入大灣區,並且善用優勢資源。例如嗇色園便將預先在內地組建好的整座房屋,通過港珠澳大橋直抵香港裝嵌,以一年多時間建設了數百間過渡性房屋,解決了逾千「劏房戶」之急,扶貧解困。藉此煥發正能量,團結各界互助互愛,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細說香港非遺文化發展
香港劃分為18個地區,其中一個地區就以「黃大仙」命名,我們的港鐵站也有一個站名叫「黃大仙」——地以「神」名,可見這信俗文化已深深扎根於香港。2014年,「黃大仙信俗」被國務院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傳承和保育這項非遺文化,嗇色園於2021年特別建立「黃大仙信俗文化館」,細說這項非遺在香港發展的百年歷程。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抽絲剝繭」走進蠶業
嗇色園活化的二級歷史建築「何東夫人醫局·生態研習中心」,其前身「何東夫人醫局」,是因應當年設於上水古洞的「東英學圃」配備而生。現今政府倡議建設的北都區,聯同大灣區一起發展,就是學圃和醫局的所在地,以及附近一帶。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不同的文旅景點
在攝製新一輯文化旅遊紀錄片《園繫香江百載情》的時候,有機會到訪嗇色園轄下幾個不同的文旅景點,其中較深印象的有位於上水古洞的「何東夫人醫局·生態研習中心」和設於黃大仙祠附近的「黃大仙信俗文化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園繫香江百載情》
近日在忙紀錄片《園繫香江百載情》的後期工作,也是個人最享受的過程——剪接和配樂,看着拍攝片段,一節一節地串連起來,配上悠揚樂韻,就像一筆又一筆在畫布上塗彩、一抹又一抹地在女士臉上添妝……這種神奇的轉化整合,如夢幻魔法,將大家年積月累的辛勤,通過大氣電波和科技網絡,降臨至尋常百姓家。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點 滴】聖誕酒
近日天氣降溫,對於怕冷的我來說,正好穿上毛衣、圍着頸巾,甚至戴了小冷帽,腳踏保暖襪和鞋,好一副冬日模樣,家中播放着樂韻悠揚的聖誕樂曲,配合閃爍繽紛的聖誕樹,原來節日的濃厚氣氛,已悄悄地飄然降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點 滴】一個言情文藝時代的落幕
一個言情文藝時代的落幕——劉家昌老師和瓊瑤女士的離世。這兩位對上世紀中以至當今的台灣文藝界有着深遠影響的前輩,其「風潮」甚至曾一度遠飄到香港,以及東南亞整個大中華區,在內地改革開放後,更籠罩着好些青少年的青葱歲月,在華語文藝界,歷久不衰,創造了人們一代又一代的回憶。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點 滴】賽馬日繽紛喜氣
由於家住港島區,一直較少去馬會的沙田會所,近日為了方便周末、周日要上班的女兒——她工作的電視台設於大埔,很多時候,我們會相約在沙田會所茶敘。面對綠油油的大片草地,難得碰上風和日麗的天氣,真有點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感覺!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聖誕頌曲《平安夜》
還未踏入聖誕12月,家中播放的《貓咪音樂》,已傳來樂韻悠揚的聖誕頌曲《平安夜》…… 凝望一幕幕可愛的貓咪影像,聆聽一首首動人心弦的樂曲,不禁泛起一陣陣平安喜樂的和諧心緒。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老中青三代聚首一堂
已榮休逾20年的謝志偉校長,仍舊是我們母校的凝聚力量——但凡謝校長肯出席的校友活動,總能獲得校友們聚首一堂熱心參與,自1971年起,校長陪伴浸大成長30年之久,一直至2001年榮休,畫上完美的句號。還有,背後默默支持他的校長夫人吳道潔女士,他倆對浸大以及整個港澳高等教育,作出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一個溫馨難忘的壽宴
已多年沒有到澳門去,上次赴澳是2018年攝製電視特輯《一帶一路醫藥行》,自疫情以來再沒踏足,不經不覺闊別6年——感恩港珠澳大橋的建立,家住港島區的我,從乘座駕出發,以至過關檢查,只個多小時就安全抵埗。這種沿途舒適、直達、暢通的幸福感,非筆墨足以形容,更勝從前的海運、直升機等設施,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真是偉大!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我的精神世界
近日整理家中藏書,朋友們知道我愛閱讀,每次聚首,總會送我不同讀物——有的是他們的喜好推介、有的是他們個人作品……目不暇給,豐富我的精神世界。每一次的「開卷有益」,恍似重遇「新知舊雨」,獲取心靈上的啟迪,憶起友人故事。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李時珍畫像
自2017年攝製電視特輯《世說本草》後,開始對「本草」(中國傳統藥物學)加深認識,尤其特輯的顧問及嘉賓主持趙中振教授,是當今本草學的權威,教學相長,我們也獲益匪淺。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點 滴】人貓情緣
女兒和兒子說我偏心,整天惦記着「喵喵」,連執筆為文,也寫上「她」一篇,為公平起見,今天只好繼續分享「豆逗」的日常點滴……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可愛貓喵
貓喵「豆逗」和「苗喵」來到我們家是2021年的春天,也就是疫情期間大家足不出戶那段歲月。雖然「豆逗」較年長一些,但兒子將「苗喵」先帶回家,故造就了「苗喵」一副「大姐大」個性,而「豆逗」則會處處禮讓三分,最難得是品種不同,一隻是挪威森林貓、一隻是俄羅斯藍貓,大家卻相處融洽,奇樂無窮!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點滴】桔梗花
如果不是家裏來了兩位小寶貝(兒子的寵愛貓喵「豆哣」和「苗喵」),很難想像花兒桔梗竟成為我家常客。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