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名作。作者供圖

陳復生

「人生難得歡聚,惟有別離多」——摘自弘一法師(李叔同)的著名曲詞《送別》名言。一向不愛「送別」的感覺,太神傷又無奈,但人生在世匆匆數十載,愈年長就愈多「送別」的經歷……

尤其長輩們(許多良師益友都是我的長輩),漸漸遠我而去,前去那陌生而遙遠的地方。不同的宗教和信仰,會帶領他們在天國或極樂淨土往生?總之,從此永別塵世 !

這是個傷感的7月,兩位我尊敬的長輩,皆離逝而去,雖然高壽,仍難免戚戚然。他們都是我從小已認識、可敬可親的長輩,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給予了不少鼓勵和愛護,而他們豐盛堅毅的人生目標,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有些人相信「有今生,沒來世」;但如果相信天國,我們終會「久別重逢」……於是,由「送別」轉化為「久別」,頓悟釋然,期待他日在天國「重逢」的喜悅,我的「送別」心情,不期然豁達起來。

想到弘一法師(李叔同)作曲並填詞的佛教歌曲《送別》,其歌詞描繪了離別的場景和感傷的情緒,同時也蘊含着佛教的哲理,強調人生無常和珍惜當下。歌詞如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歡聚,惟有別離多。

《送別》的歌詞中蘊含着佛教的哲理——「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就體現了佛教中對無常和空性的體悟,人生中相聚是短暫的,離別才是常態。「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也體現了佛教中對輪迴和解脫的思考,離別是暫時的,最終還是要回歸。

弘一法師出家後,將佛教思想融入到《送別》中,使其不僅是一首送別歌曲,更蘊含着深刻的佛教哲理,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