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作者供圖

陳復生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深宵重讀徐志摩先生的《再別康橋》,聆聽歌手蔡琴以此詩演繹的歌曲,旋律清幽淡雅,撥動心弦。又想起中學年代,初讀先生的《偶然》: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驚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自此,愛上徐志摩先生的新詩散文。跟「忘掉」有關的古語:「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出自《莊子·內篇·大宗師》及《莊子·外篇·天運》)、唐代李白的詩句「身世如兩忘,從君老煙水。」(出自李白《金門答蘇秀才》)、清代施世綸的詩句「豈是兩忘機,各在煙水裏。」(《將至昭陽遇雨》)。

1982年,故友黃霑兄替電視劇《天龍八部》的主題曲作詞,成就經典名曲《兩忘煙水裏》,想也受此啟發。據悉這曲也是音樂大師顧嘉煇先生至感滿意之作,作為劇中人「阿紫」的演譯者,當年有幸憑此曲唱遍海峽兩岸暨港澳、歐美各國,但凡有華人的地方,大家都聽得如癡如醉。

仰慕徐志摩先生的才情,更佩服他的看透世情;蓋《偶然》和《再別康橋》,皆寫於30歲以前,當人生正值追夢求知的時候,他已超凡灑脫,看破說破……生命中不乏無奈傷感,是成長的必然過程,尤其良師益友們,大都較我年長幾近十年或以上,紛紛來不及告別已離去,無數個《偶然》的聚合,在轉瞬間消滅了縱影。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但每一位良師益友的離世,卻是我心中難以忘懷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當下,灑脫不起來,因為他們的離去,帶走了我一片又一片的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