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街坊福利會舉行蘇仲平院士追思會。 作者供圖

陳復生

尖沙咀街坊福利會成立於1953年,是一所非牟利機構,至今已超過70年歷史。日前在會內可容納逾千人的尖沙咀會堂,舉行了我們尊敬的蘇仲平理事長(也是我誼父)追思會。

致悼辭的嘉賓們,分別以「院士」、「老師」、「師父」、「蘇翁」等親切稱呼誼父,足見他生前備受尊重,更是晚輩們的良師益友。雖然誼父以95歲高齡離開我們,俗稱「笑喪」,但還是依依不捨,追思會後感到點點失落……

跟誼父緣起於1978年,當時我擔任尖沙咀區一個晚會的司儀,剛進浸大讀一年級,同時在TVB主持《K100》和青少年節目《每事問》,誼父是當晚活動的主辦方,由於他曾從事教育工作,一向鼓勵年輕人追求學問,所以當晚跟我談了許多我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以及如何平衡電視台的繁忙工作。後來,誼父邀請我到他主理的尖沙咀街坊福利會擔任一個活動司儀,也是我第一次跟街坊會結緣做義工。

一向熱心支持警隊工作的誼父,跟着又安排了我到尖沙咀警署舉行的聯歡會擔任司儀,我當年只有10來歲,自當非常雀躍,因從未踏足警署,充滿好奇。從此,知道警民合作的重要和做義工的樂趣,這都是誼父啟發我的。

誼父又喜愛分享,聚合許多「好人好事」。未幾,他介紹了他溫婉賢淑的太太(誼母李惠文老師)和孝順能幹的女兒美棠(我較年長,常暱稱誼妹阿May)給我認識,大家結為好友,還一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支持誼父參選早年剛成立的區議會選舉,成功當選尖沙咀區區議員。記得我們站在尖沙咀九龍公園附近,感謝區內市民,看見他們對誼父的愛戴和敬重,就知道他在區內的義務工作深得民心。

離開TVB後,在台灣工作了幾年,回港期間,有空便會跟誼父見面,他是我的「良師益友」,經常給予意見,而他跟我父母一樣,比較傳統 ,認為女孩子不宜久留演藝圈,30歲前要結婚,婚後退出,在家相夫教子。所以我也漸漸轉向幕後發展,當上製作人,29歲就結婚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