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提速發展北部都會區,繼恒地夥新地今年4月達成首宗洪水橋 / 厦村新發展區原址換地申請後,億京旗下天水圍站附近的第19B區的商住混合用地亦與地政總署達成補地價協議,面積約1.54公頃,補地價金額14.28億元,將提供約93.6萬平方呎的住宅用途樓面面積及約22.6萬平方呎的非住宅用途面積,每呎地價約1,228元,估計項目落成後可提供約1,900個住宅單位。

唐王心


香港特區政府日前與港鐵就北環線第一部分項目簽訂協議,路政署署長邱國鼎昨日表示,北環線主線及支線同步規劃,可發揮協同效應及節省成本,目標在2034年或之前兩線同步通車。

吳依媚


北環線項目是支撐香港未來發展的重點運輸基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昨日批准北環線項目第一部分的財務安排,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與港鐵隨後簽訂有關項目協議,確立部分融資及建造安排。

龔友媛


創新科技是北部都會區發展的核心方向,可為香港帶來「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產業布局。位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港深創科園,將會與河套深圳園區發揮「一區兩園」的專屬優勢,成為推進香港以至整個大灣區創新科技樞紐建設的關鍵動力。管理園區的港深創科園公司行政總裁馬惟善近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時透露,園區招租反應熱烈,已有多家科技企業成功簽約,並有約30間商談至較深入階段,首批租戶可如預期於今年下半年開始進駐。他透露,園區已擬定三大培育計劃,針對不同階段的初創公司提供資金及專業支援服務,助力其成長並推動產業轉化;另過去數個月又積極邀請初創代表及企業家親身到園區交流以至留宿體驗,加緊為建設科創生態作準備,讓園區提速發展。

吴承祐


特區政府於2月底放寬100元物業印花稅門檻至400萬元物業,加上中美關稅戰有緩和跡象,拆息大幅回落,銀行按揭取態轉趨積極,同時發展商開價克制,甚至減價賣貨尾單位以求去庫存,今年以來新盤銷售量已逾8,500伙,相信今年上半年一手成交量有望達9,000宗,超越去年上半年一手成交量8,639宗水平。市場預期,中美達成貿易框架協議,下半年美聯儲有望減息,發展商會加快推盤步伐去庫存,至少有逾1.2萬伙新盤單位爭相出擊,其中北部都會區至少6個新盤部署推售,有望搭上特區政府加大北部都會區開發的快車。業界預期發展商於供應量多的地區及500伙以上大型新盤會繼續採取首批「先求量、後求價」的低價策略,料下半年一手成交量約有9,000至1萬宗。

龔友媛


香港文匯綜合報道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發表網誌,提到中九龍幹線正進入工程最後衝刺階段。她指出,這條連接西九龍油麻地交匯處與東九龍啟德發展區、雙程三線分隔車道的主幹道,除能夠有效分流九龍東西行現有主要幹道的交通,令繁忙時間來往油麻地與九龍灣的車程由現時的30分鐘大減至約為5分鐘外,亦將為九龍區發展注入新動力。

顏倫樂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費小燁)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今日(30日)通過元朗南新發展區第二期的土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撥款,同時亦通過洪水橋淨水設施第一期撥款,後者將服務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及附近地區,每日可處理6萬立方米污水,相等於24個標準游泳池。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昨日在社交平台上發帖表示,過去約短短一年時間已分別啟動了洪水橋/厦村第二期、古洞北/粉嶺北餘下階段、新田科技城第一期,以及元朗南第二期四個大型新發展區工程,涉及逾700公頃的發展面積。北部都會區正全速推進,為市民建造宜居新社區,為香港增添產業新動力。

聶曉輝,孫佳藝


立法會秘書處昨日發布最新一期《專題快訊》—「北部都會區—打造國際創科新城」,扼要介紹北部都會區的整體規劃,包括四大區域的發展主題和策略定位、北都發展模式和交通規劃,以及北都創新科技地帶的最新發展,並綜述立法會的相關討論和議員建議。

梁美玲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2020

7

